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智慧是成功的彼岸,读书就是一叶扁舟,满怀希望与你同行;如果智慧是快乐的一扇门,读书就是一枚钥匙,打开心灵伴你成长。<br> 新学期,宝氮子校教师好书推荐活动与大家美丽相约。<br> <br></h3> <h3>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邂逅好书,悦读感悟。<br> 让我们跟随各位好书推荐老师一起欣赏吧!</h3> <h3>王艺颖老师推荐</h3> <h3> 这是一本我觉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书。它是无数人憧憬的童年!<br>它是写小孩子小豆豆的,从退学到巴乐园里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也是写小孩子如何不太受外界干扰发展成长为一名有个人独特优秀特质的大人,也让人知道,啊,原来可以有这样的童年!原来学校教育也能够是这样的!<br> 对校长先生的崇敬和赞叹从开头贯穿到结尾,妈妈对小豆豆的尊重和爱护让人看到真正好的对小孩子的呵护与爱,爸爸妈妈对彼此工作尊重热爱是现在很多人都需要学习和渴望的,自由和独立的,整篇读完都让人感受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小孩茁壮成长的缺一不可。<br>我想,书里真实的巴乐园是每个人都想去的学校吧,真希望总有一天,现实世界里会真的再出现巴乐园,而且越来越多!</h3> <h3>推荐人:杨鲜妮<br>推荐书名:《苏东坡》</h3> <h3>好书简介<br> 《苏东坡传》从人物的出生写到离世,从家庭生活写到社会活动,展现苏东坡的生活历程。从时间来说是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写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036—1101),但没有用编年式平铺直叙的写法,而是把诗人生平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选取苏东坡生活中富有特色的活动、事迹来描写。<br><br>好书感悟<br> 如今,仍有许多人羡慕苏东坡:为何能在当时那等混乱的情形下仍不受官场影响?我想我的内心是这么回答的: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正如苏轼自己所言“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今日仍有许多人为功名和财富而钻营一生,真想让他们多读读东坡的诗词,学学他的豁达与从容,为官造福一方,为民奉献一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这应是,苏轼在今后再怎么坎坷的路途上,总能淡然相对的原因吧!放下心中杂念,也勿好高骛远。要知,有些事,有些人,终将成为匆匆一瞥。</h3> <h3>推荐人:郑瑜<br>推荐书名:《曾国藩家书》</h3> <h3>好书简介<br>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br><br>好书感悟<br> 曾国藩在为人处事的方法、做人做事的原则方面有很多的格言,也有很多的典故。他写下这样的一副对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光有“大处着眼”还不行,还要善于“小处着手”,这属于战略和战术的平衡。一个人在前进过程中,不光要抬头看天,而且要低头看路。一定要把“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人一味地仰望星空,只会抬头看天,最终的结果就是大而化之、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在一番宏大的构思之后,却寸步难行。心怀壮丽的目标,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就属于“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平衡。</h3> <h3>推荐人:韩慧洁<br>推荐书:《人间值得》<br>作者:中村恒子,奥田弘美</h3> <h3>内容简介<br> 这本书将中村恒子奶奶90年的人生智慧分解成本书的六个章节,分别从工作、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以诚挚的建议、温暖的话语给予给读者。她当了70年的心理医生,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向她敞开心扉。她温暖、慈的话语,总能陪伴很多人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让人重燃对生活的勇气。恒子老师的生活方式,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她既不潇洒,也不高效,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做好眼前的事。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执念。她用她的智慧、她的语言告诉你: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br>推荐理由<br> 这本书中,总有一句话会触动现阶段的你,也总有一句话,会让你豁然开朗,勇敢的去面对未来漫长的岁月,让你感觉“人间值得”。</h3> <h3>王一培老师推荐</h3> <h3>《颜氏家训》读后感<br>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不停的学习不仅可以给教育教学以源头活水,而且更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以此引导自己和他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尤其在教学一线时,更要专注家教这类的书籍,如今静下心来读了读《颜氏家训》这本书,受益匪浅。<br>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名著,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学者颜之推所著。</h3> <h3>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地教书,真好! --------华应龙</h3> <h3>推荐人:吴艳琴<br>推荐书名:《我就是数学》</h3> <h3> 近段时间,我读了华老师写的《我就是数学》一书。我就是数学,这句话很有分量,写这样的书名需要一定的底气。华应龙,1966年生,江苏南通人,1984年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br> 更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全书共有六大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他对别的老师执教课的评价;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是一本立体感很强的书。<br> 首先,一个个有趣又让人深思的片段吸引着我。其次,这本书还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不管是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还是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它都向我们表明态度,那就是正确面对,及时改正,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寻求问题根源的一个过程,出现差错不可怕,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那么我们将受益匪浅,最终将会找到正确方向和正确的启发之路。<br> 我爱这本书,当然也愿意把此书推荐给大家读,希望大家在思考中读这本书,学习华老师像农民种田那样教书的这份深情、这份智慧。</h3> <h3>王珊珊老师推荐</h3> <h3>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感<br>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主要描述了苏霍姆林斯基与一个班级的31个学生朝夕相处的五年生活,全书由两部分构成,共辑录41篇短文。其中,第一部分为“快乐学校”,它由17篇短文构成,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重点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第二部分为"儿童时代”,它由24篇短文构成在这一部分中,苏霍姆林斯基对其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br> 对于他的教育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则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去。<br>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br> 这个故事是意味深长的。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没有生硬的说教,没<br>有繁琐的理论,只有温和的话语和天才的思想,丰富着我们的心灵,如同聆听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h3> <h3>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h3> <h3>李文静老师推荐</h3> <h3> 内容简介<br> 《呼兰河传》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成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形象地展示出呼兰这座小城——“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以及当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br> 《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br>呼兰河哺育着村庄,村庄诞生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h3> <h3>写作特点<br> 萧红的写作行文不引经据典,更不刻意修饰,而是最自然和客观地白描。却凝结着她的心血,她的点点滴滴,借着文字,她渴望回到以前,回到之前的岁月。她以冷静理智的笔触来描绘那个小城,那个小城的浮光掠影,那些平凡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年年种着的小黄瓜、大倭瓜……字里行间全是她寂寞心境的写照。</h3> <h3>推荐理由<br> 萧红以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形成了看似直白又不乏深刻的语言,随性的叙事模式,文字是介于小说、散文、诗之间的独特风格。新鲜、自然、质朴、流畅、稚拙、直率,事实与语言都不加雕饰却回味无穷。</h3> <h3>好书感悟<br> 《呼兰河传》不仅是呼兰河人的传记,也是萧红的自传。我觉得萧红最好的文字都是与回忆有染的,回忆里的童年生活,回忆里的鲁迅先生,共同组成了她生活和文字最安适美好的一段时光。而她这些事关回忆的文字也是唤起读者回忆的文字,是能激起人乡愁的文字,因为在这些文字里事先已经寄托了她那些再也回不去的过去,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br> 全书以戏剧化的讽刺批判、散文化的怀念倾诉、诗化的吟唱咏叹与电影式的影像书写,谱写出一曲时代的悲歌,揭示出国民的麻木,却又充满悲悯情怀,哀而不伤,值得一读再读。</h3> <h3>茹松老师推荐</h3> <h3>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她,世界却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好像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br>在此等候恋胶悼项。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br> 在陌生又漆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有一个人在你的身旁给你最深的温暖,让你能有勇气战胜这前进道路上无知的恐惧。如果我真的存在,也只是因为你需要我,简单的一句话吐露着最深的陪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存在,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存在,那么如果我真的存在可能就是因为你需要我,当有一天你不需要我的时候就是我离开的时候。</h3> <h3>陈文老师推荐</h3> <h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一本好书会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和无尽的快乐!<br><br> 朋友们你喜欢看书吗?我想向你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亚米契斯的一部代表作《爱的教育》。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这本书的扉页上的那段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就是这句话使我用心读完了这本书。<br> 书中主要写安利柯成长的故事,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叙写了主人公一年的所历,所闻,所见,所感,抒发了乡国之感,师生之谊,亲子之爱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友爱之情。通过一个个平常又满蕴人情味的生活条件,把爱和美注入读者的心田。作者用日记的形式来写作,但每月又有一篇较长的,结构完整的“每月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并以高尚的爱心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美的享受。同时也带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小博士”代洛西,“小英雄”洛贝谛,爱帮助人的卡隆,可怜的`奈利,衣着华丽的瓦梯尼……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通过朴素的描写和精彩的语言,使我知道爱是无私的也是无价的,爱是用任何东西都换不回来的,爱是人世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是人人都需要的!<br> 如果你看见这本书你一定要认真的品味品味!要记住那句话:“世界充满爱”。</h3> <h3>郭晓云老师推荐</h3> <h3>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但是优秀教师一定是会说话的教师。要想在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攀上你心中的顶峰,你就必须学会“说话”,也就是要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h3> <h3>书名:《孩子,把你的手给我》<br><br>美国 海姆.G.吉诺特 著<br><br>推荐人:杨新萍<br><br>推荐理由<br> 这本书可以改变老师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它教给老师们具体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性化地处理教学中随时出现的事情,例如令人烦恼的小事,日常的冲突和突然的危机,帮助老师们改善教学状况和课堂生活。</h3> <h3>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不曾读过的好书,就如同觅得一位知心朋友;再读一本曾经读过的好书,就如同与知心朋友再相逢。<br> 张丽萍老师反复读了同一本书,就有了这样的感悟。</h3> <h3> 保持阅读的热情,培养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的愉悦,做一名悦读者,把阅读变成自己一生的修行,变成自己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