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教学下的——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熠彤成长

课前备课 <p class="ql-block">  正是红了樱桃,黄了枇杷的5月时节,我们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名师示范课,今年的课由自己定题目和内容,接到通知,我就在思考,这课是怎么上?是像以往一样上常规公开课,还是做出一些尝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沉思片刻,我决定做出一些改变,尝试新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常规公开课都讲究形式上的翻新,结构上的完整,追求以新颖方式创新,以取得出彩出新的目的!随着教学上的不断实践和研讨,我们一直想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所考题目的本质知识点,那么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缤纷异彩的创新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能不能跳出纷纷扰扰的现象,直击本质,引导学生用高阶思维,跳出课本设计的课时教学设计,从整体上把握,从大单元教学出发,设计分式方程的教学方案!</p> <p class="ql-block">  心里萌发了种子,就想不断的尝试,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让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想我还是能胜任这样的一些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新的感悟!想法成熟,就决定来实操具体的教学设计了!</p> 课堂记录 <p class="ql-block">  课前,我告诉学生们,下午要上数学公开课——学习分式方程,学生们都很重视,问我需要怎么预习,做哪些准备工作?我鼓励同学们说,平常心对待,平时咋弄今天就咋弄!本想把我准备的微课让学生们提前看一下,提前感知一下,转念一想:算了,就先不漏宝了,给他们一些悬念,既然是想打破常规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那就来一趟真真实实的课堂,看我能带他们走到哪里?</p><p class="ql-block"> 一、微课导入,初识分式方程</p><p class="ql-block"> 开课,我选择谈话的方式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年一起走进方程大家族——认识新成员,我们接下来通过一段微课来初步认识它!设计目的:通过3分47秒的微课,让学生认识分式方程的概念,初步感知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具体操作时,在观看微课之前,我 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分式方程?怎样解分式方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这样不仅点出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二、火眼金睛,辨别真假:</p><p class="ql-block"> 微课观看完毕,我设计了一道辨别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题,让学生做出判断!设计目的:一考察微课观看效果,引出分式方程概念;二通过判断,进一步深入感知概念内涵,继而引导学生归纳出关键字:等式、分母中含有字母、遇“兀”是数学等。</p><p class="ql-block"> 三、类比学习,解分式方程:</p><p class="ql-block"> 概念学习完,我就出示了一道解分式方程,同学们跃跃欲试,我引导学生解答并板书,规范解题过程;乘热打铁,我出示了第二道分式方程,让学生动笔完成!设计目的:分式方程的解答我设计了两个题:第一道让学生体会给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第二道,让学生体会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让学生从根源上理解分式方程为什么必须要检验!通过解两道分式方程,让学生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从而轻松帮学生找到重点,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设计了一道想一想:分清分式加减和解分式方程,设计目的:一让学生从形式上认识到两道题的不同,二是在解题过程中,找到问题源头,从根源上认识两者的本质区别:两个都在找最简公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是为了通分,其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而分式方程给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其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中考中就是考察分式计算或者分式方程,而这道题的得分率很低,我们当老师的年年讲,学生年年错,我想只有让学生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p><p class="ql-block"> 四、迁移应用,找到异同:</p><p class="ql-block"> 我设计了一道列分式方程解江水流速问题,此问题在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时学过同类型的题,对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道题在简单引导设元后让学生自己列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设计目的:让学生把以往掌握的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解题过程迁移过来,把以前积累的经验调动起来,在转化和对比中,就找到了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找到分式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共性(建模)和个性(验根),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建立方程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五、画龙点睛,找到钥匙:</p><p class="ql-block"> 最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小结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概念、解法、应用;再拉长整个初中阶段方程的学习,基本都是这个思路,于是对初中数学中方程模块就有了打开它的钥匙,我们可以类比迁移,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在横向类比和纵向对比中,找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从内涵和外延全面认知,并在学习中不断渗透类比、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同时,类比迁移到生活中,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的每一件事所积累的经验和技巧,都将是我们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用好这把钥匙,打开属于你们的全新的未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课后反思 <p class="ql-block">优点</p><p class="ql-block">1、整体把握,初见框架</p><p class="ql-block">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以整体目标任务为驱动,以大单元教学展开分式方程的教学,从概念到解法,再到应用,促进学生迁移应用,发展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2、微课引入,学生兴趣高涨</p><p class="ql-block"> 本堂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单刀直入,走进方程大家族——分式方程,让学生带着问题,用3分43秒的微课带领学生走进分式方程,对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及产生增根的原因和验根的必要性初步的认识,学生兴趣高涨,情绪点燃,为后面深入探究做了铺垫。</p><p class="ql-block">3、题型设计,类型齐全</p><p class="ql-block"> 对解分式方程的题型设计典型齐全,各有特点和突破点!第一道:重在让学生感知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第二道:重在指导单独的数字项避免漏成最简公分母,以及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第三道:将分式计算和分式方程做比较,进行对比练习,从解题格式和本质上,了解分式计算和分式方程的本质区别,从而帮学生直击重点,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4、课堂小结,画龙点睛</p><p class="ql-block"> 课堂小结从知识上提炼出方程问题的学习框架——概念、解法、应用;从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上,渗透类比,转化,建模等思想,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共性和个性,轻松找到链接点;从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类比迁移,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p><p class="ql-block">不足:</p><p class="ql-block">1、对课堂整体设计,框架初现,但细节把握不到位:如在引导学生解分式方程时,注重了解分式方程思路的引导,着重强调了将分式方程同乘以最简公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突破了难点,学生基本掌握了方法,但解整式方程时,有点大而化之,学生细节把握不到位,部分学生遗忘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导致学生解题时自信心不足,出现畏难情绪!</p><p class="ql-block"><b>改进方法</b>:当学生在细节处有问题时,<b>放缓脚步,放松任务</b>,对细节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不断追问,不断交流中,找到他们的疑难杂症,达到师与生的深度交流,擦出火花,知识的生成自然而然流淌而来!</p><p class="ql-block">2、备学生不足,过低或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在微课观看之后,从回答问题孩子们自信、从容、有条理的表达声中,不难看出学生对分式方程概念掌握得不错,但受到在2班上课时的反馈,学生对“x+——”有异议,以及自身对该处重点的理解,在此处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得基础上还对它进行了细化解读,耽误了时间,还抑制了学生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在解分式方程和应用时,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认知,认为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应该是手到擒来,没有做好相应的铺垫和链接,忽略学生的直观感受,在细节处处理不够细,导致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失误较多!</p><p class="ql-block"><b>改进方法</b>:上好一堂课,除了做到备教材,备自己,还要做到备学生,更要注意班与班孩子的细微差别,真正做到<b>心中有书,心中有案,心中有生</b>,课堂上有生成,有碰撞,才能做到有深度,有温度,有灵魂!</p>

分式方程

学生

微课

教学

设计

方程

找到

数学

分式

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