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9日下午,新华公学双语部低语组马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课堂上给马燕老师带领着二年级4班的同学们一起探索了祖先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现代诗,从儿童的视角,描述祖先在她的摇篮——原始森林里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场景。马老师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识字教学到读通诗句,从初步感受诗意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p><p class="ql-block"> 在这节课堂中,亮点尤为突出。</p><p class="ql-block"> 一、识字教学,夯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整堂课,马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而且识字方法多样。根据生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提高实字兴趣。</p><p class="ql-block"> 二、注重朗读,品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教学时,马老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马老师先从指导读好词语、短语开始如“一望无边”“浓郁的树荫”“摘野果、掏鸟蛋、追野兔、采蘑菇……”特别是三个字的动宾短语,马老师还指导孩子读出不同的节奏,学生读得兴趣黯然;再到读好句子“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先指导读好两个“啊”的不同读音,在引导学生体会感叹词放在句首和句尾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最后指导读好整首诗,朗读的指导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马老师在朗读训练中,还采用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在课上抓准了语用训练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如: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一望无边”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还可以说一望无边的( )。</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祖先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什么呢?教师引导孩子用3个字的动宾短语来概括(摘野果、掏鸟蛋、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p> <p class="ql-block">新华公学百课行动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好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