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变成孩子成长的力量

教娃娃的林子老师

<p class="ql-block">我要到哪里去?看起来“虚无缥缈”的问题,却贯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p><p class="ql-block">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常常困扰着我们。</p><p class="ql-block">不过,当我们走进一座座博物馆,你会发现自己似乎找到出自心底的答案。</p><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与文物对话。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背后关联的是鲜活的人和具体的事,当我们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理解先人的喜怒哀乐,明白一路走来的选择与艰辛,你会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其实,他们就是我们。</p><p class="ql-block">孩子了解得越多,越能明白我是谁。</p><p class="ql-block">在各种博物馆中流连,三千里江山在眼前铺陈,五千年文化在心头奔流,耳濡目染与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胸怀博大、格局宽广、眼界高远。</p><p class="ql-block">以后,孩子遇到的每一件事,行走的每一步路,无论平坦坎坷,必定有星辰大海相伴。</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行走博物馆的路上,孩子心中自有答案。</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博物馆,每一场展览,对孩子来说,都是一场美与文化的洗礼,都能打开一片新的世界。从博物馆的建筑,到博物馆的展品,再到博物馆的人群,以及从不同类型博物馆散发出来不同的气质类型等等,孩子们会放慢自己的脚步,让自己的眼神变得专注,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秘密。</p><p class="ql-block">他们的目光与博物馆的展品一一对视。虽然小朋友们还无法用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语言去赞美这些展品,但是他们的炽热的眼神,兴奋的表情,还有激动的小手都在强烈的表达他们的感受,都在赞叹先人的智慧以及他们创作万物的非凡能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触摸历史脉络,求教于先人智慧,崇敬于前辈奋斗,城市即教室。</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芙蓉龙骨架化石,芙蓉龙生活在距今约2.1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体形中等大小,大约长3米,宽0.7米,高1.05米。它头小,有一张鹦鹉状的喙嘴,上下颌没有牙齿,靠角质的喙嘴取食,草食为主,可能杂食。因其无牙,又称“无牙芙蓉龙”。</p> <p class="ql-block">蛮荒时代的生存繁衍,先秦以前的共同开发,秦汉时期郡县制下的发展与冲突,唐宋元明清时期依俗而治下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这一幅幅画面,勾勒出张家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张家界地区多民族聚居的历史发展,从而佐证了中华民族统一大家庭格局的形成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