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六一儿童节来看看北宋画家苏汉臣笔下婴戏图货郎图里欢快的小朋友们

忙里偷闲

<p class="ql-block">【苏汉臣 北宋 婴戏图货郎图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汉臣(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画家。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任画院待诏,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复职,南宋孝宗隆兴初年(1163)任承信郎。[1]苏汉臣师从画院待诏刘宗古,所绘人物、士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擅描绘婴儿嬉戏之景和货郎担,情态生动。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p> <p class="ql-block">苏汉臣画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p> <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妆靓仕女图》、《杂技戏孩图》、《货郎图》、《冬日戏婴图》、《二童赛枣图》、《秋庭戏婴图》、《婴儿戏浴图》、《婴儿斗蟋蟀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p> <p class="ql-block">作品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货郎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商品流通日益广泛的宋代,乡村货郎是极受孩子们喜爱的流动小贩。他们能说会道、走街串巷,用那些针头线脑、花纸糖人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穿戴奇特、货物杂多,所到之处准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画家正是抓住了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瞬间,反映了生活的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人物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汉臣是北宋宣和年间的画院待诏,以画儿童题材的作品见长,他下笔纤细、准确,善于把握特定环境下儿童的心理动态,并通过儿童的活动来反映风土民情。</p> <p class="ql-block">【苏汉臣 北宋 婴戏图货郎图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汉臣(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画家。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任画院待诏,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复职,南宋孝宗隆兴初年(1163)任承信郎。[1]苏汉臣师从画院待诏刘宗古,所绘人物、士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擅描绘婴儿嬉戏之景和货郎担,情态生动。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p> <p class="ql-block">苏汉臣画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p> <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妆靓仕女图》、《杂技戏孩图》、《货郎图》、《冬日戏婴图》、《二童赛枣图》、《秋庭戏婴图》、《婴儿戏浴图》、《婴儿斗蟋蟀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p> <p class="ql-block">作品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货郎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商品流通日益广泛的宋代,乡村货郎是极受孩子们喜爱的流动小贩。他们能说会道、走街串巷,用那些针头线脑、花纸糖人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穿戴奇特、货物杂多,所到之处准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画家正是抓住了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瞬间,反映了生活的丰富多彩。</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eaMXLE-8eQIBKyOMIrNH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