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博山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机械、陶瓷、琉璃等行业发达,美食、美器传天下,是有着百年工业文明的老工业城市和闻名天下的鲁菜名城。</p><p class="ql-block"> 然,的就是这样的一座光荣而又自豪的鲁中雄城,在历经了经济大潮和岁月变迁后,却留下了不少的“痛”……</p><p class="ql-block">一、地方美食小吃闻名却没有成气候</p><p class="ql-block"> 博山美食闻名天下,山东人一说起博山饭无不竖起大拇指头,“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博山“四四席”、酥锅、豆腐箱、炸春卷,硬炸肉如雷贯耳。</p><p class="ql-block"> 笔者是在博山长大的。可能是由于年代的原因,我小的时候,博山人家庭生活富裕的并不多。那时候,城里有数的几家馆子(东风饭店、回民饭店、利民饭店、博山饭店),平民百姓很少有去“下馆子”的。三五个朋友“过阴天”或者来了家里客人也是自己做菜,“忙公事”也多是在院子里请“大师傅”做菜。</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有了“博山男人个个半把刀”和“博山菜一家一个样”的说法。那“四四席”是席间的一种食菜做法和顺序而已,众俗习惯加归顺而成。酥锅是博山人的“年下菜”,过去是不上桌(席)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前进堂(店)坐席并不广泛。那些“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不是正宗博山菜”等等说法,大多是个人看法而已。</p><p class="ql-block"> 连饭店都没有进,怎么就能知道味道呢?一家一个样,谁又是正宗呢?</p><p class="ql-block"> 博山美食真正闻名的应该是“地方美食小吃”,多体现在早餐和小菜上,独具特色,制作简单,符合当地人口味,很容易被平民百姓接受。有滋有味,拿来即吃,吃完留香。</p><p class="ql-block"> 数点博山地方美食小吃:元宝水饺、水煎包、菜煎饼、酥皮火烧、对折油条、磨盘葱油饼,椒盐瓤火烧、博山肉烧饼、油粉、红豆腐、油辣菜、博山香肠、咸大鱼、连浆、龙泉寺火烧、新建一路老灌汤包、西关馄饨、博山老豆腐脑、石磨豆浆、博山豆豉咸菜、酸咸菜,包括渣豆腐等等举不胜举。这些美食小吃,有的已经失传了,有的依然红火很盈市。</p><p class="ql-block"> 博山人就是聪明,喝碗玉米糊嘟给撒上几粒五香黄豆;吃完了鱼还得给你咂个鱼汤;乱七八糟一起炖那叫“烩菜”。</p><p class="ql-block"> 博山地方美食小吃很多,很广泛,遍布大街小巷、嘎嘎哈啦,上班族吃,老人小孩吃,当官的吃,经商的也吃。</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山城,还在朦朦胧胧中,早起晨练、赶班的人们,忙忙乎乎地走到路边摊,顺手拉出一交叉坐下,朝着店人咋呼一声“一个火烧、一碗油粉”、“一个火烧饼、一碗连浆”、“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p><p class="ql-block"> 老板或哼一声或说“知道连”,随即把吃的放到小篮子里,放到你胸前,啥哈一般自己舀,再弄上半碟小咸菜放到小方桌上,开吃。</p><p class="ql-block"> 吃完了,顺手一摸拢嘴,把零钱往桌子上一放,招呼一下老板,走人!</p><p class="ql-block"> 这是老博山城里人多年市井生活沉积而成的饮食文化底蕴,这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是勤劳而朴实的老祖宗留下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博山人很自豪,光荣地成为“鲁菜发源地”。但在外地很少能见到大型的、象样的博山菜馆或博山饭店。可能是博山菜太高档了,别人水土不服?可能是博山菜太难做了,人家学不来?也可能是博山菜落伍了,没有与时俱进,吃客吃烦了?答案只有博山餐饮界的朋友自己去琢磨。</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博山的水饺、火烧、烧饼、油粉、酸咸菜、酥锅等小吃,在鲁中地区乃至整个齐鲁大地,大街小巷到处大都能看到“博山”的字样,店铺星罗棋布。博山地方美食小吃很适合北方人的胃口,很受欢迎。</p><p class="ql-block"> 博山没有一条正规的地方美食小吃街。但随处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小吃,随时都能吃到,而且是即挑即选,直到你满意为止。</p><p class="ql-block"> 博山的地方美食小吃真应该申请非遗,真应该申请中华老字号保护,真应该认真挖掘、传承、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