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家乡的岭

洹士

<p class="ql-block">家乡的岭千姿百态,从成名时间来说有茶业岭,煤窑岭,从高低来讲有玉皇庙岭,鞍甲岭,从形状来说有枪杆岭。清明时节,借祭祖的机会,登上了玉皇庙。拾级而上,凭栏眺望,虽不是泰山极顶,但心中也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顺着玉皇庙向西望去,玉皇岭起起伏伏,层峦叠嶂,刚露芽的小草,树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示出害羞的样孑。她曾是航空线的标识之地,她和鞍甲岭一样,又是羊倌(放羊的)伏天栖身之地。不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勤劳的羊倌在进入伏天之后,就要带上放羊铲,放羊鞭,特制的放羊伞,和毛毡,、到岭上找一处背风的地方,用石头铺一块一米多见方的地方,备晚上就寝之用,把羊群赶在一旁(羊怕热,在岭上被风一吹,蜷由,跪窝在一起)羊倌把毛毡往铺石一放就可以安然入睡了。碰上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把毛毡卷成锥形,大伞往上一插,蜷曲在里边,也能休息,放羊的每天都要对六七十只数一遍。他们数羊不是按常人一二三数,而有它有它还有它,就能一清二楚。南北两岭作用现在可能成为不是传奇的传奇,现在放羊的也不会在岭上餐风露了,但在老一辈羊倌身上永远抺不掉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玉皇庙重修后的景观,表现出了当今社会人们新的观念,新的意识,新的做法,玉皇庙会在今后的岁月里越修越美,向往美好生话的′意念更加体现出来。顺岭而下,就是枪杆岭。枪头就在南坡头,南坡头上还会铁石出现,磁针会摇摆不定。岭以形而得名,名称形而传于后世。</p> <p class="ql-block">探视洹河两岸,站在水泥路上,弯弯曲曲的水泥路直达茶业岭。</p> <p class="ql-block">茶业岭,推测应该以苗家的种茶之地而得名。当你踏上茶业岭的盘路时,脚下石头被磨得光滑光滑。这不是上帝赐给的天然路石,而是临淇,泽下的商贾修建的。千百年来,茶业岭成了临淇,泽下,东姚通往安阳的商旅要道。骡马的踩踏,人车的驱动,盘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岭东下有修建精美的山神庙。和家乡村北的山神庙遥相互应,世世代代保佑着家乡的父老乡亲进出山林平安无事。茶业岭下的山神庙在七十年代长出两一模一样的酸枣树,当时人们都说,庙很灵,很神奇,不知真假,但凡人路过都要去拜一下,一种敬畏之心在人们心中根深底固。</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站在南大桥上,浮想联篇,茶业岭,玉皇庙岭,枪杆岭,鞍甲岭都是固有的存在,人们赋于自然景观的名子会越来越多。煤窑岭就是真实写照。解放初期,全村缺煤少柴,烧煤要到鹤壁,王家岭用驴驮肩挑才能弄来。为了解放这一问题,村中干部苏公等人找到马店煤师,请煤师来找煤。结果就点在煤窑岭路东边。集全村之力,′打到十多丈时出煤了,很少,并且时有时没。煤师说这是南瓜秧结瓜煤,不是煤层。由于费力,、挖煤也终止了。此岭本无名,有了煤窑,也就有了煤窑岭。正好印证了鲁迅先生说过的活,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岭书写了人们的生话,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岭,你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灿烂多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