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p><p class="ql-block">寻访湘西洪江古商城,这句镌刻在古商城的墙头上的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明清之际怀揣梦想跋涉千里前来洪江寻觅发财机遇者的励志之语。</p> <p class="ql-block">洪江之兴缘于天时地利人和。湘西人具有冒险精神,能吃苦抗压,也有精于盘算的基因。起于明朝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洪江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发育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洪江虽偏处湘西群山之中,然却坐拥沅、巫二水之利。沅水是湖南第二大河,发端于贵州,在洞庭湖汇入长江。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水运成为货物运输的主要担当。洪江依靠沅水,成为云、贵、川、桂、湘五省物质的重要集散地。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而闻名。</p><p class="ql-block">洪江木材码头(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洪江水运(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号称“洪油”的桐油,更是洪江的著名出产,以其优良的耐热耐酸、附着力强、防水、防渗、防蛀性能而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远销美、欧、澳和东南亚。甚至在1939年还签订了中美《桐油借款合约》,中国以桐油换贷款,获得美方贷款2500万美元,解了抗战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网络绘画)</p> <p class="ql-block">明清到民国,洪江工商业发展登峰造极,商机无限,因此才有了本文开头那段话。当然,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包袱一把伞是远远不够的,是否具备经商的头脑才是所有一切的先决条件。</p> <p class="ql-block">洪江在清代已具备了完善的商业元素和业态,到民国中期其货币流通量更是居于湖南第二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现今洪江古商城还保存着大量明、清古建筑,包含业态各异的生产作坊,以及衙门、税局、钱庄、银行、商号、会馆、戏院、报社、镖局、店铺、餐馆、客栈、青楼、烟馆等等共380多栋,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洋行</p> <p class="ql-block">作坊</p> <p class="ql-block">货栈</p> <p class="ql-block">旅馆</p> <p class="ql-block">戏院</p> <p class="ql-block">烟馆</p> <p class="ql-block">在洪江古商城寻访,眼前的一切让人产生出一个强烈的感受:这真是一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标本,生动反映明清商业活动的一幅《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网络绘画)</p> <p class="ql-block">洪江古商城的传统建筑当地称为窨子屋,这是一种由四合院脱胎演变而来的民居建筑,据说最早由侗族创建,到了洪江,作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改变,一是根据地形舍弃了面积的铺陈而向空中发展,由平房加高为二层至三层;二是天井很小,且大多数天井上方覆盖了瓦,并用部分玻璃瓦来采光;三是院子四周以高耸的封火墙围合,加强了商户和居民的安全感。“窨子屋”这个称呼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其建筑形态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不少窨子屋天井都覆盖青瓦,并以玻璃亮瓦采光。</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俯瞰窨子屋</p> <p class="ql-block">洪江窨子屋由江边码头逐级向上而建,高墙斑驳,石梯路径穿插其间,使古城处处浸润着厚重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漫步石梯路,最吸引人眼球的,当然是道路两旁古商城中的机构和各式业态。下文略举印象较深的几处加以介绍:</p> <p class="ql-block">八大油号:</p><p class="ql-block">洪江经营“洪油”的油号,至民国时有徐荣昌、杨恒源、庆元丰、刘同庆、萧恒庆、恒庆德、新昌、永兴隆八大油号,是为洪江的支柱产业。八大油号从西南油桐产区收购桐籽,采用独特工艺在洪江榨炼出优质“洪油”,然后用专门的油船运至武汉,再改江轮运往上海,进而通过海路出口世界各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洪江的繁荣洪油居功至伟。然而,在1939年,一桩诬告八大油号运油资敌的冤案使八位老板被羁押至重庆,其间油号以20万大洋请人斡旋,最后虽说是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结案把人放回,但八大油号却因之元气大伤,一蹶不振。</p> <p class="ql-block">高家是洪江油号中的老大</p> <p class="ql-block">汛把总署</p><p class="ql-block">洪江地处偏远,明清均未在此设立行政机构,清代由会同县管辖,是一个镇的级别。因此,一应行政事物皆由汛把总署代理。需要说明的是,汛把总之“汛”与治河、防洪等完全无关,汛把总并非防洪治水的机构而是清政权的基层军事组织,主要职责是镇戍地方,亦担任维护当地治安,地方政府差役的职责。因此,洪江的汛把总也算是官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维护当地正常秩序的职责。我们在汛把总署内看到有公堂的陈设就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会馆</p><p class="ql-block">洪江自明崇祯年建立苏州会馆开始到清代先后建立了黄州、江西、福建、陕西、长沙、苏州、南昌、徽州、四川、常德、永州、衡州、麻阳等会馆,总数达48座。这些会馆除了同乡帮扶之外,还起到了商人自治的作用。因洪江没有设立官方行政机构,于是这些会馆便承担起维持当地社会和商业经营秩序的责任。作为四川人,特意去寻访了四川会馆,然眼前的景象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会馆除了门脸稍好些,里面的主体建筑已然倾塌不存,只剩一片瓦砾!</p> <p class="ql-block">四川会馆已然倾塌,殊为可惜。</p> <p class="ql-block">厘金局</p><p class="ql-block">厘金局就是税务机关。清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运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捐税,称“厘捐”或“厘金税”。</p><p class="ql-block">洪江厘金局始建于咸丰年间,系一栋单进三开间木质穿斗式建筑,占地面积约3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作为湘西重要的商埠,每日往来货物堪称巨量,清政府在洪江没有设立行政衙署,却在此设立税收机构,显然是不愿意放过十分丰厚的税赋收入。</p> <p class="ql-block">绍兴班和荷风院</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咸丰末年,是清代洪江高级JY“堂班”之一,专供豪商巨贾、达官贵人声色娱乐,其间J女多为高级艺J,才貌俱佳。</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三进三层,楼层走道不互通,分隔有致,隐蔽性强,每层均单开出入道口与楼梯,称为“暗道”。楼内装饰用料讲究、富丽堂皇,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p> <p class="ql-block">荷风院水牌</p> <p class="ql-block">忠义镖局</p><p class="ql-block">洪江忠义镖局是保障商人货物运输的重要存在。湘西历来匪患成风,无论水路陆路货物运输都存在很大风险,都必须聘请镖局押运。忠义镖局可以说是洪江商业兴旺的保驾护航者。据记载,当时商队从清早过渡出发,直至下午方能走出城外,可见押镖阵势何其庞大。</p> <p class="ql-block">钱庄和银行</p><p class="ql-block">洪江古商城最早的钱庄创立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当时有合茂、中孚两家。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钱庄业迅速发展,达到21家;民国三年(1914年),洪江古商城有兼营钱庄23家。之后,湖南银行也在洪江开设了营业部。为数众多的钱庄和银行为洪江的商业运转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同时也可以想见出当年洪江市场的繁华情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创立于1925年。一个在民国是还是镇级、没有设立政府行政机构的小小洪江,最盛时居然有20余家报馆!这些报馆主要是为洪江的商界提供商业信息,可见当年洪江商埠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今日之洪江,曾经的繁华和兴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空寂的古商城空留斑驳的建筑和沧桑的石板路巷。古城内大多数居民已经迁出,但仍不时看到老宅旧巷内居住着的居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居民,可是当年繁华情景的见证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