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廉洁文化进校园我应该——</b></p><p class="ql-block"> 关于全面推动青少年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有关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值观提出的要求,同学们应该要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直、节俭、清廉、捡金不昧和有责任心等等,努力推动基础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b>接下来请观看廉洁法治微电影《绰号》</b></p> <p class="ql-block">故事简介</p><p class="ql-block"> 小星、小书、小院和小丽到端州署找小包大人评理。起因是小星给小书的爸爸起了绰号“大裤衩”,被三个同学打了。小包大人了解到小书的爸爸因为车祸,需要治疗而欠了不少钱,只能买廉价的沙滩裤穿。小书为了维护爸爸的形象而动手打人,但是打人解决不了问题,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而小星不尊重他人,给他人取外号,其实是用言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是不道德的!经过小包大人的教育,四位同学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互相道歉了!</p> <p class="ql-block">教育点分析</p><p class="ql-block"> 起绰号是在现代学生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被同学起过绰号。有的绰号带有褒义,例如在校运会为班级增光的“飞毛腿”、经常帮助同学的“大力士”。但是大部分绰号都带有贬义,取外号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孩子因为体型被取外号,例如:比较胖的孩子被取外号“肥猪”,瘦的孩子被取外号“瘦猴”。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被取绰号“笨猪”等等。也有的孩子被取绰号,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故事中的“大裤衩”绰号是真实存在的,孩子为了维护父亲的形象,跟同学打了一架,故事令人心酸!</p><p class="ql-block"> 不良绰号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胆小忧郁、厌学等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到成年后的工作与生活。通过《绰号》这个小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随意给他人取绰号是不道德的,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同时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应该孝亲尊师,善待别人,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正所谓“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