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科学做好入学的身心准备,有利于促进即将入学的儿童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和恰当表达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新的环境,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儿童面临着从环境到人群、从学习生活内容到方式的诸多变化,身心发展面临一定挑战。近年来,幼小衔接备受关注,其热点集中在知识的储备与积累上,而对儿童“上小学”的情绪情感和身体能力的准备有所忽视。一些孩子在刚入学时表现出抵触情绪——不喜欢上学,有一定的入学焦虑;眼手协调能力不足,写字慢、吃饭慢;爱发脾气,有消极情绪和行为;体质差易生病、常缺勤……这些都是由于儿童入学前身心准备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小衔接的发展,我们大班组开展了“关于对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身心准备”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各位老师都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积极情绪,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都发表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我们分别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研讨:</p><p class="ql-block">1.如何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引导儿童产生上小学的向往?</p><p class="ql-block">2.如何加强幼儿的积极情绪的体验,正确引导儿童学习调控情绪和恰当表达?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儿童动作协调灵活发展?</p><p class="ql-block">4.如何关注幼儿个体发展需求,支持儿童做好身心准备?</p> <p class="ql-block"> 有的老师认为应该引导儿童期待成长,有成为小学生的意愿。在日常活动中促进儿童获得成长的自豪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是幼小衔接过程中身心准备的重要内容。有的老师认为幼儿园可以组织讲绘本故事等活动,激发儿童对于学校的向往,引导儿童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教师和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儿童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梳理儿童入学焦虑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减少负面感受。有的老师说还可以鼓励小朋友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学习系红领巾、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孩子们建立融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为日后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也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创造并提供自主游戏环境,引导儿童在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过程中体验和了解小学的师生关系,感受课堂气氛和规划;还可以引导儿童自主设计“入学准备”清单,使其从情绪、能力、行为、物质等方面获得愉悦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教研,老师首先是做到了倾听幼儿、倾听家长,了解了他们对于幼小衔接的感受、看法,让幼儿通过拍照、绘画、做计划、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也知道了幼儿园阶段的家长更关注幼儿的饮食和身心健康,但到了小学,则会对幼儿的学习成绩有更多的期待。其次,让我们感受到幼小衔接要有多方参与,幼儿园、小学、家长协同合作,共担使命。最后,我们深知“幼小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所以我园也在逐步建立健全幼小联合教研制度,希望和小学能够共同进行联合教研,在教研组织、频率、内容、方式和效果上精心规划,最终实现科学衔接、有效衔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