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明的领悟》加拿大高校文学社2023年第22期(总332期)

青城子

<p class="ql-block">编者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文明之光沐浴下成长起来的人都不会对“孝”字陌生,这是深植于我们骨髓的人生理念之一。随着清末冷兵器面对热兵器来袭的空前落败,国人开始质疑我们传统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力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来更是直接化,这一大潮持续延荡至文革,走向极致。我们曾经高调质疑甚至几乎要否定的观念中,就有孝,理由如盲从和愚忠等。把尊敬长者、赡养老人总结为“孝”字,并建立明确理念和社会秩序,这是我们文化特有的。时代在变迁,我们在成长,思辨在沉淀,从浮躁到相对冷静,我们许多人已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有了相对完整的人生体验,回头看,我们曾经如何看待孝,如今我们又有怎样的认知呢?对于孝,我们是弃还是守?本期加拿大高校文学社的文友们分享了他们关于孝的感悟和故事,有诗有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 ~~~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探母归</p><p class="ql-block"> 作者:罗谨平</p><p class="ql-block">2. 游子念母亲</p><p class="ql-block"> 作者:孔展文</p><p class="ql-block">3. 孝的解析</p><p class="ql-block"> 作者:庞进</p><p class="ql-block">4. 齐天乐·天涯思父</p><p class="ql-block"> 作者:姜建青</p><p class="ql-block">5. 慈孝相随</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清</p><p class="ql-block">6. 母临军墓</p><p class="ql-block"> 作者:江毅</p><p class="ql-block">7. 老宅</p><p class="ql-block"> 作者: 晓霞</p><p class="ql-block">8. “孝”字的随想</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绥娟</p><p class="ql-block">9. 尽孝</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智锋</p><p class="ql-block">10. 夸夸我的孝顺儿子</p><p class="ql-block"> 作者:薛昭建</p><p class="ql-block">11. 孝之随笔</p><p class="ql-block"> 作者:曹晓梅</p><p class="ql-block">12. 踏莎行·孝思慈亲</p><p class="ql-block"> 作者:竞明</p><p class="ql-block">13. 七律·孝浅吟</p><p class="ql-block"> 作者:竞明</p><p class="ql-block">14. 孝</p><p class="ql-block"> 作者:徐迅</p><p class="ql-block">15. 爱在孝道</p><p class="ql-block"> 作者:徐迅</p><p class="ql-block">16. 华南的孝</p><p class="ql-block"> 作者:徐迅</p><p class="ql-block">17. “孝”与捆绑</p><p class="ql-block"> 作者:周全</p><p class="ql-block">18. 未能尽孝的遗憾——难忘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作者:龚如仲</p><p class="ql-block">19. 孝,中华美德的永恒光芒</p><p class="ql-block"> 作者:爱华主义</p><p class="ql-block">20. 孝、愚孝和民主闲聊</p><p class="ql-block"> 作者:舒瑜</p><p class="ql-block">21. 孝道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作者:爱华主义</p><p class="ql-block">22. 跪拜</p><p class="ql-block"> 作者:SQL</p><p class="ql-block">23. 关于孝道的忏悔</p><p class="ql-block"> 作者:颜如玉</p><p class="ql-block">24. 寻根大槐树</p><p class="ql-block"> 作者:如玉</p><p class="ql-block">25. 孝敬与情商</p><p class="ql-block"> 作者:邵玉田</p><p class="ql-block">26. 说孝而已</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俊民</p><p class="ql-block">27. 我们这一代</p><p class="ql-block"> 作者:一叶飘萍</p><p class="ql-block">28. 中华孝文化,人类文明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作者:罗谨平</p><p class="ql-block">29. 孝敬、感恩和爱</p><p class="ql-block"> 作者:原野</p><p class="ql-block">30. 三言两语“不远游”</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今中</p><p class="ql-block">31. 百善孝为先</p><p class="ql-block"> 作者:黄彭年</p><p class="ql-block">32. 孝行天下,情满人间</p><p class="ql-block"> 作者: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探母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罗谨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身得入城与村,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西来去跨国门。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北风物皆入眼,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此中多少慈母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记得当年母最勤,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年乡间尽苦辛。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劳城里少团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撑家护幼只一人。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早出同劳积工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晚归拔草喂羊豚。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挖土推石开家院,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种菜打场汗和尘。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帮缝纫解家贫,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眼底逼学操碎心。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里外兼劳已力竭,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刻刻劝读不放任。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寒窗读罢天地伸,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路有通途贵人引。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枝高犹望根起处,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念八十黑发人。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千过眼旧与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几多悲喜与远近。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子最知离别意,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踏云归来故乡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7年5月2日于兰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注:本诗写于专程回国给母亲过八十周岁生日期间。很庆幸,或许因为遗传,母亲还是满头黑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子念母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孔展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子言无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隔洋心连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难忘送行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唯有好母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脸清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来电问苦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别三五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外适风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扬眉吐气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衣锦还乡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才成家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祈母享纷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的解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庞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孝字的古形,像一个孩子搀扶着老人,即“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孝:善事父母者”。《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善事父母、善父母,就是对父母善、对父母好。作为儒家提倡的基本伦理规范之一,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论语·学而》讲:“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仁道的根本。《孝经》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是说,孝是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对下一代的教育就由孝生发。《孝经》还讲:“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身之为人,就应该行孝、尽孝。</p><p class="ql-block"> 在儒家看来,孝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或者说功用:一是为人父母者年老时能得到赡养,死前有人关怀,死后有人祭祀。所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二是能维护伦常等级秩序,使社会得以长治久安。所谓“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孝,还有弟,即悌,为何会有这样的功能呢?因为中国社会结构是家国同构,家庭血缘伦理可以推移、放大到国家政治伦理。在家孝亲,在国就可以忠君;在家悌兄,在国就可以敬长。所谓“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孝经》),“小孝齐家,大孝兴邦”。</p><p class="ql-block"> 在论述龙道信仰时,笔者揭示、提出了人的“依他性”和“利己性”问题。认为:人从受孕成为胎儿至到老死,都不能独自成长,必须由他者提供营养。这就决定了人必须与他者发生关系,必须依靠他者才能生存。这种依靠他者才能生存的本能,笔者谓之“依他性”。同时,人都是把他者提供的营养本能地吸收到了自己的身体里。这种为己的、自私的本能,笔者谓之“利己性”。“依他性”和“利己性”作为人的本能,伴随每个人的始终,也伴随整个人类的始终。</p><p class="ql-block"> 人的与生俱来的“依他性”和“利己性”,可以用来解析“孝”。</p><p class="ql-block"> 作为儿女,当他们从受孕成胎、出生,到成年之前,都要“依他”,若不“依他”,就不能成活、成人。这个所“依”之“他”,一般来说是父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依他”,主要是“依父母”;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过程,实际上是“依父母”而“利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尤其是母亲,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怀胎的不易、担忧,分娩的艰难、痛楚,喂养的繁琐、操劳,所谓“一把屎一把尿”。对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付出,儿女们受在身而感在心,所谓“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刻骨铭心”。于是,由“依他”而“爱他”、“尊他”、“利他”——“孝他”。故,孝的实质,是儿女对给予自己生命、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父母的辛勤劳动的尊重、感恩和回报。</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把儿女从胎儿、婴儿养大成人,“依他性”和“利己性”也是原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儿女,父母只有“依他”,才能“利己”——对为人父母者而言,此过程的“利己”表现在:1. 通过养育儿女,使自己的生命基因得以遗传,完成天然的、人之为人的,家族、民族,乃至人类,在地球上延续不绝的使命。2. 通过养育儿女,使自己“老有所依”,即实现“养儿防老”的愿望。以上两条是最基本的,如果,不但把儿女养育成人,还把儿女养育成了对社会有大贡献的“人中龙凤”,那么,作父母者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活得分外“光彩”而精神特别愉悦。</p><p class="ql-block"> 《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儿女们珍惜生命、爱护身体,进而立身行道、建功扬名,表面上看是“利己”,实质上是“利己性”与“依他性”的辩证统一。</p><p class="ql-block"> 可见,无论从儿女方面看,还是从父母方面看,“依他性”和“利己性”都是孝的根源和基础。</p><p class="ql-block"> 孝是“善事父母”,而现实生活中,有能“善事父母”而不“善事父母”者,也有想“善事父母”而不能“善事父母”者。</p><p class="ql-block"> 能“善事父母”而不“善事父母”者,人们谓其“不孝”;对那些不但不“善事父母”,还嫌弃父母,甚至虐待父母者,人们谓其“忤逆不孝”、“白眼狼”。从人的“依他性”和“利己性”来分析,“不孝”的儿女,基本上都是“利己性”在发酵、膨胀、作孽,认为自己长大了、自立了,不需要“依”父母这个“他”了;也即认为年老的父母“无用”了,不能“利己”了,成了“负担”、“累赘”了。对这样的忘恩负义的不孝者,人们在给予道德的谴责、劝诫,甚至法律的惩处时,常言“羊跪乳,乌反哺,何况人乎?”</p><p class="ql-block"> “善事父母”,即行孝、尽孝的一般要求是:物质上安康其身,精神上顺乐其心。“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反对那种昧于事理的、极端化的“愚孝”,如《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善事父母”也不等于一点原则都不讲,一点底线都没有,不管父母说的对与错,都全盘接受;不等于父母错也跟着错,父母违法犯罪也随着违法犯罪。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发现父母有过错,要及时地、理性地劝其认识、改正,只是言语上尽量做到和颜悦色;发现父母违法犯罪,要及时予以阻止,并视情节轻重,鼓励其自首、悔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做法,是古代儒家的局限,与当代法制文明相违背。对因违法犯罪受到惩处、制裁的父母,要鼓励、帮助其重新做人,不可放任,甚至遗弃。</p><p class="ql-block"> 想“善事父母”而不能“善事父母”者,情形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人是因为肩负着某种特殊使命,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职责在身,他们只能少“利己”,甚至舍“利己”而“依他”、“利他“——这里的“己“,指的是包括孝的对象——父母在内的家庭;这里的“他”,往往不是指某个人、某些人,而是指民族、国家、天下。对这样的人,社会在予以褒赞的同时,还应运用、发挥因人的“依他性”而生发、形成的集体的、族群的力量,尽可能地替代其“善事父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齐天乐·天涯思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姜建青</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熏风几把流年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鹂乍鸣烟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芍药翻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香倚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殊域夏花如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漫凭窗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忆鲤对曾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诗章犹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遥念家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柴扉晚坐夕阳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般劳苦甘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每寒灯课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殷望名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乡野行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杏林探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是悬壶妙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泪沾襟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叹漂泊缘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游依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何日趋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奉晨昏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慈孝相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清</p> <p class="ql-block">  有一阵,如果说你是某某的“孝子贤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基本上是说你不仅坏,而且和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大坏人有渊源,坏得有漫长的历史,坏得不可救药。</p><p class="ql-block"> 但另一方面,民间,特别是乡下,大家又怕背负上不孝的名声,因为不孝仍然是大逆不道。</p><p class="ql-block"> 放学路上,跟同学一起看热闹,有一家两代人吵得震天动地,引来半村的人以及过路的小学生都来热烈地围观,场面宏大而壮观,起因就是孝与不孝。一妇女很愤怒地跳起来要打儿媳妇,儿媳抽抽嗒嗒地哭个不停,儿子挡在前面不让他母亲打到自己的婆姨。婆婆执法受阻,更加恼羞成怒,佛挡灭佛,拼命扇自己儿子的耳光。</p><p class="ql-block"> 想听台词?都是很经典很俗套的那些。西安回来的媳妇除了哭,已经说不出话;儿子说他们回来看看母亲,他母亲对儿媳开口就骂,抬手就打;怒不可遏的母亲则控诉儿媳哈得很(坏得很),儿子很不孝顺,娶了媳妇忘了妈!</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谁是谁非我那时倒分不清楚,现在似乎明白一些也不宜说得太明白,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不会轻易引火烧身或自毁形象,尤其是在事关孝与不孝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大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你说得好,我点个赞,但就不留名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倒是有些同情那个儿子,他看起来像个好人,被打得脸都快肿时除了委曲求全,也不敢自卫反击(不管对错,谁要是敢对母亲还手,那真是彻底身败名裂)。</p><p class="ql-block"> 我也有些喜欢他的婆姨,白白净净,文里文气的,连哭泣都不会嚎叫出西北风,更不像有些跳起来骂架的泼妇,“哈”能哈到哪里去呢?就跟说朱时茂那样浓眉大眼的形象会叛变是无法服众一样。</p><p class="ql-block"> 这事本来就过去了,就跟我从小到大看过无数的热闹场面一样。但有一阵我惹母亲生气时,她说我长大了也是像某某一样的货!某某就是那个可怜地被打了左脸再把右脸挺过去替婆姨挨打的“不孝”之人。</p><p class="ql-block"> 这使我其实认真地思考我的所作所为,很警惕地设想未来我会不会走到那一步,因为即使我内心很敬佩某某挺身而出保护婆姨,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普遍舆论都给他定了性,“不孝”的帽子是戴定了,想平反昭雪几乎不可能。而“不孝”,则在世俗上让你名誉扫地,就像今天所说的人设崩塌一样。</p><p class="ql-block"> 细思极恐啊!仿佛是非观并不重要,要站好队才正确。在我看到的剧情中,儿子应该和母亲一起打骂婆姨才是“孝”,或者是婆婆大人认为的孝,最起码不应该阻拦他母亲施威,即使是滥施淫威。</p><p class="ql-block"> 但我的良知告诉我,任何时候任意打骂媳妇又非常落后愚昧,而且野蛮,在现代社会,在许多地区,打人是要坐监的,而不是由派出所调解,因为打人是不能容忍的,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恶劣行径。</p><p class="ql-block"> 所以,虽然我感觉孝道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维系家庭的血液,但真正的孝道,一定是与慈德相辅相成,最理想的家庭关系一定是父慈子孝:长辈是人生的楷模,并有教化之恩,晚辈一脉相承,躬亲回馈,是真正的慈孝相随。</p><p class="ql-block"> 孝敬长辈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美德,不管朝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怎样变化,它的基本灵魂始终如一,不会变质。但在人类走向更文明时,孝道也应与时共进,吸取更合理、更人性、更理性的成分。譬如,今天大概不会有人再认为“割股疗亲”是实行孝道,因为它不仅愚昧,而且惨无人道,曾经鼓吹过的人,是没有当代的科学知识,有历史的局限性。</p><p class="ql-block"> 我尊敬我的长辈,因为他们对我有无法报答的养育之恩,如果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只是出于本能和习惯,理所应当,不敢称之为“孝”。</p><p class="ql-block"> 我疼爱我自己的孩子,因为是我的血脉,但我从未希冀下一代能对我“孝顺”,因为年轻人有他们的生活,再说,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已经不需要孩子为我养老。</p><p class="ql-block"> 但我依然努力做到对晚辈慈善,对长辈孝敬,慈孝相随,才是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3年5月29日于安大略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母临军墓 [汉字诗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一刹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河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时光为之停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撕心裂肺的呼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冥界都飘满泪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的胸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平凡,却伟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养儿不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廿年麦田农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朝国有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遥遥送娃出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丛山的恶战染血的旗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坚强和忠诚在硝烟里升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儿把暴雨挡在门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为一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温暖的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油菜花开遍了原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村人报上都把你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楼房,家族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娃你一身英雄披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国字象形: 囗内家如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晓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宅横梁上挂着一串铜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而铜钱上的红绳越来越锈迹斑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时我在想,铜钱铮明瓦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绳会不会有一天中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铺坑睡了几代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而爷爷的爷爷早已命归黄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谁还记起,为了这座遮风挡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横梁留有血手印,像是诉说那些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母慈子孝流传已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兵荒马乱与多灾多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本该人丁兴旺,不见女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无绝人辈辈单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爸爸的爸爸改写了历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两男一女笑得爷爷几天不合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乐就有苦,两男一女成孤儿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建国初期家族就有这一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院子里的老槐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它与老宅浑然一体荣辱与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此,那白灿灿的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吃到嘴里犹如乳汁一样甘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贫穷食不果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姐弟四人早已忘记了饥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围绕着槐花,快乐不比寻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还有老宅不老的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漂泊在外人比黄花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宅横梁上红绳没有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发改造,地貌换新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是梦徐徐渐进影响睡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不是孝我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堂上落叶归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老爸的心愿,而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定要为他实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5月30日写于旺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字的随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绥娟</p> <p class="ql-block">  “孝”字上一半是“老”,下一半是“子(小)”,表示小辈对老人的扶持与顺从。汉字的含义,有时候会在不断变迁的时代影响下,在“语用”中带着某些暗示性。</p><p class="ql-block"> 我总是拿它和“爱”字比较,孝是一种爱。可是一说到“孝”似乎就有一种“古早”的感觉,我脑海中就有一幅画面:一个留着山羊胡子戴着“六合瓜皮帽”的男子,手杖不停戳着地面,生气地叫嚷:“不孝之子!”说完还猛咳一阵。戴“瓜皮帽”留山羊胡的男子,又让人联想到巴金笔下的冯乐山,鲁迅笔下的四叔,阴暗沉重。我不知道最初的“孝”字,暗示给人的是不是有这样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的确,“孝”字是在乡土性的社会中,由“差序格局”而决定的“长老统治”权威下的一种形式,儿孙辈与父辈祖辈不会“平起平坐”。而用了“爱”字,似乎有一种平等,甚而至于有情感“施出者”的主体性感觉。因此,我从不提“孝”字,而只注重“爱”字。</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先祖,在人与人之间很少说“爱”,而是把这个字的实际意义分解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心悦”、“钟情”、“举案齐眉”等等异常丰富的层次,这是一种复杂性吧?或许也是千年文明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呈现的丰富的语汇?这些层次,也是在我们国家传统格局中形成的本于“礼”的“规矩”,它带着等级,也附带着关联性——父(母)亲要慈,儿子(女儿)要孝。所以,我想,最初这个“孝”字给人的联想应该是慈眉善目的老者被一群快乐的孩童和安闲的中年人簇拥着,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尽管是这样的暗示性,我依然不愿意提“孝”字,因为保不齐哪位“父” 不够“慈”,哪位“子”不够听话而不够顺从,更保不齐年事渐高的昏昧与执着,非但从认知上落后于飞速更新的环境,就连子女的“孝顺”也可能被消耗得精疲力尽。而那些“叛逆”的孩子们,抛却“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训诫,走出了一番新的人生,也为“父母”带回一道新的光亮,享受到别样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孝”是爱,“慈”也是爱。“慈”是不严厉,不苛刻,不肆意发挥控制欲。在父母的“慈”之下,“孝子贤孙”能获得更多的空间和空气,茁壮成长。于是,“孝”字,并不和“忠”字矛盾,因为,自身生命的光彩,会让父母心安、“长脸”,那是精神上的孝,并不逊色于形影不离的陪伴。</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一句俗语,叫“养儿防老”,它总让人感觉是为了自己才养育孩子,怕孤独终老,怕老来无人照拂。养育儿女仿佛是一种投入,如投资养老保险。那么“孝”就是拿到这份投入后的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重情义的,可总脱不了“礼尚往来”的仪式性。这样说,“孝”字,会不会就只是一个规定动作而已?如果用“爱”去对待,或许更多一份对长辈因老而弱的怜惜,而不只是“欠债还钱”式的“感恩”?</p><p class="ql-block"> 不过,回头想想,“孝”只是一个字而已,它有规定的内涵,我们完全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外延,因为如今的“慈”也有了更多的外延。“孝”字,可以是一种仪式感,一个载体,让我们知来处,让我们寄寓对生命的珍视。</p><p class="ql-block"> 这一个字,可以表达我们对给予我们生命和呵护我们健康成长的父母的最高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尽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智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刘光耀每提起尽孝话题,总被父亲刘老汉怼回。刘老汉说:“只要你们把事干成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p><p class="ql-block"> 刘老汉看重儿子们的前程,是因为有一本发黄的老家谱。虽说与刘姓皇帝攀不上血缘关系,但族谱记载,有多位先祖是清代的太学生、生员,也有考取功名的。由此激发了刘老汉光宗耀祖的强烈冲动,可时运不济,自己碌碌无为,便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给三个儿子取名光宗、光耀、光祖。儿子们也争气,老大是乡长,老二是市卫生局长,老三漂洋过海在北美高就。刘老汉打心底里高兴,在村里总是流露出得意洋洋的样子,可乡党们说,别看现在风光,老了看谁来给他养老。这话不幸被言中了,当刘老汉卧床不起的时候,养老真成了大问题。</p><p class="ql-block"> 刘光宗离家近,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这天,刘老汉趴在自己的专用小饭桌上吃水饺,刘光宗进门说道:“爹,告诉你个好消息,你大孙子得儿了。”刘老汉一个激灵,差点把饺子吐了出来。他激动地说:“我有重孙了,我四世同堂了。”刘老汉非常高兴,让刘光宗赶紧准备香案,说是敬老祖宗。刘光宗没有吱声,更没有动弹,刘老汉感觉不对劲,问咋回事?刘光宗吞吞吐吐地说,想和媳妇一起去看孙子,可走了没人照顾你。刘老汉推开饺子碗,眉头紧锁。</p><p class="ql-block"> 刘光宗和刘光耀通完电话,第二天刘光耀就回来了。刘光耀提议出钱雇保姆,费用自己全包,他觉得这些年亏欠大哥太多,自己应该承担起做儿子的责任。刘光宗没有反对,但提出告诉老三,怕光祖以后埋怨说没给尽孝机会。刘光祖远在北美,好在通讯发达,视频宛如眼前。晚饭后是北美的早晨,尽管刘光祖知道说父亲养老的事,但刚刚起床,迷迷瞪瞪地就被乡长大哥训了一通。</p><p class="ql-block"> 刘光宗和刘光耀坐在刘老汉两旁,手机画面上出现了刘光祖的画面,刘老汉激动地伸出手,颤颤巍巍地说:“祖儿,咋这么瘦呢?让爹摸摸你。”刘光祖不耐烦地说道:“好着呢,我今天有个重要活动,赶快说事。”</p><p class="ql-block"> 刘光宗听着听着就不高兴了,说道:“光祖,你咋不耐烦呢?爹最疼你,你却是这态度,真把书读到狗肚子去了。”</p><p class="ql-block"> 刘光耀赶紧说道:“光祖在外也不容易,咱们长话短说。爹这些年身体不好,都是大哥大嫂操劳伺候,现在他们要去看孙子,就想和你商量一下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刘光祖:“你们看着办吧,我没有意见。”</p><p class="ql-block"> 刘光宗瞪圆眼睛:“你咋说得这么轻巧?爹的事你该不该知道?”</p><p class="ql-block"> 刘光祖:“问题是我知道也没用呀,疫情航班停飞,我也回不去,即使回去,我也不可能伺候爹。”</p><p class="ql-block"> 刘光耀:“光祖,我和大哥商量雇人伺候爹,费用我出,大哥的意思是咱们兄弟三人均摊。”</p><p class="ql-block"> 刘光祖:“嗷,原来是要钱,一个月多少?”</p><p class="ql-block"> 刘光耀:“也不完全是要钱,一个月就5000元,我们都能负担得起。让你出钱是让你尽个做儿子的义务,究竟养儿防老是千年古训。”</p><p class="ql-block"> 刘光祖:“你们这是道德绑架,为啥儿子一定要养老子,国外就没有这样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刘光宗瞪圆眼睛,指着手机说:“我看你就是欠揍。”</p><p class="ql-block"> 刘光祖:“大哥,请注意用词,你这么威胁我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p><p class="ql-block"> 刘光宗:“哼!吃了几天洋面包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为老几了?我告诉你,中国养老金制度起步晚,底子薄,只能走政府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路子。国外有健全的养老制度,国家当然有能力承担养老问题。再说了,国外小孩早早自立,上大学自己贷款。可是你呢?上大学出国花了多少钱?谁给你出的?别给我们说国外那一套歪理,且不说你的水平,你的良心何在?”</p><p class="ql-block"> 刘光耀:“大哥,不说了,这个钱我全掏。”</p><p class="ql-block"> 刘光祖楞了一下说道:“放心吧,我那一份我出,明天就打钱。”</p><p class="ql-block"> 刘老汉生气地说:“你们不要吵了,我只要你们有出息就行。”</p><p class="ql-block"> 家庭会议不欢而散,刘光宗和刘光耀都想带父亲跟自己住,可刘老汉坚决不离开老宅,说老宅风水好,守住老宅就能守住子孙的前程。</p><p class="ql-block"> 刘光耀被电话紧急召回,政府机构改革,卫生局人员要缩减5%。单位乱成了一锅粥,为了保住岗位,平日要好的同事相互攻击,甚至匿名举报。到底裁谁?刘光耀左右为难,于是他自我革命,辞职转调研员。在职领导转调研员是皆大欢喜的事,自己落得个清闲,关键是给班子成员腾出了岗位。对刘光耀来说,刚好回老家照顾父亲。可没了职务如凤凰落架,且不说下属不再恭维,连老婆都另眼相待,在家横挑鼻子竖挑眼。刘光耀三十六计走为上,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刘光耀尽管离开临床多年,但医学院的底子照顾父亲绰绰有余,不是针灸理疗,就是康复训练,加上药物主攻,刘老汉恢复很快,已经就能坐上轮椅了。</p><p class="ql-block"> 村口大槐树下经常聚集着一堆闲人,刘光耀推着父亲转悠,给大伙发烟打招呼,大家都说刘光耀是个孝子。</p><p class="ql-block"> 有人和刘老汉开玩笑说:“你个老不死的,天天盼着吃你的酒席,就是等不着。”</p><p class="ql-block"> 刘老汉口齿不清地说:“不急,总能等到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旁边有人和刘光耀闲聊:“光耀,不当局长是个啥滋味?”</p><p class="ql-block"> 刘光耀笑着说:“无官一身轻。”</p><p class="ql-block"> 刘老汉吃惊地看着儿子,想举手,手却举不起来。想骂,嘴突然张不开了,以至于把脸憋得发紫。刘光耀见状,急忙把父亲推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刘老汉得知刘光耀辞官照顾自己,气得近乎发疯,从此不再吃药,吃饭喝水都是逼迫而为之,没多久就一命呜呼,出殡那天,刘光耀哭得最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夸夸我的孝顺儿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薛昭建</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孝道是中华民族尊崇的传统美德和最重要的人伦道德的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元代人郭居敬辑录的中国古代24位孝子孝女的故事(二十四孝)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封建思想的糟粕,不能接受)。 </p><p class="ql-block"> 吾辈作为亿万炎黄子孙的一员,自诩在践行孝道方面还做得不错。但我常常听到“吾辈恐将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的感叹和担忧,尤其是担心我们的年轻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将会逐渐地摒弃传统的中华孝道文化,甚至“六亲不认”。其实这是多余的担心,因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惟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方,大多数都能很好地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我想“举贤不避亲”,夸夸我的孝顺儿子。 </p><p class="ql-block"> 我有两个儿子,他们不但自身都很优秀,而且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孝子。大儿子在加拿大奋斗打拼,站稳脚跟后立即将我和我的老伴接到加国,让我们得以走出国门看世界,安享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来到多伦多的第一件事就让我们感动,儿子和儿媳竟让出他们家的主卧室给我们住。不久后,我的一位在多伦多的大学同学(他已是老移民了)来拜访我,他得知这事后赞叹不已,据说能够这样做的人为数极少。此事已足以显示儿子的孝心。他对我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关心照顾,也可说是尽心尽力了,在此无需赘述。尚在国内奋斗打拼的我的小儿子和儿媳,也经常关心远在国外的我们,电话,微信和视频问候频频。在来加探亲期间,还专门买了地铁日票,连续多日陪同我们在多伦多周边地区旅游参观。 </p><p class="ql-block"> 中华传统美德孝道文化让我们的家庭亲情融融,和谐温馨,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老年生活。我的老伴在晚年不幸身染重病,在治病和护理的艰难岁月里,儿子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都是陪伴在侧悉心照顾,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母亲的生命,无奈仍是回天无力。母亲病逝后,儿子为她风风光光地料理了善后。远在国内的小儿子和儿媳,碍于新冠疫情的严重,无法来加送别,但也在国内的家里布置了灵堂,接待前来吊唁的众多亲朋好友。每当年节,儿子都会亲手烹调美味佳肴来供奉慈母。两个儿子不但自身良好地践行孝道,而且都培养出了优秀的后代(这也是孝道文化的内容和要求之一),相信我的老伴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骄傲和欣慰的。 </p><p class="ql-block"> 还需要特别提到一点:几乎所有的人和家庭,都是每年清明前后扫墓一次,但我的儿子却是每月一次。他把慈母逝亡的那一天视为“母难日”,每个月的这一天,无需任何人的提醒和督促,他都会开车前往母亲的墓园,整理墓园,献上一束高档的鲜花进行祭拜,有时还会在墓前歌唱母亲生前爱唱的歌曲,或是心语倾诉无尽的思念。无论是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几年来从无间断。试问有几人能够像这样的持之以恒?儿子在母亲墓地周边遍植苗木花草,因此大部分时间里,墓地都是鲜花不断。 </p><p class="ql-block"> 夸赞孝子,尊崇孝道,这在今天也还有其积极的意义。孝与感恩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吾辈皆需践行和倡导,孝文明的领悟深矣!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31日写于福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之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晓梅</p> <p class="ql-block">  孝,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p><p class="ql-block"> 看到孝字,总会联想到老、考两个字,就像看到“和平”就会联想到“鸽子”一样。</p><p class="ql-block"> 查了下“考”字,吓我一跳,考字的部首竟然是“老”,小学上这节课时我肯定是逃课了!“考”的意思是查核、检查、测验、测试。还有一说是,先有考字后有老字,要不然很早时候尊称死去的父亲叫“先考”,而且一直沿用至今,按字面意思,似乎称“先老”更合适一些嘛。有了考字,之后再造一个字“老”,目的就是为了考验查核一下孩子们是不是孝子。</p><p class="ql-block"> 老、考、孝三个字,如果把下半部分别看成是“老头、5分、孩子”的话,分明就是用对爹的行为检测子女是不是孝顺,满分是5分。考试通过了,就给头上嘉奖一个“孝”字,反之就是“不孝”,就是不孝子孙!</p><p class="ql-block"> 以上全属瞎猜,但是下面说的确有典可查。</p><p class="ql-block"> 在《红楼梦》第一回里,晚年落泊的甄士隐拄着拐杖,溜达到街前来散心,正好听一位跛足道人唱一首《好了歌》。这首《好了歌》只有四句,最后一句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句醒世语一样的打油诗,说得痛彻心扉,直入骨髓,让人一读就记住了,有大彻大悟的功效。</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儿想起来一件事,插播一条。话说有两个年轻人头一回当房东,常来我这儿咨询房东与房客之间发生的摩擦纠纷怎么处理。有次聊天时他们说看到房客丽丽在小红书里发帖抱怨前房东,还抱怨她的父母,说父母的坏话。还把丽丽的小红书截图给我看,边看我的血就直往头顶上冲。“治她!这个不孝的女儿,” 我说。</p><p class="ql-block"> 以前经常说给两个年轻房东听的,大多都是叫他们俩让一步,不和房客锱铢必较,但凡有能力谁都想有自己的房子,能帮助房客就帮,年轻人嘛别惜力气。可是,这一次我却一反常态,判若两人,似乎云泥之别。跟他们俩合伙故意要“治她”,而且还得“治疼她”。</p><p class="ql-block"> 丽丽要搬家退房时,房东拿出清单,一条一条念给丽丽听,诸如丽丽要求换的窗帘、买的鞋架、卫生没有做好、帮她搬家的劳务费……林林总总共折合成钱比租房押金还多。他们之间扯皮了几周,最后丽丽损失了租房押金搬走了。</p><p class="ql-block"> 等这件事风平浪静后,在丽丽的小红书里我曾留言,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她。我既不认得她的父母,也没有见过丽丽,她抱怨房东,抱怨谁都行,但是抱怨父母说父母的坏话是这件事起因。我只是想用钱敲疼她,让她记住做儿女的本分。她给我回复了,只是一个哭脸的表情。不清楚她是为钱而哭,还是要痛改前非,希望是后者吧。</p><p class="ql-block"> 还来说回《好了歌》,说回跛足道人。曹雪芹说跛足道人对《好了歌》的诠释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p><p class="ql-block"> 比照《好了歌》,我就是遵从“若不好,便不了”,处心积虑把丽丽“整治”一顿的。但是,说到底还是心里有点虚,不知道我该不该这样做。</p><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了。什么都想为孩子准备好,那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可是,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娇生惯养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多少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亲,很少啊!现在还起了很多名词,“叛逆”、“代沟”、“缺乏沟通”等等,其实都是借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孩子不孝亲敬老,说明家庭和社会教育都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是梦想的启航之地。父慈子孝,母贤女淑,薪火相传,是我们的期盼。家不断米,灶不断烟,一日平安一日福,一日清闲一日仙 ,是我们的梦想。一份铭记在心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是梦想远航的保障。父母的言传身教一刻都不能缺席啊,养不教,父之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踏莎行 孝思慈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晏殊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竞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萱草椿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梨花雨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涯何处寻芳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风吹梦到潇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佗乡千里音书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寸草心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双鱼信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梦魂长在云边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何年此日是归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谁说与平安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词林正韵三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律 孝浅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竞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道尊崇自古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生何处最牵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百年社稷君忠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代家声子历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地纲常归大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圣贤礼乐够深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此身虽幸逢明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犹憾流离到海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平水韵十二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迅</p> <p class="ql-block">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它承载着尊敬和关爱父母的情感,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在当代社会,尽管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孝依然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重要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根基深厚。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把孝敬父母视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这种观念体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教导子女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并以身作则。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一种道义和情感的表达。孝道的核心是关注和照顾父母的生活需求,以及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意见。</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现代生活方式对孝道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追求个人事业,常常在外地或海外工作,导致与父母的距离拉大。工作压力和生活忙碌也让人们很难花足够的时间陪伴父母。此外,价值观的多元化也使得一些人对孝道的认同程度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然而,孝道并非只限于传统形式。它可以以各种方式表达,关键在于真诚和关爱。孝敬父母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关心和陪伴。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如视频通话、短信和社交媒体,与远离家乡的父母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思念。另外,即使我们无法亲自陪伴在身边,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此外,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孝道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决定,尽量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思维方式。尊重并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对话,可以建立起更加健康和和谐的家庭关系。</p><p class="ql-block"> 孝道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孝顺的家庭可以培养出更加独立和自信的后代,这些后代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此外,传承和弘扬孝道也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稳定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总之,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代社会给孝道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和尊重。无论是身体陪伴还是心灵陪伴,我们都应该努力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美德,让孝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30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在孝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小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迅</p> <p class="ql-block">  从小,杨明就被父母教育着孝道的重要性。他的父母是一对勤劳朴实的农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爱培养他成长。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却让他们一家人陷入了困境。</p><p class="ql-block"> 杨明的父亲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和长期的治疗。这对于杨明的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因为他们的农田收入无法支撑起这笔医疗费用。尽管如此,杨明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帮助父亲。</p><p class="ql-block"> 为了筹集手术费,杨明毅然离开了家乡,来到附近城市寻找工作。他每天辛苦工作,努力存下每一分钱。他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坚持着。</p><p class="ql-block"> 然而,尽管杨明的努力,时间却不等人。他的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杨明心急如焚,但他还是没有放弃。他借来了一笔钱,不顾自己的劳苦,赶回家乡,将这笔钱交给了医院。</p><p class="ql-block"> 手术成功了,但杨明陷入了沉重的债务之中。他还在寻找工作,暂时没有收入,只能靠借债度日。然而,他始终坚信,只要父亲康复,一切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就在杨明陷入绝望之时,一个陌生的女人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她叫王薇,是一位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她听说了杨明的故事,并被他的坚持和孝心所打动。</p><p class="ql-block"> 王薇决定帮助杨明。她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邀请了很多善心人士。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杨明摆脱困境。杨明感激不尽,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p><p class="ql-block"> 最终,杨明的父亲康复了。他们一家人感激地向王薇和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表达了谢意。杨明决心要回报这份恩情,他决定加入王薇所在的慈善机构,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去了,杨明和王薇成了夫妻。他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起伏,但他们的爱和孝心始终没有改变。他们在慈善事业中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与孝道。</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更是一种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和帮助。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行,传递出爱与孝心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5月30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6.</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南的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小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徐迅</span></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一抹温暖的光线洒在小村庄上。这个村庄位于山间,环境宜人,人们过着宁静而平和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农家子弟,名叫华南。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对他寄予了厚望。南华从小就被教导要孝顺父母,对家庭负责。他虽然年幼,却心系家人,懂得尽自己所能去照顾父母。</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却给了华南一个沉重的打击。父亲突然患上了重病,不得不卧床不起。母亲在家里忙前忙后,照顾父亲的同时还要打理家务。华南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担忧和痛苦。</p><p class="ql-block">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华南决定放弃学业,留在家里照顾父亲。他学会了煮饭、洗衣、打理家务,尽力让父母舒心。他每天给父亲按摩、喂药,细心呵护,不离不弃。他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感动了整个村庄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时间匆匆流逝,华南的父亲终于康复了。他看着华南那稚嫩的脸庞,激动地说:“孩子,你真是我们的骄傲,你的孝心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p><p class="ql-block"> 华南的母亲也泪流满面:“儿啊,你辛苦了。你的孝心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你是我们最骄傲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听到父母的夸奖,华南感到心满意足。他知道,虽然他放弃了学业,但他在孝道上取得的成就比什么都重要。他从这个经历中明白到,孝顺父母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只有孝心永存,家庭才能和睦,幸福也才能常驻。</p><p class="ql-block"> 华南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村庄,成为年轻人们的楷模。他们从华南身上看到了孝道的力量,明白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孝道在这个小村庄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弘扬。</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华南成为了一个村里的年长者。他依然坚守着孝道,关心着年迈的父母,并将自己的经历和智慧传授给下一代。这个小村庄因为孝道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和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它蕴含着尊敬和关爱父母的情感。华南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心存孝心,承担起照顾和关爱父母的责任,我们就能够创造出真正的幸福和温暖。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孝道,让家庭和社会充满爱与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5月30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7.</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孝”与捆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全</span></p> <p class="ql-block">  说到“孝”,后面还总带个“顺”字。一朝为人父母,便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捆绑纽带。</p><p class="ql-block"> “我生你养你,你必须对我服从。”还有道:“棍棒底下出孝子。”</p><p class="ql-block"> 这种捆绑感情,只为换来子女的绝对服从,却也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阴影,甚至家庭矛盾。</p><p class="ql-block"> 在称呼方面,我看到西方人孩子很小时,就将父亲直呼其名,这里要说明一下,是不带性氏的名称,那是一种爱称。这在国人眼里,是大逆不道。</p><p class="ql-block"> 其实每个人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称呼时,会感到是一种亲切感和平等,当孩子这样称呼父亲,也是将父辈变成一个知已,而非是那个凌驾在上的,必须顺从的天。</p><p class="ql-block"> 作为小辈,首先要学会自强自立,有道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当你获得了成长,获得了生存的技能时,父母亲心中同时也获得了宽慰和骄傲。这才是最好的孝道。我想,孝敬,孝顺,是爱,是哈护,更应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去带给你所敬重和相爱的老人,在精神上获得愉悦,是一种孝顺的升级。 </p><p class="ql-block"> 时代不同了,对孝道的理解也不同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如果父母用这句话把子女捆绑在身边,孩子也就永远得不到成长,看不到前途,社会永远得不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有一种称呼叫“mamoni ”,讲的是那种在妈妈身边,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甚至结婚生子之后,依旧住在母亲家,管吃管住,习惯地享受着小时候待遇,这在中国称为啃老。</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也是生命万物中的一员。当你看到鸟妈妈、鸟爸爸为了繁殖后代,从嵌枝筑巢,生蛋孵化,捉虫喂养,直到羽翼丰满,飞向蓝天,完成养育孩子的使命那刻,一定会有所感悟。有的幼鸟的身体已经超过了母亲的体重,仍然张着大嘴等着母亲往嘴里送食,我就在想,如果继续等下去,这只鸟就永远不会长大。这时,鸟妈妈只能毅然决然决地离去,剪断依挷的纽带,让孩子学会自立,这才是真爱。</p><p class="ql-block"> 生老病死,那是自然规则。在父母的晚年的时候,能够尽其力陪伴在父母身边,尤为珍贵。然而尽管如此,一些事情你也难做到,如去给母亲洗澡,这是对母亲的尊重。我父亲高龄时,坚决不让护工阿姨洗身,也是在维护自身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光宗耀祖,又是孝文化的另一面。九十年代出差去福建,在漳州的一个村口,我看到两个种性间的械斗,场面大的惊人。据说都是为争夺祖宗的祠地。这正是孝道文化对家族子孙们的一种思想捆绑。</p><p class="ql-block"> 家中的护工阿姨小梁,昨日去村里吃了席,回来告诉我,村里有个老人走了,子女们请来道士做法,纸車,纸船,花灯彩服,杀猪宰羊,大张旗鼓,花去了大把银子,只为了证明小辈们懂得孝道。“私下里早已有人说,生前管不问,死后大作排场,”小梁说。</p><p class="ql-block"> 吃席少不了凑份子钱,“如今的红白喜事,份子钱涨到500元了,”小梁说,“老公每月打工的 2/ 3几乎都用在这份子钱上了。”</p><p class="ql-block"> “女儿结婚,再找回来呀,” 我笑道,心想,必要的仪式固然重要,但不应该成为旧观念的道德捆绑。</p><p class="ql-block"> 再说公共车上给老者让座,在国人眼里已经是一种共识,那是体现对老者的尊重和关爱,是在发扬光大美传统美德。可也有个别老人,倚老卖老,强迫他人让坐,令人唏嘘。老人如果没了自尊,如何让他人敬重!</p><p class="ql-block"> 在现今的社会里,养儿防老早已成为过去。我能够做到的是在陪伴在母亲身边时,多留几日,尽全力帮她老人家晚年做些能做的事情,这是在尽孝道,同时,在孩子打拼的时候,我将自己的事情安排好,少给孩子增添麻烦,这应该是在行孝道。</p><p class="ql-block"> 孝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礼仪道德的完善,传统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崛起发展,都源于孝顺。如何让孝道一直传承保持下去,让中华文化的荣耀传世,这同样存在思考。</p><p class="ql-block"> 新型的社会关系需要去建立,养老靠的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保障,让孩子能够在最好的年华中,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通过可靠地养老保险制度,使老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这是最好的孝顺。</p><p class="ql-block"> 孝顺,是家庭和睦的基石;孝顺,不应成为一种捆挷;孝顺,当深记在心,成为一种自内而外的关爱。年轻人要孝顺老人,要敬畏礼贤,孝敬父母,敬祖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眼自已也步入老年,关爱下一代,首先将自已的事情做好,自重自爱,让后生去放心,去成长。不应用“孝”道对下一代捆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未能尽孝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难忘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龚如仲</p> <p class="ql-block">  我的一生中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我满心要对母亲尽尽孝道的愿望未能实现,写到这里,您可能要问了:“这是何从说起啊?”要说清楚这件事情,还得从我母亲与我父亲平日里相处的情况说起。</p><p class="ql-block"> 和我的“性格如烈火、见到不平事就会挺身而出”的父亲相比,我母亲是一个温和善良,少言寡语,但又很有主见的女人。我父亲是个极为顾家的人,工钱到手后,从不沾酒的他除了留下少许的烟钱收入全部交给母亲。虽说父亲的收入并不丰厚,但由于我的母亲善于持家,按理讲,父亲的月收入是足够我们一家三口的生计的。然而在我的记忆里,我母亲是经常造访当铺的。“冬当夏衣,夏当棉袄”是母亲常干的事情,其目的无非是换回点儿小钱来解决家中的柴米油盐。您可能要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子事呢?”原来我们老家的“穷”亲戚太多。乡下的七大姑八大姨、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们时不时地就找个借口跑到我们上海家中来哭穷。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父亲不顾母亲的反对,无一例外地拿钱打发这些“可怜”的乡亲们。等到客人一走,父亲和母亲间肯定有一场“战争”。我想,父亲给完钱后大概会顿生一种仗义疏财的“英雄豪气”,但对家中柴米油盐毫不知情的他并不晓得帮衬了“穷乡亲”所留下来的生计困难。这个解决家中吃饭的大问题只能由我母亲去想办法,那就是:母亲只好典当衣物以求略解燃眉之急,等父亲拿到工钱后再去把衣物赎回。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父亲是家中的经济来源,但主持家政的只能是我母亲。</p><p class="ql-block"> 为了充分说明这个问题,我再举一个例子。记得还是我读初中的时候,可能是对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非常着迷,或者是因为久居于大城市的乏味,我反复要求父母同意利用我暑假的时机,带我到父亲的出生地苏北扬州乡下去“玩上几天”。正巧,那个时候,父亲因为身体不适,在家休息,而不出去干活,家中就无有收入。要为母亲和我拿出额外的去乡下旅游的交通和伙食费,父亲是颇为为难的。可母亲格外疼爱我,为了满足儿子头一回去老家看看的愿望,她慢条斯理地对父亲说道:“儿子和我去乡下的车马费和伙食费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自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听了母亲的这番话,父亲和我对此都非常惊讶和不解。后来,母亲说出了她的“窍门”。要知道中国当时正处于中国碰到了百年未遇的严重自然灾害。三年的灾害日子里,粮食奇缺,肉菜罕见。为了满足儿子回乡探望的愿望,母亲在几个月前就已经精心策划着她的路费了。她几个月来菜米搭配、节省粮食,积攒了一点儿白面。到了回家乡的前夜,她把省下来的白面做成了几个大大的硬面饼。到了第二天母亲带我去码头要乘船去家乡的时候,斯文的母亲在候船厅里慢吞吞地拿出了那几个面饼,只是轻轻地说了句:“我这儿有上好的面饼,五毛钱一个,谁要买?”母亲的话音刚落,一下子就围上来了许多旅客。不到几分钟,我们的面饼统统卖光。凭着卖面饼的收入,母不仅挣够了她和我的来回路费,而且还让我们的口袋里平添了些许“零碎银子”。</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在对待我读书和前程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母亲的坚决对我的未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记得我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乡下来了一位堂兄。他是一名在村上颇有名望的郎中。在这位郎中的游说下,我父亲当时很想让我放弃读书,追随这位收入不错的医者到老家去学医,“学成后行医就自然就风光体面、衣食无忧”。然而,很有主见的母亲坚决反对父亲的馊主意。我母亲的理由是:“孩子太小,回乡下让人不放心。再说了,读书半途而废对儿子的前程也不利”。在母亲的坚持下,父亲只好着罢。我很感谢我的母亲,否则我的命运肯定会有彻底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我一生中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我被大学录取、即将到北京去读书的前夜,父亲出去办事不在家,母亲悄悄地把我喊到她的身边,然后用她的右手颤巍巍地从她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打开纸包后,我赫然看见里面有一些崭新的零散钞票(都是一毛或五毛一张的纸币),还有几张“全国粮票”(当时的中国人吃饭是要用粮票的,我要去北京了,上海的本地粮票不顶用,为了让我不挨饿,母亲就拿上海本地粮票和人家换成了全国通用粮票)。看着我一脸茫然的样子,母亲对我说道:“这里有十块钱,都是我平日里一分一毛地攒下来的。还有十斤全国粮票,是我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和粮票你都要好好地收着,万一在北京碰到难处,就用这钱和粮票买东西吃,填饱肚子,千万别委屈了自己。”您要知道,当时的十元钱可是一笔为数不小的大钱,而十斤全国粮票更是弥足珍贵,这里面包含了母亲的多少辛苦和用心!看着钱和粮票,我当时热泪长流。说句心里话,妈妈为我精心准备的钱和粮票,我从来没有动用过,我一直将钱和粮票珍藏在身上(但后来几经搬家,我把母亲留给我的纪念物给弄丢了,为此事,我着实痛苦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在读大学期间,我就发誓: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但我想全心全意地孝敬母亲的愿望最后没有能够实现,这是我一辈子都感到无奈和悲哀是事情。</p><p class="ql-block"> 就在离我大学毕业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我的母亲突然得了重病,经医院查实后,她得的是胰腺癌,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获悉这个令人震惊的坏消息后,我立刻从北京赶回到上海家中。我和父亲商量之后,决定接受医生的建议,对我母亲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当我母亲被送上手术台开刀后,医生发现她的癌肿已经扩散和转移,手术治疗宣告失败。</p><p class="ql-block"> 在医院和家中照顾我母亲期间,我亲眼目睹了癌症病人所受到的无比煎熬。据医生讲,癌瘤的折磨本身非常痛苦,而胰腺癌又被医学界称之为“癌中之王”,是世界上最让人痛苦的恶性肿瘤。过了不久,平日里一个胖乎乎的老太太,在半年多癌症的折磨下,我母亲已消瘦得不成人形了。没有捱过那一年的冬天,我的母亲不幸去世了。那一天,天空中飘散着雪花,天气极冷,可我心中的感受比冰雪还要寒冷万分,因为我一生中最疼爱我、最真心待我的母亲离我而去了。我再也听不到妈妈温柔的声音,也见不到妈妈和蔼的面容。母亲是那天傍晚过世的,遗体就暂停在我家一楼陈老先生家中的客厅里(那时候的人们互相之间充满友爱,用一下二房东家的客厅是绝对不会被拒绝的),等待着火葬场第二天早晨来车拉尸体。等到父亲痛哭之后,接着送走了络绎不绝来我家吊唁我母亲的亲朋好友,我请求所有在客厅的亲人和客人统统离去,因为“我想和我妈单独待一会儿”。</p><p class="ql-block"> 那是个极为寒冷的夜间,窗外的溯风依然呼呼地吼叫着,室内的灯光已闭,唯有母亲头前的一根点燃着的“蜡烛”霍闪着跳动不停的火苗。我坐在母亲身旁,透过烛光我深情地看着母亲蜡黄干枯的面容,心中充满了哀伤。然而,我一点也不觉得母亲的面色可怕,在我的眼里,母亲只是消瘦了一点,她正在熟睡。我不断抚摸着母亲冰凉的脸,口中喃喃细语着,倾诉着儿子对妈妈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无穷思念。这一个难忘的夜晚,我就这样一边不停地抚摸着母亲的脸并和她说着话,一边回想着母亲生前的点滴往事,直到第二天的黎明。</p><p class="ql-block"> 说来您可能无法相信:我母亲离开人世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直到如今我依然会常常在梦中与她老人家相会,但梦醒后我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眼中含泪。这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吧。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就是未能对我母亲尽尽孝道。愿母亲的在天之灵安逸、顺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中华美德的永恒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华主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言:</p><p class="ql-block">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本文将探讨孝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孝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孝的内涵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孝是一种尊敬、关心和报答父母的情感和行为。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孝的内涵包括听从父母的教诲,照顾父母的生活和健康,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决定。通过孝,人们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维护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p><p class="ql-block">二、孝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孝是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孝敬父母不仅是人的天职,也是一种美德的体现。孝可以增进亲子关系的和睦,培养子女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同时,孝也是培养社会公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一个尊敬父母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关爱他人、和谐相处的社会。</p><p class="ql-block">三、当代社会中的孝:</p><p class="ql-block"> 在当代社会,孝文化面临许多挑战。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让人们往往忽视了对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然而,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当代社会实践孝:</p><p class="ql-block"> 重拾传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和古代文献,重新认识和理解孝的内涵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亲情沟通: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和父母的良好沟通,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爱意。</p><p class="ql-block"> 陪伴照料:尽可能地给予父母更多的陪伴和照料,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p><p class="ql-block"> 教育传承:通过教育孩子关于孝的重要性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尊重和关心父母的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p><p class="ql-block"> 社会共建:在社会层面,政府、社区和公益组织可以加强对孝文化的宣传和支持,组织相关活动和培训,营造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美德,它代表了对家庭、社会和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承托。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和弘扬孝文化,让孝的光芒在人们的心中永不熄灭。通过重拾传统、亲情沟通、陪伴照料、教育传承和社会共建,我们可以让孝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为社会的和谐和幸福作出贡献。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传承中华美德的使者,让孝的力量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让孝的光芒照亮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3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愚孝和民主闲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舒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孝的话题,传统文化里的“二十四孝”似乎已成为很封建的代表了,传统文化里的孝跟愚孝挂起钩来。</p><p class="ql-block"> 鲁迅谈到自己读了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郭巨埋儿”的感触:“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孝顺原本是极自然的人情,鲁迅说:“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p><p class="ql-block"> 是啊,自然的人情成为礼仪制度,甚至成为严酷的法律戒条以后,确实太难了。《清通礼》载:“凡丧三年者,百日剃发。仕者解任。士子辍考。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小入公门,不与吉事。”三年不做官,不考试,不吃肉,不喝酒,不嫁娶,不同房,不作乐,不能参加任何庆祝活动。大清律规定,如有嫁娶,杖一百,前程尽毁不说,估计也是打得半死不活了。</p><p class="ql-block"> 除去这些,整个民族血脉的承续流传也确实与孝文化的奠基有最直接的关系。从尧舜禅让到汉代举孝廉的制度,远古时期即奠定了孝文化的传统,这使整个社会治理制度形成了从孝子到忠臣的建构框架,维续着中华文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想起九折坂的故事。东汉时期,王阳出任益州(四川)刺史,途经九折坂。王阳见悬崖峭壁,流泪说:“家有慈母,倘若坠崖身亡,不能晨昏伺候,未曾行孝。是以忠孝俱废,枉为刺史。”王阳留下“逢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的话语后,急急乘车而去。辞官回山东老家一心伺候老母。王阳走后,益州新任刺史王尊,巡视时也来到了九折坂处。他问:“这是王阳所畏惧的道路?”“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喝马前行。这就是“孝子回车,忠臣叱驭”的故事。因为孝子而报效国家,因为孝子而辞官归隐,进亦孝,退亦孝,忠义进取和高风亮节,忠臣良将与渔夫樵夫,并存于士人精神。</p><p class="ql-block"> “中国启蒙思想之父”黄宗羲是个大孝子,而就是他提出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无君”。 19岁的黄宗羲进京替父伸冤,在刑部衙门时,袖中藏铁锥猛刺锦衣卫特务许显纯,痛打崔应元,其大闹刑部衙门的壮举传遍天下,被人们誉为“姚江黄孝子”,崇祯皇帝也称他是“忠臣孤子”。</p><p class="ql-block"> 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民权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辛亥革命也深受此书影响。</p><p class="ql-block"> 《原君》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原臣》指出,臣之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学校》应该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今天看来这些话还是如此的振聋发聩。</p><p class="ql-block"> 孝不止于愚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道的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华主义</p> <p class="ql-block">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孝道是对父母的敬爱、关怀和尊重,是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文化中,孝一词具有深远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支撑家庭关系的基础。孝道教导我们尊敬父母,照顾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承担起照料和奉养的责任。孝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养育之恩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孝道的核心是尊重和关怀。尊重父母意味着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倾听他们的声音,对待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智慧表示敬意。关怀父母意味着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生活品质,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尊重和关怀,我们能够建立起亲密而和谐的家庭关系。</p><p class="ql-block"> 孝道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关系,它还扩展到了社会关系中。在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年长者、敬爱师长,体现出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孝道也教导我们对待他人要以善意和体贴为出发点,彼此尊重和关心。这样的孝道精神能够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真挚的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 孝道不仅仅是古代的美德,它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往往使人们忽视了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然而,孝道的力量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和支持,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坚强。孝道是一种价值观,它使我们更加关注家庭的幸福和和谐,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孝是一种永恒的美德,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华人居住的地方,孝道都彰显着其独有的价值。它指导我们如何尊重和关爱我们的父母和家人,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让我们秉持孝道精神,将它传承下去,为家庭和社会构建更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跪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微小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QL</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太:</p><p class="ql-block"> 你记得两周前,5月14号母亲节,隔壁老王让我们一起去参加的“母亲节活动”吗?</p><p class="ql-block">李生:</p><p class="ql-block"> 当然记得,这是我在加拿大这么多年,参加过的“母亲节活动”,最特别最令人难忘的活动。你突然想起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李太:</p><p class="ql-block"> 我也觉得很特别很感人。母亲节本来是西方先兴起的节日。但是,组织方把中国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和子女向母亲行中国传统揖礼这个环节用到活动中,很有仪式感和丰富了母亲节的中国元素。</p><p class="ql-block">李生:</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也觉得非常感人。那你为什么突然想起来这件事呢?</p><p class="ql-block">李太:</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想问你:在你妈活的时候,你会找机会向你妈行跪拜礼吗?</p><p class="ql-block">李生:</p><p class="ql-block"> 噢……我想我会的。你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李太:</p><p class="ql-block"> 我妈没有了,如果有机会,我和你一起跪拜你妈。</p><p class="ql-block">李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孝道的忏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颜如玉</p> <p class="ql-block">  我年轻时深受五四文学的影响,反传统封建文化,反儒家三纲五常,更反对三从四德的封建糟粕。很不屑做贤妻良母。谁要说我温柔,我跟谁急。</p><p class="ql-block"> 我甚至反对血浓于水。我到处放言,谁跟我三观一致,我跟谁亲,血缘关系不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因为这种偏激观念跟我的舅舅大吵一架,他很生气地批评我,人还没到美国,思想已经美国化了。</p><p class="ql-block"> 我当然也反对孝道。对父亲的权威心里很不以为然,只是表面上不直接顶撞罢了。大学毕业后基本上已不听他的建议,完全是我行我素。</p><p class="ql-block"> 我如此叛逆,不看重亲情,却总抱怨父亲不爱我,直到有一天,我结婚生子,突然意识到血浓于水,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孩子,因为他和我血肉相连。</p><p class="ql-block"> 但对我的父亲,我的孝心却还是有限。一年的春节,我们一家留在北京,没回湖南老家。大年除夕,突然接到父亲电话,问我们新年好。那一刻我羞愧得无颜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应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我却逆着来,让我的父亲给我拜年。</p><p class="ql-block"> 在羞惭之余,我开始反省我和父亲的关系,发现父亲从没亏欠我什么,正好相反,我亏欠他太多。</p><p class="ql-block"> 我决定弥补我的过失。来年的春节,我和王三三带着孩子回湖南老家,和父亲过了一个和和美美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但我注定是一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不孝女,北京还不够远,还飘向更远的加拿大。</p><p class="ql-block"> 我决定出国的事从来没跟父亲商量,他嘴上没说,心里万分不舍。我却浑然不知。母亲告诉我,父亲看到我实现自己高飞的梦想,他真心为我高兴,但一想到我去了异国他乡,就很难常常见面,心里不免难过。我当然也是爱我的父亲的,但我更看重自己的前程,所以就毅然决然地出国了。</p><p class="ql-block"> 谁知道,我出国刚半月,父亲突然去世,母亲怕我奔波劳累,不让家人通知我,等我知道消息,父亲已入土为安。从此痛和悔就深入我的骨髓,真的是锥心刺骨!</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我为什么就不能在父亲生前多尽一点孝心呢?让自己留下那么多遗憾!我即使后来对父亲有了爱,但一直缺少敬重。我有什么资格不尊重我的父亲,一个给了我生命的人。</p><p class="ql-block"> 因为父亲内敛低调,我就可以不尊重他吗?这不是理由。就因为我读了大学,他只读了中技,我学历高了一点?实在有些荒唐。</p><p class="ql-block"> 我常听母亲说,父亲特别好学,他年近五十的时候参加考试,还能考过年轻人。他因为他的父亲早逝,虽然考上了高中,但最终去读了航校。因为航空学校包吃包住包学费。如果父亲当时家庭条件好,他考上大学绰绰有余。</p><p class="ql-block"> 我多么幼稚无知,失去了那么多亲近父亲,向父亲学习的机会。造成了我如今的碌碌无为,真的是好羞愧呀!</p><p class="ql-block"> 愿父亲在天之灵知道我的悔意,原谅我的无知和狂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寻根大槐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玉</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我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和当时的领导一起出差山西。及至到了太原办完事,领导说想去洪洞县看看,洪洞县我当时虽知道不多,但苏三的故事是听说过的,特别是那几句京剧唱词称得上是耳熟能详:</p><p class="ql-block"> “苏三离了洪洞县,</p><p class="ql-block"> 将身来在大街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洪洞县在临汾地区,到了那里自然是先去参观关押苏三的监狱,据称那是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监狱。当时我看后的感想就是过去太不把人当回事了,瞧那监狱牢房的门真窄小啊,人只有佝偻着身子才能进去,牢房也是又矮又小,人在里面活动很困难,加上阴暗潮湿,可以想见当时犯人的生存状况。</p><p class="ql-block"> 看完苏三监狱,领导说去看看大槐树吧,大槐树是个神马地方? 我一脸懵懂。经领导解释才知道,明朝时曾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先后有十八次之多,由山西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多个省,后又经辗转迁徙,已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我们都是那些移民的后代,而最初的迁移是从洪洞县大槐树开始的,所以人们把大槐树视为寻根祭祖之地。</p><p class="ql-block"> 时隔多年,我已记不清大槐树旅游景区的详细面貌了,但对其中的祭祖堂印象非常深刻。里面有上千余个姓氏牌位,都是从大槐树这里迁移出去的不同姓氏家族。我的领导十分虔诚地跪地祭拜他的先祖,目睹此景,我也赶紧寻找我的先祖,在祭祖堂里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了。</p><p class="ql-block"> 祭拜完祖先,出来走至移民浮雕墙和古大槐树遗址处,阅读完上面的解说文字,才了解了当时的移民情况。</p><p class="ql-block"> 元朝末年战乱,华北及中原千里荒芜,而山西在当时却经济稳定,人口稠密。这当然和山西的地理位置有关,其北面是恒山,西面和东面分别是吕梁山和太行山,更有黄河在西面和南面环绕,三山一河构筑了天然的屏障,环境闭塞,交通也不便利,外敌想要入侵并不容易,山西的百姓因此能够安居乐业,烟火兴盛。明朝初年为了促进农业恢复、发展和繁荣,朱元璋组织了这次大规模的迁徙,据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后来对国家的影响当然是好的,平衡了各省人口的发展,通过人口的流入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但此举对当时的移民们来说却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当时的移民政策是五口之家移民两人;六口之家移民三人;七口之家移民四人,以此类推。移民政策还规定,一个家庭里的人不能去同一个地方,比如张三去河北,张四就不能去河北了,只能去别处。据说这项政策是为了保证人口的质量。古代交通很不发达,这一别几乎就是与亲人永别了。</p><p class="ql-block"> 大槐树是当时政府官员颁发迁移证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分别,去往不同的地方。我站在古大槐树遗址处,想象着当时的情景:人们被迫远离故土,撕心裂肺,有依依惜别的,有抱头痛哭的,有呼儿唤女的,有喊爹叫娘的……据说,临行之前,他们约定以后如果找不到家的时候,就以这颗大槐树为标记,慢慢寻找家乡和亲人。</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槐树成了连接移民和故乡的纽带,成了家乡的象征。第一代移民迁居后艰辛地劳作和生活,一代又一代,才终于在他乡扎下了根,让后人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而每逢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就会有人跋涉千里来大槐树祭奠先祖,原因就是这里曾是移民们的根。</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我为大槐树下的移民故事而感动,但真正对移民经历有深切感触还是在多年之后自己也移居别国后。</p><p class="ql-block"> 其实,“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些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词,指的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有名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后来有了东北、河套平原的繁荣,有了在东南亚地区为数众多的华裔。</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也是移民,是新时代的移民,为了追求理想离开母国去往世界各地,那未来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后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为了更好的生存或者发展,离开地球去往别的星球呢?那样的话,他们将又成为第一代移民,成为开拓者。人类大概就是这样吧,生生不息,移居才能生存,移居才能发展,移居才能繁荣。正如我们老祖宗说的话,“人挪活,树挪死”,确实是有道理的呀!</p><p class="ql-block"> 移民们不能日日侍奉年迈的高堂于床前,难道这是不孝吗?非也,这是我们对中华孝文化的曲解。我记得我在国内工作时,有一天中午和一位女同事去单位副总的办公室聊天,我这位女同事是外地人,那天她说起工作忙碌很少回家乡探望父母,忍不住落下泪来,她特别引用了孔子在《论语》里的那句“父母在,不远游”,认为自己没有尽孝。我们副总闻听此言,立刻反问道:下面还有一句是什么?女同事摇摇头说不知道,副总说,是“游必有方”!很多人都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孔圣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需要远游,那就要告诉父母你的去向,不要让父母因为不知情而担心和不安,如果能做到游必有方,这也是尽孝。</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想,那些古代先贤都是很有智慧的,他们从不把话说满,他们会给别人以出路。比如,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前半句是讲封建社会要遵守的礼教,但是后半句却是对突发情况的一种变通。嫂子都要被水淹死了,总不能见死不救吧,紧急情况下就不能墨守成规。</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于移居他乡的游子们来说,若是愿意找机会长途跋涉回故里寻根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这就是不忘本,不忘恩,这又何尝不是尽孝心呢?应该说,这也是孝文化的传承和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敬与情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邵玉田</p> <p class="ql-block">  “孝顺父母,天经地义”。“百善孝为先” 是我们尊崇的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它的内涵理念,外延意义也随着时代变化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的老龄化,众多因素影响着我们尽孝道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孝敬父母是多维的,极其繁琐的长期的责任。孝敬没有尺度,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范畴,但它有底线。</p><p class="ql-block"> 孝敬父母,不应是儿女单一的向往与努力。年迈父母能否生活幸福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有效沟通,提前筹划,有计划,有策略的一项工程。它受复杂的、多维的经济,社会体制的影响。也受家庭成员多重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影响。面临复杂,多变的工作,生活环境,如何做到孝敬父母,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子女主观上,有坚定孝敬的理念,坚韧的毅力和足够的情商,特别是把握良好的双向沟通能力。它还取决于父母的生活能力,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包容能力。再就是子女客观上有一定的物质、人力资源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我们许多人有孝心却无法尽孝遗憾终生。这些往往缺的是计划。有些人不愿尽孝,缺的是孝心、责任与担当。有些人不懂尽孝,缺的是孝敬父母,维护家庭良好人与人关系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与能力。这些人在工作岗位上懂得理解尊重他人,懂得沟通的重要性,懂得包容,合作与支持。但对父母,家庭成员却极为任性,毫无顾忌。这是家庭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忽视情商的培养:培养孩子富有同情(sympathetic )心和最可贵、最有效的共情(empathetic)之心。把父母的处境当作自己的处境去理解,爱护。心怀感恩不遗余力。</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孝敬没有上线但有底线。造成不孝的家庭原因,是许多家庭只重视智商教育,忽视了情商的培养。父母为孩子付出一切,心甘情愿。替孩子做主,承担一切责任。做事,事无巨细,包揽一切。但最终没有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心,懂感恩的孩子。他们成人后,在家庭表现极端自私、狂傲,心中没有父母,把自己当作家庭唯一的中心。甚至把父母当成保姆,当成累赘,当成垃圾扫地出门。更有甚者,视父母为仇人,把自己工作、生活中不顺心,挫折,困难归结到父母身上。虽然这样的人是极少数,但令人心寒,愤怒。</p><p class="ql-block"> 情商与智商一样是可学习提高的。情商学习应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内容。高情商的人,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感受和需求,也关注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感受与需求。在家,在单位,在公共场合,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控制情绪,不受情绪的左右而做出符合实际、理智、同情达理的选择或决定。孝敬老人,而不是一昧的走极端,为“孝”失去生活的平衡。这既不是父母所希望,能接受的,也不是儿女物力,财力,时间所能及的。</p><p class="ql-block"> 父母年迈,在逐渐失去自立生活能力时,他们更需要做人的尊严,自由的思考权利,自由的选择权利。</p><p class="ql-block"> 和睦的家庭,尊老爱幼的家庭,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不取决于智商,但决定于情商。如何在父母面前控制不良情绪,并注重言语表达,是化干戈为玉帛,化解矛盾于理解、同情、共情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能代替父母走完余生,有时也不能在身边陪伴。是不是就不能孝敬父母了?不,孝敬可以是多层面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物质上的。我们很多人注重父母物质需求,却不了解父母精神需求。有时与父母沟通仅停留在表面上,而并非真正去理解尊重父母的喜好,精神层面的追求,及生活当中的顾虑,养老规划,包括身后之事。孝敬可以是及时关心、安慰父母,调解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不适,及时关心问候父母因疾病造成的身体不适,主动为父母提供适合父母身心健康的信息,帮助父母减少,克服后顾之忧;真心赞扬父母的老年生活能力,为儿女的付出,把爱与感激用言行表达出来,让年迈的父母感受到他们在你心中、生活中存在的意义或价值。很多时候,父母需要的是倾诉,儿女就要认真倾听,无论父母重复多少遍,你的倾听都要向第一次倾听一样认真。不轻易评判或指责父母,不与他人对比父母,不揭短,不给父母精神压力。不要嫌弃或指责父母衣食生活习惯。不要企图改变父母。支持父母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强迫父母接受我们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不能仅依靠儿女,社会对老人需求的认可、关心、爱护、帮助也是老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须得到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 生活不完美,孝敬父母也不尽如意。接受现实,做最好的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良心。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给子孙。不忘初心,不忘做人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说孝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俊民</p> <p class="ql-block">  影视剧故事里,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老实巴交的村娃子,或占山为王的土匪头子,一个个都是大孝子,对老母的话百依百顺。而镜头一摇到城里,聚焦到那些新式学堂出来的人的头上,不分男女,几乎个个是叛逆之子,个个只想自己的自由幸福,很少顾及父母的幸福,甚至会把父母气得半死。观众便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穷人家孩子比富家子弟孝顺,农村比城市更富有滋养孝心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50年代,对农村进城上大学的学生有个说法,叫“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60年代中后期,我们在学校讨论这种现象时,知道不对,但却没有实际认识和感受。文革后期看了一部电影,叫《决裂》。当时,谈论最多的是葛优父亲葛存壮演的教授讲马尾巴的功能那个片段。其实,影片里有个非常典型的“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情节。上了三年大学的男生(忘了他的名字),看到母亲一针一线地缝了几个晚上的衣服,嫌难看,说穿不出去;看到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嫌土气,要母亲拿回去。一身洋装的儿子满口嫌去,说关心他的乡亲们土,不愿回到自己曾发誓要改变的农村老家。这一切让老人家心中百感交集,拉着儿子的手说,回家吧,这书咱不能念了。儿子却说,自己是有知识的人了,怎么可能回到那个小山沟呢。那时还觉得电影有点夸张,孩子怎么会嫌母亲土。 70年代末,自己上了大学,一两年后,有了亲身见识。一些农村来的学生,一听说父母来了,吓得赶紧把父母堵在学校大门口,觉得父母太土气,怕被同学笑话。其实没人笑话,是他们自己嫌父母土气,给他们丢脸。看来电影也没夸张。孝得有个前提,就是要敬重父母。嫌爹娘土气,怎么会去孝敬? </p><p class="ql-block"> 孝文化需要社会舆论,特别是村里人的舆论。那位男生如此嫌弃专门进城看望自己的母亲,很关键的一点是他远离老家,不受舆论左右。从农村到城市,人总是要变的。如果身边依然围绕着村里人的舆论,多少都要想想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是否合适。农村出孝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村里的孝道舆论厉害,谁家孩子不孝,估计全村人都会指着脊梁说三道四。孩子受不住,父母更受不了。城里就不一样了,一个人进了城,立时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不孝又能怎样?对父母来说也一样,远离农村老家,孩子孝不孝也传不到老家,自己不会丢脸,所以也不大有所谓。孝意识淡泊的个人或家庭,基本都游离于孝道文化的核心区,要么缺乏家传环境,要么处于其他文化圈的边缘;要么是受到身边交往的影响,要么受媒体误导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 工业化造成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城市化的扩大,村里人舆论渐被大众媒体节目取代。时代在变。以前,孝是儿子的美德,孝敬家里老人是媳妇的美德。八十年代的时候,做父母的常念叨谁谁家的儿子多孝顺,同事朋友及媒人给女方介绍对象时,喜欢说男方是个孝子。如今,很少听到了。时代变了。以前,孝子是别人的夸奖,自己只需默默地侍奉;如今,不论是自己孝顺,还是子女孝顺,都得靠自我表白。而且就算想尽办法和花样去表现去表白,也很难引起多少关注。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比较注意宣传传统文化美德,也很少触及孝或孝敬这个话题。也许因为很多孝顺的男孩常被女孩当作“妈宝男”,担心其缺乏独立自主;也许因为现在孝敬父母的女孩远多于男孩,在很多父母眼里,娶了媳妇的儿子,就是泼出去的水。 说孝,不过说笑而已。 时代真的变了。站在台上的男孩若自我表白是孝子,多半的女孩都会问,你听我的还是听你妈的?我和你妈吵架,你帮我还是帮你妈?我和你妈都掉到河里,你救我还是救你妈?对最后这个经典问题,记得2022年10月1日一期有个搞法律的男孩的回答是,我救女友,我爸救我妈。理由是,救人与孝没关系,与责任有关。夫妻间是第一性责任。孟非问:那你爸不在场呢?其实,在中国古代孝文化里,孝不仅是个德行,也要承担法律责任。见母死而不救,一旦被告,是要挨板子,甚至判刑的。 美国超过半数的州有“子女(孝道)责任法”(Filial responsibility laws),加拿大、德国、法国及新加坡都有类似法律。台湾于2019年对《民法》做了修正,增加了“不孝子女条款”。只是法律也回答不了“救我还是救你妈”这个新时代的貌似很哲学的灵魂拷问。</p><p class="ql-block"> 可时代再变,也有不变的事实,即孝是双向关爱的结果。父母给予子女的关爱及教育,不论是说教,还是棍棒,终究会得到子女的回报。《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倾注心血一手抚育长大的黄蓉,自始至终都对爹爹表现出敬孝之心,小到体贴入微,惦念爹爹孤独寂寞;大到舍生忘死,宁愿舍弃自己性命,也要为爹爹洗清冤枉。说孝,传统上有两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是以身作则,当父母的首先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这叫家庭熏陶,榜样的力量;二是祖孙传授,父母要孩子孝敬自己,很难开口。这就需要祖父母经常教育孙辈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但前提是三代同堂,经常讲,才会潜移默化。城里现在难得见到三代同堂的,多是将子女送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住。</p><p class="ql-block"> 我教的高中中文班里有不少学生从小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很多学生在讨论时或在作文里都提到他们的养育之恩,并表示要孝敬他们,却极少提到孝敬自己的父母。 如今,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因担心自己父母劳累或教育理念不同,或因为有些老人要自己的自由,要为自己活着,而拒绝带孙辈,便多把孩子交给保姆带。记得多年前香港作家潘国森曾说过,“现时香港许多家庭都聘有外籍佣工,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带孩子……许多雇主自己的英语不大灵光,来自东南亚的佣工亦然,于是,常有鸡同鸭讲的情况。小孩子牙牙学语,却一天到晚都对着外佣,于是母语生疏,英语亦带有东南亚口音。” 而从孝的角度讲,还应加一条,即父母与子女间缺乏相互的感情交流及关爱。如今,大陆亦进入类似状况。保姆带大的孩子,怎么可以奢望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对父母孝敬的种子。这也许是那些富家子弟不孝的一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父母给予子女的关爱不被孩子们感受及理解,尤其是父亲的关爱,往往隐形于行动及日常琐碎中,这就需要其他方式来提示,或社会舆论及学校的教学引导。我在高中的中文课里,通常用两到三周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分析朱自清的《背影》,讲解错综复杂的父子关系,也会让学生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发现及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表现在什么地方,如何表达的,自己以前感受到没有,可以参考阅读舒乙先生的《父子情》。很多学生都会为自己的发现而深受感动,有些同学还会做自我检讨,没有体会到父母的心意,错怪了父母的关爱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读到的、听到的提出质疑,不能听到什么、读到什么就轻易相信和接受。这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尤其重要,太多的人(主要是缺乏质疑习惯的成人)都在人云亦云,甚至把伪造当真实,把仿作当原创。所以,课堂上会花更多的时间学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还有启凡的《发问的精神》这类启发质疑与批判精神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这是有针对性的。远离孝文化核心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对孝道的不同见解与阐释,甚至借助外来文化予以否定。一些媒体文章认为西方文明不讲孝道,没有孝文化。这是需要质疑的,质疑其观点的来路,质疑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也要认真了解一下,那些不讲孝敬的家庭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学生们可以做很多调研,也可以谈很多,因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但我们无法在这里展开。简单地说,孝道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文化中,包括西方文化。《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年)作者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在回忆录(Memoirs of my Life and Writings)中曾多次提到西方的孝文化,他使用的相关词如filial love(敬爱)、filial piety(孝敬)及filial obedience(孝顺)等都是融入西方文化的词汇。吉本还这样描述自己的孝顺,“我的孝顺自然而轻松”(My filial obedience was natural and easy)。在谈及延绵两千多年的儒家孝文化丰富完整时,吉本坦承欧洲的孝文化相对简单,而且到了中世纪随着王公贵族的衰败而式微。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在《李尔王》里看到老李尔如何面对三个女儿的孝与不孝,在《傲慢与偏见》里看到“放养”家庭的不肖子女,在《诺桑觉寺》中看到作者在父母专制与子女不孝(filial disobedient)间的艰难取舍,在《鲁宾逊漂流记》里听到鲁滨逊说:我不应该不听别人的忠告,背弃对上帝和父亲的天职;听到比林斯利先生教育鲁滨逊的话:不论任何种族,上帝都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孝顺的种子。 </p><p class="ql-block"> 孝顺的确与基督精神相关。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方文化的两大基石之一。基督教的基石是什么?是父子关系。父子关系是个什么关系?父的给予与引领,子的孝敬与事奉。简单地说,就是孝顺。"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Exodus 20:12) 孝敬父母是神人之约,也是西方孝文化的起始。做人,要先孝顺;做基督徒,也要先孝顺。这是孝敬天父的基础。所以,基督教进入中国很容易与儒家孝文化融合,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天主教神职人员在晋铎(ordination)为教区神父时,主教会这样问:你是否承诺对我及我的继任者给予孝敬与服从?(Do you promise filial respect and obedience to me and my successors?)为什么要在“敬”(respect)之前加上“孝”(filial)?因为孝只存在于父母子女之间,强调的是孩子对父母的那种孝敬与遵从。在基督教文化里,filial(孝)这个形容词被称为“原教旨性形容词”(fundamental adjective),传达的是基督教的根本教义精神。O Jesus most obedient, make me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obedience。</p><p class="ql-block"> SO,谁说西方文化不讲孝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这一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叶飘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从孝字的结构看,上半部同老,下半部是子,按我的理解是人老了,要有子顶着。“养儿防老 ,积谷防饥”古已有之。孝在中华文明里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二十四孝流传至今,其中不乏封建糟粕,但不得不承认其中有许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孝在新时代也有了不同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前一段看到一篇报道说一对老夫妻生病,远在国外的两个儿子都不能回来照顾,外人议论纷纷,说养这样的学霸儿子有什么用,远在天边,父母病重住院都没人照顾,还不如养个学渣儿子守在身边,最起码生病时还有个人给端茶倒水跑跑腿。</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文化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有“好儿女志在远方”,也有“父母在,不远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期盼,虽然成龙成凤微乎其微,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是平凡人,但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是一代代人生生不息的追求。离乡背井让梦想变现,特别是出生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出去不仅有父母的希望,更有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努力学习出乡出县出市出省甚至出国,就这样一步步地远离父母,在异地他乡学有所成,成为了父母和乡亲眼中的骄傲。看着别人羡慕不已,父母心中乐开了花,这时对于父母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孝?</p><p class="ql-block"> 在晋东南长子县流传一段佳话,因为这个县出了一个省委书记。据说这位省委书记衣锦还乡时跪在父母的坟前说,“爹呀娘呀,你们可知道你儿子当了多大的官吗?我当了和阎锡山一样的大官。”如果父母泉下有知,一定会笑醒的。光祖耀宗在国人眼里是最大的孝,也许这种孝,对于早逝的父母来说,可能并不能得到一点物质上的实惠,但精神上的荣光是无上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偏心,家里年龄偏小的孩子,或是体弱多病,或是聪明听话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会被父母偏爱,也有其它原因可能是属相相合气场一致等都会被偏爱,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对男孩的偏爱也多于女孩。有的家庭里父母脾气不好,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不听话和难管教的孩子,受到的责罚比较多,慢慢有些孩子就会被棍棒驯服,不敢忤逆父母,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孝子。有些孩子不服管教,也许会和家庭决裂,从此不再和父母来往,成了别人眼中的不孝之子。</p><p class="ql-block"> 突然有一天,那个别人眼中的不孝之子成了大富翁,有了钱,也和父母恢复了关系,让他们过上了体面的日子。父母脸上有光,逢人便夸原来的那个不孝之子是多么地孝顺。而原来的那个孝子却因为各种原因过得不如意,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甚至还要啃老,父母也许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失落的。如果有两个儿子做比较,父母心中的“孝子”也许会从经济基础来定位。虽然没出息的儿子能守在身边,病时端屎倒尿,却因为没钱给父母看不起病,让父母脸上无光,更让自己蒙羞,痛恨自责自己是不孝之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长辈,是被解放的一代人,好像他们也不属于自己,更不懂得怎样培养子女,怎样爱子女,但养儿防老是懂得的,依赖儿女天经地义。我们这一代或多或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只不过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观念在慢慢转变。</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目前的社会环境,房子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晚婚晚育甚至丁克成了许多人不得已的选择。不管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也许心里不同意,但嘴上不会说,因为知道干涉也没用,只能选择接受。只要子女开心快乐,结不结婚要不要孩子都不重要。</p><p class="ql-block"> 一个“孝”字太沉重,让无数人背负着精神枷锁。我们自己带着孝的精神枷锁,却不敢道德绑架子女。我们这一辈和上一辈不同,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的缘故,更加输不起。为了孩子的生存、事业和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让他们远走高飞,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一个好的事业发展。他们肩负父母的无限寄托,拼命在考试的路上挣扎,拼命在职场上挣扎,我们深知他们的不容易,从没想过老了以后要依靠孩子。</p><p class="ql-block"> 养儿防老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囧境,我们知道不能奢望子女为我们养老,但我们也深知孝顺父母是我们不能推卸的责任,曾有人说“中年的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不知道是我们这代人的悲哀还是幸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华孝文化,人类文明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罗谨平</p> <p class="ql-block">  清末西方强盗国家远道来袭,热兵器叫阵冷兵器后中国的不堪一击,似乎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中华文明,这大概就是李鸿章所说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的隐含之意吧。清末以来不少国人开始怀疑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新文化运动逐渐兴起,民国取代清朝结束数千年君主制,尤其是“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公开与传统文化宣战,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一系列中国传统的质疑甚至否定,这种集体质疑最终在文革时期登峰造极,走向极端,演变成从精神批判到失控局面下集体或个人砸烂或损毁传统文化实物遗存的愚鲁行为。在弃旧图新的汹涌的质疑、反思大潮中被我们高度质疑到几乎要否定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孝。我们质疑的角度是对父母、长辈绝对服从的愚忠形式,由此认为孝似乎是一种应该被抛弃的陈旧落后观念。当时强调年轻一代有权利独立自主,决定自己生活、职业、婚姻,父母无权决定或控制儿女的未来,这无疑是合理、进步的,但为此是否就可以否定孝本来的价值吗?孝这个传统究竟是该弃,还是该守?</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时代的狂潮沉静下来,我们发现很多传统纷纷以不同或相似的形式复活回归,鲜活多姿地嵌入我们的新时代;我们的思绪也冷静下来,开始能退而静观,理性地辨析传统长河里的泥沙和清流。跟所有家珍一样,我们的伟大传统也会像金玉一样落上不同时代的尘埃,但一切都绝非弃旧换新那么简单,有价值的东西除去尘垢,终归会焕发奇彩丽质,被人们重新发现、珍视的,我们的孝传统也不例外。君不见革命时代过渡到建设时代之后,我们又理直气壮说出了“孝”字,向父母表达敬意,向儿孙提醒报恩,大大方方地为孝跪拜我们离世的先人,认认真真地以孝教化我们新生的后辈。孝的本意是敬重长者,感恩养育,赡养老人、追祭祖先,不管历史上出现过怎样的扭曲形式,这一价值内核是不变的。只要人类还继续存续,我们总会面对失去劳动力的长辈赡养的问题,面对报答养育之恩的责任,总会有保持家庭有序和谐的需要,所以孝的行为总会回到我们的视野,孝的价值总会被我们再度发现。我们不能因为不同时代情境下围绕孝形成的长辈绝对权威的不合理性,儿孙绝对服从长辈的盲目性,及其其对后辈美好生活的破坏和对创造性灵活思维的钳制,就否定孝本身的合理性。事实上,人要活得有人味,人间就必须有孝。不知报答养育恩情,不去担起养老责任,不懂对长者尊敬,我们与野兽有何区别?孝是人性的光辉,是人类良序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长育幼的护犊之爱(动物和人类都共同表现在天然母爱上,人类还外加了几乎同等重要的父爱),孝其实更伟大。虎毒不食子,狼恶亦爱幼,人兽皆然的母爱,本质上是一种确保物种延续的自然先天本能,潜意识里其实带有一定功利性。而孝是后天养成的理性报恩行为,完全出于良知。养育子女,利他也利己,迎接新生命的喜悦、看到后继有人的激动、其成长带来的欢乐、养儿防老的需求、对长大后报答的期盼等等,凡此种种,会有很多动力让我们心甘情愿为其受脏、受累、受苦;而赡养父母,往往主要是利他,父母年老后或许需要与我们同住挤占我们的空间并干扰我们的生活,失去劳动力后可能没有足够收入或干脆没有收入需要我们接济,生了大病需要我们百忙中硬挤时间陪护甚至不得不承担他们或许无力承担天价费用,不能自理、病入膏肓后或许需要我们喂饭擦洗、忍受折腾抱怨,还会目睹病痛折磨的痛苦,见证生命渐失的无奈,经历无力回天的绝望,我们的付出除了迎来父母的笑脸之外几乎不可能指望得到什么回报,我们看到的多是痛苦和绝望而不是快乐和希望,我们感受的是不堪其重的身体的精疲力竭和精神的打击折磨,功利地看我们在给自己做无用功,所以不会有太多动力让我们为已无力决定或影响我们未来的衰朽父母忍受一切。显然,赡养老人要远比养育小孩难以做到,更考验人性和良知。尤其是伺候不能自理的老人,很累很脏,很多人做不到,“百病床前无孝子”,主要指这个。对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我们乐死不疲,甚至津津乐道,因为孩子会带给我们希望;为老人端屎端尿,翻身擦洗,很多人都避之不及,不堪忍受,更不会成为人们的逸趣谈资。由此可见孝的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孝显然比母爱更伟大。孝有文明视角,母爱不一定有,比如动物的母爱无论如何与文明挂不上钩,孝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这包括形成孝意识的能力和实施孝行为的能力。人类从原始阶段维系生存的护群(包括保护亲长)到逐渐形成尊敬父母、长者的孝的萌芽意识,再到尊敬、赡养老人的明确理念和规矩的初步建立,无疑是人类脱离兽性,育成人性,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意义。从中文语境中孝的本意看,不论中外,人类很早就有了成熟的孝的意识、孝的理念和孝的理性行动,只不过表述、归纳程度和形式不同。根据文友刘俊民的文章介绍,即使在今天强调个人权利至上的西方,其文化中也早就有类似中国“孝”字的理念,尤其反映在其宗教教义中,主张后代有尊重关爱长辈之责,甚至当今西方有些国家的某些地方性法律还规定有子女孝敬父母的责任。人类尊老、养老理念和规则不同程度的明确建立,意味着孝文明的成形。对长辈知恩图报,不因老衰、无利而弃之,敬而养之,此为大德,所以中国古代先孝早就认识到“百善孝为先”。显然,相对于自然奇迹的母爱,孝文明无疑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与大多数文明不同,中华文明对孝文明的贡献无疑最为典型、突出。把尊重父母、赡养老人、祭奠先人总结提炼为一个“孝”字,并全民普及孝理念,似乎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现象。中华文明对人类孝文明的巨大贡献典型反映在这一现象中,中华民族不仅建立了孝理念,而且很早就围绕“孝”字全面展开了孝的理论体系的探讨和构建,并将其外化为有机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规则,让孝彻底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形成了代代传承、发展的中华孝文化。事实上,中国孝理念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成为社会的显性共识。儒家经典《礼记·大同篇》里的大同理想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面已经把孝视为人类大道理想之一。孝文明关于人类良知,是人类建立人伦良序的基石,它的出现无疑就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而其理论的成熟和制度的建立则是孝文明本身发展的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讲,完整建立成熟孝理论和制度的中华孝文化应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里程碑之一。</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文明不应该仅仅指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生活的发达进步,而更应该指人类向善的程度以及和谐相处能力的演进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要文明,就需要孝文化,需要让人人懂得感念养育之恩,承担敬老责任,守住人伦秩序和良心。因此,有着最完整的孝理论、制度和最广泛持久的孝的实践的中华孝文化,无疑对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参照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敬、感恩和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野</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也是中华民族千年延续的传统美德,子女等对父母及长辈的孝敬是一个家庭“家和万事兴”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譬如,养老送终就是典型的孝文化的体现,是根深蒂固,天经地义的事,而且这个看起来归属道德范畴的基本要求却被名正言顺地写入了法律。</p><p class="ql-block"> 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是指老年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p><p class="ql-block"> 养老送终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就像每个人不可能跨越生死一样。很难相信一个对父母不孝不敬的人能和周围的人真诚友好相处,对于这样的人,人们通常会敬而远之。林则徐说:“父母不敬,奉神无益。”“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也说明孝敬父母的自然属性。当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有了和睦幸福的家庭,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p><p class="ql-block"> 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人们对孝敬也赋予了新的积极的意义,过去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被“好儿女志在四方”所涵盖,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固然好,而子女们立志成才,建功立业,何尝不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呢?这不也是对父母的孝敬吗?</p><p class="ql-block"> 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抚养,“养儿才知父母恩”,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职,都应该时刻不忘对父母的尽孝,多多享受亲情的温馨,尽量避免“子欲善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p><p class="ql-block"> 一位朋友计划从美国专程回国和姐姐、妹妹为母亲操办祝贺她80岁大寿,他妈在电话里风趣地说:“不要破费搞这种‘形式主义’了,你们姊妹仨平时对妈妈尽心地关照已经够好了,我每天都像过生日一样。”</p><p class="ql-block"> 且不说法律层面上的孝,从另一个角度看,孝其实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感恩,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私回报,是人性中那一缕必不可少的温暖的光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都很好地诠释了孝文化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孝敬还是感恩,其归根结蒂都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的力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了爱,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孝敬和感恩。</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拥有爱,拥有孝敬感恩的心,拥有快乐,幸福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4日于Oakvill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言两语“不远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今中</p> <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再联系到中国的古训:“百善孝为先”。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就是过去千百年来人们的旧有观念,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朿缚。“不远遊”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该篇文章通篇是告诫人们该如何做人(仁)。</p><p class="ql-block"> 在这句话里孔子的意思是强调子女应该尽做人(仁)之孝顺之责,父母健在时,不要离开父母太远去游历或工作。如果实在要外出,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去处,让父母知道你去做什么,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安心。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子女孝顺父母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孔夫子的这句箴言,不用说在现在,既使倒退回去多少年,也是难以做到的。还暂且不说战乱或为了忠于朝廷之时的报国勇为,既使和平时期也仍然会有出门趕考和出门四处谋生之时而难以做到。这方面例子数不胜数。从时来讲虽是倒推,但很说明问题。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公元前2000多年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进。千百年来人们贊颂他的是一心为民治水,而绝非是500年后才有的孔子论语中的”里仁”一文来贬低或贴以他的不孝之标签。类似的,古往今来的例子彼彼皆是。</p><p class="ql-block"> 至于到了现代的今天,眼下无数有为的海外青年,远离了美丽的家乡,跨越崇山峻领、远涉万水千山来到了英伦三島和枫叶国等处的异国它乡,事业有成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谁又再责难他们为不孝子孙呢!</p><p class="ql-block"> 对于身处海外的炎黄学子,不时的怀念故乡热土,以及年迈的父母和同乡挚友,那是人们出自骨子里的真挚情感。尤其是对于富有热愛中华民族传统的华夏民族,在今天来讲游必有方已非是难以做到的事了,自然父母在可远游也就成为常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6月2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1.</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善孝为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彭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农耕社会,皇权是社会的主宰,社会是由家庭构成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忠”,维护了皇权,达成了上层社会的稳定;“孝”,树立了族长家长的权威,达到了家庭内部关系的有序;“仁义”,倡导了人与人横向关系道德境界,模糊了利益冲突。忠孝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从上到下稳定了社会,和谐了家庭内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孝是千百年来全社会倡导的社会风尚,百善孝为先,足见其社会影响力。现代有感动社会的模范人物,古代有举孝廉的传统,二十四孝的故事脍炙人口,成为儿女们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孝是什么?是感念,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由于农耕社会里生活资料的经营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养儿防老,侍奉父母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在这个意义上,孝,属道德范畴,但也是社会的,甚至法律(皇律)的义务。</p><p class="ql-block"> 孝的内涵是什么?是爱心,是侍奉,是赡养,是血缘相通的心灵慰藉。归根到底,孝是由情感和物质构成的,爱心是孝的前提,物质是孝的基础。在生产力低下的过去,对普通民众,赡养年迈的父母是不小的负担,儿女也只能在爱心之下的尽力而为了。</p><p class="ql-block"> 对子孙而言,孝也构成了对父母,对长辈,甚至族长的服从,固然有其指导意义,但也是对后辈的限制,几千年的包办婚姻造成了无数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虽是传说,也反映了民众对婚姻自由的呐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的内涵的现代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孝作为传统或社会风气,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社会的孝的方方面面是基于家庭经济。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实现了工业化之后,经济已超出了家庭范围,从属於社会,即使个体经济,通过税收和反馈也被纳入了社会经济的一部分。生产力的提高和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是传统意义的孝发生了根本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首先,孝由道德范畴和法律义务双重属性,回归了道德范畴。这是因为退休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年迈的父母,老人提供了生活保障,解除了后代对父母及老人赡养的法律义务,转化为应父母的需要和子女力所能及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其次,孝已由情感和物质双重层面向情感层面偏移。由于父母不一定需要子女赡养,子女及后代对父母和家中老人的孝更多的表现为关爱,以及父母和家中老人有困难时给予精神的和物质的帮助,有能力的父母及家中老人反向资助后辈的也不鲜见。</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孝表现为子女对父母及家中老人的亲情,对养育之恩的报答,及父母及家中老人晚年对晚辈的依赖。正是这种高度的相互依存,以及农耕社会里单一的家庭经济基础,导致了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家族群居,几代人同堂相当普遍。现代社会里社会化生产体系,退休制度和社会化养老体系,改变了父母及老人对子女及后代的经济依赖关系。父母及老人的经济独立性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晚年生活选择性,而不是依赖子孙的孝心。只要有条件,老人多选择独立居住,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周围的老年朋友们讨论行动不便时的养老,多数选择住进社会性的养老院,而不是依赖子女的孝心照顾。客观上处于奋斗期的子女也无暇顾及对老人的照料。这时子女对老人的孝迥然有别于古代,更多表现为以亲情关心老人的健康,频繁的探视,提供老人的出行方便,等等。老人更愿意听到的是子女的工作,事业顺当,孙辈的健康成长,并视为晚年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西方的文化差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父母对儿孙的养育义务几乎终生的,儿女独立了,在帮带孙辈;儿女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孝也是始终的,直到养老送终,以致对父母故去后的及祭奠。</p><p class="ql-block"> 在西方生活几十年,虽未完全融入西方社会,但据我长年的观察,多数西方父母在子女中学毕业后多把他们“赶出”家门,深造,就业,婚恋,由子女自己抉择。儿子的一个高中同学未能入大学,被赶出家门后就在我们家临时居住过。儿子的大学的西方同学们只要符合条件,就会选择向政府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逐步偿还。在同学们的影响下,我儿子以优异成绩赢得了省最高奖学金,加上CO-OP的收入,在不到二年后就归还了我们在他刚入学时给与他的数千元。在西方社会里父母这样对待子女看似无情,但的确迫子女早日独立自强。</p><p class="ql-block"> 在西方社会里,父母更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相应的财务安排。我儿子的西方同学多数不会把父母的财产与自己挂钩。父母的晚年安排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和政府的社会福利。无缘结识西方的上流社会,但根据耳闻目睹,我注意到富豪们会给子女一笔教育,事业启动费,而遗产是身后事。如果要把中文的“孝”译成英文,那也是鲜见的“filial piety”。</p><p class="ql-block"> 当我和太太整天忙于帮忙带孙子时,享受“天伦之乐”时,西方的同龄人可能正忙于海滩日光浴,周游世界,享受属于自己的最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差异,孰优孰劣,谁予评说?或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行天下,情满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米阳光</p> <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以孝行天下。“孝为百德之首”,“贤乃众行之先”。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贤楷模层出不穷,孝行贤举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可敬可颂。</p><p class="ql-block"> 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p><p class="ql-block">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我们感恩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感念父母为生活付出的辛酸,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对父母尽可能多一份体贴,多一点关怀,多一句问候。</p><p class="ql-block">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永远都是最关心最挂念我们的那一方。所以,当父母不再年轻,我们为人子女者,不要嫌弃父母爱唠叨,更不要嫌弃父母生病的时候会给我们添麻烦。做人,最大的善,就是对父母尽孝,最大的恶,就是对父母不孝。</p><p class="ql-block"> 孝道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孝道文化却已经在无形之中被太多的年轻人所抛弃。</p><p class="ql-block"> 若不信,就请观察一下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养猫养狗当宝贝,对自己的父母却不闻不问,只有缺钱的时候才会想到父母,平时对父母漠不关心,连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都懒得去做。对父母大打出手者有之,出言不逊呵斥父母的大有人在……种种行为令人寒心,且令人担忧。</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不可否认,这是由于现代家庭孝道文化教育的普遍缺失导致的结果。物以稀为贵!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宠上了天,过度的溺爱和娇惯,使得孩子在家庭中“一家独大”,太过于自私,缺乏感恩的心,根本不懂得如何孝敬长辈。长此以往,助长了不良风气的蔓延,怎能不令人堪忧?!</p><p class="ql-block"> 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知跪乳之恩,我们为人子女的更要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孝顺老人。懂得孝道,孝行天下,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源,孝敬父母实属天经地义的事情。从伦理上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是最至爱的亲情,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试问: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他还能和谁有什么真情呢?一个不懂得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人,与畜生又有何区别?也许我们的父母不够完美,不能提供给我们想要的一切,但是只要他们没有做出丧失人伦道德、人神共愤的事情,作为儿女,我们就有义务去尊重他们,去孝顺他们,去赡养他们。</p><p class="ql-block"> 孝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尽孝心,重人伦,念亲情。父母在世的时候,就是我们做子女体现恩义和情义的时间。尽孝要及早,不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不因错过尽孝的机会而抱憾终身。</p><p class="ql-block"> 父母需要的东西,第一时间让他们享用,尽最大可能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善待我们的父母,多抽一点时间陪伴他们,以缓解他们的孤独与寂寞,让父母安度晚年,让自己无愧无憾。</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孝顺,他的家庭一定会和和美美,那么他在工作或创业的时候都会全神贯注地去努力打拼,绝不会因为家庭后院起火而分散精力,自然做起事情起来就非常顺利,于是一顺百顺,一路畅通。因为首先是“孝”,而后才是“顺”!</p><p class="ql-block"> 孝行天下,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道德准则,是中华文化中深入人心的美德之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代表着一种传统的道德标准,也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p><p class="ql-block"> 孝行天下,以孝道为中心,以自己的行为言语来体现孝道,让感恩仁爱之心遍布世界,让全社会的人们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基础上,都来尊重所有的老年人,提倡履行孝道的行为。以孝行天下为准则,以自身的行为为依据,超越自我,最终达到天下大同。</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国际老龄化标准8.1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远超国际老龄化标准5.57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将有5亿人口超过60岁,将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023年中国总抚养比为41.5%,相比2010年增长了7.3个百分点,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3.8%,老年抚养比为17.8%。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抚养比将持续扩大。</p><p class="ql-block"> 面对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当前我国亟待完善养老制度。老龄化问题不仅涉及个体的生存和福祉,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随着城市化、人口流动以及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变迁,社会养老逐渐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不仅需要通过继续推动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体制改革创新,切实解决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性、老年人长期照料筹资与供给、医养结合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养老问题刻不容缓!孝行天下,推己及人,社会养老,大势所趋。</p><p class="ql-block"> 孝心是人性的初始,它纯洁得不含有任何自私的成分。孝心散发着馨香,是爱的自然芳泽。孝心是生活中的一片绿洲,孝心是名利场外的一片净土。孝心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是文明向上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爱己先爱人,善因结善果。大孝为国家,小孝在堂前。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关心老年人、爱护老年人、保护老年人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我们人人都捧出一颗爱心,让孝行天下,把情洒满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4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