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墨韵,石上千秋—访韩兰成汉画像石馆

凤凰于飞

<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徐探亲,姐妹们总是会安排去一些风景不错的地方, 这几年除了云龙湖,徐州汉王镇成了打卡之地,那天在山上遥望湖对面风光旖旎,没想到两天后去拜访韩兰成的汉画像石收藏馆,就隐于湖这面南望村的幽巷里。</p><p class="ql-block"> 馆主韩兰成先生,徐州籍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书法家,国家一级演员。上世纪80年代末拜马季为师,是相声大师马季先生的爱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进馆先被韩先生的书法折服,从韩先生言谈里得知他十四岁时就开始研习书法了,进门大厅和茶室的汉画像石拓片上,都有韩兰成先生用小隶书撰写的释文,图文并茂,很容易就理解了石中和拓片中的涵义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韩兰成先生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收集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石拓片,随后买下这片近郊的地,做了私人收藏馆,收藏馆共3层4000多平方米,共收藏汉画像石一百多块,拓片近千张,另外还有汉砖汉罐等。品种繁多,大小不一。</p> <p class="ql-block">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间共有楚王、彭城王18代。徐州地区盛产青石和石灰岩,是雕刻石画像的上好材料,因此,徐州一带多汉画像石墓。</p><p class="ql-block"> 底蕴深厚的汉文化影响和熏陶着一代一代的徐州人。韩兰成先生酷爱两汉文化,从相声界退隐后,挖掘汉画像石这个艺术瑰宝,建成了汉画像石及汉文化传播基地。</p> <p class="ql-block">  在韩兰成先生的汉画像石馆里,有个重要的馆是马季先生纪念馆,有一尊人物陶雕面色和悦,手拿蒲扇侧卧在地,像弥勒佛,但又比弥勒多了嬉笑怒骂的意味,活灵活现。韩先生走过去点了三只香,这一尊人物陶雕是著名陶艺家吴小楣亲手打造的,为的是纪念韩先生的恩师马季先生。除了这尊像,韩先生还保存了大量马季先生生前的书法、印章、印有马季先生签名的油印的传统相声录稿。</p> <p class="ql-block">  斑驳树影里的汉画像石,在等待那个隔着千年时光来与它对话的人。</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当属这块“俳优图”,韩兰成先生说,他收藏的这块“俳优图”全国独有,因为汉代俳优即相声之祖宗。“这张图意义重大,肯定能成为相声起源硑究的一个重要佐证。一是将相声起源时间提前了近2000年,第二对相声起源于宫廷还是民间有了佐证。”</p> <p class="ql-block"> 韩兰成先生对每一件藏品都进行钻研挖掘。研读资料书籍,请教各种专家进行细致的研究,然后写上释文,说明其中的有趣故事、文化涵义和历史价值,最后再根据内容分门别类,按照类别,归于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石拓片所应属的展厅。</p><p class="ql-block"> 在韩先生的展厅里,每间都有不同的主题。分别有:汉代体育、宴飨庖厨、神话故事、祥禽瑞兽等。</p> <p class="ql-block">  韩兰成先生收藏的伏羲女娲的汉画像石,据说此石的珍贵之处在于伏羲、女娲下面有一个婴儿,这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p> <p class="ql-block">“汉代体育”展厅中,一块高约一米的石碑,中间人物腿部高高向上,双手撑住酷似古代鞍马的东西。这块极有趣味的汉画石也是镇馆之宝,内容可说是鞍马的滥觞。</p> <p class="ql-block">  汉代的乐队指挥,正面刻绘的汉马,汉代的拨浪鼓……每一件都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韩兰成先生曾录制曲艺专辑《笑口常开》,并出版《兰成获奖相声作品集》、《兰成相声小品集》、《兰成的相声》等专著,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及地区。</p><p class="ql-block">韩先生题字赠与我的相声小品集。</p> <p class="ql-block">韩兰成先生在赠与我的汉画像石拓片上题字</p> <p class="ql-block">感谢韩兰成先生!下次回徐一定要再来拜访,来感受这里的儒风墨韵、石上千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