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清 涧 故 乡 情 深

林 夕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19—24日,我约同弟弟妹妹及儿子一行回了一趟老家清涧。这次回去,一是参加清中高63级老同学聚会,二是我母亲去世20周年了,带同弟妹们去坟上祭奠。</p> <p class="ql-block">回到清涧县城,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变化实在太大了!县城向南北扩展,有原来旧城区的三、四倍。到处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辆川流不息,故土穷山沟已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在陕北甚至许多地方广为流传一个顺口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p> <p class="ql-block">清涧县是陕北革命老根据地。又是著名的石板之乡,红枣之乡,粉条之乡,道情之乡。据说著名的《翻身道情》就是由清涧道情改编而来。</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清涧又因作家路遥驰名。路遥是清涧县人,他写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矛盾文学奖,他的小说《人生》被拍成电影,颇受好评,今年,又被改编成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全国热播,着实火了。县上为此主动投资为拍摄建了拍摄基地,拍完后,成了一座影视城,很多外地游客到这里打卡。</p> <p class="ql-block">清涧县还在路遥的家乡建了路遥纪念馆,展示作家路遥艰辛创作的一生。本图是人生之路影视城一角。</p> <p class="ql-block">清涧中学高63级老同学聚会这次聚会是毕业60周年的纪念性再聚。到了26名同学,许多同学已经逝去,也有因病因事未到的。年令都在80岁以上。90岁高令的肖克老师也来了。大家虽然是耄耋老人,但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起怀旧,一起畅饮。</p> <p class="ql-block">我在聚会时,给老同学们念了一首诗。</p><p class="ql-block">杨柳春风又一春,鹤发同窗喜相逢</p><p class="ql-block">常忆朗朗秀延水,执手暖暖黄土情</p><p class="ql-block">晨操东山背青石,夕照关庄垦荒人</p><p class="ql-block">莫道年高近夕阳,相期以茶再畅饮</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冯菊莲和高永兰,交流手机使用心得。</p> <p class="ql-block">5月22日,同兄弟妹妹及堂弟等一起上山祭奠祖父母和父母亲,感恩先人的养育之恩。深切怀念伟大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在王家山旁边的山茆上,兄弟情满黄土高坡。</p> <p class="ql-block">我儿从北京赶回老家,祭奠先祖,培植黄土情。</p> <p class="ql-block">回到老家,一定要看望久违了的亲戚。令我惊讶的是,过去山大沟深的地方竟然村村通了公路。</p> <p class="ql-block">现在留守在农村的人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住的土窑洞都得到了改造,宽敞明亮,整齐洁净,还有了自来水,早就有了电,手机讯号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在五舅家的窑洞里,跟城里人家一样样的!</p> <p class="ql-block">儿子和我在窑洞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窑洞门口照个相,陕北老家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在县上的酒店大堂里,本家亲戚合影留念,互道珍重!</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乡朋友回乡了,过上田园生活。他为别人代管了一个大院落,这里一线八孔窑洞,齐整亮堂,可惜没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清涧县人,还没有去过县东部的地方。那里一些地方在陕西甚至全国都是很有名的。</p> <p class="ql-block">首先到的地方是川口村,即是无定河流入黄河的地方。黄河浩浩汤汤,无定河静静地汇入母亲河。她们承载了多少历史的沉荷……</p> <p class="ql-block">巨形石碑上雕着两个大字《归 来》。</p> <p class="ql-block">无定河流经陕北多个县域,是古来中原将士征战之地,有诗叹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那“归来”二字,感情是独守家中的女人盼望自己的丈夫从边远的战争中平安回家吗?</p> <p class="ql-block">从川口村往北去的路旁边,满山遍野的枣树林,黄河坂的红枣质量最好,是清涧县的名特产。</p> <p class="ql-block">清涧县有一个名扬天下的村庄,叫袁家沟,属于高杰村乡,离黄河不远。</p> <p class="ql-block">据载1936年2月,毛主席带领延安队伍,到这里,准备东渡。就住在白治民家里。</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当时住过的窑洞,这个院子现已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村子姓白的人家多,且是本家族,拥护共产党。毛主席在这里居住指挥东渡,村民们深受影响,积极支持革命队伍。</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离开的时候,村里的白家不少兄弟跟着队伍参加了革命。</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白治民,后来成为福建省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还有白如冰,后来当了山东省委书记。白栋才,长期任江西省委书记。加上白治民的侄子白恩培做了云南省委书记,一个村出了四个省委书记,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可惜,白恩培后来出了事,被撤了职,判了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袁家沟暂住期间,曾到过离此不远的高家洼。</p> <p class="ql-block">当年冬天,天下大雪。毛主席站在高家洼的山头上,放眼望去雪后的茫茫高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遂有了《沁园春.雪》的诗情,回到袁家沟书写了这一伟大词篇。</p> <p class="ql-block">今日夏天已看不到冬日雪景令人震撼的景像。</p> <p class="ql-block">今人修建了观景台,气势恢宏的“藏雪楼”。</p> <p class="ql-block">藏雪楼,形似古代钟楼。高有30多米。</p> <p class="ql-block">在此,重现北国风光……</p> <p class="ql-block">浮雕“北国风光”,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清涧还到了一个叫王宿里的村庄。过去只听说,是一个生产高质量红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次去了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难忘的故事。传说,唐王李世民在山西(晋)打完仗率兵从黄河过来,到得王宿里,见这个山村,四面环山,中间平坦,似一个小盆地,长满枣林。民风淳朴,恬静安逸。即令部下安营扎寨,在此调养将士。唐王便在村旁边的小山包上将息。于是就有了唐王寨。</p> <p class="ql-block">王宿里的枣园,现今成为旅游点。王宿里,这个村名,就是唐王曾在此住宿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唐王寨</p> <p class="ql-block">唐王寨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唐王寨上极目远眺</p> <p class="ql-block">转来转去,一条公路把我们引到了妹夫的老家后山里。这个院子的窑洞住过他祖辈几代人,他爷爷曾从这里出发,后来成为国家某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窑洞多年没人住有的已开始坍塌。但是门前的两颗大槐树依然枝繁叶茂,十分喜人。</p> <p class="ql-block">坐在一颗爬爬枣树上,深感人生之短暂,自然之生命恒久。</p> <p class="ql-block">窑洞侧边的小房子是我60多年前挑灯夜读的地方,就在这里经过苦读,我幸运地考上大学,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楼湾村。昔日的旧窑洞,经过堂弟的整修,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感谢家乡!感谢我的老师!感谢父母亲人,你们的养育教导,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跋涉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