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系列文章的最后,我将向大家推荐一条更全面、更合理的线路。 以前,友人曾问起我:周庄与乌镇,有何异同?如果只选一个,哪个更值得一游?我一时木然,还真难以回答。因过往时间较紧,都是穿街过巷来去匆匆(记得有次在一个旧货店淘了一尊民国时期木雕仕女,来不及还价就走人了),那时可没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份洒脱。<br> 这次以散淡之人的时间、眼光和阅历再游乌镇,也许能看出点异同。<br> 乌镇与周庄一样,地界处也有座大牌楼,上有茅盾先生题写的“乌镇”二字。但在接待中心外还有座略小的木质牌坊,上有四个大字“乌青毓秀”。导游说,乌青系指现在的乌镇是由原来的乌镇、青镇合并而成。 过了牌坊,是一圆形大水池,池中央立有合和二仙铜雕像。两位笑容可掬、神态憨厚,一人持荷叶莲花,即“和”,一人捧宝盒,即“合”。意喻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对二位行过注目礼后,我们便来到了“乌镇游客服务中心” 。<div> 大厅内人来人往,工作人员紧张地忙碌着,负责旅客的入镇、导游、住宿和餐饮等一干事。而周庄景区有十多个出入口,每个售票口即是出口又是进口,这也是二者的不同。</div> 我们抓紧时间在外吃过晚饭后,便在“安渡坊”登船,船直接把我们送往乌镇西栅区(景区分为东、西栅)。 晚上到乌镇,也许是正逢其时。所有临河建筑的装饰灯衬在墨兰的天际下,显得流光溢彩、璀璨生辉。大家见状,不由得一片赞叹:好一座光的城镇、灯的河流! 进了旅馆后,游兴未减,再结伴出门,要好好见识一下乌镇之夜。 信步河边,目不暇给。远处的白莲塔,以其金玉之身,鹤立鸡群。 小船划过水面,把灯影搅成一条条碎金般的光带,等船远去,河水又把碎金熔炼成一根根立在水中的金条。<br> 真想做一回“猴子捞月亮”的美事。<br> 乌镇的会议中心,状如鸟巢,裹在蕾丝网里,似乎巢里有千百只夜莺展翅欲飞。展现了传统意境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古镇文化,又符合现代城市建筑发展要求。据说还同时辅以先进的设施和专业的服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关注和青睐。 桥、楼、河、灯、船动静结合、浮光耀金,相映成趣。人似在画中,有点微晕。 深巷有倩女,娉娉倚墙立。明晨卖杏花,清香入心脾。 清晨拉开窗帘,只见水平如镜,万籁俱寂,古镇尚在残梦中。我蹑手蹑脚下了楼,听大咖们说,黎明时的光线最适宜大白们练手。 船家昨晚轻扣门,不知何时有游人?<br> 沽得半壶黄酒归,晨渡无人舟自横。<br> 乌镇慵懒地打了一个哈欠,顺手揭开晨雾,一天的忙碌又要开始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昨日留宿在西栅的拍客,抢在游客涌进来之前,趁着光照适度,便早起开工了。难道和我一样,也是大白? 太阳升起后,大巴车鱼贯而至,游人渐多。想拍摄乌镇最美的夜景和黎明,最好在镇里住上一宿。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月早上的乌镇,透着一股勃勃生机。它曾润育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和艺术大师木心。 我们从课文里曾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看过电影《林家铺子》,后又读过《子夜》、《春蚕》等。他的作品紧贴时代,有着巨大的历史深度,且布局谋篇严谨,人物形象生动。<br> 茅盾逝世后,将25万元稿费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br> 真正将木心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画家陈丹青。陈丹青先生曾经说:“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由此我们才渐渐认识到木心这位早已花开墙外的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及艺术评论大师。 “茅盾纪念馆”在西栅观前街上(观前街都因有庙观在路边而得名),由他幼年启蒙的“立志小学”改建,与他故居毗邻。 看了茅盾先生的简介,吃惊不小。原以为他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岂知早在1920年就由陈独秀介绍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翌年成为中共当年最早的全国53位党员之一!并是党中央秘密联络员。一代文豪,竟有如此背景!<br> 同时,他不仅从事文学创作,在21岁时他还与人将《中国寓言》翻译成英文出版。<br> 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少见,郭沫若即是)。1940年向党提出恢复党籍,但组织考虑到统战工作,劝其继续留在党外。1981年胡耀邦亲批恢复茅盾党籍,党龄从1921年起算。 茅盾的婚姻生活一度不如意,曾有离婚之意,在其母的教诲下幡然悔悟。十年内乱时,其妻因恐患病,茅盾亲侍汤药直至妻终,并与她骨灰相伴余生。 茅盾先生辞世后没去八宝山,与妻合葬于西栅景区灵水居内,临水依丘,居高而望,视野开阔,植被良好,松柏茂盛,四季长青。 沈泽民, 茅盾胞弟。 1916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返家期间, 发起成立桐乡青年社,出版《新乡人》杂志。11月,沈泽民与张闻天一同编辑出版《少年中国》《少年世界》杂志。1921年4月,经茅盾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1925年10月,沈泽民与张闻天、王稼祥、张琴秋等受党派遣赴莫斯科深造。<br> 1931年3月,沈泽民奉调到鄂豫皖苏区进行武装斗争,担任领导职务。<br> 由于工作劳累、条件艰苦和缺医少药,沈泽民肺病复发,又身染疟疾,1933年11月20日在湖北红安县病逝。<br> 年少有奇志,天下为己任。乌镇一部史,沈门双子星。 这眼睛,多么深邃!它的穿透力,可以直达对视者的灵魂!<br> 这眼神,直陈了所经历的磨难,虽九死而不弃,直至走向生命的终结。<br> 这目光,它的能源来自于人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上下求索。<br> 他就是木心, 1927年出生于乌镇。<br> 木心天资聪颖,12岁便写得一手好诗,常去茅盾家蹭书看。 熟读孔孟之学,还广泛接触各种外国小说,西方哲学,西洋画作等,从小便在中西文化熏陶中成长、切换和游走。(图为乌镇木心美术纪念馆) 在莫干山六年,如苦行僧般的日子披着被子读书,写作,绘画。写下100多部中短篇小说,完成了数张山水画,为他将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始,他白天专司扫厕所倒马桶,接受各种批斗和羞辱;在狱中,晚上在写检查偷偷省下来的纸上画钢琴的琴键,在暗夜里无声的弹奏着莫扎特和肖邦。 在他偷偷写下的65万字手稿里,没有涕泪控诉,有的只是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 1977年秋,50岁的木心出狱时,穿一件暗棕色大衣,戴一顶黑色礼帽,皮鞋擦得很干净。腰板坚挺,裤缝笔直,面带微笑,干净而优雅。1979年,被聘为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和上海交大美学理论教授,并聘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大设计师之一。 1984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了个人画展,一举成名。他的画作被英国博物馆收藏。他的多篇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有的还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一起,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木心一生,不曾婚娶,无儿无女。他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艺术。 乌镇人对艺术的追求,已从老一代的艺术家传承到现在。<br> 2013年始办的乌镇戏剧节,由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论坛、峰会、工作坊、朗读会、展览)等单元组成。以拥有1300年历史的乌镇为舞台,邀请全球戏剧爱好者和生活梦想家到美丽的乌镇共襄盛举。<br> 乌镇与互联网无缝对接,wifi无处不在。网上问诊、旅游预订、电子门票、扫码购物。古镇与互联网,是如此的融合统一。 浙江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普及率和信息化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世界互联网大会将永久会址确定在乌镇,打造网络空间的“乌镇峰会”。峰会围绕着“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主题,就国际互联网治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新媒体、网络空间法治化、网络名人、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10多个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互联网发展大计。 小镇古老文化与互联网文化彼此嵌合,使乌镇迈上了新的台阶,焕发出新的活力。乌镇人将兴建互联网主题公园、互联网博物馆等。相信她会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江南古镇面容,展现在中外游客面前。 走笔至此,相信各位已了解到周庄和乌镇的异同了。笔者窃以为,一位是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小家碧玉,一位是迎接现代文明的大家闺秀。她们都千姿百态地向你走来,万种风情,顾盼生辉。<br> 如若不信,自己去一趟就晓得嘞!<br> «乌镇进餐即景» 2017.4.12<br> 檻外桃花映柳斜, <br> 香盈水榭满桌碟,<br> 船娘送去八方客,<br> 店主急呼小二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