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习以至学不忘,勤勉以求学之深

天山区教研室

<p class="ql-block">时光清浅,岁月留香,行走在国培路上,自在恰如风。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在这夏意渐浓的美好季节,我们完成“国培计划(2021)”地县教师培训师研修项目(第二期)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精彩丰富的讲座,一场场讲座,让我们每一位学员开阔了的眼界,促进了思考,激发了研究。</p> <p class="ql-block">开班典礼上,李亮处长对自治区基础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让作为培训师的我们在现实中既有紧迫感,感受到自己身兼重担的同时,激发了我们努力进取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规律中走向专业,学做扎根于课堂的“教育人类学家”</p> <p class="ql-block">北师大廖伟老师《基于教师学习规律的培训项目设计》讲座,通过理论与经典案例的结合,让教职工了解了教师的学习规律,明晰了如何基于教师学习规律设计教师培训项目。一个个经典的项目案例,对大家突破现有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瓶颈取得创新带来很大启发。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教师学习规律为基础,在工作中持续学习与研究,让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p> <p class="ql-block">下午,北京教育学院的靳伟老师在他的讲座《教师培训者如何扎根课堂的“教育人类学家”》中满怀深情的期望,作为培训师的我们要学会“泡田野、泡资料、泡文献,要从文化性、历史性和跨学科的视角来体验,要做扎根于课堂的“教育人类学家”。靳老师的讲座,让老师们意识到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对于培训研究的重要性,对教育研究方法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在做中学,努力提升培训能力</p> <p class="ql-block">5月 28日,由来自吉林省教育学院宋海英教授分别带来题为《能力为本的“做中学”培训教学设计--以〈库伯学习圈及其对培训教学的启发〉为例》及《umu学习平台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的两场讲座。在第一场讲座中,宋海英教授首先引入具体“包饺子”案例,引入库伯学习圈理论。随后,辅助于课程研修工具,让学员反思库伯学习圈对培训教学的启示并反思自己在培训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最后,以“接龙”的方式,让学员现场总结培训心得。第二场讲座中,宋海英教授结合自己的讲座设计,介绍示范umu平台的具体应用。两场讲座,宋海英教授寓教于乐,亲身示范,学员们不仅从理论上了解了“库伯学习圈”的流程,反思自己的培训教学设计,并且提供了umu平台的教学工具。为各位学员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推动教育培训文化良性发展有积极作用,对于进一步探索教育培训改革的路径,形成促进教育培训师理论素养和培训素养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合作中,高效提升教师质量</p> <p class="ql-block">5月 29日,由来自贵州省教育厅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室主任,高级讲师王长中教授带来题为《以微团队为载体的教师研修活动设计与实施》讲座。作为受训者的我们深深地被王教授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折服。上午的讲座,有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有依据县域数据对当前校本教研现状的精准分析。下午的授课采用了两轮模拟评课的形式,王老师设置了真实的情境,让我们在做中学,边学边总结。王老师给出的课堂教学观察表,细致具体,分工明确。</p><p class="ql-block">让受训的我们明白改如何给一位授课者评课,回顾以往的评课,我们并没有对观察者进行明确分工,造成评课的重复低效性。就像王教授所说!:大量重复的练习对少年脑细胞是一种伤害。同样,重复的评价尤其是缺点的重复对于授课者可能也是一种伤害。王老师的讲座可谓是点到了我们的痛点,也嵌入了要害。进一步的引发我们思考,作为教师培训者应如何高效提升教师质量的这一问题。学员全程紧跟王教授的授课步骤,时而沉思,时而开怀大笑。原本以为枯燥的课程,在王教授与培训学员机智的互动交流中过得有趣,有味。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师的授课魅力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为期五天的第一阶段的培训结束了,全程培训内容翔实、逻辑紧密,既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专家们在教育研究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总结,使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获益匪浅。希望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中,我们能够进一步规范科研行为,保障研究效果和质量,从而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和培训能力。</p> <p class="ql-block">“国培计划(2021)”地县教师培训师研修项目(第二期) 第十六小组</p>

培训

教师

讲座

教育

学员

学习

培训师

授课

教学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