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忠王府

孙长发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26日上午游览苏州博物馆之后,直接进入忠王府(因为忠王府和苏州博物馆通票)。</p> <p class="ql-block">由苏州博物馆的楠木厅处进入忠王府,二者之间是翠绿的竹廊。</p> <p class="ql-block">进入忠王府先到门厅,从门厅向纵深观看。</p> <p class="ql-block">门厅:出口。入口从苏州博物馆通票进入,在苏州博物馆的楠木厅处进入忠王府。</p>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 清朝道光年间,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深重,引发了不同阶层探索民族和国家出路的尝试。1851年1月11日,于广西金田村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反抗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全新斗争,虽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革命队伍中,有一位青年人亦投身其中,他就是李秀成(1823~1864年)。</p><p class="ql-block"> 李秀成以求得温饱的朴素原因加入太平军。然而,在残酷斗争中,他英勇作战,累积军功,脱颖而出。即使面对天京事变后的信仰崩塌,他毅然坚守着对事业的热忱和对将士的责任,进而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 1860年,李秀成率军占领苏南,以苏州为首府建立苏福省,实施积极的经济政策,在战争环境中努力恢复民生。在进攻上海的过程中,他不断打击由外国侵略者和清军组成的联军,让敌人闻风丧胆。在天京被围,太平天国濒临失败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救助幼主脱困,自己最终被俘,在狱中写下数万言自述后,慷慨就义。</p><p class="ql-block"> 李秀成被封“忠王”,正所谓“非为一人,实因信义而为,不过自尽一心”。在那个波谲云诡的动荡时代,他忠于家庭和事业,忠于百姓和民族,用自己的生命向时代和历史诠释了“忠”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四面厅南侧的天井花园。</p> <p class="ql-block">戏厅</p> <p class="ql-block">戏厅</p><p class="ql-block">会馆为同乡人聚会之所,亦是商贾贸易洽谈之地。古典戏台是八旗奉直会馆利用四合院南部的庭院修建而成,历经数次维修,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室内古典戏台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㣲明植紫藤院</p> <p class="ql-block">文徵明植紫藤院</p><p class="ql-block">紫藤为明代书画家文徵明(470-1559)所植,雅称“文藤”距今已有460余年。文徵明与拙政园主人王献臣交谊甚笃,嘉靖十二年《1533)应邀撰《王氏拙政园记》绘《拙政园图》三十一页,配诗并以正、草、隶各体书写。拙政园沧桑变迁,几易其主,然古藤依旧苍老遒劲,天矫蟠曲。春季缨络四垂,紫英缤纷,令人赏心悦目:夏季枝繁叶密,緑荫满庭,使人暑气顿消。1904年江苏巡抚兼暑两江总督端方立圭形石碑题“文衡山先生手植藤”</p> <p class="ql-block">紫藤</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峰</p> <p class="ql-block">卧虬堂</p><p class="ql-block">拙政园主王献臣原是宦海失意归田之士,与吴中才子文徵明、唐寅、祝枝山等相惜相慕,时相过从。仲春时节,藤飞花放,献臣常在园由宴饮诸子,饮酒品茗之间,诗兴大发,佳句迭出。相传当年聚饮之处名为“卧虬堂”,卧虬既因藤蟻屈似龙而名,又隐寓名士遁世隐逸之意!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宦官擅权,士子孤傲独立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绕道而行至出口。</p> <p class="ql-block">李秀成为正义而战,是一代忠王,永远值得后人敬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