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城•征文第六期】鸡鸣驿城

山里人家(阿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里人家(阿峰)6650450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5年8月17日,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边20分面额的为江苏省高邮市盂城驿,右边50分面额的就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的鸡鸣驿城的东城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驿站”,为南来北往的驿夫提供歇脚、换马服务,能简单吃饭、住宿、养马的地方。怎么还能设计成邮票?还被邮票展览馆列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接到分享“古城文化之旅”的邀请,顶着这个季节少有的烈日走进鸡鸣驿城,把鸡鸣驿城里里外外探秘了一遍之后,却让我对鸡鸣驿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的规模和古代许多县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不仅仅是一个“驿站”,更是一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实上,驿站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说驿站是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生命线。驿站除了传递邮件文书、接待过往官员商人之外,有些驿站还是人口密集、工商贸发达的城镇,有些驿站又是关键节点的军事堡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就具备邮政快递、日常工商贸活动集散地和军事基地等多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距北京130公里,距张家口60公里,位于沙城西20公里的洋河北岸鸡鸣山下,因山得名,故称鸡鸣驿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北连“张库大道”,西接西域各地,南下易州、紫荆关,东进居庸关、直达北京,是北京通往张家口、内蒙古和西域各地的关键交通要道节点和重要军事要塞。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是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物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北城墙存留的元代夯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始建于元朝,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部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驿站(当时称站赤)。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京师周边地区第一大驿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围墙,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建砖结构城墙,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对城墙进行了重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的鸡鸣驿城墙为正方形,城墙周长约2千米,高三丈五。城墙外砌垒青砖,内夯黄土,城墙顶部建有垛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张照片由导游提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内有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布置在城中央。西北区为马号,为不影响城内正常生活,又为了保密,马道由马号经西城墙根直通西城门。东北区为驿仓,存储粮食等物资,但驿仓的管理权不归鸡鸣驿城,而直接归属宣化府。城内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客栈、票号、饭庄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不设南门和北门,只设东西两个城门,城门上方筑两层跃楼。因鸡鸣驿城是“驿城”的原因,东西两门都不在东西城墙的中间,而是偏南靠近城南驿道,因为讲究风水没有对齐,东城门距离南城墙70米,西城门距离南城墙100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东城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西城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城墙中部修建玉皇阁楼一座,供奉着玉皇大帝,保佑鸡鸣驿城稳定平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玉皇阁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四角分别修筑角台,角台前突,可警戒可御敌,也可用于敌情紧张时点烽火放狼烟,请求支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佑鸡鸣驿城的</span>儒士学子金榜题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才辈出,</span>在城东南角台上修建魁星楼一座,供奉着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魁星楼过去通体刷着红色涂料,城东北部驿仓多次发生火灾后,风水先生经过勘察掐算认为是魁星楼颜色太红所致,遂将魁星楼红色涂料清洗干净,露出青砖原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魁星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城墙的东北角、西北角各修建一处“登道”,登道用砖砌垒成斜坡,没有台阶,方便守城将士快速上下城墙,也便于车辆物资装备的运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驿道又称南官道,在南城墙外,东西向通过,秦朝时就是被称为“上谷干道”的交通要道。是驿卒传送文书邮件、官员商人通行、物资运输和部队调动的主要道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的G6高速紧贴鸡鸣驿城北经过,G7高速从鸡鸣驿城南经过,两条高速基本上还是顺着南官道(上古干道)的路线,而且都在鸡鸣驿城建有出入口,来往鸡鸣驿城和古代一样方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内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庙宇、民居很多, 大多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挥署,是驿城最高军事长官驻地,负责鸡鸣驿城及周边所有军事事宜,设在全城的中心位置,突出了军事功能在鸡鸣驿城中地位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驿丞署,为前店后堂结构,是鸡鸣驿城负责后勤和日常政务的最高官员-驿丞办公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驿丞署出来不见了导游,原来导游的父亲就住在驿丞署后院,现在的驿丞署大院归她父亲所有,是导游的太爷爷购买后传下来的,不由的让我对五十多岁的导游大姐和她的前辈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昌宫,当地人称文庙,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位于驿城北部二道街,格局颇为严谨,包括山门、正殿、斋堂、七贤祠等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昌宫过去曾作为鸡鸣驿城的学校,好多人以在这里上过学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泰山行宫又名泰山庙,当地人称武庙,是供奉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的庙宇。庙中现存三间正殿,前出抱厦,左右带耳房,东西设配殿。正殿由 48 幅彩绘连环壁画,明艳、生动,描绘了碧霞元君修道经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山顶上也建有一座泰山行宫,也供奉碧霞元君,与鸡鸣驿城里的泰山行宫为姊妹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古代中国,有很多龙王庙,庙里供奉着负责祈雨降福的龙王爷。而鸡鸣驿城的不叫龙王庙,而叫做“龙神庙”,供奉的不是龙王爷而是雨神奶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财神庙位于头道街西端路北,财神庙中的壁画,采用沥粉贴金工艺,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展现了东西方各国使臣带着各自国家的奇珍异宝来中国朝拜中国财神的故事,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昌盛、国际影响力巨大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财神庙匾额上的四个大字“钱同人性”,据说是笔误,实际上那个“同”字应该是“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来想为财神爷上柱香,祈求发个小财,可是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卖香的地方,看来清贫的人确实不能心存发财的幻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G6或G7上,距离北京百公里附近,经常会听到导航说“您经过的地方有鸡鸣驿古城,那里的贺家大院是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留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贺家大院”应该是鸡鸣驿城最著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中途在鸡鸣驿城落脚,留宿在一个姓贺的人家。贺家大院是五进连环院,慈禧当年住第二进院落西厢房,光绪住东厢房,当时有人劝慈禧住正房,因慈禧在逃难路上,担心安全问题,非常低调,不敢轻易住正房。说来也怪,在新保安战役时后三进院落均被炮火所毁,前面的两进院落却奇迹般的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今“贺家大院”二进院山墙的刻砖"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依然完好,相传为慈禧所赐,状元代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贺家大院二进院西厢房和正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慈禧太后当年留宿的土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鸣驿城因为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而大受影视界青睐,《大决战》《血战台儿庄》等多部电影、电视剧都把鸡鸣驿城作为拍摄基地,进一步提高了鸡鸣驿城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2年鸡鸣驿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3年、2005年,鸡鸣驿城两次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100处世界濒危遗产名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告别古城,依依不舍。一座古城,一段历史,悠悠千载,总有诉不完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饱经沧桑的鸡鸣驿古城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是朝代兴衰更替和邮政军驿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一砖一垛垒起的鸡鸣驿古城,将千年不朽的风骨,定格在鸡鸣驿古城伟岸不屈的雄健肌体上,流淌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