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留迹

诗与远方

<p class="ql-block">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逛一逛古镇旧街,是融合百姓烟火生活,了解当地人文历史的最好方式。若来椒江旅游,海门老街是不能不到的打卡地,三千繁华不过一瞬间,这条老街浓缩了200年的故事,在台州很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海门老街位于椒江市中心,原街全长470米,如今留有225米,宽约6至8米。海门老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海门港正式立埠通商后日趋繁荣,商贾云集,盛极一时。海门老街现存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反映了海门港开埠以来文化商贸的历史沉淀,浓缩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和民俗风情,每一幢建筑都凝聚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老街保留了不同时期的风格,北面多为欧式建筑,南面先有明清建筑,后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新中国后又加入了文革的色彩,使老街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信步老街,屋檐下挂着灯笼,两边是安静的店铺,一种久远的古韵迎面而来,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难怪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海门老街保护与再生工程授予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p> <p class="ql-block">散步海门老街,可以感受那些浓缩了时间的记忆,石板路并不长,雕花灯笼,安静古风店铺,让时光在这里感觉格外缓慢。</p> <p class="ql-block">不知是修旧如旧还是本就朽旧的牌匾,苍老了岁月,饱经了风雨。</p> <p class="ql-block">初入门坊便能闻到厚重历史的气息,触摸它的往昔,重拾老街逝去的光阴。</p> <p class="ql-block">泰山银楼的外表像西洋,又像南洋,一下就成功地吸引了我。</p> <p class="ql-block">进门正面的两根木柱上绕着两条龙,中上方有个大金球,形成二龙戏珠。银楼不光有银,更多的是金,简直金碧辉煌啊,比故宫里的大殿还耀眼。</p> <p class="ql-block">咸丰二年(1852),台州关迁至于此,俗称台大关。大门并不像旧时衙门那样高,甚至有点趴,如今椒江书画院进驻在这座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台大关的隔壁是武圣庙,现在是浙江书画院,里面藏着民国《导报》和《台州国民新闻》。</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如今的海门老街,粉墙黛瓦、飞檐朱栏、雕梁画栋间仍可以追溯到当初热闹繁华的“小上海”风韵。</p> <p class="ql-block">如今,老街两旁的店铺,主要售卖古玩、字画、茶器等,不像其他城市一些商业气氛浓厚的老街,这里的老板大多慵懒,不主动招徕客人,因此,整条街显得比较平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忙忙碌碌的人们早已把生活的半径扩大,很少踏足这里,街上游客不多,显的有些冷清,而这却是我喜欢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朝、兴于清代、盛于民国的海门老街,曾一度是当地的CBD,今天走在铺着石板的街上,还依稀可望见百年前的人声鼎沸与灯火阑珊。</p> <p class="ql-block">往前溜达,来到了杨府庙,它与我往常见的庙宇大不一样,庙与商铺肩并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大户人家的宅子。庙里供奉着杨六郎神位,其实杨六郎并没有在椒江呆过,只因椒江在海边,为借他的神威,吓唬吓唬那些妖魔鬼怪,所以整了一个庙在街上。</p> <p class="ql-block">台州市古玩商店是当年的“李文元百货号”,此楼三层,底楼为店面,三层的楼面上写着本店的经销业务和雄心抱负,经销着“男女时帽、电机线袜、名厂鞋伞、化妆香品”,楼面横批是“采办环球物品,推销中华国货”,足见当时海门商人的气魄。今天的古玩商店卖着明清瓷器、玉器、铜器、竹木牙雕等精品。</p> <p class="ql-block">明清风貌楼宇。触摸它的往昔,重拾老街逝去的光阴。</p> <p class="ql-block">老街北端立着一块上书“海门关”三个大字的牌楼,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海门是整个台州的咽喉,海门老街是整个海门的道口,可见其当时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牌楼最早建于清咸丰年间,后被毁,民国时重建又被毁,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块牌楼是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海门关牌楼修复重立后,还在原址上重建了“接官亭”,让海门老街变得更完整和鲜活。</p> <p class="ql-block">很多不明就里的游人以为走完这条直街就完事了,其实街后还有一大块,更为幽静。</p> <p class="ql-block">这头摆着一个铜像照相的姿势,不少游客坐在椅子上取景拍照。来,坐稳了,老司机免费给你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普明堂前有香坛,但不见主事的,门前有个水塘,塘中植有荷莲、水草,充满灵气。</p> <p class="ql-block">水池中的这几十个莲花座很精致啊,想起了年少时背的《爱莲说》。</p> <p class="ql-block">德禄堂国医馆,白墙灰瓦,为清代秀才詹朝升(赛鸽)所创。馆里陈列着中医药的老照片、老物件,还有从元朝到民国的历代台州名医介绍。中药陈列柜子里飘出悠悠的药香,俨然是台州中医文化的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抱朴斋”里全是文房四宝,在里面呆一阵子,就是文化人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老街的“后花园”,花木抚疏,流水潺潺,适合一个人发呆,看云卷云舒,也适合结伴品茗听曲,话家长里短。</p> <p class="ql-block">台州民居古建筑有三要素:灰雕、石窗、彩绘。这是老街上另一处的老宅山墙,很精致有木有。</p> <p class="ql-block">海门老街在流年素锦里自在和清欢,是一幅你初看并不惊艳,细品却回味无穷的时光画卷。</p> <p class="ql-block">学生时代就听说过大陈岛,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地方,因为上世纪50年代的战争,更因为大陈岛垦荒队员的奋发图强,把一个满目疮痍、几乎荒芜的废墟之地,改造成了植被茂密、风光无限的魅力小岛。同学聚会的最后一地,去大陈岛,早上八点,从椒江码头乘快船前往。</p> <p class="ql-block">轮船一路向东,从椒江大桥、甬莞高速公路大桥经过,城市离我们渐渐远去,慢慢地四周一片苍茫,全是水面。刚出发时水域是土黄色的、有些浑浊的感觉,慢慢地,水的颜色逐渐变化,淡黄、灰黄、淡灰、淡绿色……天空的颜色也在慢慢变化。</p> <p class="ql-block">船上播放的是《风兩大陈岛》。大陈岛,我国大陆最后一个解放的地方,这里发生过三起重大历史事件:一是一江山岛战役,一场改变历史的战争;二是“金刚计划”,一次揪人心肺的拔根迁徙;三是大陈岛垦荒,一部撼人心魄的创业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陈镇是椒江区下属的唯一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镇,包括29个大小不一的岛屿、83个礁,其中上大陈、下大陈是面积最大的两个岛,也是居民集中的区域,大陈镇镇政府位于下大陈,是大陈岛的中心区域,我们去的是下大陈。</p> <p class="ql-block">到了下大陈岛,住的酒店在半山腰上,叫碧海山庄,近邻蒋经国旧居。</p> <p class="ql-block">从碧海山庄往下走二、三十步石阶,右手边便是蒋经国旧居。</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旧居是一幢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独门独院,青砖黑瓦,富有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据说是大陈岛最好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旧居一楼放置杂物,二楼为硬筆书法展,展示着与大陈岛有关的诸多书法作品。三楼为蒋经国生平图片文字简介。</p> <p class="ql-block">此处原先是海上豪客王相义的房子,大陈岛解放前蒋经国多次来大陈岛视察,就住在这栋房,这便是他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旧居里展示很多的原始照片。1954年5月6日,蒋介石由蒋经国陪同,乘“峨眉号”巡洋舰视察台湾北大门大陈岛,曾下塌此处过夜,蒋介石说:“一江山岛是北大门的门闩,守卫大陈,必先强固一江山岛;保卫台湾,必先强固大陈岛。” 蒋经国和“国防部长”俞大维还在深更半夜召集守岛军官训话:“一江山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危”!!</p> <p class="ql-block">梅花湾是下大陈岛上的一个海湾,因形如梅花的港湾而得名,是岛上的中心街区。</p> <p class="ql-block">梅花湾店铺林立,下大陈岛上的许多居民都聚居在此,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也大多聚集于此。</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夜幕降临,渔舟唱晚,潮水澎湃,击打岸边,华灯初上,梅花湾畔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很多台湾同胞回到大陈祭祖、交流,大陈岛为此在梅花湾筹建了台胞文史馆,正对着海湾入海处,透过展厅内一张张老照片去感受一个个久远的故事的同时,隐约可以想象半个世纪前这里发生的一幕幕场景。</p> <p class="ql-block">文史馆位于梅花湾的中心位置,透过窗户可以看见灯塔和大海,碧波无垠,一幅天然的海景画,一大片白云映衬着整个海湾,别有一番海韵。</p> <p class="ql-block">文史馆为四层,分15个版块,共有375幅珍贵图片,运用情景再现、实物展示、图文资料、影像播放等多元表现手段再现了大陈历史记忆和人文特征,其信息量之大让人赞叹不已,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进两岸骨肉亲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梅花湾有一座灯塔,矗立在避风港一侧,灯塔不但为航行的船儿指明了方向,更成为了大陈岛的标志性建筑。以红砖为主材的灯塔高大挺拔,色彩鲜艳。白天,它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中显得特别醒目。</p> <p class="ql-block">入夜,它明亮的灯光璀璨耀眼。</p> <p class="ql-block">从梅花湾回碧海山庄,顺着一条颇为陡峭的石头小道一路上行,又登上隐藏于半山腰上的蒋经国旧居。</p> <p class="ql-block">这是旧居正门。</p> <p class="ql-block">思归亭。1954年5月8日,蒋介石偕宋美龄于此观光,是年秋,国民党温岭县政府在此修建“中正亭”,1988年10月,大陈镇人民政府于原址重建,曰“美龄亭”。此处望海,可见云螟海角,月涌波心,海气著树,涛声裂岸,复思海峡彼岸,有大陈游子数万,家乡父老魂牵梦萦,期盼游子回归,期盼祖国统一,故于2006年改名为“思归亭”。</p> <p class="ql-block">思归亭平台之下便是著名的甲午岩,甲午岩主体为两块岩礁,巍然挺拔,任万千海浪扑击而岿然不动。岩壁如削,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有若神斧劈就。过去海上的帆船动力全靠帆篷,挂风篷要有桅杆,在船舱中竖桅杆,要有两坑夹板,这夹板就叫甲午板。所以,大陈岛上这坑石,渔民形象地称它为甲午岩,泰有“东海第一大盆景”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思归亭边有新建的悬崖栈道,站上去可将甲午岩奇观尽收眼底,往下看是数十米的深渊,海浪不断拍打着甲午岩,涛声如雷,卷起一堆堆白色的浪花。</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景区服务中心临海而建,海岛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从小路绕下山来,甲午岩三十多米高的巨礁,形如大海中的风帆,直指苍穹,两岩耸崎危立,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山路再往下走,接近海平面处仰看,横看成林侧成峰,甲午岩玲珑剔透,嶙峋突兀,倍显美丽雄伟。</p> <p class="ql-block">1955年2月13日,人民解放军就是在甲午岩登陆大陈岛。</p> <p class="ql-block">飞虎崖位于大陈岛的南部,邻近甲午岩,面朝东海,景色独特,地理位置险峻。其岩石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一个大峡谷,它的最宽处约10米,深约20米,长约150米,两岸悬崖峭壁,下面波涛澎湃。飞虎涯的名字由来有两层含义,一为形似一只雄壮的老虎卧海边;二为海沟狭窄,虎可飞跃而过。</p> <p class="ql-block">飞虎崖海蚀沟,崖底波涛澎拜,海浪冲击岩石,犹如虎啸龙吟。</p> <p class="ql-block">在蓝色调组成的海洋世界里,与海水“亲密接触”是内心的一种冲动,作为来自自然界的精灵,海潮释放着无拘无束的魔力,以自己的节奏一次次冲撞着海滩,近距离与海融为一体的感受,别有一番乐趣。</p> <p class="ql-block">灯塔地处甲午岩景区的中心,修于礁石之上,于2017年重修,塔高11米,灯光射程可达30海里,是渔民和海上船只测量时间和定位方位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索桥,位于两座崖壁之间,旁边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波涛起伏的海面。</p> <p class="ql-block">走在索桥上,犹如一脚踏入蔚蓝的大海,自己便是一叶扁舟,穿梭于鳞次栉比的礁石之中,感受一场宛如3D科幻电影般的旅程,给身体与心灵来一次双重洗礼。</p> <p class="ql-block">山岩、渔港、滩涂、岛屿,大陈岛拥有中国最有诗情画意的海岸线。</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边的石壁修了一条栈道,一边走一边还可以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特别治愈。</p> <p class="ql-block">海蚀、海积、溶岩地貌,带来了独特险峻的景观。置身于有如洪荒世界的强海蚀地貌带,秃岩净石。</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国民党占据时期的战事遗存,见证着大陈岛历史上的风雨飘摇和岁月变换 …… 国民党曾悉心经营大陈防务,在岛上屯驻兵员万余,修建了大量战壕和碉堡,是当时国民党军队集结于沿海岛屿的最北的据点。碉堡、坑道等至今大部犹存,是浙江沿海保存旧军事设施最多且最完整的岛屿,作为我国现代史重大事件发生地的实物遗存,具有特殊的历史游览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垦荒纪念碑主入口广场上,坐落着一座垦荒事迹展示馆,放置着一些桌凳、农具、灶台等景观小品,以文字、图片、雕塑等形式,真实记录了自1956年1月至1960年7月垦荒队员上岛垦荒的艰苦生活和先进事迹,再现了垦荒队员奉献青春的激情岁月,弘扬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p> <p class="ql-block">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登岛视察,提出“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p> <p class="ql-block">大陈岛曾有段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1955年,国民党败退大陆时,囊挟了岛上的居民,让老大陈人从此背井离乡,并损毁了岛上的大部分设施,让大陈岛沦为了一座废墟。苦难不是结局,励志才是主题。从1956年起,先后有五批467位热血青年,响应团中央号召,怀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之信念,跨江过海来到大陈岛进行垦荒。</p> <p class="ql-block">垦荒纪念碑由老垦荒队员在1996年大陈岛垦荒四十周年之际提出建造,于1999年完工。碑高16.5米,象征着垦荒队员于56年1月上岛。而每一层台阶都由五个阶梯组成,它代表着前后共有五批队员上岛垦荒。</p> <p class="ql-block">四周环绕着壁画,壁画上面永远记录下了那段艰苦的垦荒岁月。</p> <p class="ql-block">雄壮的塑像,活着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垦荒纪念碑所处的凤尾山顶的海拔为200多米,是大陈岛的第二高峰;在这里眺望远方,大陈岛全貌尽收眼底,水天一色、山体葱郁,江山如画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垦荒队员的故事若隐若现。在这个远离城市的海岛上,追忆那感人的事迹,震撼于人性中的神秘力量。</p> <p class="ql-block">离开垦荒纪念碑,沿海滨去往鸡笼头,一路风光。</p> <p class="ql-block">沉迷在美丽的海滨景色之中。</p> <p class="ql-block">鸡笼头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浙江省第二大渔场。渔产丰富,是我国沿海最大的黄鱼养殖产区。这边的礁石延伸进海里,远看就像一只鸡,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参观位于鸡笼头的东海黄鱼养殖基地,感受丰沃海洋、幸福大陈的味道。在台州,说起海鲜,色泽金黄、肉质鲜嫩、味道上乘的东海大黄鱼是最要称道的。早些年的滥捕,野生的东海黄鱼几近灭绝,现今在人工培植下,又焕发了蓬勃生机,而大陈黄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走进鸡笼头洋面,广源渔业养殖基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几何图形,漫游在养殖基地的栈桥上,想象着活奔乱跳的黄鱼,体会大美大陈那幸福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带着对大陈岛的眷恋,返程归家。</p> <p class="ql-block">食饼筒是台州特有的传统小吃,节日食俗。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麦饼、食饼筒)的风俗。吃了食饼筒,就要结束这次五天四晚的旅游,各归各家,同学们惜惜道别,相约下半年再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用了网上的资料和照片,向原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