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他外婆也是妈

一路驼铃声

<p class="ql-block">  娃他外婆,也就是我的岳母大人,在去年春节前新冠疫情完全放开不久,本身就是卧床不起重病在身的她,咋能承受住“阳”了的打击,让那个可恶的病毒给带走了。要说年龄不是很大,差一岁就是八十岁了,也算耄耋老人了。</p><p class="ql-block"> 她,是个城里的女子,说起出身,也算是当时县城里东街少有的几个富裕人家,其父解放前曾在黄陵县城开有自己规模不小的商号,估计生意做的不小,她父亲已经当上了县城里的商会会长,应该算是有钱人家。</p><p class="ql-block"> 她因为不同于普通人家子女,所以,从小就在县城里上学读书,至少也是读完了当时的初中,成年后,嫁给了工人身份的岳父,来到了岳父家所在的农村,因为她识文断字,懂得计算,所以当了生产队多年的会计,负责全村账务处理核算,这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了,何况还是个女的。</p><p class="ql-block"> 她一生都很喜欢劳动,不论是大公社时期的集体劳动,还是包产到户以后自己家的责任田,历来都是精耕细作,种地如绣花,地绊子永远都是直直的像一条线,田里的土就像筛子过了一样,核桃大的土块都难找到,出苗的庄稼地里永远看不见一棵杂草丛生,麦子收了地里抛洒的麦穗一个个拾得净光。爱劳动,会劳动是她一辈子的长处和优势,就是老了住到县城里,在自家院子外边的土坡上也要给自己收拾出一片子地块,种菜,浇水施肥,从不马虎,所以,种啥都是绿油油的,西红柿,辣子茄子豆角子,总是自己吃不完还经常送人吃,地坢子上记得还栽养着玫瑰红的月季花和开黄花的野百合。</p><p class="ql-block"> 岳母一辈子讲究干净卫生,不论是早年住在乡下农村,还是后来住进县城,就是老了儿子把二老接住到大城市的家属楼上,不论春夏秋冬,迟早院子里、大门外的巷子里,或者房子里、厨房里,都是干净整洁,地上桌子上案板上的东西摆放都有讲究,从不随意乱放,家里的家具、桌子什么时候都是抹得净光发亮,一尘不染。住到单元房里也是一天三遍的扫地,拖地嫌不干净,多年都是人蹲在地上用毛巾抹地,也就是老人这个习惯,让她到了古稀之年,腰背早早的直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她虽然是城里娃嫁给了乡下,还当过多年的生产队会计,可她家里的经济大权,她从没有管过,也许是自己身为家庭妇女,没有工作不挣钱的原因吧,家里的账务一直都是老伴管着。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让她闻不了做饭时候的那种油烟味,特别是炒菜时候的那种呛味,油烟味让她咳嗽起来啾的人难受,这就使她进厨房做饭有了困难,记得我刚结婚那么多年,她还住在乡下农村,我经常上门不是忙时帮着收种,就是陪妻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二老,所以,岳母大人做的家常便饭没有少吃,红豆粥、手擀面、白蒸馍都挺好吃的,我一直都很喜欢吃她做的那些饭菜,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二老住到了西安,我们每次从老家去西安看望老人,她都是提前买好肉和菜,包好葱大肉饺子,提前冷冻在冰箱里,我们前脚进门,说不上一会话,知道我们当天下午还要赶回老家,老人就开始进灶房打开煤气灶烧水,下饺子,一起与我们吃个三代人的团圆饭,走时还要给我们带回来一些,不要都不行,这就是老人的最大心愿。</p><p class="ql-block"> 我也不止一次的体会到,那种二老与她们的女子孙子还有我这个老女婿一起吃饭的时候,那是二老最高兴最开心的时刻,每次见了女儿孙子,老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问候村里的自家兄弟,打听舅家舅母和几个姨家子女,说自己的养生按摩,介绍中医人体穴位,谈儿子的生意,聊孙子念书的学校和专业,偶尔也会提起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总之话题很多,一个接着一个,只要我们进门坐下来,娃他外婆总是先去房子把能吃的瓜子、水果、糖、副食,能吃的都拿出来,摆满了茶几,不停的催促着吃这吃那,反正,只要孙子和儿女吃的不停,她俩就笑呵呵的开心高兴,这就是老年的她。在我的心里,觉得娃他外婆,人到暮年,越老越可爱了,心思更多的放在了对儿女孙子的牵挂上。</p><p class="ql-block"> 2020年后季,突然因脑梗发病住院,因治疗及时,恢复还算理想,可后来又二次三次复发,连续住院治疗、康复,两年多住院不下十次,一次比一次严重,直到记忆力和语言功能丧失,卧床不起。也就是在她发病住院初期,有两次住院出院都是我背着老人上下她家六楼的,第三次住院回家到了楼下,我背着她就是没有站起来,不知道是我体力下降还是老人身体下降不鼓劲了,后来还是我和娃他舅两个人手链着手,让老人像坐沙发一样,抬着,上到六楼家里,那时候已经离不开轮椅了。</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岳母给自己攒了三万元,就在我儿子结婚前夕,当时娃他外婆已经坐上轮椅了,但头脑清楚,语言还能正常交流,连续两次我们周末去西安家里看望二老,她都是取出自己的私房钱,硬是塞进女儿的挎包里,让给孙子结婚备用,她的这个举动说真的,很让我们感动,但女儿两次都取出母亲给的现金,放回她的房间里,老年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攒了那么一点钱,可看见孙子马上结婚,就愿意倾囊相助,可作为儿女,我们再紧张也比老人生活宽裕,我们不会要老人钱的,那是她的幸福生活的“押仓石”,任何人都不能动的。</p><p class="ql-block"> 娃他外婆,到老了很像她的母亲,都是那种慈祥母亲的长相,性格上也是那种仁爱心善,越发疼爱自己的儿女,“老人的心在自己儿女身上”这句话,我在她的暮年生活里看得很明白,作为女婿,我从年轻时候到她老,都一直很尊敬她,对她说的话每次都是言听计从,从不会反驳一句。她很喜欢坐我开的车,而且都会主动坐在前边副驾驶位置上,让女儿孙子坐后排,一路上,从不拘束,与女儿和孙子说的话题不断,十分开心,也许是我们夫妻和儿子对她的好,让她与我们没有隔心,她有一种舒心放心的亲情感,让她和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有种生活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路很短,愿岳母大人那边更好!</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6日 下高埝塬上</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