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在实验小学,来自我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给学生们上了一堂丰富的多彩的地方非遗戏曲课,在课堂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满堂老师给学生们普及了我县非遗同州梆子、大荔碗碗腔的发展历史以及角色行当,让学生们对戏曲有了基本的了解。随后,现场的非遗经典曲目选段展示以及手把手的非遗戏曲技巧体验互动,更是让老师同学们“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与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由大荔县剧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满堂老师担任主讲。从戏曲艺术的特色、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戏曲种类、戏曲欣赏等各个方面讲解“戏曲之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县剧团的老师还和学生们进行了互动。通过为孩子们讲解戏曲“生”“旦”“净”“末”“丑”的角色知识,穿插戏曲知识互动问答,现场教授同学们戏曲唱腔、走步等基本表演,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戏曲历史。</p> <p class="ql-block"> “戏曲进校园”活动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唱戏曲,而是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满堂说,只有通过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先了解戏曲、懂得戏曲,才能谈得上热爱戏曲。“我们的活动会一直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从小在心里种下一颗戏曲文化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此次“薪火相传,戏聚校园”,互动性强,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实验小学负责戏曲社的赵老师说,通过演员与孩子们进行互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更多我县非遗同州梆子、碗碗腔的知识,戏曲演员的扮相非常有特点,孩子们特别感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地方戏曲独特的魅力,从而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把戏曲文化引进校园,既能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我国的戏曲艺术文化,感受戏曲魅力;又让孩子们感受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戏聚校园”活动,希望能让戏曲的艺术魅力驻足学生心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继续传承下去,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师资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满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家级非遗同州梆子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板胡学会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剧协理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渭南市剧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家二级作曲</p><p class="ql-block">大荔县剧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p><p class="ql-block"> 他师从著名板胡演奏家、国家一级作曲吉喆为徒。曾获渭南市民间小戏调演《生日》音乐设计奖、《歌唱渭南》作曲奖、渭南市三届艺术节《巾帼魂》音乐设计奖、陕西省“易发杯”青年演员大赛剧目《打神告庙》音乐设计奖等。</p><p class="ql-block"> 1998年组织“大荔皮影团”出访德国进行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 2006年被中共大荔县委授予“行业奉献标兵”称号。</p><p class="ql-block"> 2007年获陕西民乐大赛板胡专业组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2010年获同州梆子《辕门斩子》音乐整理奖。</p><p class="ql-block"> 2011年获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芙蓉出水》优秀作曲奖。</p><p class="ql-block"> 2014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p><p class="ql-block"> 2015年被渭南市委命名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被誉为“渭南市文化成功人士”称号。·并获得“全省百县千场先进工作者”及“全省百县千场优秀音乐整理奖”。</p><p class="ql-block"> 2015年挖掘大荔文化元素,创编了大型音舞诗画《沃土荔人》2015年挖掘大荔文化元素,创编了大型音舞诗画《沃土荔人》剧目。</p><p class="ql-block"> 2017年主创同州梆子现代戏《枣花香》获作曲奖,该剧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化剧目奖”</p><p class="ql-block"> 2018年至今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为山东研究生培训班、江西研究生培训班、西山永定河非遗培训班等讲述《梆子声腔的发展历史》、《梆子声腔音乐创作》、《非遗剧种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等课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申梅芳</p><p class="ql-block"> 国家三级演员,同州梆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剧协会员,渭南市剧协理事,现任大荔县剧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多次荣获陕西省文华奖大赛入围前百强;获陕西省红梅大赛一等奖;荣获渭南市轩辕杯大赛特等奖;先后深入校园给300名小学生传授戏曲技艺和教学戏曲唱段。学生积极参加参予并能熟练掌握戏曲《花木兰》、《爹爹给我无价宝》、《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十二把镰刀》等传统戏曲唱腔及表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吉林</p><p class="ql-block"> 中共党员,国家三级演员,1986年进入大荔县剧团,先后到陕西省戏剧研究院,省艺术学校运城市蒲剧团深造学习,名师指点,连年被文化系统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参加陕西省青年演员“易发杯”大赛获表演一等奖,渭南地区第一、第二届艺术节演出获个人表演一等奖,“洛东杯”大赛获优秀表演奖等其他诸多赛事中获奖。历任大荔县剧团副团长,大荔县剧院副院长,中国世纪风陕西书画院理事,渭南剧协理事、民协理事。绘画的戏曲人物秦腔脸谱被诸多爱好者收藏,并在《文昌书画集萃》等多家书刊、杂志上发表。现任大荔县剧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团</p><p class="ql-block"> 大荔县剧团青年演员,主攻老生,秦腔表演艺术家雷开元先生入室弟子。大学毕业从艺,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演出剧目有《刘备祭灵》《三击掌》《二堂舍子》《打金枝》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显妮</p><p class="ql-block"> 大荔县剧团青年演员,担任花旦、娃娃生,擅长大荔碗碗腔,唱腔细腻婉转,自1979年进入剧团工作至今,由她表演的《拾玉镯》片段,整个内容充满动感,丰富有趣。以花旦做工为主,仅仅通过眼神,肢体的配合,表现出了小姑娘孙玉娇的丰富内心情感。曾多次参加省市大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明</p><p class="ql-block"> 大荔县剧团须生兼小生演员,曾获得渭南市优秀青年戏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陕西省首届小剧种调演中荣获一等奖;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渭南市艺术专业人才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