用好数学教材 实现德智融合 --高峰镇张家小学数学思政课研讨(三)

飞翔的蒲公英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资源,促进数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在参加了县教研室李丽老师组织的数学课程思政学习之后,6月1日我校数学组继续开展学科思政系列学习,本次研修我们开展了“课程思政实践教育”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 </p><p class="ql-block"> 在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 </p> <p class="ql-block">  焦学纳老师结合最近教学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和《轴对称》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她应用牛顿、毕达哥拉斯的发现和名言启发学生从小要养成善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在《轴对称》教学中,她通过剪纸艺术、了解建筑美学、制作轴对称图形等设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p> <p class="ql-block">  教务主任张艳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四点:1、利用与生活相关元素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比如《营养午餐》这节课,应渗透不挑食合理饮食、珍惜粮食的习惯。2、利用数学文化元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条形统计图》教学时,利用素材奥运会奖牌数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挖掘数学知识内涵进行生命意义教育。 4、融合几何图形特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四年级《轴对称》一单元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p> <p class="ql-block">  倪金连老师分享了她在课堂上通过介绍《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周髀算经》等古代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教研组长谢金玉从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和数学学科德育教育的落脚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收集了新人教版各年级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详细分析了每个素材(插图、例题、练习题、综合评价)所包含的德育理念,为我校数学教师梳理出一套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在以后的教材使用中我们将强化学科育人导向,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p><p class="ql-block"> 针对大家的疑问:数学课堂的德育教育到底包括哪些方面?谢老师也进行了分享,她认为主要包括五个大方面: </p><p class="ql-block"> 一是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科学的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p><p class="ql-block"> 二是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启蒙教育。比如渗透“实践第一”、“运动变化”、“对立统一”、“变与不变”、“透过现象看本质”、“矛盾转化”等观点。</p><p class="ql-block"> 三是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比如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认真做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等。</p><p class="ql-block"> 四是审美教育。比如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用美的力量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审美情操。</p><p class="ql-block"> 五是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比如认真倾听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善于归纳整理总结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p> <p class="ql-block">  最后张主任强调:小学数学教材的思政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及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课堂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让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  学科德育功能的实现是一个潜移默化与长期复杂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p><p class="ql-block"> 本学期,“课程思政”是我校数学教研系列化的内容之一。在本次交流分享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组织开展进一步的落实“课程思政”经验和成果的交流活动,力争取得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打造我校数学学科特色,实现学科育人目标。</p>

思政

数学

习惯

教育

学生

教学

德育

素材

分享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