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柳如村(历史遗迹)2023.5.28

浅墨优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柳菇村,坐落于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始建于南宋年间,距今近1000年历史,柳茹村现有贡氏宗祠、节孝坊、王公祠、贡氏书院和友于堂五处丹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丹阳市柳茹村被列入国家古村落保护名录,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2021年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进入村子映入眼帘的就是矗立的“眭氏节孝坊”,它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丹阳处士贡荫三病逝后,妻子眭氏独身守家二十多年,敬养瞎眼婆母终老,滋育婴孩长大成才。乾隆皇帝敕赐旌表,立牌坊昭彰。坊宽6.15米,高5.5米,为品字形4柱3门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柳茹村居民绝大部分姓贡,始祖是贡祖文,与抗金名将岳飞是“刎颈之交”。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岳飞蒙冤被害,岳飞的好友、秣陵关总镇贡祖文冒死救出岳飞的第三子岳霖,为保忠良后裔,辞官隐居到曲阿县(丹阳市)城南偏僻之地“柳塘”,垦荒种地,凿沼养鱼,植柳盈岸,后取名“柳茹村”。自此,这支贡姓血脉在柳茹村繁衍子孙,兴村发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村东有一座“王公祠”,始建于明熹宗天启年间,当时丹阳南门外遭受蝗虫之灾,尤其是柳茹一带,任丹阳知县的王志道亲自坐镇指挥灭蝗,还亲临一线扑打蝗虫。柳茹村百姓感激王志道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为颂扬他的功绩,自发集资建造了王公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村里还有个“友于堂”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于文宝、文虎、文豹兄弟三人,成家立业后,为了相互鼓励学习,将相聚的房屋取历史上有名的“陈友于”兄弟俩典故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漫长的岁月中,柳茹村逐渐形成了“九圈十三井”的村庄格局,多条错落有致的支巷,分布着13口古井,巷口有多个拱形圈门和更楼,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后来,圈门和更楼被拆除,古井栏所剩无几,但老街巷格局依旧,呈现出以中巷古街为主轴向两边发散的清末至民初时期风貌的历史街巷。柳茹村中传统风貌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25%,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