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岛健儿在东岭的“红色足迹”——“东岭游击队”平潭指战员革命风彩大观

红色八闽

<p class="ql-block"> ● 周裕惠</p> <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本文以珍视红色历史的情怀,挖掘汇集文献档案资料,对我党领导的“东岭游击队”,在艰难严峻环境下的建立、发展及开展出色的游击斗争的始末,进行回放与钩沉。以事带人。全景式地再现平潭籍游击队指战员,在东岭的“红色足迹”,及在斗争中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敢于斗争、勇于战胜困难的革命气节与风范,探寻游击武装斗争胜利密码。</p> <p class="ql-block">  <b>一支战斗力强的人民好游击队的始末</b></p><p class="ql-block">福州东岭地区与大北岭地区相邻,距福州、马尾、闽安、连江县城各约20公里。方圆百里。这里山高岭峻、山峦重叠、地广人稀、地势险要,是福州的重要屏障。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我党领导的“东岭游击队”坚持与开展农村游击斗争的重要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1947年10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闽(清)、古(田)、林(森)、罗(源)、连(江)中心县委(以下简称“五县中心县委”),统一领导福州及周边地区的农村斗争。由城工部副部长林白兼任“五县中心县委”书记。这年12月,林白带领原闽侯县委和城工部学委、中共福长平工委系统20多名骨干,到达东岭,组织游击武装并创建游击根据地。“五县中心县委”由书记林白,委员林白、林克俊、郑杰、徐兴祖、杨华(翁绳金)、陈云耕6人组成。林克俊任组织部长。郑杰任东岭工委书记。徐兴祖担任闽(侯)罗(源)连(江)边区工委书记。杨华(翁绳金)任连江工委书记。陈云耕任闽清县委书记。林逸森为武工队队长。1948年2月,东岭工委、闽罗连边区工委成立后,“五县中心县委”派郑杰、徐兴祖、林逸森,选定在小梅洋、捷坂、牛项地区的30多个自然村,在农历正月十五,开展“打土豪、分粮食、度春荒”的大暴动。打击10余户土豪,分粮300多担,斗争持续十几天,参加暴动农民近千人。2月,“五县中心县委”以武工队的骨干和农民暴动积极分子为主,在亭江君山成立“五县中心县委”第一支主力游击队——东岭游击队。由郑杰任队长兼政委,林斌为副队长。有游击队员60多人,有步枪(加收缴的鸟枪)20多支。联络点设在真君堂、齐天岩山寨。</p> <p class="ql-block">暴动震惊了国民党福建当局。1948年3月,林森县保安队“清剿”了东岭青盲崙。当时林白率机关及主力部队转移到小北岺,发动农民暴动。派郑杰、林逸森等20多人,在东岭与敌周旋2个多月,并把据点扩大到小北岺。4月,省保安团在大北岺宦溪成立“清剿”指挥部,调集近千人,兵分8路,对东岭根据地大举“清剿”。此时“城工部事件”发生,组织关系被切断。在与上级党组织'失联'的情况下,面对敌人大举“清剿”,东岭游击队隐蔽在敌人包围圈的边缘,伺机袭击地主民团武装,扰乱敌人部署。又秘密将部份游击队转移到连江小沧山区活动。同时部署小分队在青盲崙、牛项、小梅洋、捷坂与敌人周旋,伺机袭击,牵制敌人。在陈洋、三角坂伏击敌人。在大北岭攻打“清剿”指挥部。林逸森又率领游击小分队,出其不意回师东岭,在小梅洋毙伤敌人10多人,缴枪10余支。挫败敌人对东岭根据地的“清剿”。1948年4月底,郑杰调往闽北工作,东岭工委并入闽罗连边区工委,徐兴祖任东岭游击队队长兼政委。</p><p class="ql-block">1948年5—8月,敌人在“限期清剿”失败后,改用“按点布访”“重点进攻”,妄图一举消灭东岭游击队。“五县中心县委”琯头山兜留云洞会议决定:跳出敌人包围圈,派徐兴祖、江枫、任玉琳、郑宝等重回东北岭组织游击武装。经过几个月的发动群众,徐兴祖、江枫等在小梅洋、野猪顶,以开荒为名,搭起草寮,组织民兵,开展军训。此时,高飞、吴兆英奉福长平工委张纬荣要求,率平潭高名山、吴章余、吴国彩等10余人来参加东岭游击队,组成“短枪队”。同时,徐兴祖要求平潭大富党支部筹资分批购买了30多支步枪,千余发子弹,及一批食盐、海产品等支援东岭。徐兴祖还得到福长平学委书记张纬荣的支持,派林耿雄、林厚基等10余名平潭籍干部上山加强游击队。1948年11月,徐兴祖等在小梅洋组建新一支东岭游击队。后并派林厚基、张木森、林耿雄等到湯洋、青盲崙、潘渡建立武装。这时东岭游击队有队员80多人,枪枝30多把,成为“五县中心县委”的另一支主力游击队。至1949年1月游击队员增至150多人,有长短枪就100多把。</p><p class="ql-block">“越是敌人进攻游击战争越历害之处,就证明那里的游击战争越有成绩”。(毛泽东)(1)从1948年3月—1949年7月,国民党保安团先后对东岭游击据点进行了13次“清剿”(其中大的3次),都被东岭游击队挫败。</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徐兴祖调往平潭。中共闽罗连边区工委由江枫负责主持。东岭游击队长先由林逸森代理,不久队长由江枫担任。东岭游击队形成“一江三林”(江枫、林逸森、林耿雄、林厚基)为核心的领导核心。福州解放后,这支游击队发展到3个连500多人,成为“五县中心县委”领导的多支游击队中的一支主力部队。</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东岭游击队与解放军第31军第91师先头侦察部队会师后,全方位策应福州战役的支前工作。东岭游击队与先头侦察部队并肩作战十多次,深入敌人驻地抓“舌头”,搞侦察,绘制和核对军事地图。同时全力投入支前工作。林白、杨华、江枫担任闽东支前委员会副主任。在东岭地区、连江设立7个支前供应站。在短时间内筹措大批粮食、马草、副食品,供万余人的第31军第91、92师及军部过境人员,投入福州战役。同时组织发动群众抢修公路、桥梁,配合作战部队解放亭江、马尾,取得福州战役前哨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东岭游击队在福州战役中的表现。得到了第31军首长及第10兵首长叶飞、韦国清的高度赞许与肯定。</p><p class="ql-block">(1)[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967年11月,第397页</p> <p class="ql-block"><b>“东岭游击队”平潭指战员的红色档案大观</b></p> <p class="ql-block"> (一)组织篇</p><p class="ql-block">中共闽(侯)罗(源)连(江)边区工委(即东岭工委)</p><p class="ql-block">书 记: 徐兴祖(1947.12—1949.04)</p><p class="ql-block">负责人 : 江 枫(曾用名:王嘉喜、王家喜,1949.04-1949.08)</p><p class="ql-block">委 员 : 林耿雄(1949.04—1949.08)</p><p class="ql-block"> 林厚基(1949.04—1949.08)</p><p class="ql-block">特派员:(东岭工委)徐兴昌(1948.02—1948.08 曾兼平潭大队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岭游击队(1948.02—1948.09)[第一主力游击队]</p><p class="ql-block">队长兼政委: 郑 杰(曾用名:林正鼐,号“老五”,1948.02—1948.04) </p><p class="ql-block">队长兼政委: 徐兴祖(1848.04--1948.09)</p><p class="ql-block">副队长: 林 斌(曾用名:林志毅,号“丁余”1948.02—1949.0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岭游击队(第二主力游击队)[1948.11--1949.4]</p><p class="ql-block">队长兼政委: 徐兴祖(号“老七”,1948.11—1949.04)</p><p class="ql-block">暂代队长: 林逸森(1949.04—1949.04)</p><p class="ql-block">队 长: 江 枫(1949.04—1949.08)</p><p class="ql-block">武装政工队长: 林耿雄(1948年冬—1949.08)</p><p class="ql-block">主力连负责人: 林厚基(1948年冬—1949.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岭游击队“短枪队”:(1948.06—1948.10)</p><p class="ql-block">领 队: 高 飞 吴兆英</p><p class="ql-block">队 员: 曹于芳、高名山、吴章余、吴国彩、吴聿杰、吴吉祥、吴家温、吴瑾俊、高名乾、 高扬泽、高扬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工部学委、福长平工委抽选参加东岭游击队平潭籍干部(1948年冬)</p><p class="ql-block">林耿雄、林定模、许书贤、林厚基、张木森、 刘维钧、林其英、柯长荫、吴桐生、林宗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籍被福长平工委送东岭参加东岭游击队干部</p><p class="ql-block">张友仁、陈宜屏、何友芬、陈昌荣、黄乃生、 王怀清、陈学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枫、林厚基(平潭籍)带上山参加东岭游击队的福建农学院党员与学生(1949.05—06)</p><p class="ql-block">唐景琨、陈振光、陈文理、金健、陈人禔、陈友土、陈人琪、施作师、陈昭熹、杨在祺、周友榕</p> <p class="ql-block"> <b>(二)英烈篇</b></p> <p class="ql-block">林斌(又名:林志毅,曾用名:丁余,1916.09—1949.04)</p><p class="ql-block">平潭北厝华光村美楼人。1939年参加抗日救亡与革命活动。1942年夏参与周裕藩、林慕曾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194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奉命派往屿头岛建立“沿海突击队”后勤基地,组织两面政权并秘密发展地下农会。1946年冬,随王韬、郑杰、徐兴祖、张纬荣等赴台,在“震球商行”为革命筹资并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47年9月奉命回福州后,于1948年春上东岭参加东岭游击队。1948年2月,被“五县中心县委”任为副队长,在山区组织开展游击斗争。1949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在长乐被错杀。1955年平反昭雪,补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曹于芳(1922.11—1949.04)</p><p class="ql-block">平潭潭东井边村人。1947年入党,1948年春毕业于省立福州中学后,脱产专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以省福中为基点,先后在高工、女师、林师和福清明毓联中发展党员10多名,并任中共平潭潭东区委书记。1948年春,奉命上东岭参加组织游击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曹于芳配合高亿坤,通过时在平潭国民党县长林荫购置的“齐兴号”海轮当水手亲友,侦得船上的武器装备等情报。引路“五县中心县委”城市武工队,扮装成省保安团人员,轻松地收缴了停靠台江码头的“济兴号”海轮上的一批武器弹药,轰动省城国民党当局。</p><p class="ql-block">11月,他与林斌、吴家温(平潭籍)等6名游击队员,随陈雄到浮江川石岛接收国民党保安团一个连队投诚。不料内线有变,潮退船搁浅,与敌遭迂。陈雄牺牲。曹于芳临危不俱,组织还击,率众泅渡突围返回。1949年1月,奉命在福清东线组织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3月,因城工部事件被错杀,时年27岁。1956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陈(张)木森(号:小石,1930.10—1949.09)</p><p class="ql-block">平潭潭城镇人。原姓陈,因继嗣张家,故改姓张。</p><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入党,任岚华初中党小组长。初三时在校曾发动班级罢课。1948年冬,被城工部学委调往福州交通站任交通员。1949年1月,调往东岭游击队任交通员、政工员、青盲崙游击队党支部宣传委员。1949年7月省保安团围剿东岭游击队时,他在三角坂激战中表现勇敢、沉着,受到领导表扬。在福州战役中,随解放军先头部队参战,表现突出。福州解放后,任连江县大队长文书、闽侯军分区司令部干部。9月回平潭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b>(三)风彩篇</b></p><p class="ql-block">●智缴“齐兴号”海轮枪支事件</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为打破敌人“按点布防”、“重点进攻”的围剿。“五县中心县委”决定跳出包围圈,派出刘文耀率领30多人“城市武工队”,到福州打土豪。在福州苍山、螺洲、台江实施“五大劫案”。时平潭游击队员曹于芳、高亿坤,从时在“齐兴号”海轮(平潭国民党县长经营)上当水手的亲友获悉:船上有一批武器弹药,并获得其保卫人员活动规律的信息。“城市武工队”在曹于芳向导下,由张元筹(代号:“老林”)装扮成省保安团司令部参谋长,与吴兆英、高亿坤等小分队人员,登上紧泊台江第六码头的“齐兴号”海轮,未动刀枪,收缴了船上1挺捷克轻机枪、10多支步枪、8箱子弹等。“武工队员”趁着初起华灯,在人流熙攘的台江码头,扬长而去。这支“神兵”的公开出现,引起省会国民党军、警、宪、特的极大惊慌,敌人对东岭“围剿”的军事压力,也因此减轻。</p><p class="ql-block">●东岭三角坂大捷</p><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国民党派一个团“围剿”东岭游击据点。在解放军第31军第91师侦查科长菊维聪、唐参谋、江枫、林逸森共同指挥下,在三角坂地区与敌人激战。5次打退敌人进攻,毙伤敌人40多名。敌从圣君堂、牛项撤退。次日,敌人从琯头派出100多人联合搜索队,包围梅洋。被游击队击毙1人、活捉1人。第3天晚上,林逸森配合第91师侦察连1个班直扑亭江国民党警察所,抓获警官以下3人,缴枪数支。这是会师后第一次联合作战取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鹅鼻、后房、汤岺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东岭游击队在林厚基、饶孔官等率领下,与解放军第31军第92师侦察排20多人,到福州东门外、鸡角岭侦察敌情。返回时在东岭鹅鼻与敌人巡逻队遭遇,全歼敌人30余人。次日,敌人派出一个营,在捷坂、后房包围林耿雄等率领的后房游击队,激战数小时,傍晚,敌人被击退。数天后,敌人又从潘渡、长汀派出2个营,多路包围贵安汤岺。江枫、林厚基、张木森等带领汤贵中队游击队,在汤岺与敌激战,逼使敌人撤回原地,包围被打破。</p><p class="ql-block">●全方位策应福州战役支前工作集锦</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到古田与“五县中心县委”代表会见后,7月,第31军情报处长在东岭高岳接见闽罗连边区工委、东岭游击队队长江枫。听取汇报后,派员带侦察排来东岭牛项水尾,与东岭游击队会师。</p><p class="ql-block">会师后,省委成立闽东支前委员会。林白、杨华(翁绳金)、江枫任副主任。在支前委员会领导下,在东岭、连江地区先后建立7个支前供给站,全方位策应福州战役的支前工作。闽罗连边区工委、东岭游击队组织发动群众,架桥修路,修建了连江小苍至福州东门外、小苍至闽安直达路,修建及加宽公路计100多里。在短时间内筹集粮食、马草、燃料、副食品数万担,为过境的第31军第91、92师及军部万余过境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江枫等领导的“东岭游击队”,还劝说群众只保留下10天口粮,剩余全部交支前供应站借用。还把圣君堂茶场一头水牛宰杀,假称是跌死的水牛,献给大军。</p><p class="ql-block">东岭游击队还配合大军前头侦察部队,到前线绘制核对地图,搜索敌人工事、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等情报。在马尾状元岺活捉敌情报参谋,获得敌人军事布防重要情报。</p><p class="ql-block">福州战役开始前夕,江枫、林逸森、林耿雄、林厚基为核心领导(俗称“一江三林”)的闽罗连边区工委及领导的游击队,还全力配合第91、92师部队解放亭江、马尾等地区。</p><p class="ql-block">福州战役结束后,第31军军长、政委对江枫等领导的游击队大加赞扬。政委陈华堂还书面向十兵团首长报告江枫等领导的东岭游击队在整个福州战役中的积极表现。十兵团首长派出谷芦、茅升代表叶飞、韦国清首长,接见江枫等人,进行慰问。</p><p class="ql-block">●“东岭游击队”独立自主坚持游击斗争胜利的密码</p><p class="ql-block">“东岭游击队”在1948年2月——1949年8月存续期间,在面临人员、武器明显悬殊、给养保障严重困难,敌人不间断“清剿”,以及因“城工部事件”组织“断联”的“两重夹击”险恶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出色地坚持独立的农村游击战争,并对福州解放作出重要贡献。其胜利之道,在我省游击斗争史上弥足可贵。</p><p class="ql-block">一是:注重实行政治引领,用革命信念与忠诚凝心聚力,武装广大党员与游击队员。东岭游击队诞生于我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战时间,面对即将灭亡的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对国统区实实施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东岭游击队面临极为严竣的局面。“五县中心县委”、闽罗连边区工委又面临“城工部事件”与上级“断联”的逆境。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定的革命信心,坚持用“翻身求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政治纲领,必胜的革命信念,武装党员和游击队员,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自信与胜利自信。他们建立武装政工队,举办多次党员、骨干学习班,在中洋坂设立供宣传使用的印刷厂,印发并组织学习毛主席《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党章党纲等。在游击队连队建立党支部,设立政治指导员,不间断地开展革命信念、理想教育,提高党员、游击队员的必胜信心,并成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时游击队员住山上草寮,15平米住30多人,四、五个人盖一床棉被。一天两餐大米地瓜饭,还不时断供。配饭是山上的竹笋、野菜,连盐巴都缺乏。几乎每个人头上都生“虱子”(因没法洗头),曾流传“头上没虱子,不是革命子”的笑料。面对困难,游击队员却充满政治热情。他们坚信“困难只是黎明前的一瞬,国民党已面临彻底灭亡,等待我们将是革命的曙光!”他们学习“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开荒种茶、种粮,共度难关。新上山入伍的革命青年提出:“脱下学生装,与工农打成一片。”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和暴动中积极分子不断上山参加游击队,投身革命队伍。至福州解放,不到一年半,游击队从6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p><p class="ql-block">二是:以扩党练干为着力点,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党的队伍。“五县中心县委”、“闽罗连边区工委”,在据点大力实施“扩党练干”方针。他们在组织摧毁国民党基层保甲基层政权时,大力组织贫农团、民兵、妇代会、少年团等革命群众组织,在斗争中加强对积极分子培养,随时吸收够条件积极分子入党。在1949年反“清剿”斗争间隙,还在水尾举办一次10多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至1949年1月,在游击队与群众中发展党员250多名。并先后在青育崙、牛项、梅洋、上洋、汤贵、潘渡及平潭大富设立7个党支部。在山兜、琯头、闽安、白眉、晓沃、琅岐等游击区,建立20多个党小组。设立小北工委,下设铁坑、高山里、关园里党支部。1949年4月,充实加强了闽罗连边区工委,把委员从6人,扩至13人,让斗争中表现突出、忠诚于党、有担当作为的骨干,充实加强到工委班子中来,更好地发挥党对游击对的核心领导作用。</p><p class="ql-block">三是:着力建立、巩固与扩大游击根据地,支撑长期、残酷的独立游击战争。“处于长期性加残酷性的敌后游击队,没有根据地是不能支持的”(毛泽东)。在武器、弹药、给养不足的情况下,建立武装、发动群众、战胜敌人,是支撑游击战争的基本条件。面对敌人不间断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五县中心县委、东岭游击队在大力开展反“围剿”、反清乡外,还致力开展“反经济封锁”斗争。他们在牛项圣君堂创办茶林场,在小梅洋等创办合作社,吸收贫苦农民参加林场和合作社。采购群众、游击队所需副食品及生产、生活必需品。在游击区建立运输队,支持配合合作社经营。游击队派出专门队员,组织指导合作社经营。同时在游击区与白区相邻的交通路口,设立3个茶站,为山区根据地出售盛产茶叶,换回现金和必要生产、生活资料,满足据点群众的需求与供应。边区工委还把各村能工巧匠8人组织起来,成立机修厂,为群众修理农具,为游击队、民兵维修枪支,打造大刀、土地雷等。同时在根据地建立党团、兵民、妇联、少年团组织。在根据地、游击区构建较完善的情报通讯网,形成“村村设防、路路有岗、一方闻敌、情报即送”机制,使游击队在“反清剿”中处于主动地位。</p><p class="ql-block">四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游击战争战略原则与灵活、主动战术。在长达近两年的山区游击战争中,东岭游击先后击溃敌人13次大小“清剿”,历经几十场战斗。虽然也有个别战斗失利的,但在战略上总体取得了不凡的胜利,打击了敌人,保护与发展了自己。他们在战役战术指挥上,成功地实施了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取得了游击武装斗争的可贵的战迹。</p><p class="ql-block">1948年夏,敌人对根据地实施“按点驻防、重点进攻”。妄图一举消灭“东岭游击队”。面对敌人的“清剿,“五县中心县委”及领导的游击队跳出包围圈,游击队主力分兵活动,更多打到外线,建立更多的游击根据地。由林逸森率领东岭游击队一支小分队在小北地区活动,并夜袭潘渡地区民团,缴枪5支。后向高山顶、下奔洋、铁坑山区敌薄弱点进发,钳制敌人。由徐兴祖、王金钿带领50多人,向小北转移,建立新的游击根据地。由林白带领“五县中心县委”机关及一支队伍到魁岐开辟新游击区。同时派出刘文耀带领30多人“城市武工队”,潜入福州台江、仓山、螺洲等地,打击土豪,筹集经费,实施“五大劫案”。在台江码头智缴国民党平潭县长“齐兴号”海轮上武器、弹药,引起敌人极大惊慌。国民党保安团当局急令“清剿”部队回师保卫福州,从而撤除了对东岭根据地的军事“围剿”。</p> <p class="ql-block">本文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①“福州东岭革命纪念馆”介绍材料及相关新闻报道</p><p class="ql-block">②徐兴祖:《东岭工委与东岭游击队》《福州党史资料》1984年第5-6期</p><p class="ql-block">③《福州革命史》(石建国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p><p class="ql-block">④《中共闽浙赣区(省)委城工部组织史概要》(福建省委组织部组织史办公室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04)</p><p class="ql-block">⑤林厚基:《我所知道的东岭游击队》、《怀念江枫同志》(2004.07,《东岚老战士风采》文集)</p><p class="ql-block">⑥刘维钧:《回忆在东岭的日子里》、《缅怀张木森烈士》、《难忘的军营生活二、三事》(同上书)</p><p class="ql-block">⑦林万国:《关于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的考证》(《福州党史》2018年第3期)</p><p class="ql-block">⑧中国共产党罗源、连江县组织史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1.10)</p><p class="ql-block">⑨中共福建省委闽委【1983】综字36号文件:“关于承认东岭工委、东岭游击队组织的批复”(1983.02.01)</p><p class="ql-block">⑩平潭县委岚委综字(86)第86号:“关于承认林斌同志的烈士、地下党籍的通知”(1986.10.14)</p><p class="ql-block">⑪江枫:个人参加革命经过及证明人(1965.10.24) </p><p class="ql-block">作者:周裕惠(省发改委退休干部、研究员) 电话:1596010375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