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吴中,字思正,明山东省东昌府高唐州武城县人,葬于武城县城(今武城县老城镇)西十里小吴庄(今河北省故城县建国镇祖杨庄村附近),为明嘉靖年间武城十五墓之一。明、清两代均崇祀乡贤,武城县城旧治为吴中立有“司空司寇坊”、“少师少保坊”、“都宪坊”坊表,明、清《武城县志》载之。曾祖父吴渊、祖父吴兴仕元,任任丘县令。父亲吴成持家,其家世以儒学为业。吴中自幼聪颖过人,少时在家乡读书,明洪武年间被县学选为贡生。不久,被选送为国子监国子生。洪武十九年,自国子生授营州后屯卫经历,后升任大宁都司经历。</p><p class="ql-block">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师至大宁,吴中率众出迎,应对明扬,受到燕王朱棣的器重。赐袭衣,命守会州。吴中动员全城官员士卒、绅士乡官共同守城。建文帝军攻城,吴中亲率兵民迎敌,打退了建文帝军的进攻。后受命移守蓟州,吴中捍御抚绥,具有方略。燕王朱棣以衣服器物嘉奖吴中。遂命吴中署北平布政司理问,后升经历。吴中给饷运赞城守,居效劳绩。燕王朱棣登基后,累功升至大理寺丞、少卿,擢迁都察院右都御史。永乐四年,明成祖下诏于永乐五年五月营建北京宫殿,为迁都北京做准备。永乐五年,任命吴中为工部尚书,负责北京宫殿营建,奉命入蜀采集建筑材料。回京后,奉命征集明成祖北伐粮草、给饷。由于工作突出,获赐帛六百匹。</p><p class="ql-block"> 永乐五年,由于徐皇后的去世,长陵的修建提上议事日程,这就使宫殿营建受到影响,没有如期动工。永乐七年五月,明成祖明礼部尚书赵洫,明地理者廖均卿等择地,得吉于昌平黄土山。明成祖巡视其山,赐名天寿山,迁武安侯郑亨祭告兴工,命武义伯王通董役事。工部尚书吴中为修建长陵的总负责人、总工程师。吴中不愧是一个山陵规划设计和营建的艺术大师,他和来自礼部、工部、都察院、六科、钦天监以及内阁等多部门的设计和营建者,经过反复斟酌,在继承明孝陵全面定制的陵制基础上,参照明孝陵和天寿山的具体特点,使其更加合乎礼制,整个方城与明楼连成一体,从而更加突显整个陵寝的宏伟壮观,尽显其空间艺术效果。于永乐十四年三月正式竣工。同年八月,北京宫殿营建动工。吴中丁外忧归京后,朝廷仍让他负责北京宫殿营缮。吴中上书朝廷,宫殿营缮是吉祥的事情,自己丧服未除对宫殿营缮不吉。朝廷采纳了吴中的建议,于是,改任刑部尚书。在此期间,吴中持法宽平,狱无冤系。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欲再征鞑靼,吴中于户部尚书夏元吉、兵部尚书方宾、礼部尚书吕震,以“饷绌”为由,主张“休兵养民”,上疏朝廷,停止北征。明成祖朱棣大怒,以忤旨罪被打入大牢。</p><p class="ql-block">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吴中被释放,官复刑部尚书,不久改任工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加太子少保。宣德元年,随明宣宗朱瞻基征朱高煦于乐安。宣德二年,授吴中太子少保兼工部尚书。宣德三年,因以官府的木材、石料送给宦官杨庆营建私宅,被明宣宗朱瞻基下狱,夺禄一年。正统元年,明英宗朱祁镇,复工部尚书。</p><p class="ql-block"> 在洪熙、宣德、正统三朝,作为工部尚书的吴中,主要负责献陵、景陵的修建。吴中的规划设计,适应山水形势,充分发挥其艺术才能,创造性地营建了长陵、献陵、景陵三种不同形状的山陵。不仅进一步完善明陵的规制,而且对以后诸陵的营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统年间,吴中主持重建永乐十九年被火灾焚毁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和乾清、坤宁二宫,以及北京九门城楼与吏部、工部、兵部、户部,钦天监等一批中央官署。正统七年,宫殿修缮竣工。因宫殿修缮之功,进太子少保。吴中在工部二十余年,勤敏多计算,职务填委,规画井然。吴中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北京宫殿修建过程中,临清至武城的官窑应运而生。从此,临清至武城、故城、德州数百座官窑烟火燎旺、生意兴隆,带来运河两岸重镇驿站商铺林立,商贾云集,舟车如鳞,产品堆积如山,沿河两岸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漕运之便,泽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乡村因之而生,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如今贡砖官窑厂已不见,但这些延续下来的村子,如武城鲁权屯的青苏厂、罗厂、新厂、袁厂,故城头屯七十二窑,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运河两岸官窑贡砖烧制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正统七年四月,年迈的吴中辞官致仕,六月病逝于武城家中,享年七十岁。明英宗得知吴中去世,停朝一日,以示哀悼。迁礼部尚书胡濙赐祭,追封吴中为“茌平伯”谥号“荣襄”。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江陵杨溥为吴中志墓文,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庐陵杨士奇撰神道碑碑文,为之铭:</p><p class="ql-block">奕奕吴公,兴自成均。发轫伊始,感会风云。共武之服,从师于迈。摅勤效漠,夙夜靡懈。乃进棘寺,乃踄栢台。隆隆宠光,寺衢恆开。正法以施,秉公持平。遇灾外咎,帝嘉乃诚。遂掌邦禁,诘奸刑暴。惟钦惟恤,恭帝之诏。再入冬官,如古司空。居民时利,饬材考工。鞠躬致诚,历事四圣。踄降左右,式桓厥敬。迁多其绩,时伟其望。岩岩师保,六官之上。曷不慭遗,而遽长归。七十高龄,于古已稀。寿富考终,亦即宁止。史氏有铭,诒厥来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