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龙井村问茶

何久成

<p class="ql-block">到龙井村问茶</p> <p class="ql-block">  四月中旬到杭州参加大学同学聚会,筹备本次同学聚会的东道主陈学良先生用心良苦,一年前就把宾馆预定在紧挨西湖的新侨饭店,所以,除了集体游览活动外,大家早晚散步也都离不开西湖,三天时间,大家饱览了以西湖为中心的杭州风景和名胜古迹,也品尝到了杭帮菜的特殊口味,尤其是杭邦菜讲究轻油、轻浆和清淡鲜嫩的口味,色味俱佳,唇齿留香,这对平时吃腻了大油和重口味饭菜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大开味蕾的难得时机,真可谓是不虚此行,让大家玩得开心,吃得满意,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然而,到了杭州,“龙井茶”无论如何都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西湖龙井”这张名片,对于我来说,恐怕要比任何一个景点都更有魅力,因为我喜欢西湖龙井,所以,一说要去杭州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湖龙井。尤其是那天中午,在西湖景区内一个团餐饭店就餐时,当我提着旅行杯到饮水机处补水时,那里竟给顾客预备了龙井茶,于是我就捏了一捏放到我的玻璃杯里,回到餐桌时,望着杯里翠绿的茶叶徐徐下沉的情景时,一种爱意便打心底油然而生,古人有三爱“宝刀、奇书、骏马”,而我的“三爱”却是“好茶、奇书、电脑”。每当泡上一杯好茶,再打开笔记本电脑,那袅袅茶香弥漫开来,便开启了我一天美好惬意的心情。凭经验,我知道这是好茶,也是新茶,因为只有新茶才会有这般恰到好处的下沉速度和汤色。</p><p class="ql-block"> 从落脚杭州时起,心里就一直琢磨,给亲朋买点什么礼品好,此刻,望着杯中茶汤渐渐地明亮起来,便忍不住品了两口,一种久违了的畅快,让我顿感身心愉悦,于是,也就有了主意:对,就买西湖龙井!</p><p class="ql-block"> 可是,诺大个杭州,遍地都是卖龙井茶的,一个外地游客真要想买到可心的茶叶,又何谈容易?别说是物美价廉了,就是花了好价钱也未必能买到货真价实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无绝人之路,好在我们下榻的新侨饭店大厅里就有一家专卖西湖龙井茶的。一个中年男人,每天都在笸箩里揉搓着茶叶,现场表演“现制现卖”,眼睛看得见,明明白白消费。顾客里经常有围观的,有时他也会主动泡一杯让顾客品尝,我也曾尝过,一上口就知道是新茶,但茶叶外形并不是很上品位的,这我多少也能辨别出来,虽不是专业,但喝了几十年了,对茶叶的好赖多少也算懂一些。然而,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买他的茶,相对把握一些,因为茶主是和新侨饭店合作共赢的伙伴。饭店大厅里布置了一套相当有品位的文化展品,其中有彰显杭州历史文化的各种非遗展品,也有丰富多彩的反映杭浙历史文化的图书、字画及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再配上茶主的茶文化,就更加相得益彰,不仅为顾客创造了一个怡人的环境,更是提高了饭店的文化品位。</p><p class="ql-block"> 当我决定买他的茶叶时,他便热情地让我先尝尝,我手里正好拿着我的玻璃杯,于是他便为我沏了一杯。可是,我品了几口后,便有些犹豫,显然这茶的品位不是我所期待的,他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试探地说:“要不你们到我家店里去看看,不远,坐车最多半小时,我有车。”</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和老伴便欣然与他同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车离开饭店前的繁华区便径直驶上滨湖而行的南山路,经过雷峰塔后,又行走了一段杨工堤。路两侧都是茂密的森林,翠绿匝地,树种和绿地里长势蓬勃的植物也远比北方丰富得多,令人愉悦、心旷神怡……之后,车便驶进了一条窄路,当我在车里瞥见“龙井路”的路标时,心里便不禁一动:“难道说,这就是传说的龙井村吗?”再一瞧,路两侧已不见茂密的树木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片连一片的茶园,有的茶园里还停泊一些私家车辆,猜想那一定是游客自发参与的有偿采茶活动吧?见此情景,心中不禁暗喜:“误入桃花源了!”便顺口问了茶主一句:“要带我们去龙井村吗?”</p><p class="ql-block"> 他用带点南方口的普通话说:“是的,我家就在龙井村,马上就要进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听,不禁越加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话这功夫车就进村了。 </p><p class="ql-block"> 只见狭窄的村路两旁临街而建的房舍,壁立一样,拥挤着街道,虽都是楼房,但年代已久,且造型各异,又因为家家都有茶作坊,房舍外的一些设施也都与茶事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也就形成了龙井村特有的一种风格,且家家茶作坊都有一块十分显眼的牌匾或幌旗。</p><p class="ql-block"> 车在一座镶嵌着“龙井问茶”牌匾的屋前停下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茶主先把我们让进屋里,是个比较旧的二层小楼,屋里陈设也都是旧的,厅里一个长条木桌上摆着茶叶。但墙上挂的两幅书法作品倒是格外引人注目,正面是大字行书“宁静致远”,右墙是一首正楷提诗:“问山问水问乡情,茶郁茶翠茶幽情。爱听秀女讲茶道,萍水不忘龙井情。”女主人说是朋友为她书写的, 诗中巧用了她名字的“萍”字。</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女主人就要为我们沏茶,我忙说:“不急,我们想先参观一下你家茶作坊。”</p><p class="ql-block"> 于是,茶主就把我们带到路对面的茶坊,因茶坊依山而建,所以,要踏石阶而上。</p><p class="ql-block"> 茶作坊里摆满了茶笸箩,笸箩里有的是鲜嫩的茶芽,有的是半加工状态和待出产的茶叶,环视整个茶作坊倒也没什么特别,却让人陡升一种亲切感,对常喝茶的人来说,能够有机会目睹茶叶的出生地儿,身临其境,自然会给你内心带来一种温暖和别样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茶作坊后山便是茶主家的茶园,于是,我们便带着好奇和满心欢喜,进了茶园。</p><p class="ql-block"> 茶树显然都被刚刚采过,只剩下了暗绿的老叶,但我懂得,正是这些老叶的坚守和供养,才会长出一茬茬的新芽,虽然它们早已错过了风头,做了陪衬,但它们体内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财富,这就是茶树精神,此刻,我似乎也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p><p class="ql-block"> 站在茶园向西眺望,大体可以看到整个龙井村的面貌,绿树掩映下的古村宅若隐若现,鳞次栉比,幌旗招摇,茶香四溢。此时,已近黄昏,使整个龙井村都披上了一层金色,再加上传说,所以,让你更加感到龙井村的神秘莫测。</p><p class="ql-block"> 回到茶主宅厅堂,女主人便用玻璃杯为我们沏了三杯茶。</p><p class="ql-block"> 她说:“这是三种茶,都是春茶,你们先尝尝。”</p><p class="ql-block"> 望着三杯茶,我一时有点迷蒙。</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便按顺序指着茶杯说:“这杯是头春茶,这杯是明前茶,这杯是雨前茶。”</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问了一句:“有头采茶吗?”</p><p class="ql-block"> 她迟疑了一下,便笑着说:“你们来晚了,头采茶都是买主预定的,卖没了。”</p><p class="ql-block"> 接着她又笑着说:“看来您挺懂茶啊!</p><p class="ql-block"> 我赶紧摆摆手自谦道:“哪里哪里,我就是向你们问茶来了。”</p><p class="ql-block"> 夸我懂茶,我哪敢装相啊,尤其是在明人面前。</p><p class="ql-block"> 然而,多年来,一边喝茶,却也在不断补课。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礼仪之邦,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饮茶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说种茶、饮茶不等于就有了茶文化,那仅是茶文化的前提条件。而现如今饮茶已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已成为濡养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仅《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位诗人的四百余首关于茶的诗歌,又有多少人倒在了茶马古道上……</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头采茶、头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均为谷雨季节之前采摘和加工而成的,都是茶叶中品位最高和质量最好的茶,不仅内涵物质丰富,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更重要的是谷雨之前因气温较低茶树还没有发生病虫害,所以,茶叶中也就免去了农药的污染。早在唐朝陆羽在《茶经》就提到;“凡采茶,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芽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就已明确春茶地位。应该说春茶是对春日美好的限定私藏,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纯净”的礼物,藴含了整个春天的精华,甚是珍稀。自古就有:“一两春茶,一两金”之说。</p><p class="ql-block"> 我们4月18日到杭州,4月20日即是谷雨,毫无疑问,时间的巧合,一定是东道主有意而为,就是让大家能够品尝到蕴含着春意的西湖龙井。</p><p class="ql-block"> 望着杯中鲜爽翠绿的茶叶和油润澄明的茶汤,曼妙无比,空气中已充满了馥郁的香气,不仅心动,也惹得我口干舌燥,于是,便端起茶杯仔细地品了品,顿感香气直沁心脾,滋味饱满,回味无穷……心里不禁感叹:真是“好茶才能泡出好味道!”这是之前我在秦皇岛逛书店看到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是老舍茶馆掌门人,亲授泡茶技巧。然而,不管怎么说,你没有好的茶叶就泡不出好茶来。龙井的茶之所以好,驰名中外,关键在于,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翠绿,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且集名山、名寺、明湖、明泉和名茶五名于一体,今日亲往方知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p><p class="ql-block"> 摆在我们面前的三种茶,显然都是好茶,货真价实,所以,我们只是象征性的砍了砍价,便选了其中两种,收入囊中。买主心诚,茶主守信,况且,中国民间早就流传茶有“十贵”,其中之一就是:“茶商贵诚”。为人以诚,待人以信。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是一种智慧。</p><p class="ql-block"> 临别时女主人说:“你们把茶都喝了吧,这么贵的茶,扔了太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叹惜道:“我们时间太紧,没工夫喝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今晚同学聚会结束,晚餐要安排一些活动,我们必须及时赶回去。</p><p class="ql-block"> 但看着这么好的茶将被倒掉,又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干脆把三杯茶都进了我的玻璃杯里,心想,回去慢慢品吧。</p><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老伴和茶主聊着闲话,我的思绪却仍然离不开茶。</p><p class="ql-block"> 关于“龙井”和“龙井茶”的故事及传说,我们无从考察是真是假,但我们宁可信其有。因为传说这东西,真的很神奇,甚至可以造福一方。</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1985年,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从此,不禁这里的茶叶,就连这里的风景也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香溢林下,游人慕名前来问山、问水、问茶、问茶道,更问龙井情……</p><p class="ql-block"> 哦,喝过春茶才不枉费春天!</p><p class="ql-block"> 此行足矣。</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2日于秦皇岛半岛书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