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胖子的安禄山,养虎为患的李隆基,从玄宗到代宗,这李唐王朝,宁是让一个草寇安禄山给祸害的没有了样儿…

日出东方

<p class="ql-block"> 唐玄宗李隆基得到皇位后,深知守业的艰辛,他初期重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能员干吏励精图治,终于得到个“开元盛世”的唐王朝…</p><p class="ql-block"> 但是随着国家的富裕,社会的安定,玄宗开始喜欢听好话了,他罢免了秉性刚直的宰相张九龄后,开始重用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的新宰相李林甫,这也或许是人的通病,当年玄宗皇帝为了不辜负姚崇,宋璟,他们当宰相那会儿,玄宗怕自己忘了事儿,辜负前后这两个宰相,都会把他们好的条陈建议写到纸上,贴在他皇位旁边的椅子上,现在时过境迁,他早就不喜欢那种看宰相脸色的光景了!</p><p class="ql-block"> 李林甫把察言观色这门学问做到了极致,即便在废立太子这件事情上,李隆基受到宠妃武惠妃的古惑,就想废太子李瑛,问宰相张九龄,张九龄不同意,又问李林甫,李林甫说:“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他知道唐玄宗已经决定要废了太子李瑛,可是没有借口,张九龄直接表示不同意,而李林甫则说这是皇帝的家事,等于说“皇上你决定就可以了,关别人鸟事儿?”这相当于给唐玄宗找了个非常好的理由,你说玄宗能不喜欢他吗?</p><p class="ql-block"> 安禄山本是个“胡人”,《旧唐书》说他于公元703年出生在辽东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史载安禄山是个大胖子,体重可能有三百多斤,他骑的马据说要配两副鞍桥,一副坐,一副用来放安禄山的大肚子…</p><p class="ql-block"> 安禄山要么是“圣人”,要么是“傻子”,或许原本也没有造反的意图,甚至在他从小兵成长到玄宗眼前红人的过程中,在他入朝觐见唐玄宗的时候,他只给玄宗行礼,而对旁边的太子视而不见,别人提醒他,他说自己是胡人,不识礼数,眼中只有皇上,不知道还要给太子行礼…而且他不惜降低自己的身段认了小自己十几岁的杨贵妃为“干妈”,他这种“韬光养晦”的办法居然也骗得了唐玄宗李隆基,所以后来的宰相杨国忠多次说安禄山要起兵造反,玄宗都有些不相信…</p><p class="ql-block"> 当然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好鸟儿!</p><p class="ql-block">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杨国忠谋反为名,打着“清君侧”的口号,从范阳(今北京)起兵,一路沿着河北向南,快打到东都洛阳了,唐玄宗才觉得大事不好,在手下的簇拥下,领着杨贵妃,跟着杨国忠往四川逃命…</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马嵬驿,玄宗手下士兵砍了杨国忠的人头,逼迫唐玄宗勒死了心爱的杨贵妃,从此唐玄宗过上了失魂落魄的逃亡生涯…</p><p class="ql-block"> 太子李亨原来被唐玄宗授命守长安,但是后来长安被安禄山攻陷后,太子一路向西,在公元756年在陇西(甘肃灵武)宣布继承大统,号“肃宗”,尊称唐玄宗为“太上皇”,失去了爱妃,又失去了“大统”,玄宗皇上可以说是祸不单行,但是他还比较理智,没有发表反对唐肃宗李亨的宣言,等于承认了肃宗的正统!</p><p class="ql-block"> 唐肃宗李亨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抗击安禄山,终于在公元757年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二“京城”。</p><p class="ql-block"> 唐肃宗李亨也没有活个大寿,到公元762年病死,在位只有六年,唐肃宗有十四个儿子,他死后,他儿子李豫继承了唐王位,史称“唐代宗”,我们看晋剧“打金枝”里面的唐王,就是这个唐代宗李豫,(可不是那个写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总得来说,唐肃宗李亨和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公元779年)还有他的儿子唐德宗李适(公元742—公元805年)还算开明的君主,到德宗的儿子唐顺宗李诵继位后,没有几天就宣布自己为“太上皇”,可是也没有多长时间就死翘翘了,据说是被太监们下毒害死的,从此,唐王朝就进入了没落的帝国时期!就没有啥特别知名的历史大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日出东方</p><p class="ql-block"> 2023/5/29写作于太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