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连科 文 南 洋 图</p> <p class="ql-block"> 万卷古今消永日 今天的《鄜州文学》登载着莫曲的一篇小诗,《洛河过水桥》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城建功,富县洛河首桥通。</p><p class="ql-block"> 基建营人真英勇,最该感念南树森。</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小诗却勾起了我对往事的一段回忆。简短的一首小诗,诗人记述了富县一座桥的建成。因为这座桥的建成当时也曾轰动全县。我也亲眼目睹这座桥的建设过程。</p> <p class="ql-block"> 这事要追遡到1969年。我们来陕北插队,我被分配到富县城关公社北教场村,也就是这个漫水桥的西侧,过了桥便是。</p> <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们来陕北,正是隆冬季节,延安地区还刚下完雪。我们一行19号离开北京,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干21号中午到达茶坊,各大队接学生的社员己等候多时,简单的吃过一顿中午饭,装上行李便奔赴各自生产队。</p> <p class="ql-block"> 谢天谢地,我们太幸运了,分到全县当时最好的一个村,而且过了洛河就是,也就是1,2里路,后来我们才知道有的同学分到原上,要步行走一二十里路才到。当时洛河枯水季节,河面上结着冰,我们是踏着冰层到村里的。当时整个洛河都没有桥,县城及以东西,北,南过河的人都要靠县城一摆渡船。</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兴建时间大么在1970年,县里决定投资建一座桥,解决富县人民过河难的问题。因当时县里资金也困难,也就决定就地取材建一石桥,平常也就走个架子车,行人。</p> <p class="ql-block"> 石料取自茶坊附近的一个山上,县里从各社队也抽了民工,民工里面就有我们知青。由于桥的一头就连接着我们村,而且靠近河边还有我们一块麦田,劳动之余有时我们过去看看桥建到什么程度了。</p> <p class="ql-block"> 陕北出石头,又有很多石匠,建挢的每一块石头都是这些石匠一锤一锤凿出来的,而且石头也是全靠民工一架子车一架子车人力拉过来的,没有机械,石头又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堆砌而成,创造了当时建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6月洛河洪峰经过漫水桥</p> <p class="ql-block"> 大么也就是洪水季节来临之前,这座桥建成了,洛河漫水挢的建成,结束了富县上千年没桥的历史,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桥的利用率很高,人们再也不用为过河发愁了,就连汽车都可以从桥上过,它成了连接全县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不管怎么说,它是富县历史上的第一座桥!</p> <p class="ql-block"> 1994年8月31日洛河洪峰,五十年不逾。</p> <p class="ql-block"> 我几次回村都要到这桥上走走,找找当年的感觉。桥还是那座桥。走在当年曾无数次走过的地方,五味杂陈,也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建挢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此桥建的很低,桥面几乎贴近河面。也考虑到洪水季节的洪水,设计有很多泄水孔,所以桥取名“漫水挢”。大水漫过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后来富县城建了好几坐桥,还有高铁通过的高架桥,气势宏伟,特别漂亮!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现在不但过河方便,高铁也通过我们县,如今的延安人民再也不用为出行难而发愁了!</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座漫水桥仍在使用,虽然过去了50多年,半个多世纪,经受过无数次大大小小洪水的考验,大桥仍坚固如初,可建当时的工程质量!也感谢富县县政府对这座桥的维护。</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到这座桥,十分亲切,不只是我是这座桥的见证者,而且这座桥曾留下我的足迹。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回忆。</p> <p class="ql-block"> 本组【记富县的第一座漫水桥】夏季图片于2023年5月30日摄,洛河洪峰摄于1994年8月31日、2021年,欢迎各位关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 创 李连科 鄜州文学 2023-05-25 10:00 发表于陕西</p> <p class="ql-block"> 李连科,1969年元月到延安富县插队,喜欢读书,热爱写作,文章多次被各种报刊,杂志登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