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本知识随谈 (三)

杜医生

<p class="ql-block">  这一集讨论的内容:治疗糖尿病的注射药物、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日常管理。</p> <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注射用药</p><p class="ql-block"> (一)胰岛素</p><p class="ql-block"> 治疗糖尿病的注射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可以被消化分解失去活性,从而失去降糖作用,所以必须注射使用。</p><p class="ql-block"> 人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四到五种,而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所以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引发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就是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相对不足和绝对不足,导致人体内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所致,补充胰岛素,就是利用外源性胰岛素协同内源性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p><p class="ql-block"> 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1、调节糖代谢:胰岛素能够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一些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的异生,将人体的血糖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p><p class="ql-block"> 2.调节脂肪代谢: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的合成与储存,同时抑制脂肪的一些分解和氧化,使血中的游离脂肪酸不断的减少,达到非常好的降糖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3.调节蛋白质代谢: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并且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此有利于蛋白质的生成。</p><p class="ql-block"> 4、胰岛素可以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向细胞内转运,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协助降糖。</p> <p class="ql-block"> 胰岛素的种类</p><p class="ql-block"> 胰岛素按照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分类为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p><p class="ql-block"> 1、速效胰岛素:</p><p class="ql-block"> 速效胰岛素比较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比人胰岛素快3倍,达峰时间短,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需注意的是,用药10分钟内应进食碳水化合物,否则易致低血糖。</p><p class="ql-block"> 常用的速效胰岛素制剂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p> <p class="ql-block">  2.短效胰岛素:</p><p class="ql-block"> 短效胰岛素与人的生理分泌模式有一定的差异,皮下注射后半小时内起效,应注意进餐时间和注射时间。</p><p class="ql-block"> 常用的短效胰岛素制剂有: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等。</p> <p class="ql-block">  3.中效胰岛素:</p><p class="ql-block"> 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后,胰岛素可以缓慢平稳释放,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较短效胰岛素小,一般与短效制剂配合使用,也有单独使用的,多分为早晚两次注射。</p><p class="ql-block"> 常用的中效胰岛素制剂有: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p> <p class="ql-block">  4.预混胰岛素:</p><p class="ql-block"> 预混胰岛素是指含有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物,制剂中的短效成分起效迅速,可以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中效成分缓慢持续释放,主要起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作用。</p><p class="ql-block"> 常用的制剂有: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等。</p> <p class="ql-block">  5.长效胰岛素:</p><p class="ql-block"> 皮下注射后可24小时保持相对恒定浓度,无明显峰值出现。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更适合于基础胰岛素治疗,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p><p class="ql-block"> 常用的长效胰岛素有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p><p class="ql-block"> 使用胰岛素,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结合实际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切勿自行用药治疗。</p> <p class="ql-block"> (二)GLP-1受体激动剂</p><p class="ql-block"> GLP-1受体激动剂也叫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是近年来开发较新的降糖药。人体内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的作用机制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还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该药具有抑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的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共同达到降糖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GLP-1受体激动剂副作用:</p><p class="ql-block"> 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GLP-1受体激动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2、低血糖反应:单独使用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较低,但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当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肽类激素,所以必须注射使用,且目前价格昂贵,每月治疗费用可达数千元,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及效价比选用。</p> <p class="ql-block">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非常繁杂,且每个病人的病情又不尽相同,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很难通过自行阅读、学习而达到自行治疗,因此,必须找专业医生根据病人个体的实际情况,结合病程、病情,估计胰岛的功能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出适合病人个体的医疗方案,长期坚持用药,并适时进行调整,才能将每个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在理想状态。</p> <p class="ql-block"> 糖尿病的并发症</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并发症是指在糖尿病基础上继发的疾病。</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包括心血管、脑、肾脏、神经、视网膜、皮肤及四肢,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严重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其发生的早晚和轻重程度,取决于血糖的治疗情况和稳定性,血糖的波动幅度越小越好,血糖控制得越接近正常值,越稳定,其并发症的发生越晚、程度越轻。</p><p class="ql-block"> 值得庆幸的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积极控制血糖是关键,稳定、正常的血糖,可以极大延缓、延长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和程度,让糖尿病人享受正常人的健康生活和天年。</p> <p class="ql-block">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p><p class="ql-block"> 1、低血糖:</p><p class="ql-block"> 病因:降糖药服用剂量过大;两种以上降糖药联合使用不当;用药后延迟进餐;限制饮食过度;两餐间或睡前没及时加餐;空腹大量饮酒;运动量增加却没有及时加餐或空腹时进行锻炼等。</p><p class="ql-block"> 临床表现:轻者表现为饥饿感、心慌、出汗、手抖、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症状,重者可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低血糖处理:意识清醒的轻症患者可立即进食高糖食品如糖果、甜饮料、饼干、面包等,15分钟后症状不缓解可重复进食一次。</p><p class="ql-block"> 使用阿卡波糖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不能用面包、饼干、糖果等食物提高血糖,要立即口服葡萄糖液方能凑效;</p><p class="ql-block"> 对于昏迷的重症患者,应立即给予高浓度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p> <p class="ql-block"> (樱花中的观音、南京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  2、酮症酸中毒:</p><p class="ql-block"> 病因:当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机体通过分解脂肪来获取能量,在此过程中人体会生成一类酸性物质— 酮体,大量酮体聚积会导致酮症酸中毒。</p><p class="ql-block"> 临床表现:病人出现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乏力等;消化道症状明显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表情淡漠、嗜睡、烦躁;脱水症状如口舌干燥、眼窝深陷、尿量减少等;重者可有休克,患者呼吸加深加快,口中有烂苹果味儿。</p><p class="ql-block"> 3,非酮症高渗性昏迷</p><p class="ql-block"> 病因:a、应激,如严重感染,各种手术,严重创伤,脑血管意外,中暑等;b、各种原因导致的失水过多,如呕吐,腹泻,大汗等;c、饮水不足;d、大量使用利尿剂;e、短期内摄入大量糖分。</p><p class="ql-block"> 临床表现:a、多见于老年患者;b、除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外,患者多合并有突出的神经系统表现,比如烦躁不安、谵妄、嗜睡,甚至昏迷;c、血糖多升高明显,大于33.3mol/L,尿糖呈强阳性,血浆渗透压多大于320mosm/L,d、可以合并糖尿病酮症。</p><p class="ql-block"> 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属于糖尿病的紧急严重状态,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所以,一旦发现,必须尽快送医院抢救。</p> <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p><p class="ql-block"> 高血糖可以损害身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因而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最大危害是各种严重并发症,常常可以致盲、致残、多脏器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严重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的寿命以及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临床 常见且对身体危害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有:</p><p class="ql-block"> 眼睛:血糖长期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眼底出血等眼病的机会也明显增高。</p><p class="ql-block"> 足部:足部受伤后伤口难于愈合,可出现伤口感染和溃疡(糖尿病足),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全身感染和骨髓炎等,治疗效果差时或不及时可导致截肢。</p><p class="ql-block"> 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在糖尿病人群中比较普遍,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更早、病情进展较快,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如心梗、脑梗、脑出血等。</p><p class="ql-block"> 肾脏:造成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能引致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肾功能衰竭严重时需要依靠透析和肾移植来维持生命。</p><p class="ql-block"> 神经:最常见的是多发性神经炎,产生肢端感觉异常,感觉过敏、刺痛、灼热感、袜套样的感觉,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还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胃肠功能、生殖系统功能和心脏功能的紊乱。</p><p class="ql-block"> 感染: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细菌、真菌感染,如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膀胱炎、疖、痈等皮肤化脓感染,足癣、体癣等真菌感染等。</p><p class="ql-block"> 处理:</p><p class="ql-block"> 1、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尽量接近正常范围,延缓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2、针对所形成的不同并发疾病,给予相应的专科治疗。</p> <p class="ql-block"> (樱映枫桥、苏州)</p> <p class="ql-block"> 七、糖尿病的日常管理</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生必须终身治疗,所以糖尿病日常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对治疗和控制糖尿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内容有下面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严格控制饮食,具体内容见前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p><p class="ql-block"> 2、加强身体锻炼,运动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p><p class="ql-block"> 3、尽量控制体重至理想范围;</p><p class="ql-block"> 理想体重可用下面公式判断:</p><p class="ql-block"> 身高(厘米)— 105 = 理想体重</p><p class="ql-block"> 也可以用体重指数(BMI)判断:</p><p class="ql-block"> 体重(公斤)➗ 身高(米)平方</p><p class="ql-block"> 正常值为18.5 — 24,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p><p class="ql-block"> 4、合并有高血压病的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压,最好控制在小于130/80毫米汞柱。</p><p class="ql-block"> 5、定期监测空服血糖、餐后血糖,判断治疗效果,指导控制饮食和调整用药;</p><p class="ql-block"> 6、每年测一至两次糖化血红蛋白,以判断阶段性(3-4个月)血糖控制效果;</p><p class="ql-block"> 7、每年测一到两次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情况;</p><p class="ql-block"> 8、定期测血脂,血脂高时,及时用降血脂药降脂,去除动脉硬化致病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的损害。</p><p class="ql-block"> 6、每年查眼底一次;</p><p class="ql-block"> 10、使用具有肝脏损害的降糖药时,要定期查肝功。</p><p class="ql-block"> 11、积极治疗并发症;</p><p class="ql-block"> 12、尽量避免用热水泡脚,糖尿病人末梢神经受损,反应迟钝,容易烫伤,诱发糖尿病足。</p><p class="ql-block"> 1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p><p class="ql-block"> 14、二甲双胍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长期应用二甲双瓜的患者,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 12。</p> <p class="ql-block">  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到这里基本上已经讨论完了,原本还想聊一下糖尿病的危害、预后和预防,回头看看这些问题在前面内容里基本上全部都涵盖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文中反复说,糖尿病的危害不在于糖尿病本身,而是高血糖对身体重要脏器组织如眼、足、心、脑、肾、神经损伤形成的各种并发症,严重的影响到了病人的健康,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所幸的是,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能够在糖尿病早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在糖尿病前期就能得到有效干预,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就可以有效阻断高血糖对全身组织及重要器官产生伤害,尽最大可能延长、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让糖尿病人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预期。</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中晚的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稳定血糖,也是阻止、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p><p class="ql-block"> 所以,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时去除致病因素,在糖尿病一但确诊,就长程、有效地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文中照片除了有说明的以外,其余的均拍摄于太湖的鼋头渚)</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上世纪60年代,在世界上首先发明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给糖尿病的治疗,开创了里程碑式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胰岛素替代疗法,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不论糖尿病的早期、中期、晚期都可使用,尤其是在糖尿病后期,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以后,胰岛素成了唯一可用之药。</p><p class="ql-block"> 胰岛素替代疗法,减轻了胰岛β细胞的负担,可以极大延长、延缓胰岛β细胞的衰竭的过程,让糖尿病人稳定控制血糖变得更容易。</p><p class="ql-block">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效果可靠、几乎没有副作用,性价比也非常高。</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人若出现有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时,(血液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很低,口服醣类食物后胰岛素分泌无高峰值出现、或上升缓慢;血清C-肽水平低)更要及早使用胰岛素,避免胰岛β细胞近一步衰竭。</p><p class="ql-block"> 胰岛素的唯一不足是,必须注射给药,比起口服用药来说显得有些不便,尤其是对经常外出的人更是明显,但是,相对于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优势,这点不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p><p class="ql-block"> 愿天下人都身体健康,快乐生活!</p><p class="ql-block"> 愿所有的糖尿病人,在经过合理的治疗后,都能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的观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