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应龙先生之邀,与一众朋友乘高铁去了一趟亳州。龙先生名新中,做烟酒生意,为古井贡酒在汉中最大代理商,是亳州的常客,他告诉我们说,不去亳州不知道,去了亳州都说好。</p><p class="ql-block"> 亳州是隶属于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辖一区三县,约500万常住人口,85万公顷土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 “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等众多美誉。由于亳州位于淮河流域皖豫两省交界处,与秦岭之南的汉中市同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我们从汉中一路行至亳州,放眼远望,阳光灿烂,植被葱茏;车里车外,感觉与家乡无异,气温适宜,不热不冷,十分舒服。</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先生曾说:最美的遇见,不过初见;最暖的遇见,不过偶遇。我是第一次来亳州,且是应龙先生之邀来亳州,应该说同亳州既是初见又是偶遇了。所以我觉得,我的心与亳州之灵悄然碰撞产生的情感,竟是愈念愈浓,与亳州偶遇的机缘产生的温暖,也是令人满足。总之,这次亳州之行,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一,是亳州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亳州的文化,应从“亳”字始。“亳”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正所谓“高宅之地”。实据自然有。成汤灭夏建商朝,都于亳190年;魏文帝皇初二年封亳(谯)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五都;元至正15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建“宋”称帝,以亳为都,所以说亳州乃三朝古都之“高宅”,可见其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啊。</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道家文化。据说家喻户晓的老子、庄子以及陈抟老祖皆生于亳州。老子的思想影响极其广泛,包括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医学等诸多学科,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早在十八世纪西方国家就有多种《老子》版本,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仅欧洲就有60余种《道德经》译文, 黑格尔、尼采、托尔斯泰等著名学者都有研究《道德经》的专著或专论,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观点的一代圣哲庄子,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学派,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庄子》《周易》《老子》三著并称为“三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之一,有无法比拟的思想文化价值。陈抟老祖是老子与庄子的继承者,在《易学》和《象数》方面贡献颇大,其《指玄篇》《易龙图》《先天图》《无极图》等著作,在道教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陈抟老祖曾隐居于陕西华山,那里有许多关于陈抟老祖的神话传说,深受陕西百姓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三国文化。亳州孕育了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这个称霸诸侯的枭雄,一生中既有官渡之战的荣耀时刻,也有赤壁兵败的黯淡经历,但其在政治、军事、文学、书法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任何一个方面都足以震古烁今!曹操还与其子曹丕、曹植倡导推动了三国时期文学艺术的兴盛繁荣,形成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忧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悯……这些“真性情”的养成,与曹操在家乡亳州的生活经历和汤汤涡水哺育息息相关。“……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可见曹操对故乡牵肠挂肚的思念。曹操去世曹丕继位,这个结束大汉400多年统治的三国时代首位皇帝,很快就把家乡定为“陪都”,留下了“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等许多思乡的诗句。而“才高八斗”的曹植,只好带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慨叹,在颠沛流离中回味李白描述的那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的生活了。但是,亳州人没忘记曹植,古时的谯望楼和如今的“三曹建安文学馆”里,都记载着曹植所做的《画角三弄》呢。</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文化遗迹。千百年来,亳州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许多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譬如:商朝开国君主成汤,黄帝曾孙五帝之一帝喾,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坐怀不乱的道德典范柳下惠,与老子并称“老庄”的庄子,替父从军的“孝烈将军”花木兰,汉高祖谋臣“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魏王曹操,东汉末“神医”华佗,曹魏开国皇帝曹丕,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的文学家曹植,魏明帝曹叡,曹魏武将曹真、夏侯惇、夏侯渊、许褚,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朱粲,唐朝画家曹霸,唐朝诗人李绅,唐末五代隐士道教至尊“陈抟老祖”,北宋赵匡胤封为御妹统兵平定南唐的卫国武烈王高琼夫人刘金定,元代著名杂剧家孟汉卿,明朝著名诗人薛蕙,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巘,清朝杰出农民革命领袖张乐行等等,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曾或多或少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亳州的骄傲。也因此,在亳州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刻画的印记,或者后人纪念他们修建的庙堂馆祠等,譬如新石器时期的傅庄遗址和青凤岭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钓鱼台遗址,纪念老子的老子庙(天静宫),纪念庄子的庄子祠,纪念华佗的华祖庵,孔子问礼处的道德中宫,魏王曹操修建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曹操地下运兵道),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韩林儿称帝即位的宫殿遗址明王台,纪念清朝名士薛蕙的薛阁塔,由山西陕西商人修建的花戏楼(又称大关帝庙、山陕会馆),殷商古墓葬汤王墓,占地10平方公里的曹氏宗族墓群等等,还有市区内明清风格犹存古貌依旧36条老街、72条古巷等等,已成为亳州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打卡的必到之处,让游客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你不为亳州历史文化之厚重感到震撼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二,是古井贡年份原浆。</p><p class="ql-block"> 一次朋友小聚,龙先生带来了年份原浆·古26酒。我因胃炎比较严重,之前杯酒下肚立马胃痛,已戒酒多年了。但经不住大伙劝试喝了一口,没有胃痛,之后喝了好几杯,到次日也没有胃痛的感觉,便知此酒之好。这次乘高铁来亳州,沿途车站古井贡年份原浆的广告牌,及至进入亳州市区大街小巷的古井贡年份原浆店面,在不断强化我对古井贡年份原浆记忆的同时,更引起了对此酒的极大兴趣。我向龙先生讨教年份原浆知识,龙先生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去酒厂参观品尝来一次古井贡年份原浆探秘行动如何?龙先生的话引起了大伙的热烈反响,好在龙先生与酒厂有关联,大伙的愿望很快得到了落实。</p><p class="ql-block">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园区,古槐参天,群芳簇簇,古井亭巍然屹立,亭座下享誉千年的魏井似乎散发出馨香。这里俨然不是博物馆,而是古井酒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先后参观了序言厅、地下宋井、明窖池群、明清酿酒作坊遗址、正德广场及唐酿酒作坊遗址,现场观摩了古井贡酒生产车间和用于储存的无极酒窖,品尝了古井原浆酒,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井贡酒的神奇和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古井贡年份原浆之所以好,之所以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我们明白了:作为三朝古都、道家圣地与中华药都,且物产丰饶颇具文化底蕴的亳州,自然会产生对于琼浆玉液的需求和酿造能力。亳州地处黄淮平原南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区域,有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环境,正属北纬33度世界黄金酿酒带,加之魏井、宋井两口被誉为“华夏第一井”“天下名井”的千年古井所在独特地质结构形成的优质水源,已经具备了酿出好酒的基本条件。<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当地出土并馆藏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原始村落里的1000余件套酒器说明,早在7000年前亳州就有酒这个推断是能够成立的。</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明白了:1800年前,魏武帝曹操向汉献帝刘协进献九酝春酒并上奏的酿酒技法:“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臣曹操,汉建安元年,时丙子冬月”,是目前能够查到最早的关于酿酒方法的文字记载。此技法称《九酝酒法》,诞生于亳州并入编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古井贡酒的历史源头,2018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蒸馏酒酿造方法”,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 我们明白了:九酝春酒作为古井贡酒的前身,当时已声名远播,大行其道。三曹父子作为最大推手的确是当之无愧。尤其是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说,以酒升华了人类对生命的感慨。此后,亳州作为中国酿酒历史的发祥地之一,留下了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以酒为媒赋诗作词书写酒与人生的众多历史印迹。譬如开启开元盛世的一代贤相姚崇、《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宋祁、《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等,都为亳州留下了关于酒的妙语佳句。到了明代,在《九酝酒法》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老五甑”工艺,酿出了称为“怀家一枝花”的“减酒”,此酒经归德府宋家仁阁老沈鲤在万历皇帝庆典上进贡朝廷,被钦定为贡品,由此“减酒”之名震动京师,形成了“涡水鳜鱼黄河鲤,胡芹减酒宴嘉宾”的民间俚语。到了清代,亳州人姜桂题将减酒进献给慈禧,深受慈禧推崇,再次创造了减酒辉煌,出产减酒的“公兴槽坊”自明正德十年至今,连续使用500多年长盛不衰,其窖池群的窖泥中富含600多种有益微生物群,是现在酿造古井贡酒的“神泥”。如今,“公兴槽坊”和“明窖池群”已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明白了:九酝酒法,古井之水,明代窖池,原酒窖藏,原生态酿造……古井集团用最好的原粮,最好的窖池,最好的技法,把新酿的酒置入无极酒窖这个颇有道家意蕴的所在,用道家精神完成了古井酒的演变。正是这一系列不可复制的美酒秘笈,古井集团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实现了古井酒酸、酯、醇等各风味成分比例的完美谐调,造就了芳香馥郁、美誉天下的古井贡酒。在此基础上,古井集团于1992年首创年份酒,1998年首创原浆酒,2007年首创古井贡·年份原浆酒。有趣的是,在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商标被核准注册使用后,五粮液公司却申请要求原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年份原浆”商标无效,甚至上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最后北京高院终审驳回了五粮液公司的起诉。多年来,古井贡酒四次蝉联国家金奖获得中国名酒称号,荣获“中华白酒十大全球代表性品牌”荣誉,曾被选为国庆国宴用酒;古井贡·年份原浆酒先后获得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和专用高档白酒、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白酒行业合作伙伴、2012年品牌中国华谱奖、酒行业金谱奖等荣誉。</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们明白了。我们明白了古井贡·年份原浆的深刻内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古井贡酒的好。“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镌刻在古井亭上启功先生题写的这幅楹联,是对古井贡酒的完满概括和美好祝福,也是我们大家的认识和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三,是庞大的药材市场。</p><p class="ql-block">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这是清代著名诗人刘开曾写的诗,刘开曾在诗中盛赞了亳州人种药如种桑麻的热情。可见,种植药材和酿造古井贡酒都是亳州的一种历史文化传承。 </p><p class="ql-block"> 相传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在亳州率先开辟了第一块药圃,并修凿药池、建造药房,治病救人服务百姓,因此亳州得到了“华佗故里”和“药材之乡”之美誉。自华佗开辟药圃起,种药之风在民间绵延不止,历经1800余年长盛不衰。明、清时期,亳州已是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的中药“药都”。据说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个品种,其中亳芍、亳菊尤其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亳州中药材市场的感觉就一个字,大!这是我们见到的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大到无法形容,直觉店铺林立,药材琳琅满目。一个药店老板告诉我们,我国号称药都的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北安国,河南禹州四地,安徽亳州居于首位,被誉为“中华药都”,有着“药不到亳州不香,药不到亳州不齐,药不到亳州不灵”之说。目前,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万亩以上,种植开发各类中药材达171科400多种,经销中药材3000多品种,有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800多个种植专业村,已经形成了中药材生产和交易的产业集群,是名符其实的“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p><p class="ql-block"> 由此忽然想到家乡汉中,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南侧,秦岭巴山环抱,有东西横贯的汉江水系和南北纵穿的嘉陵江水系,且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秦巴山脉最高海拔3071米,盆地最低海拔371.2米,形成由低到高不同类型的气候条件与植被环境。境内森林覆盖率63.79%,拥有120余种主要林木,3000余种野生植物,1600余种野生中药材,盛产天麻、杜仲、枣皮、黄连、党参、西洋参等名贵中药材,陕西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50余种珍贵植物中,95%分布在汉中,《中国药典》收录618种,汉中有360种占58%。尤其是汉中人工种植中药材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具有“秦巴无闲草”“天然药库”之美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汉中先后兴办了“汉江制药厂”和“汉中中药厂”两个药企。但是却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中药材集散交易市场。同时,汉中也有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历史,具有能够向北京输送的优质水源,勉县、城固、洋县等县都有浓香型地方名酒生产企业,却至今没有一家长大。这也算是望亳州兴叹吧!我们祝愿亳州同时祝愿汉中,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各自发挥优势,创造出新的天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