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河古镇,大运河畔水乡

叶老师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行系列美篇】</font></b></h5> 网上盛传,在嘉兴市区有一座5A级的历史文化街区,也称月河古镇,据说是嘉兴市区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居住特色的老街。 众所周知,在嘉兴市治下,最负盛名的5A古镇只有两座:一座名曰“乌镇”,另一座叫做“西塘”。所谓月河历史街区的5A级的“头衔”,只不过是沾了5A级南湖旅游区的名气而已。 月河古镇的最大特点,其一是作为大运河畔的水乡园林,已有1700多年历史。尤其在明清时期,月河历史街区一带已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商业街市,河道两旁灯火万家,过往船只川流不息,是嘉兴历史上著名的繁华府城。 <p class="ql-block">其二是比起中国“四大古镇”的乌镇和西塘,月河目前的状况是游客稀少,且本地游客居多,鲜见外地游客,以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反而成了游古镇的最佳地点之一,可谓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古人的恩赐。</p> <b>月河古镇“三河”</b> 月河古镇的名字因月河而来。月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因为河水弯曲,抱城如月,故取名月河。 实际上,月河古镇有三条河环绕或横穿,依次为京杭大运河、外月河和里月河,它们共同构成了古镇的灵魂。 大隐隐于市,月河便是躲在古镇市井中的隐士,高冷而神秘。 初入古镇,便觉得此地同其它热闹的古镇不一样,其最大的缘由就在于月河:蜿蜒的河道围绕着江南特色的老屋,岸边密布的酒肆、古朴的饭馆和现代的咖啡屋透露着安静闲逸。 <b>月河古镇“十二桥”</b> 有河便有桥。细数一下,月河古镇共有十二座古桥,桥桥有看点,就连石拱桥也是如此。如果说扬州瘦西湖的石拱桥造型多姿、夺人耳目,而月河的石拱桥则淡泊怡情,古朴细腻。 呈南北向横跨在东西流向的京杭大运河上的这座廊桥,称为北丽桥。始建于宋熙宁七年,初时为石拱桥,历代重建。1983年在桥东建成廊桥。北丽桥全长46.6米、宽24.5米,中间为宽阔的汽车道,两侧各有宽3.5米的人行道,上建仿古亭子、长廊及城墙式栏杆,既可让行人避雨,又可在此遥望月河景色。 进入月河古镇的第一座桥是踏月桥,把荷花堤热闹的广场和月河街区粉墙黛瓦连在一起。 这座现代样式的桥叫做荷月桥。一座三孔石阶石拱桥,长40米,高8.2米,宽5米。 我站这座横跨月河的大型石拱桥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下穿梭驶过。 这一座别致的小桥,是不是就叫“外婆桥”?因为就在离它不远的中基路上,矗立着“江南外婆桥”饭店的招牌。 林林总总的小桥流水 林林总总的小桥流水 林林总总的小桥流水 将月河装扮得分外妖娆。 将月河装扮得分外妖娆。 最后,在古镇坛弄西端,我们看见了月河桥。月河桥为石板梁桥,连接月河埭及朝东埭,是月河街区内为数不多的老桥之一。 <b>月河古镇“三街”</b> 月河古镇除了“三河”之外便是“三街”:中基路、坛弄、秀水兜街,构成街区独特的空间布局。 <b>中基路</b> 中基路东起北丽桥,西至城北路,长640米,清代时以便民街为界,东称中街,西名殿基湾。月河街区就是以中基路为中心的街区,中基路两边全是百年老店。 1928年《嘉兴新志》载,城区以北门大街、塘湾街、中街最为繁盛。中街有商店112家,以鱼行、糖果茶食、腌腊、麻皮行等店为最多。当时中街上茶馆、饭馆从早到晚热闹拥挤,怡园茶馆曾是米业人士聚居所在,徐震泰的蒸缸羊肉名闻一时。直到本世纪初,中基路仍是商业市街,集市贸易尤为兴旺。 从荷月桥走进中基路中心,迎面是商号店旗和红灯笼。熟悉的陆稿荐、五芳斋、老口味、高公升、玉穗丰、同丰裕、龙须糖、一乐园、杨九牧以及文虎、宏达等老字号倍感亲切。 中国餐饮名店清河 浙江电视台推荐餐厅五味堂 萝卜丝饼 瑞福祥茶号 各类店铺虽多,但游客稀少…… 街面之上,几乎空空荡荡。 作为粽子之乡,嘉兴粽子闻名天下,中基路上专门设有博物馆讲述粽子文化,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以粽子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设六大展区,分别是前言、粽子文化溯源、吴越文化与粽子、细说粽子文化、粽子传人的故事和真真老老品牌粽子的创新之路。展现出了粽子的古往今来,以及各地粽子的风俗。 由于地区差异,粽子材料不同,以至于粽子的形状差别很大。北方的粽子多是单一用白糯米,或者加以赤豆、枣,蘸白糖食用。江南的粽子做法相对复杂,馅料品种更多,会将糯米原料用酱油浸渍后与肉馅相蒸,粽子熟后香味扑鼻。 粽子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代以后,有很多关于嘉兴精食细点的名家美文,而嘉兴的精食细点的代表就是嘉兴粽子,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尤其是鲜肉粽子最为有名,被称作粽子之王。 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雅士都曾为嘉兴粽子留下笔墨。远有欧阳修、范蠡、杜甫、苏轼、陆游等,近有老舍、周作人、丰子恺、金庸等。<br><br> 在传人粽馆售卖的嘉兴粽子商品。 位于中基路45号的财神堂,是月河街区六大场馆的景点之一,估计是街区太小,无法建财神庙,故改建为财神堂。 财神有文武之分,武拜关公,文供范蠡。因陶朱公经商有道,治产成巨富,嘉兴一带商家都有乡财神敬祀香烛的习惯。 秀文化馆陈列着美好江南的代表性文化物品。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那艘著名的“南湖船”。 <b>坛弄和秀水兜</b> 坛弄旧称坛街,长156米,以明代设厉坛得名。坛弄和中基路东段呈平行状,和中基路一样呈现一个小的“鱼骨状”构架,也是整个月河街区的骨干部分。“秀水兜”则因地形如兜,秀水流注故名,后为街名,街中有著名学者唐兰旧居。 坛弄和秀水兜众多小弄小巷相互沟通。内有“清凉禅院”,画栋绘梁,花木满庭,抗战前为嘉兴商会所在。“饮马河”相传是吴越兵争时就有名,又说明代附近有演武场,战马牧饮于此而名。“严家弄”相传是汉代严助故居之处,上世纪中叶弄底曾有花圃,所产白兰花著名,称阿三白兰花。“糕作弄”曾有糕作坊,产桂花状元糕为名点。“蒲鞋弄”旧称便民街,连接便民桥,曾经是嘉北乡下农民进城要道…… 改造后的坛弄东起诸兴桥、西至月河桥,长180米,宽4米,无论是长度还是宽度都比原来的坛弄要大。 花鸟坊是鲜花和小动物的卖场 站在月河桥放眼坛弄,昔日的市井已被改造为红酒街的酒吧所淹没。 传统和时尚的嫁接,借用投资红酒街的澳洲友人的话讲:“要让更多人了解月河,让月河老街成为一条浪漫的,有气质的,不可复制的水乡老街。”可惜,我目前并没有看到浪漫和气质,感受的只有古旧和宁静。 游完月河古镇,感觉就是慢生活、慢节奏和缺乏烟火气,或许这才体现了古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