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这次中国-中亚峰会不仅是2023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建交31年来,中国和中亚,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当时整个中亚地区的交流与繁荣,而今天我们延续了这样的佳话,现代“丝绸之路”极大地将中亚各国的命运紧紧的系在一起,不仅促进了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助益了各国之间的文化学术交流。</p><p class="ql-block">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科技强国至关重要,文化强国也不可忽视。当然,文化强国不仅是一句口号,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付诸行动去保护发展弘扬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最近网上掀起一番“淄博烧烤热”,除了国内网友从五湖四海“赴淄赶烤”之外,甚至有的国际友人也慕名而来。有网友偶遇国际友人开心合照,还有一位非洲友人坦言要为全场买单,一番世界人民其乐融融的景象。而引得大家如此热情的原因除了人们心中渴望出游的心态之外,最重要的是淄博人民的淳朴善良,淄博市政府的“敢作敢为”深深地打动了人心。淄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好客真诚简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淄博人。像淄博这样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中国还有很多,他们是一张张的历史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今年五一我国旅游数据又创新高,甚至有的景点已超过了2019年,来华旅游的国际友人也不断增加,中国文化正在呈现新时代的文化交流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中外文化交流是有双向性的,非单向传播。这种双向的交流,是中华文明的外传与异域文明的内徙,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同时丰富发展了双方的文化,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还表现出了开放性和包容性,打开国门接受外来文明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当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旅游、贸易等方式实现的。无论是中华文明的传出,还是对异域文明的传入,中华文化都未见有强烈的保守和排外倾向。反而在这种文化的交流中,中华文明在不断吸收和消化异域文明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是四大古国中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这体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优越性和顽强性,这种优越性和顽强性就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内心的那份自豪感,就像东方甄选山西大同行的那位馆长即便病痛缠身,但是心中的自豪感可以让他忘记疼痛且孜孜不倦的向人们展示他深爱的家乡深爱的文化。</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是我们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比如国际学术会议、讲座、文化节日等,邀请各国学者、作家、艺术家等交流彼此的文化知识,探讨文化发展前景;我们普通人也可以积极的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各种展览、文化节等,深入地参与到文化交流中来,更好的了解中外文化。除此之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代表国家的文化大使,我们要用热情和自信去面对每一位来华国际友人。</p><p class="ql-block">中国-中亚这次峰会是契机也是信号,代表着领导人基于国情着眼未来、顺应世界大势作出的符合人民期盼的战略抉择,代表着中国当前致力于推动世界文化学术交流的决心。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中外的文化交流将会取得新的成就,为世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