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左名都扬州慢之蜀冈遗迹

红(原创)

<p class="ql-block">  扬州瘦西湖的北门外,西起六合、仪征交界处,东至城东湾头,绵延四十余里地,古时叫做蜀冈。此地是古扬州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遗迹众多,又与瘦西湖相邻,所以连同瘦西湖及其周围景点,一并被称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个“蜀”字的时候,都会联想到四川。所以,最初看到“蜀冈”的时候,着实有些不解。带着疑惑查询了一下资料,原来围绕这个名字的来历还真有几种说法。</p> <p class="ql-block">  最流行的是“因其地脉通蜀”,扬州的蜀冈是四川山脉的延续,我以为这一说法极不靠谱;或认为蜀冈所产之茶味如古蜀国名茶“蒙顶”而得名,这似乎也有点牵强。</p> <p class="ql-block">  更可笑的是,曾传言说有僧人在四川蜀江洗钵,不慎掉入江中,却从扬州蜀冈的井中浮出,后该僧人游历扬州时竟意外复得此钵,这一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有专家通过对扬州古今方言进行比较,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认为“蜀”字古音义同“独”,“蜀冈”命名由于其突兀于平原,应是“独冈”。</p> <p class="ql-block">  好了,话不多说,这就出发。</p> <p class="ql-block">  出瘦西湖北门,沿平山堂东路西行前往大明寺,途中路过双峰云栈。</p> <p class="ql-block">  双峰云栈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蜀冈东峰和中峰之间,利用两侧的山石峭壁和南北地势的高低差做成瀑布叠水景观。</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大明寺雄踞蜀冈中峰之上,依山面水,环境优美,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享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屡次变更,如隋代的“栖灵寺”、“西寺”、唐末的“秤平寺”等。因忌讳“大明”二字,清代一度也称之为“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坐像回国巡展,大明寺恢复原名。</p> <p class="ql-block">  沿着数百级舒缓的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中门之上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p> <p class="ql-block">  牌楼前的一对石狮子造型雄健,傲视前方,格外引人注目。据说它们是扬州名刹重宁寺的古老遗物,上世纪60年代移至此处。</p> <p class="ql-block">  寺前东西两面院墙上各嵌一块石碑,东为蒋衡的“淮东第一观”,西为王澍的“天下第五泉”,其二人均为清代著名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的山门和天王殿合二为一,上额的“大明寺”三字是集隋代《龙藏寺碑》而成。</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为大明寺主殿堂,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正面有“国泰民安”四字,背面是“风调雨顺”四字。殿前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旁的藏经楼于1985年建成,匾额上的“藏经楼”三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书。</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而建。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形式上参照了鉴真在日本的主要遗物唐招提寺金堂,典雅古朴,保留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鉴真纪念堂的对面是晴空阁,现为鉴真事迹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  弘佛亭是为了纪念白玉佛首从日本回归而建,仿唐风格,纯木斗拱结构。</p> <p class="ql-block">  栖灵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该塔在唐会昌三年(843年)“武宗灭法”中被焚毁。重建的栖灵塔落成于1994年,为楼阁式,高九层,塔身自下而上逐渐内敛,线条格外优美。</p> <p class="ql-block">  塔前宽阔的广场上矗立着钟楼,外形为盛唐时风格。</p> <p class="ql-block">  紧邻栖灵塔的鉴真戒台院,中心是一个二重檐的主建筑戒台,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其他建筑分布在戒台四周。</p> <p class="ql-block">  栖灵塔北面,高高的台基上有一单檐殿庑式建筑,里面供奉着一尊玉质卧佛,该建筑叫做“卧佛殿”,目前殿内定期有鉴真东渡禅茶秀表演。</p> <p class="ql-block">  平远楼位于大明寺庭园东侧,构筑精致,有庭院竹石之胜,现为方丈室。</p> <p class="ql-block">  平远楼东南角有一长方形的条石,上嵌“印心石屋”四个红色大字,端庄遒劲,为清代道光皇帝赐予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的御笔。</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里可爱的猫咪。瞧,睡得多香,一副衣食无忧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寺西的平山堂是北宋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故称“平山堂”。</p> <p class="ql-block">  观音山位于大明寺的东侧,是隋炀帝行宫“迷楼”遗址。隋亡楼毁,明代雇桐曾题匾“鉴楼”,取“前车之鉴,以警后世”之意。</p> <p class="ql-block">  观音山也是宋代摘星楼旧址,元明间建寺,名“功德山”,又称“功德林”,此为乾隆帝题观音山“功德林”。</p> <p class="ql-block">  其后历朝历代均在此建有寺院,故有“第一灵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  观音山屡废屡修,现在寺中的建筑多为清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重塑。</p> <p class="ql-block">  观音山是山寺的典型代表,其地处蜀冈东峰,寺的构造不强调对称,而是随山势筑殿。</p> <p class="ql-block">  在山脚下仰视,但见山上古树蔽日,郁郁葱葱,隐约中建筑高低错落,气宇轩昂,山与寺俨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前小道蜿蜒曲折而上,也是一种修行,砖铺的山路逐渐陡峭,两旁矮墙夹道,颇有“小长城”之势。</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发现寺内布局与大明寺完全不同,主要建筑都不在一个中轴线上,山门殿坐西面东而建,天王殿和圆通宝殿则坐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  观音山的佛像以“菩萨”为主体,同时供奉四大佛教名山的菩萨,主殿圆通宝殿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巨型坐像,院落东侧为文殊菩萨,西侧为普贤菩萨,文殊殿后为地藏王殿。</p> <p class="ql-block">  走出观音山的山门,不必下到山脚,穿过这个门洞,城墙下便有一条小路。</p> <p class="ql-block">  顺着这条小路往前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一座城楼下,抬头看去,原来是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其实扬州的唐城遗址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坐落在蜀冈之上的“子城”(亦名“牙城”,即“衙城),一是坐落在蜀冈下的“罗城”(亦称“大城”)。</p> <p class="ql-block">  话说扬州,唐初还只有子城,是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官衙府署所在地,于隋代扬州城基础上修筑而成。由于大运河的开通,扬州逐渐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以及对外贸易的港口,到中晚唐时,一跃成为全国一流的商业大都会。所以说,扬州的兴盛,隋炀帝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扬州居民不断增多,工商业区也不断扩大。唐建中四年(783),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在蜀冈之下的平地上修筑了罗城,成为居民区和工商业聚集区。唐罗城遗址坐落于瘦西湖内,如今的罗城花园就是唐罗城西门遗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好了,简单介绍一下后,再回到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高耸于风光秀丽的蜀冈东峰,坐落于唐子城遗址的西南角、隋炀帝行官的旧址上,于1979年建立,专业从事扬州唐城遗址保护与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  高大的双阙,巍峨的城墙,墙外护城河环绕,还有城门下一眼望不到头的千层石阶……尚未走进博物馆,已感受大唐文化的气势与风采。</p> <p class="ql-block">  看到城墙上的“成象苑”三个大字了吧?据说落成之初此地尚未正式命名,因建在隋炀帝行宫旧址,隋代宫城主殿名叫成象殿,所以暂定名为“成象苑”。</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大门,眼前一亮,唐式的平桥、唐式的城墙,还有唐式的楼阁和回廊,亭阁间、城墙下名木花卉,争芳斗艳,一派大唐园林景色。</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主要建筑是做为展厅的“延和阁”,外形结构亦采用了唐代重檐式样,厅内陈列着陶瓷器、铜器、金银器等唐代扬州出土文物三百余件。</p> <p class="ql-block">  延和阁门前的八角石柱上刻有唐代淮南节度使杜佑和清代大学士阮元的题字,是馆藏石刻类文物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陈列在碑亭中的“三绝碑”是不可错过的一件藏品,碑面刻有唐代吴道子所绘南朝高僧宝志像以及颜真卿书写的李白像赞诗,三大名家的诗、书、画浑然一体,故称“三绝”。据介绍,原碑已经不复存在,此碑为明代初本和尚根据拓本重刻。</p> <p class="ql-block">  碑亭中的另一件藏品是唐代慧照寺出土的八面石刻经幡,全文镌刻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东部设有崔致远纪念馆和新罗崔致远先生纪念碑亭。</p> <p class="ql-block">  看罢藏品,园内空无一人,便悠闲地四处走走看看,南面的城墙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双阙骈立,两侧的城墙向东西延展,郁郁葱葱爬满了绿藤。眼前的城墙虽然仅有一小部分为唐朝遗存,但依然充满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城墙上,用心感受盛唐的扬州城,登临敌楼俯瞰,古城遗迹清楚可辨,那古城垣、瓮城、水关、门道,扬州昔日的风韵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除了隋唐遗址,另一个盛世汉代也在扬州留有遗迹,那就是汉广陵王墓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简称“汉陵苑”,地处扬州瘦西湖蜀冈风景名胜区东部,苑内林木葱郁、绿草成茵,建筑古朴雄浑,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反映扬州汉代文化、经济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苑中展出的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墓葬,是我国罕见的大型墓葬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主展厅是广陵王地宫,上方是20多米高的穹顶,地下墓道里摆放着立体三椁两棺,墓室庞大,功能齐全,面积达2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与全国已出土的十座“黄肠题凑”墓相比,其用料之大、结构之密,实为惊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  何为 “黄肠题凑”?查询了有关资料,在这儿普及一下。“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题凑”是指题头向内拼凑聚合而成的结构。通俗地讲,广陵王刘胥墓中的 “黄肠题凑”是以楠木作构件,每块构件的企口高低错落有序,块块紧扣,层层相叠,坚固细密,宛如魔方,放错一块,无法复原。</p> <p class="ql-block">  “金缕玉衣”是汉代葬制中的最高待遇。此件金缕玉衣是根据刘胥墓中出土的玉衣残件复制而成,总长 1.88 米,计用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玉片2480余块,金丝 750克。</p> <p class="ql-block">  汉陵苑参观完毕,说点题外话,也算是个人的一点感受吧。可能是远离市区,汉陵苑的游人极少。场馆外还好,阳光灿烂,林木葱茏,地宫内则有些瘆人,灯光昏暗,还要下两排楼梯。不摸情况的我第一个进入,站在楼梯上,立刻感觉后背凉嗖嗖的,于是掉头就跑……说到这儿,真是由衷地佩服那位现场的女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  走下汉陵苑高高的石阶,附近就是公交车站,两站路到达今日游玩的最后一站——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宋代扬州有“一地三城”之说,宋夹城是位居宝祐城和宋大城之间的那段狭长的部分,建成年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是在原址上复建的,但形制上仍以宋代为参考,恢复了大部分城墙和城门。</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在宋都南迁临安后,扬州由过去的中心城市转变为一座“边疆”城市,战略地位也随之转变,宋夹城应运而生,并成为国家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城墙女墙上的战棚即修缮后的五代马面,据说其来源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对赫连城马面的记述,“极长且密”,“以为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攻也。”</p> <p class="ql-block">  从西门进入公园,走不远便是宋夹城最大的门楼和瓮城。从城外看向城内,镜像一样的城门,层层叠叠,不见尽头。复建的城墙和城门虽不同于它的前身一般沧桑,但同样的高大巍峨,也就有了值得观赏之处。</p> <p class="ql-block">  瓮城门道以及进出城门之路都是立砖铺地,路面逞弧状,中间高两边低,砖与砖之间排列整齐,错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进出城门的水桥上,脚下是城门及瓮城部分的护城河,往两边看,一边水域宽阔,一边蜿蜒狭长,岸边长满了水生植物。</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座沉睡了800年的宋夹城遗址已经复建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公园,市民休闲散步,恋人甜蜜约会,游客观光怀古……</p> <p class="ql-block">  但是,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当年发生在此地的抵御外敌的轰轰烈烈的故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