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培计划”—2021 年教师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第二期)第六组 培训简报</p> 卷首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借一场高端研修,我们抛却世俗,从渐渐不假思索、有些麻木的劳碌中跳出来,沉心静气,重新打开好奇的眼睛,敞开乐于思索的心灵,重新关注人的教育和幸福,关注生命生长的智慧和丰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每一次遇见,都是最美的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成长的修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每一次奔跑,都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科研引领,携手“国培”,让教育成为最美好的遇见!</span></p> 国培,让教育成为最美好的遇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怀揣着对教育的初心与热爱,沐浴着党的二十大光辉,“国培计划”—2021年教师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班(第二期)第三天的学习培训开始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第六组和胜春组长诙谐幽默的言语中拉开了新一天的学习帷幕,153名学员历经千山万水相聚在一起研修,实属不易。培训的态度决定我们的学习效果,和组长鼓励大家调整好心态,充分激发我们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自身素养,让今天的培训真正实现“看得见的研修,带得走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今天上午的培训是由云南教育干部培训中心的王珍教授给大家带来《培训项目效果评价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题讲座。</span></p> 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首先,王珍教授从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发展历程回顾、基于云南省国培项目实施案例分析、教师研修“五范畴”评估框架构建及应用,详细地介绍了国培计划培训项目效果评价。从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三个阶段:培训调整与恢复阶段、培训法制与规范阶段、培训优化与创新阶段,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发展的艰辛历程,认清现状,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教授还对每个阶段的培训实施举措做了系统的讲解,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抓手,还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还与大家分享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成果。在王教授的讲座中我们对标对表,反观各自州市的师训工作,不管是学时的规定,还是文件政策的解读,以及培训课程六个模块和课程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大家都受益匪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教授也开诚布公地指出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不足,虽然云南教师培训项目聚焦农村教师,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仍存在地区不平衡性,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等较为发达的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都较高于少数民族自治州,造成各地级行政区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各地区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不同。二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实施效果不同。</span></p> 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次,王教授以云南省中学卓越教师项目为案例,对云南省国培项目实施进行分析,从发展背景、政策背景、研究问题到“国培计划”教师培养现状,再从培养前的选拔条件及政策文件;培养过程中的模式、途径和内容;及培养后的质量评价做了详细的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教授指出,云南省国培项目存在的现实问题:一是“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虽在全国全面展开,但教师参与动力不足,多数教师主要是行政命令而参加的,因此导致参训教师队伍几乎每次都有变化。二是培训内容时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三是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后可持续性不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今,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既需要积极探索教师研修模式的改革创新,也急需不断创新符合本土发展特色的评估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span></p> 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三,王教授从教师研修“五范畴”评估框架构建及应用来解析项目评估方法学习。先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详尽地辨析了代表性的教师培训评估模型:CIPP、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教师工作坊、古斯基五层次模型等。</span></p> 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最后,王教授从发展背景、国内外关于支持服务的发展综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国培项目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详实、具体的培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今天上午培训让我们对国培计划培训项目效果评价及国培项目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有了国培计划效果评价这把尺子,我们要用好国培项目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这有利资源,找到适合自身、有效的法子,利用好师训这有利抓手,不断提高师训质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锻造优质之师,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span></p> 卷尾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荀子曾言:“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国培教育研修之路,帮助每一位心怀梦想的教育人,江水成海,积步致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国培还在继续,学习一直在路上……</span></p> 第六组组名:昆丽和谐号 <p class="ql-block">小组口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昆丽,昆丽,携手向前,和谐共进!</span></p><p class="ql-block">小组成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胜春、和华、张舟、王剑玲、高文清、杨建洲、关学庆、马利萍、李正兵、徐兴俊、杨军、杨艳华、陈国志、杨兴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