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内经 谈养生 子午流注

林宣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午流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p><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p><p class="ql-block">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p><p class="ql-block">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p><p class="ql-block">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p><p class="ql-block">子午流注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p><p class="ql-block">《灵枢·经脉第十》篇</p><p class="ql-block">《灵枢·营气营气第十六》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p><p class="ql-block">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二经脉流注次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p><p class="ql-block">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p><p class="ql-block">小指小肠内眦膀,小趾肾经胸包镶。</p><p class="ql-block">无名三焦外眦胆,大趾接肝回肺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太阴肺经 &gt;食指端&lt;手阳明大肠经&gt; 鼻翼旁 &lt;足阳明胃经 &gt;足大趾端&lt; 足太阴脾经&gt; 心中&lt; 手少阴心经&gt; 小指端&lt; 手太阳小肠经&gt; 目内眦 &lt;足太阳膀胱经&gt; 足小趾端&lt; 足少阴肾经&gt; 胸中&lt; 手厥阴心包经&gt; 无名指端 &lt; 手少阳三焦经&gt; 目外眦&lt; 足少阳胆经 &gt;足大趾&lt; 足厥阴肝经&gt; 肺中 &lt;手太阴肺经&g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体的十二经络走向有:</p><p class="ql-block">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3、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4、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口诀记忆十二经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肺大 胃脾 心小肠;</p><p class="ql-block">膀肾 包焦 胆肝详。</p><p class="ql-block">句子中相邻的两个,一阴一阳(阴-阳-阳-阴),一表一里(表里里表),一脏一腑(脏腑腑脏)</p><p class="ql-block">算时间:2n+1,n指句子中的第n条经络,如肺经和膀胱经是2*1+1=3点和2*7+1=15(下午2*1+1=3点,两句一句六个,可独立算)点开始的两个小时内,以此类推。</p><p class="ql-block">形成自己的记忆思维,才能更加容易记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寅时气血注入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是显露,阖是收敛,枢是转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把阴和阳各分成“三等”: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然后手、足各领三阴三阳经脉对应五脏六腑(增加了“心包”作为第六“脏”,对应第六腑“三焦”)形成十二经脉的理论,并定义其“相表里”关系。手三阴在上焦,足三阴在中下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文兵以通俗的比喻解释:阴和阳里分成"左中右"三个层次,属于阳但有个特别热的叫"太阳",中间热的叫"少阳",还有一个算热但只是一般热的叫"阳明"。阴也分“左中右”,太阴最阴,厥阴是中间的,最不阴的叫少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素问悬解》解释:“太阴,阴之将衰,为开。厥阴,阴之极盛,为阖。少阴,阴之未盛亦未衰,故为枢。”“太阳,阳之将衰,故为开。阳明,阳之极盛,故为阖。少阳,阳之未盛亦未衰,故为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干支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两两搭配组成六十组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用以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p><p class="ql-block">干支历将一年划分为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一岁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上古时代以北斗七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或“月建”,古称北斗斗柄所指为“建”)。如《淮南子·天文训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循环旋转,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p><p class="ql-block">“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基准,即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作为寅(摄提格)、卯(单阏)、辰(执徐)、巳(大荒落)、午(敦牂)、未(协洽)、申(涒滩)、酉(作噩)、戌(阉茂)、亥(大渊献)、子(困敦)、丑(赤奋若)各月之始。</p><p class="ql-block">廿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干支历以“斗柄回寅”为“春正”,即寅月为建正之月。</p><p class="ql-block">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p><p class="ql-block">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需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至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p><p class="ql-block">干支历示例:(公历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农历八月初十日) —— 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干支纪时(日晷gu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记·历书》已以十二支纪时。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为八刻,一昼夜为九十六刻。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因而一辰等于二小时。每辰两小时,遂有初正之分,每时等于四刻,每刻等于十五分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道十二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爻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爻历是最古老的历法之一。周期特征为:一年两季六节十二支六十周三百六十日。其中六日为一周,三十日为一支,六十日为一节。</p><p class="ql-block">把一天分为三阴三阳六时,三阳主昼,三阴主夜</p><p class="ql-block">太阳为初始之阳,生于日出,</p><p class="ql-block">少阳为最盛之阳,应于日中,</p><p class="ql-block">阳明为末了之阳,终于日入;</p><p class="ql-block">太阴为初始之阴,生于合夜,</p><p class="ql-block">少阴为最盛之阴,应于夜半,</p><p class="ql-block">厥阴为末了之阴,终于平旦。</p><p class="ql-block">把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节</p><p class="ql-block">太阳始于春分,</p><p class="ql-block">少阳应于夏至,</p><p class="ql-block">阳明止于秋分;</p><p class="ql-block">太阴始于秋分,</p><p class="ql-block">少阴应于冬至,</p><p class="ql-block">厥阴止于春分。</p><p class="ql-block">太阳主表为开,</p><p class="ql-block">阴明主里为阖,</p><p class="ql-block">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p><p class="ql-block">太阴为三阴之表为开,</p><p class="ql-block">厥阴为主阴之里为阖,</p><p class="ql-block">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十二时辰,调养一天好身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养生学家根据前人延年益寿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相结合,总结了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与人体十二经脉一一对应,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因此,在不同的时辰里,人们养生的侧重点也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时胆经旺:安睡最能调胆气,胆气调畅不生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夜半子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过了夜半,阴气衰,阳气渐长。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时是指23:00到凌晨1: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胆经(足少阳胆经)气血旺。胆经分布于身体两侧:从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p><p class="ql-block">我们疲劳时喜欢手臂高举,就是抻拉胆经以振奋阳气的一个动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睡最能调胆气 </p><p class="ql-block">子时,气血进入胆经。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作“凡十一脏皆取于胆”。全身的气血取决于胆气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的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因此,子时保证睡眠质量,对一天至关重要;反之,就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易惊等问题。 </p><p class="ql-block">因此,一定要注意子时睡眠的质量,晚上11点前要入睡。睡前不能做剧烈运动,少看费脑的专业书籍,可以看一些轻松悠闲的杂志和电视节目以及不要暴饮暴食或吃辛辣的食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胆气调畅,不易生病 </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中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意思是说,同样是受到恐吓,勇敢的人因为胆气行畅,恐吓并不能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而胆怯的人胆气不畅,恐吓所引起的身体不适就会留下来,逐渐形成各种疾病。因此,只有胆气调畅了,才不容易因外界惊恐而生病。 反过来说,生病的人,更容易胆气不畅。因为生病的人容易受疾病的影响,产生相应的不良情绪,由于过度担心、忧心忡忡,使生病的人更容易胆气不畅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调畅胆气的具体方法 </p><p class="ql-block">调畅胆气,一方面是在睡觉前保持愉悦的心情,舒情意志;另一方面是经常敲打胆经上的重点穴位,起到通经活血的功效,有助于补益胆气,祛除胆腑痰热、痰湿等,具体可选以下几个穴位。</p><p class="ql-block"> (1)肩井穴。经常拍打肩井穴能很好地缓解肩关节的紧张和肌肉僵硬的感觉。对于调理“电脑病”、肩周炎、颈椎病有很好的效果。 </p><p class="ql-block">(2)阳陵泉。多拍打阳陵泉能很好地缓解关节障碍,尤其是膝关节出现的毛病。“筋会阳陵”而又“肝主筋”,因此拍打此穴也能疏肝利胆,同时阳陵泉之下有个胆囊穴,两处合在一起每天坚持拍打能有效地预防慢性胆囊炎的发作。 </p><p class="ql-block">(3)悬钟穴。经常拍打悬钟穴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经常生闷气、抑郁寡欢、腹满胀闷的人要多多拍打此穴,效果非常好。</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敲打时间以经脉所当令的时间最为适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丑时肝经旺:养肝,深度睡眠是关键 </p><p class="ql-block">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注释: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养,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丑时是指凌晨1:00~3: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肝经(足厥阴肝经)气血旺。肝经是肝脏的主经脉,从脚开始,直达头顶。肝经是肝脏联系其他脏腑、行使功能的主要通道。 《素问》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经就像人体内的大将军,帮助肝主藏血、主疏泄功能的实现,从而达到肝气得舒、气机得畅、血液得调、外邪得出的目的。一旦肝经气血异常,身体就会感觉疲劳,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肝气用得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所以丑时一定要养好肝。 丑时肝经最旺,因此,要养好肝血,丑时一定要进入深度睡眠,这样有利于肝血的代谢。睡得越深,肝血回流的效果就越好,运行、排毒的功效也就越强。如果此刻没有休息好,肝血不能及时回流,就会导致代谢失常。肝血不能“推陈出新”,肝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肝病。 睡觉是养肝血的最好方法。另外,丑时按摩肝经是最好的进补,但由于丑时人已入睡,可以按摩与肝经同名同气的手厥阴心包经。按摩手厥阴心包经养肝,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19:00~21:00。还可以重点按摩肝经上的重点穴位,如太冲穴、行间穴和章门穴等。 </p><p class="ql-block">(1)太冲穴。在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按揉它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而且对女性月经不调的治疗也很有效。 </p><p class="ql-block">(2)行间穴。在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行间穴是泻心火的要穴,可治疗咯血、腹肋胀、腰痛不可俯仰等。 </p><p class="ql-block">(3)章门穴。取穴方法是将两胳膊自然下垂紧贴两侧裤缝,然后抬手屈肘,肘尖下即是。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可治疗肝区疼痛、女性月经不调、乳腺炎、腹痛、呕吐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寅时肺经旺:睡眠不好,不妨试试“赤龙搅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肺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寅时是指凌晨3:00~5: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肺经(手太阴肺经)气血旺。肺经循行起于胸部的中府穴,从胸前壁外上方,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 </p><p class="ql-block">寅时是阳气的开端,此时全身的气血都要流注于肺经,人体气血由静变动,全身的器官都要休息,只有这样肺才能合理地分配气血。因此,在寅时一定要是熟睡状态,才能更好地养护肺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不好,试试“赤龙搅海” </p><p class="ql-block">如果人在寅时醒来,则大多是肺气不足的表现。应对的方法是练习“赤龙搅海”,既可生化气血,又可益肺,对肾脏也有好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p><p class="ql-block">“赤龙”,指的是舌头;“海”,则是指口腔。</p><p class="ql-block">“赤龙搅海”的意思是,把舌头在口腔里有意识地转动、搅动,以刺激唾液分泌,等大量唾液分泌出来后,再把唾液缓缓咽下肚子。 </p><p class="ql-block">具体的练习方法:</p><p class="ql-block">盘腿而坐,双手握拳置于弯曲的膝盖上,双目微闭;用舌头在口腔中上下搅动并舔舐牙齿、牙床内外,口中便会分泌出大量的唾液;当津液满口时,再分数次吞咽而下。依次吞咽7次,以刺激唾液的产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肺经上的长寿穴——太渊穴 </p><p class="ql-block">太渊穴位于人体上肢,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太,指大;渊,指深。“肺朝百脉”之处,博大精深,因而命名为太渊穴。此穴为脉之会穴,会指聚会。八会穴中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气会颤中,脉会太渊。 太渊穴需要用力拍打才能有效,拍打此穴具有顺气平喘、化痰止咳、养心安神的功效。单独按摩对咯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脉管炎有一定的疗效。经常拍打此穴还能起到增加血管弹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卯时大肠经旺:排毒通便的好时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卯时是指凌晨5:00~7: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气血旺。大肠经循行起于食指桡侧指甲旁的商阳穴。从手到头,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及面前部,止于鼻旁的迎香穴。 </p><p class="ql-block">《素问》中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具有传导的功能,卯时正常排便,对身体是有益的;反之,排不出的大便会变成宿便,使毒素停留在体内,引起大肠疾病。大肠经有问题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腹胀腹痛、肠胃炎、盲肠炎、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等症状。所以,起床后,要养成排大便的好习惯,避免体内产生毒素。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时排便是养护大肠经最好的办法 </p><p class="ql-block">便秘是很多疾病的根源。短期便秘是肠道健康亮起红灯的警讯,长期便秘则是肠道健康的无形杀手。便秘时大肠蠕动变慢,肠内干燥,阴液亏少,火毒循经上行,令人头晕、口臭;便秘还会导致月经不调、痔疮等疾病。 那么,如何在卯时轻松地排毒通便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p><p class="ql-block">(1)呼吸排毒法。清晨到户外进行大口呼气、大口吸气,目的在于排除浊气。</p><p class="ql-block"> (2)利尿排毒法。在清晨起床、酉时(肾经“当令”)、睡前时喝杯温水,一天至少三次空腹饮水,有利于排出毒素。</p><p class="ql-block"> (3)清肠通便法。平时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等。 </p><p class="ql-block">(4)出汗排毒法。每天早上起来喝杯姜汤,使身体微微出汗,达到通窍排毒的目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肠经养生的主要按摩穴位 </p><p class="ql-block">卯时是通便排毒的好时刻,如果对大肠经穴位进行按摩不仅有利于排毒的进行,而且还有利于消除一些与大肠有关的疾病。 </p><p class="ql-block">(1)合谷穴。用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只手虎口的边缘,按下来,拇指指尖所指的位置即是。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疾病减轻或消除。比如合谷穴可治疗便秘,保护牙齿健康,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等。 </p><p class="ql-block">(2)天枢穴。位于脐中左右旁开2寸处。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是大肠之气汇集之处,按摩此处,有疏调肠腑、理气消滞、消炎止泻、通利大便等功效,是一种双向的调节,既可通便,又可止腹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辰时胃经旺:营养早餐,饭后百步促消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五脏的营养,都赖于胃腑水谷之精微,因此胃是五脏的根本。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辰时是指7:00~9: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胃经(足阳明胃经)气血旺。胃经循行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从头走足,在面部,行于面前部;在胸部,行于任脉旁四寸;在腹部,行于脐旁二寸;在下肢,行外侧前沿,止于足次趾的外侧甲角旁的厉兑穴。 </p><p class="ql-block">卯时人体内的阳气已经生发起来,辰时随着太阳越升越高,天地间的阳气也越来越充足。此时,人体阳气足而阴气弱,所以需要补阴来调节阴阳的平衡,而食物是属阴的,所以这个时候是吃早餐的最佳时间,不仅容易被消化、吸收和代谢,还能起到很好的滋阴作用。 </p><p class="ql-block">胃是五脏的根本,是人体能力的源头,如果胃出现了问题,很多器官代谢速度就会减慢,工作效率也会降低,长期下去,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因此,辰时要注意养胃,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营养热早餐是养胃的最好办法 </p><p class="ql-block">早餐食物应选吃。热稀饭、热豆浆、热芝麻糊等,然后再配着蔬菜、面包、包子、三明治等。而不应选吃冰红茶、冰牛奶、冰蔬果汁之类的饮品。这样吃很容易伤胃气,减弱身体的抵抗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胃经养生的主要按摩穴位 </p><p class="ql-block">辰时胃经气血旺盛,此时可以对流经胃经上的穴位进行按摩,能取到很好的养生作用。 </p><p class="ql-block">(1)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常按揉四白穴,可缓解眼部疲劳,能提高眼睛机能,对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按压此穴也可以去除眼部皱纹、美白肌肤。</p><p class="ql-block">(2)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此穴主治近视、夜盲、眼颤动、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眼部疾病,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位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巳时脾经旺:按摩脾经,身健脑醒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p><p class="ql-block">注释:饮食进入胃以后,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其中的营养物质被人体所吸收,储藏在脾中,并且通过脾的作用,向上输送到肺中,最后由肺布散到全身。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巳时是指上午9:00~11: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脾经(足太阴脾经)气血最旺。脾经循行起于足大指内侧甲角旁的隐白穴。从足到胸,经足内侧内踝前方,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在腹部行于任脉旁开四寸,胸部行于任脉旁六寸,止于腋下六寸大包穴。 </p><p class="ql-block">巳时气血流注于脾经。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中医的脾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整个消化系统,是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能力源泉,所以有“脾土”之称。</p><p class="ql-block">脾胃的功能正常,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化生精、气、血以及津液。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气充足,白天的工作状态就好;脾虚弱,就容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疲倦、腹胀、头晕等症状。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要忘了在这个时间段调理脾经气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敲打脾经,身健脑醒 </p><p class="ql-block">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将腿盘成“4”字形,然后沿着脾经的循行路线一路敲打,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采用这种坐法利于对脾经的按摩。因为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然后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再进入大腿内侧前缘,然后进入腹部。这种坐姿方便按摩。 具体方法为敲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上到下一路拍打,用力要适中,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时可稍加用力。两条腿都要敲,每侧敲打10分钟,敲打的次数视自己的时间多少而定。敲打的时间最好是上午9:00~11:00,气血流注脾经之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脾经养生的主要穴位按摩 </p><p class="ql-block">巳时脾经旺盛,此时我们可以对脾经上的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尤其是对以下两个穴位的按摩。 (1)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被称为治疗妇科疾病的万能穴,“女性以血为本”,而脾为气血生化的源泉,因此这个穴位,女性朋友一定要记住。月经不调、白带异常、闭经、痛经的女性,只要每天坚持按摩此穴,就会有所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怀孕的女性不能按摩此穴。 (2)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膻中主治呕吐、眩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时心经旺:午休小憩是养心经的最好办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时是指11:00~13: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心经(手太阴心经)气血最旺。心经循行起于腋窝下的极泉穴。从胸到手,沿上肢内侧后缘,下行至肘窝内侧。抵达于手掌后,进入手掌内侧后缘,至小指末端,止于小指桡侧指甲旁的少冲穴。 午时心经气血充盈,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的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同时,心是五脏之首,是人体的君主,主管着人的血脉和神志。如果血脉运行有障碍,就会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生疮等问题。因此,午时是养心、疏通血脉的最佳时间。 另外,由于午时阳气盛,动养阳,静养阴,此时宜静养。因此,对于上班或学习的人来说,睡午觉最为重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休小憩的注意事项 </p><p class="ql-block">可以静卧闭目养神或小睡一会儿,但午觉不宜超过一个小时,否则容易引起夜间失眠;不能在吃完午饭后马上躺下午休,因为酒足饭饱之后马上躺下,会影响胃腐熟食的功能;一些心血虚的人,经常表现出心慌心悸、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症状,应从补心血入手,以达到安睡的目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经养生的主要穴位按摩 </p><p class="ql-block">午时心经气血旺盛,适当的按摩心经上的穴位有助于治疗与心有关的疾病,比如对以下两个主要穴位的按摩。 </p><p class="ql-block">(1)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有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功效。配内关、心俞穴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穴治健忘、失眠。</p><p class="ql-block">(2)少府穴。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处。取穴时仰掌,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小指指尖下凹陷处。有治疗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等功效。配内关穴治心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时小肠经旺:按摩小肠经,肠道气血更顺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p><p class="ql-block">注释: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 《素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时是指13:00~15: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小肠经(手太阴阳小肠)气血最旺。小肠经循行起于手小指甲尺侧甲角旁一分少泽穴。从手到头,行于上肢外侧后缘,经肘内两骨之间,上绕肩胛,经面颊,止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 《素问》中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它的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养料,然后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并将消化后的糟粕传导到大肠,水液则通过其他脏腑的作用渗入膀胱。</p><p class="ql-block">如果小肠这种泌别清浊吸收的功能表现虚弱,人体就容易出现心烦口渴、腹部胀痛、拉肚子等症状。因此,保养小肠非常重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好午餐,保障小肠得到充足营养 </p><p class="ql-block">养护小肠一定要吃好午餐。小肠的功能是吸收营养,它所当令的未时,是吸收营养的最佳时间。所以午餐最好在午时吃,而且午餐一定要健康、营养。 健康营养的午餐应该包括五谷、蔬菜、瓜果以及适量的肉类和蛋类,尽量减少油、盐及糖分的量。 需要注意的是,吃午餐时不能太快,因为不经过充分咀嚼,食物在胃中磨碎时间变长,就不能顺利地把食物运送到小肠中去,容易造成积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肠经养生的主要穴位按摩 </p><p class="ql-block">按摩小肠经能够对肠道起到一定的养生功效,通常可以按摩以下几个穴位来治疗与小肠经有关的疾病。 </p><p class="ql-block">(1)后溪穴。微握拳,位于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具体按摩方法为将双手后溪穴的部位对准桌子沿,然后手掌立起,以手为刀,做切菜状,每只手做50下。连续一周以上,小肠阻滞心火就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p><p class="ql-block">(2)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p><p class="ql-block">(3)养老穴。以手掌面向胸,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可治疗目视不明、耳闭不闻、肩臂疼痛、落枕、手脚不能自如等,是调治老年人疾病的重要穴位。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申时膀胱经旺:膀胱经,人体的排毒通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申时是指15:00~17: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气血最旺。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沿头至下项,沿背腰骶中线旁三寸至股外侧后缘,再至小腿外侧后缘,下外踝后,止于足小指外侧端的至阴穴,与肾经相交。膀胱经是十二条经脉中最长的一条。 </p><p class="ql-block">膀胱主贮藏水液和津液,津液被再次吸收循环于体内的津液系统,水液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申时是膀胱最活跃的时候,此时最宜多喝白开水,以利于排尿,并随之排出体内的毒素。否则,毒素在人体内越聚越多,身体的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打膀胱经 </p><p class="ql-block">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要保证它的通畅,我们可以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后侧这段,即承扶穴到委中穴,这是最好的膀胱经锻炼法,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 拍打背部的膀胱经,调养五脏六腑。以脊柱为中线,从上往下,重点拍打其左右两侧,每次10分钟,拍打时要稍微用力一点,让背部感受到充分的拍击力量。注意最好申时拍打,此时膀胱经气血最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膀胱经养生的主要穴位按摩 </p><p class="ql-block">膀胱经上的腧穴非常重要,腧穴直接与相关的脏腑相通。比如,胃痛可以按摩胃俞穴,这样疼痛就可以缓解;如果有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可以多按摩一下厥阴俞;如果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不能屈伸、坐骨神经痛等,则可以按摩委中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酉时肾经旺:常推肾经,生命之水长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肾是藏精的器官;人的意志是依附于精气的,肾气虚就会四肢发冷,肾气太盛就会有胀满、五脏不安之状。 《灵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酉时是指17:00~19: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肾经(足少阴肾经)气血最旺。肾经循行起于足底涌泉穴,绕过足跟,在下肢行于内侧后缘上行至腹。在腹部行于任脉旁开半寸,在胸部行任脉旁二寸,止于锁骨下的俞府穴。 </p><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扮演着“先天之本,寿夭之根”的角色。人体在酉时进行泻火排毒,酉时就是肾脏储藏精华的阶段,此时,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肾弱,则会出现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所以,酉时养肾很重要。 肾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因此,肾经还与智力有关系。如果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就会出现智力低下的现象。日常我们要利用好酉时这个肾经当令的时段,合理地循按肾经,保护好肾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推腹部肾经,保证通畅 </p><p class="ql-block">在肾经当令时段的酉时,或站或坐,隔着一层衣服推揉肾经,用手掌或手握空拳,沿着正中线从心口到小腹上下推揉。每天1次,每次推揉5~8分钟,即可保证腹部的肾经通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肾经养生的主要穴位按摩 </p><p class="ql-block">很多疾病与肾虚有关,按摩肾经是补肾的有效方法,而且还能治疗相关的疾病,日常我们可以按摩以下几个主要穴位来补肾祛病。 </p><p class="ql-block">(1)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水的出处为涌,涌泉就是水自下而上的意思。 按摩方法:准备一盆稍烫的热水,水里放两个保健球,待保健球的外表被暖热后,再用脚分别踩在两个球上,然后脚稍稍用力,让球慢慢地在盆底滚动,泡脚滚球15分钟即可。这样的按摩能有效激活肾经的气血,补肾强身,防病祛病。 </p><p class="ql-block">(2)太溪穴。是肾的“原穴”,也就是肾经气居住的地方,在理疗穴上讲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效。凡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比如头晕、脱发、哮喘、习惯性流产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太溪穴收到明显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3)复溜穴。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根据“虚则补其母”的理论,肾经虚症,可以取此穴。按摩复溜穴可治疗肾炎、女性下焦冷、痛经、手脚浮肿等病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戌时心包经旺:保持精神畅快,呵护你的小心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膻中也就是心包,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出来。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戌时是指19:00~21: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气血最旺。心包经循行起于乳头外开一寸的天池穴。行于上肢内侧正中线,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支脉从掌中至无名指尺侧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戌时,周身气血流经人体心包经,阴气渐重,阳气尚可,属心包经值班,能协调五脏六腑,心脏的力量再一次增强;所谓心火生胃土,此时进食有利于消化,晚上7点左右也正是吃晚餐的好时间;心包经的一个功能是“喜乐出焉”,心包经主喜</p><p class="ql-block">乐,也就是说要快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包经是保护心脏的卫士 </p><p class="ql-block">心包与心脏的功能关系密切,是心脏的护卫系统,当邪气侵袭心脏时,可以代心脏受邪。心包是心脏的外膜组织,主要保护心肌正常工作。心包经气不通畅,心包的阳气得不到宣泄外达,人就会忧愁抑郁。心包经长时间压抑阻滞不畅,就会化火,反过来由于心包经过于充盛,人就会兴奋地停不下来,影响心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摩心包经,呵护心脏 </p><p class="ql-block">按摩方法:顺着心包经的路线从胸口一路向下一直到手指尖,捏捏拍拍,每天在每侧手臂按摩10分钟,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在捏揉的过程中,全身要放松,心情要平静,稍微用点力,动作慢一点,一下一下揉,捏揉的时候不必具体针对某一个穴位,沿着心包经的这条线走就可以。按摩心包经的最佳时间是20:00,正好是心包经气血的峰值。 心包经畅通,心脏的功能就好,就不容易出现神志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包经养生的主要穴位按摩</p><p class="ql-block">(1)膻中穴。膻中位于两乳之间的正中位置,是宗气汇聚的地方。宗气是聚积在人体胸中的气,又称大气。如果宗气不足,就会出现心脏搏动无力、呼吸急促、气短等问题。膻中穴是调气的重要穴位。 </p><p class="ql-block">(2)大陵穴。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属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其治疗精神神志疾病的临床疗效被中医实践所证明。</p><p class="ql-block"> (3)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亥时三焦经旺:及时入睡,养阴育阳留青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三焦是人体之气、水谷运行的场所,同时也是通调水道的场所,三焦类似于管理水道的官府。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亥时是指21:00~23:00</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是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气血最旺。三焦经起于手无名指末端,至手背,转上肢外侧正中,依次按肩、颈、耳后、耳前走,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于目外眦交胆经。 </p><p class="ql-block">三焦经是人体健康的总指挥,五脏六腑、气血津液都是由三焦管辖。人体的气机、水道是否通畅,五脏六腑的功能是否协调,新陈代谢是否正常,都是由三焦的功能来决定的。</p><p class="ql-block">另外,从中医角度来讲,白天属阳,是活动、工作、消耗精力的时间;晚上属阴,主要的任务就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睡眠就是养阴的最好办法。亥时三焦经旺,气血流注三焦经。三焦通百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关键。人如果在亥时睡觉,百脉就可以得到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前拍打三焦经,疏通经络又祛病 </p><p class="ql-block">具体方法:坐着或是站着,右胳膊伸向左侧,右手放在左侧腰部上下。然后,再用左手手掌从右肩膀开始,沿着胳膊的外侧三焦经的行走线路往下拍打,直到手腕。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动作要快慢适度,略微用力,这样才可以振动里面的经络,每次约8分钟。 拍完后,再按摩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3分钟,将气血引到手上,从而疏通整条经络。 </p><p class="ql-block">只要把三焦经打通了,内分泌失调、消渴症(糖尿病)、脾胃病、咳喘症,还有头痛、头晕、失眠、抑郁症等,这些病都会不攻自破。 此外,拍打三焦经可美容。所有的面部问题都是肝、肾、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调导致的。三焦中,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肾脏。因此,拍打三焦经,可解决面部的细纹及其他面部问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焦经上的阳池穴 </p><p class="ql-block">很多女性朋友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手脚冰凉、腰寒的症状,防止的简单方法就是按摩阳池穴。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在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按阳池穴,不但能驱寒保暖,还能治感冒、气喘、胃肠病、肾功能失调以及平衡荷尔蒙的分泌。阳池穴配外关、曲池可治前臂麻木疼痛,配少商、廉泉可治咽喉肿痛,配胃脘下俞、脾俞、太溪可治糖尿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应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平阴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灵枢》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应依靠自然提供的物质条件得以生存,因此要遵循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中医的四季养生讲究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应保养阴气。所以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季知“生发”:晚睡早起,主疏肝理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睡眠,早些起身……如果违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下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p><p class="ql-block">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季的三个月,称为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芽的时令。那么,春季,我们该如何养生呢?春季养生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睡早起</p><p class="ql-block">春天的白天阳气升得早,晚上阳气藏得晚,人体阳气和大气阳气相应。所以科学的睡眠时间应该比冬天睡得晚,比冬天起得早。 起床时,先不要急着睁开眼睛,而是要先闭目养神一会儿,等大脑完全清醒之后,再慢慢地睁开眼睛。起床后,要打开窗户通风,此时可进行叩牙、干洗脸、梳头等养生活动,使身体的阳气更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疏肝理气 </p><p class="ql-block">春天到了,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排浊气、畅气血,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 </p><p class="ql-block">中医学认为,肝的生理特点是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所以生气发怒容易导致肝脏气血瘀滞不畅而产生疾病。</p><p class="ql-block">养肝要戒怒,因此在春季要力戒暴怒,努力调节控制好自我情绪,从而促使肝气的正常生发、顺调。 可疏肝理气的中草药有首乌、枸杞子、郁金、丹参、玄胡等,可入膳入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滋阴清肝火 </p><p class="ql-block">在春季,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动怒,容易眩晕;对于年轻人,则容易引动体内热气,出现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因此,春季也要滋阴清肝火。 滋阴清肝火首选野菊花。可以多喝一些野菊花茶,用法为取菊花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可清肝明目、清热降压,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高血压等。 中医认为,适量的酸味对补养肝气有益,但如果在肝脏比较活跃,其生理功能比较旺盛的春季再摄入过多的酸味,则会造成肝气过旺,反而伤肝,肝受损了势必会伤到脾胃。因此,春季要多甘少酸。 甘味食物对补脾气最有益,脾脏强健了,有助于辅助肝气。如黑米、核桃、肉类、南瓜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防范风湿性关节病 </p><p class="ql-block">春季是风湿病的好发季节。《素问》中说:“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也就是说外界的风、寒、湿三种邪气侵入人体,进入经络,留在关节里,使气血痹阻而成为痹症。 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春天,人的气血活跃,最宜锻炼身体。年轻人可选择户外活动,如登山、跑步、骑车等;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踏青等。人体正气旺盛,抵抗力提高,自然就不怕疾病的侵袭了。 治疗风湿性关节病,可选择敷贴疗法。它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生小贴士】 香椿是早春枝头上长出的带红色的嫩枝芽,其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香椿是辅助治疗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季看“生长”:夜卧早起,主养心为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三月……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夏季的三个月……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便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季的三个月,称为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节。夏季之时,天地之气相交合,世上万物长势旺盛,其生机达到了顶点。那么,夏季,我们该如何养生呢?</p><p class="ql-block">夏季养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卧早起</p><p class="ql-block">夏天大自然阳盛阴衰,白天长,晚上短,人体阳气充足,所以人的作息应以夜卧早起为主。夏三月,草木繁衍秀美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相交,稍晚一点上床休息,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这也符合阴阳平衡的养生规律。 古人常说:“长夏一日,可抵残冬二日;长夏一夜,不敌残冬半夜。”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容易犯困,夜晚睡眼质量又不高。因此,适当的午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刻钟的时间就足够了。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虽热,但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要袒胸裸腹,应护好腹部、胸口,以免受凉而引起腹泻、腹痛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季要养心 </p><p class="ql-block">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的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因此,夏季是养护心脏的最好时机。 夏季主气为暑,暑属阳、属火。心也属火,暑气暑热直通于心,所以夏季的暑热最容易伤心。暑热之病往往引发许多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心烦、神昏等。尤其到了长夏,天气以湿热为主,气温高、闷热,容易使人产生焦躁、厌烦情绪,所以夏季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不要大悲大喜、情绪向外,以免伤心、伤身和伤神。 五花茶有很好的清肝火、去心火以及清热解毒、消暑祛湿、利小便、凉血和预防夏季风热感冒的功效。取金银花、野菊花、槐花、玫瑰花、鸡冠花各适量,浸洗10分钟,然后一起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后改用慢火煲约10分钟,饮用时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季要防中暑 </p><p class="ql-block">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亏损,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承受而导致中暑。如果身边有中暑的人,可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盐一把,揉擦患者两手腕、双足心、两肋、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就会立即感觉轻松许多。这种方法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p><p class="ql-block">此外,夏季防止中暑还可以多喝解暑清热茶。 </p><p class="ql-block">(1)金银花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法是直接加白糖泡茶饮,也可以加入适量的乌龙茶,一起泡茶饮。 </p><p class="ql-block">(2)薄荷茶。有清利头目、解毒透疹的作用。用法为取薄荷10克,荷叶15克,金银花20克,煎水服,为消暑佳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病夏治 </p><p class="ql-block">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趁着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的时候,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中医治疗的手段,对脏腑进行调理,此时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以此达到预防或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反复或加重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穴位敷贴、艾灸、针刺、药物内服等,并且所针对的疾病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情况、病症以及选择的治疗方式,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才能准确知道需要治多久,而后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阶段性治疗。一般来说,许多疾病的冬病夏治都是需要持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每年都坚持治疗是非常关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季忙“收敛”:早卧早起,主养肺防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三月,此谓容平……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深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同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季的三个月,称为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那么,秋季,我们该如何养生呢?秋季养生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卧早起</p><p class="ql-block">从秋季开始,自然界的阳气从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地调整。秋天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立秋之后的阳气潜藏时间比夏天变早,因此晚上睡觉的时间也应该相应地提早,顺应阴精的收藏。</p><p class="ql-block">早起是为了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季气温多变,早晚温差较大,预防疾病除了要适应秋季的天气变化,遵守“收敛”这一原则外,科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很关键。尤其是在早晨,由于空气清新,所以非常适合锻炼肺脏,让肺脏对渐变的寒冷有足够的适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肺防燥 </p><p class="ql-block">秋季气候干燥,燥邪伤津,津液受损,人容易有肺燥、鼻干、毛发皮肤干枯、便秘等干燥症的表现。因此,秋季要养肺防燥、滋阴润肺。这里主要介绍的是食物调养,食疗原则主要是滋阴润肺。 《素问》中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也就是说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的食物,适当多吃酸味蔬果。 肺与五色中的白色相对应,所以,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白萝卜、白菜、菜花、银耳、甘蔗、杏仁、百合、白芝麻等,来预防或缓解秋季的肺燥。比如,大枣银耳羹就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做法:银耳中加入大枣10枚,加适量的水煮1小时,然后加冰糖调味食用即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防湿也很关键 </p><p class="ql-block">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六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必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腹泻。若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 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薏苡仁、冬瓜、莲藕、山药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运动健身 </p><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但要注意“秋老虎”的威胁,不宜进行过激过量的运动,要以游泳、打太极、散步、瑜伽为主要运动。 早上,可以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下多做呼吸操,加强支气管功能,增强抗病力。具体步骤为:取平卧或站立位,两手放在腹部,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呼气时口唇紧缩做吹口哨的样子;呼气时,可用双手按压上腹部,排除肺中残留的肺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冻”四个部位要区别对待 </p><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春捂秋冻有利于养生,不过“秋冻”也是有讲究的,尤其要注意以下四个部位的保暖。 </p><p class="ql-block">(1)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下腹受凉容易诱发女性痛经和月经不调。 </p><p class="ql-block">(2)脚部。脚部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 </p><p class="ql-block">(3)颈部。颈部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补供血。 </p><p class="ql-block">(4)肩部。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季贵“藏养”:早卧晚起,主养肾防寒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三月,此谓闭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冬季的三个月,谓之闭藏……要守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素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天的三个月,称为闭藏,是阳气潜藏、万物蛰伏的时节。冬季,水凝结成冰,大地因寒冷而坼裂。那么,冬季人们该如何养生呢?冬季养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卧晚起 </p><p class="ql-block">冬季是休整的季节,不适宜太过耗散、劳累。人体阳气应节气变化,也逐渐潜藏,如果强迫消耗阳气,身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冬天的作息不仅要早睡晚起,而且要等到太阳出来再活动。正如《黄帝内经》中说:“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指冬季人们不要扰动阳气,而要适当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适当晚起以养人体的阴气,待日出而起,可躲避严寒,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达到阴阳平衡,为春天做好准备。 适当晚起,就是不要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急匆匆地起床,尤其是不要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去晨练,以免伤害人体中的阳气。当然,适当晚起绝不是早晨睡懒觉,睡眠时间过长和睡眠不足,都会导致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倦,致使代谢免疫功能下降而危害人体健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养肾为先 </p><p class="ql-block">进入冬天后,天气渐渐转寒,人体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容易中伤肾阳。可见,冬季御寒,首先要补肾。我们可以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 </p><p class="ql-block">(1)食物补肾。肾阳虚的人,可以食用羊肉、补骨脂、肉桂、鹿茸、益智仁等进行滋补。肾阴虚的人,应选用甲鱼、银耳、海参、枸杞子等进行滋补。 </p><p class="ql-block">(2)运动补阳。在冬季也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的功效,如打球、慢跑、舞剑、散步等,都是适合冬天锻炼的运动项目。 另外,冬天人体阳气已衰,性欲下降,性冲动也相应减少,所以冬季是适合保精的时节。因此,冬季房事要“养藏”,以免损伤精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饮食调养 </p><p class="ql-block">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可见,冬季是饮食进补的好季节。总的来说,饮食要偏温补,以不上火为宜。在饮食调养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此外,还应多吃温热护养的食物以抵御严寒,如羊肉、牛肉等。 另外,冬季要注意防“内火”。外面气温寒冷,屋内燥热,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症状,因此应多吃些苦味食物和清火、止咳、润肠的食物。如白菜、白萝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季锻炼五不宜 </p><p class="ql-block">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在运动上比较有讲究,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禁忌。 </p><p class="ql-block">(1)锻炼不宜骤然进行。冬季锻炼前应首先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以防韧带和肌肉扭伤。 </p><p class="ql-block">(2)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的,这些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p><p class="ql-block">(3)锻炼时不宜用嘴呼吸。冬季锻炼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为鼻子相当于一个过滤系统,它能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另外,寒冬气温低,冷空气进入鼻孔后可得到加温的效果。 </p><p class="ql-block">(4)锻炼时不宜忽视保暖。开始锻炼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而应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感冒。</p><p class="ql-block">(5)不宜空腹进行锻炼。人在清晨时血糖往往偏低,心脏功能处于较弱的状态,空腹锻炼会使因低血糖、心脏疾病猝死的可能性增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