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存,男,汉族,1960年4月出生,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人,1968年1月至1978年先后在龙湾村小学、中泉中学初中高中上学,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西北师大中文系读书。198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兰州一中任教。期间担任班主任时间达13年,并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高考成绩优秀。历任年级组长、教务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委书记,担任甘肃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先后被评为兰州市第二届“教学新秀”,甘肃省省级骨干教师,甘肃省省级学科带头人,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奖活动一等奖。2012年11月,兰州市朱万存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兰州一中举行。2014年1月,朱万存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金城名师”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陇原名师”称号,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正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任职期间多次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参编图书10余本。<br> 朱万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34个春秋,恪守教书育人的天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在广大师生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群众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同志,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br> 2018年6月4日凌晨,朱万存同志因病不幸逝世。<br> 朱万存逝世后,他的生前好友、同窗、同事、学生,以不同形式表达缅怀之情,在不同的微信圈、QQ圈,人们寄托着无尽的哀思。 <br>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学考处处长、原兰州一中副校长金东升作挽联:: <br> 从教卅四载,隽刻弘毅胎;杏坛失俊杰,掩泪寄悲哀。 <br><br> 兰州一中王君山老师作挽联: <br> 读经典谈百家共论孔子割正;<br> 饮洮水食岷州同品朱子乱炖。 <br><br> 兰州一中语文组李国强作挽联: <br>曾觉话多,怎知谆谆教诲含无数未了心愿;<br>几番争论,哪想渺渺余音成一世难回钟声。 <br><br> 同窗江苏江阴寇永升老师作挽联: <br>万分悲伤,陇原名师遽少一人;<br>存心思念,景泰同窗更多几缕。<br> <br> 同窗景泰宋坦军作挽联: <br>钦同窗有为,留千古之美名,学子遍布多才俊;<br>恨上苍无眼,夺万存于耆寿,陇原痛失一名师。<br> <br> 同窗兰州大学尚可政教授发来吊唁诗:《悼念万存同学》<br>四十年前,初入高中。<div>龙湾同窗,一行多人。</div><div>腼腆少年,名唤万存。</div><div>说及亲属,尚家有亲。</div><div>高中毕业,各奔前程。</div><div>九四转业,兰州重逢。</div><div>问所从业,省属一中。</div><div>稚气已脱,略显老成。</div><div>儒雅潇洒,谈笑风生。</div><div>电话联系,问候互存。</div><div>噩耗传来,极度震惊。</div><div>朱子仙逝,精神万存。 <br><br> 同窗兰州陈其国怀着悲痛心情赋诗:《悼念万存同学》<br>万存陨落古城惊,噩耗传来山海崩。<br>人生无常难言语,滔滔黄河放悲声。<br>夜阑无眠卧听风,祭吾同窗泪始成。<br>曾记金城聚首乐,而今驾鹤远征程。 <br></div> 同村学友刘在琪写吊唁诗一首:《怀念学友朱万存》<br>学习刻苦有志向,夜半三更读文章。<br>不畏农家条件苦,成绩优异受褒奖。<br>考入西北师大园,学海遍寻育才方。<br>毕业任教勤耕耘,兰州一中站讲堂。<br>百年名校学风醇,呕心沥血育栋梁。<br>当班主任十三年,教务主任有担当。<br>升任学校副校长,三尺讲台不离岗。<br>孜孜不倦做奉献,“陇原名师”美名扬。<br>历经艰辛作人梯,党委书记重担扛。<br>蜡炬成灰英年逝,常使朋辈痛断肠。<br>身后桃李遍五洲,勤学苦教筑辉煌。<br><br> (上图右三朱万存) (上图左一朱万存) (上图左一朱万存) (上图作报告人朱万存) (上图右二朱万存) (上图作报告人朱万存) (朱万存在家乡黄河石林龙湾村留影) (朱万存的家乡黄河石林龙湾村) (朱万存的家乡黄河石林龙湾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