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 志杰</p><p class="ql-block">文字: 志杰</p> <p class="ql-block">设拉子是伊朗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名城,2500年前,波斯帝国成立之初在此建都。如今,设拉子仍然是伊朗南方的重要城市,也是地区宗教文化的中心。来此旅行的四方宾客都会去一座建成于1888年的莫克清真寺,因为它太漂亮了。当地贵族莫克建造时采用了有粉红色花纹的釉面砖贴墙,用大量的彩色玻璃拼接窗扉,再配上相应的红色花纹地毯,给人一种五彩斑斓、繁花似锦的美丽感受。人们称之为“粉红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5月3日,我们比平时的参观提前了半个小时出门。去莫克清真寺参观的团队都会赶在上午8点至10点,彩窗透视阳光效果最佳的时段。莫克清真寺的布局也是封闭式的,所有的建筑围着中间一个长方形的小广场,广场中间建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按我的说法,就是规模大一点的四合院,与同类的建筑相比,它的体量不大,但是十分精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里面,没顾上找感觉,就开始拍照,也许是有点小小的激动。别人也帮我拍照。我都说不清楚阳刚之美的男人是否适合这样风格的照片,男人爱花不风流。</p> <p class="ql-block">进入莫克清真寺,女士必须披长袍。这里提供的长袍不是黑色的,而是与清真寺色调相匹配的花袍。来之中国的同胞们显然没有穿戴整齐就忙开了。</p> <p class="ql-block">拍了几十张照片后,开始静下心来仔细观赏。壁龛是拱形,天花做成蜂窝状,用画有精细图案的小块釉面砖镶嵌。细细地看,能倍觉它的美,深感工匠之精神。</p> <p class="ql-block">正巧走来一个设拉子的美女,她把对莫克清真寺美的感受都表达出来了。都说设拉子是出美女的地方,不是明星胜似明星,这样的机会必须抓住。</p> <p class="ql-block">阿明说莫克清真寺是冬季的光影最好看,我没有机会于冬季再来一次,从画册上借图一睹风采。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总是把他的建筑置于它的环境中来考量的,建筑应该在与环境和人的互动中产生共鸣。如果失去了这样的互动就像缺失了建筑的灵魂。我认为今天来这里感受莫克清真寺的光影之美,是由设计师的奇思妙想造就的。</p> <p class="ql-block">我在国际考试这个领域工作的时间很长,因此结识了不少的同行,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梁育民副主任与我有过一次难忘的谈话。我们有个共识,无论什么事,尽力把它做好就是工艺品,能做到极致就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可是在《辞海》里找不到这样的定义。今天置身于莫克清真寺,我回忆起过往的这段话,是对伊朗古时工匠精湛手艺发出的由衷感叹。其实,越是现代化的社会,这种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力求更好的工匠精神越显得重要,这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目标是一样的,不断有优秀的运动员突破极限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刘校长生前对我说过,人在全神贯注的状态下是最能发挥其潜在的智能。看着眼前这片马赛克图案和彩釉砖拼贴画,一百多年过去了仍然严丝合缝、一丝不苟,不能不敬佩这是信仰所赋予的力量支配下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参观快结束的时候,有人招呼我们从一个侧门进入可以看到莫克清真寺的下面有暗渠,暗渠里的水经流不息。顺着楼梯往下还有个好大的地下空间,不只是管理人员的生活区域,还藏有许多的文物,是不对外开放的。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神秘,可以想象伊朗是有天然的条件建设一个宏伟的平时看不到的地下世界。</p> <p class="ql-block">观赏伊尔姆花园是列入我们在设拉子的行程中。这样一座花园竟然有900年的历史真不简单,可见伊朗这个民族对花园的喜爱。然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起,伊尔姆花园划归了设拉子大学,成了大学里的一座植物园。今天不是休息日,来游园的当地人不少,也许这本是常态。我略看了一眼游人,各年龄段的都有,并不唯独是年轻人的乐园。这座波斯风格的花园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没想到的。一条长长的水池,玫瑰花为主要被选品种,栽有柏树林等,这些都成了波斯花园的符号。伊尔姆花园还有一个名称是,天堂园。伊朗人总是把花园与天堂紧紧连在一起,不爱花园是没有理由了。</p> <p class="ql-block">游园给的时间不多,转了几个花圃就在集合处等待。此时觉得“扫街”(指人文纪实摄影)比觅花更有意思。来的都是赏花人,我看赏花的人比花更好看。如下公开的人像都是获得被摄人的同意才拍的,而且没有刻意选择,随遇而拍。有老人孩子,也有年轻的情侣,自己都难以置信,设拉子确实是出美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朋友进花园每个人都用一只手拉住前面小朋友的背包,整齐划一向前走。和我们小学生的春游活动一样。</p> <p class="ql-block">天下的老人重晚情。</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露营品茶赛神仙。</p> <p class="ql-block">当奶奶啦!推着孙子逛花园。</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人啊来相会。</p> <p class="ql-block">用心爱美的年轻人。伊朗人也时兴整容,整鼻子的不少,东亚的韩国人是要把鼻子整高,伊朗的年轻人要把鼻子整小。那个小伙子刚做了鼻子整形手术。</p> <p class="ql-block">包头的丝巾也有掉下来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设拉子<b>第七个伊玛目纪念馆</b>是座令人惊讶的建筑。据说,原先非穆斯林是不准进入的,我们是在穆斯林的带领下,事先获得了允许才入内的。阿明告诉我们,这里埋葬着伊斯兰教先知第七任伊玛目的两个儿子,阿赫迈德和穆罕默德,也是第八任伊玛目的兄弟。相传,公元十二世纪初,有人路过此地时看见一道金光从此透出,因而发现了墓穴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清真寺。现在我们所见的清真寺是1958年重建的,内部装饰采用了成千上万的水晶玻璃和镜子拼接而成,得名绿镜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绿镜清真寺是限额入内,先在休息室等候。轮到了,一进门,眼睛突然一亮,惊诧不已。听说过水晶宫,只是在童话和寓言故事里;在印度的古皇宫见识过镜宫,只是残破的一小间。而今的水晶宫比想象中的还要晶莹透亮,似乎进入了一个万花镜的世界,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小片镜子;似乎又觉得已经飞向太空在璀璨的繁星间倘佯。从来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如何来描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休息室听阿明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母与子让我想起了一幅油画。</p> <p class="ql-block">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拍?拍什么?我的镜头也失去了辨识力,没有获得我想要的效果。因为被美得发呆了。我想不通了,美会让我变得痴呆吗?</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穆斯林,手捧着《古兰经》,专心诵读经书,沉浸于自己的世界,熟视无睹来往的行人,双眸也呆滞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伊朗才知道,伊朗的文学延续和发展,诗歌是其主要的文体,历朝历代都有著名的诗人涌现。伊朗著名诗人萨迪《蔷薇园》中的名句:“亚当子孙皆兄弟”“造物之初本一体”已成为团结全人类的口号,悬挂在联合国总部。他们告诉我,在伊朗普通人的家里会有两本书,一本《古兰经》之外,另一本就是《哈菲兹诗集》。哈菲兹在伊朗诗坛的地位好似中国的李白。所以,德国诗人歌德在《东西诗集》里曾热情洋溢地赞美道:谁要真正理解诗歌?应该前去诗国里倘佯。谁要真正理解诗人?应该前去诗人之邦。歌德所说的诗国和诗人之邦,就是今天的伊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于诗人哈菲兹陵墓所在的莫萨拉花园。</p> <p class="ql-block">伊朗古代诗人哈菲兹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的元末明初。他死后安葬在如今设拉子的莫萨拉花园,那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鸟语花香。阿明说,每天有许多人来此慢步,随时可以看到有年轻人坐在一隅默默地念着他的诗词。那是我来之前难以想象的。有人告诉我,在那里会遇上拿着一盒纸片,然后用一只小鸟从中衔出一张来,上面写着哈菲兹的诗句,是对你命运的一种预测,当然要付点钱。因为忙于拍照,把这事忘了。然而,那天哈菲兹的纪念亭里坐满了人,伊朗人对诗词的喜爱,对诗人的缅怀真的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人哈菲兹长眠于此亭子下面。</p> <p class="ql-block">一个老者在哈菲兹的亭子前自拍照。</p> <p class="ql-block">设拉子保佑市民平安的古兰经门。</p> <p class="ql-block">古兰经门内的诗人哈菲兹的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了《哈菲兹诗集》的汉译本,是否要买?犹豫了。自己的读书计划已经排到三年后,不知道眼力如何了。</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设拉子分老城区与新城区。老城区的魅力一点不输新城区。</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有个比萨斜塔,苏州有个虎丘斜塔,设拉子也有一个古城斜塔。</p> <p class="ql-block">我在设拉子的老城区遇到一个很波斯的波斯老者。当知道我来之中国上海,连连翘起大姆指。</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设拉子只有两个晚上,我没有去市中心拍夜景,晚饭后在饭店的门口随手拍的夜市。</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设拉子的那天是他们的教师节,一群老师自己相约庆祝教师节。饭厅里的鼓乐手演奏了一曲大家喜欢的传统乐曲,引起共鸣的顾客顿时互动起来,好热闹。</p> <p class="ql-block">到了伊朗才知道,那里的老屋老是老,旧是旧,但是,里外是干净的,没见到脏乱差。大街小巷没少走,就是没遇见一个乞丐。伊朗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高等教育的规模虽然满足不了民众的教育需求,但是教会学校的发展改善了这一状况。随着经济的好转,政府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我所见的和阿明所说的基本相符。阿明心里还藏着一个愿望,他希望到中国继续学习汉语,他的汉语是在伊朗的大学学习的,很不够。我欢迎他来我们的学校,华东师大的对外汉语是很优秀的。阿明说,到上海学习是很好的,目前他没有那么多的钱,他选择了阳朔的一个汉语学校。在短短的几天里我已经遇到第二个有这样计划的伊朗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离开伊朗的南部重镇设拉子前,我在Chamran Hotel 1703号房间的窗前拍下了城市的一角。这座古老的城市留给我最后的印象:美丽!美丽!真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