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不遇

花儿与少年

<p class="ql-block">  《寻人不遇》,作者比尔波特。比尔波特美国作家,汉学家。他是美国人,但他对古老的东方文明充满热爱。他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的道家,佛教,古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他的代表作《空谷幽兰》《禅的行囊》《黄河之旅》写的都是中国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 《寻人不遇》是一本游记,是比尔寻找中国古代诗人遗迹的寻梦之旅。他沿着黄河西行,从孔孟之乡山东曲阜开始,经过齐鲁大地济南临淄,经过千年古都洛阳西安,进入天府之国四川。然后从四川沿着长江东下,经过两湖胜地,山水皖赣,最终到了苏杭天堂。一路上他探寻古迹,吟诵诗歌,这个老头还非常可爱,他会随身携带两瓶威士忌,在诗人墓前,和一千年前的诗人对饮小酌一杯。他用他的方式完成了这次长途跋涉,同时这次旅行也是对他的偶像徐霞客致敬!</p><p class="ql-block"> 比尔把第一站选在了山东曲阜,这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在这里删诗书,定礼乐,编撰了《诗经》。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已经流传了三千年。三千年,好漫长啊!但它真的离我们遥远吗?</p><p class="ql-block"> 高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氓》选自《诗经》,《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自述,详细讲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到婚姻直到最后感情破裂的过程。这首诗最珍贵的地方是它并没有一味埋怨,而是分析出了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当时女子的经济不独立。女子在婚姻中一定要保持经济和人格的独立,这对于三千年后的我们依然有现实意义。尤其编写在高中课本中,诗歌跨越三千年依然在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自尊独立。</p><p class="ql-block"> 离开曲阜,比尔去了济南。济南有李清照和辛弃疾的纪念馆。提到李清照,我想到的是她写的《夏日绝句》</p><p class="ql-block">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p><p class="ql-block">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女子没有和男子一样的上学读书自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清照凭什么可以青史留名?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才学和气概都不输于男子。</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可以写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园风光的秀美,也可以写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上阵杀敌的气魄。关键是他不是写写而已,辛弃疾是真的可以带兵打仗的。</p><p class="ql-block"> 离开山东,比尔去了陕西西安。在这里比尔拜祭了杜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比尔坐车去了当地,随机找了一个扛锄头的老农问路,老农带他来到杜牧的墓前,这让比尔觉得很惊奇,一千多年了,当地的农民还可以找到杜牧的墓。这在美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尔在杜牧墓前吟诵《清明》,当他读到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周围下地的村民都围过来跟着他用陕西话吟诵“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比尔拿出威士忌,和当地的农民干杯,还给杜牧敬酒。杜牧都不会想到一千年后一个外国人拿着洋酒来祭拜他。</p><p class="ql-block"> 从西安一路去了四川江油,江油是李白的故乡。李白在中国诗坛是神仙一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至此识于微时的感情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青梅竹马”,名字与感情一样美好!</p><p class="ql-block">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至此长风破浪激励了一代代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中国人最向往的生活,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既然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是一定要去的。前两年有一个电视剧《庆余年》,在剧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文武百官在皇帝面前比赛写诗,范闲一战封神的《登高》就出自杜甫之手。杜甫的这首登高被称作古今七律第一。</p><p class="ql-block">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p><p class="ql-block">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p class="ql-block">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p><p class="ql-block">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p><p class="ql-block"> 离开四川,比尔去了湖北襄阳,这里是孟浩然的故乡。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p><p class="ql-block"> 孟浩然的《春晓》给了后世文人怎样的启发呢?李清照有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在问什么呢?她在问“昨夜的雨打落了多少海棠花呢”?郭敬明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书名一定是受到这首诗的启发。孟浩然的《春晓》是李清照和郭敬明作品的灵感来源。</p><p class="ql-block"> 昨夜下了一夜的雨啊,清早起来,我先看看花儿落了多少?这样诗意的生活从孟浩然开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千百年来,惊醒了多少文人的梦。 离开襄阳,比尔去了黄冈。这里有苏东坡的纪念馆。苏东坡-----中国文人的天花板。</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超旷豁达。</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从容和淡然。 </p><p class="ql-block"> 唐朝崔颢有一首诗“昔人已辞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千年前的诗人词人已经烟消云散,但他们的作品留下来了,至今不仅滋养着中国人,还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带到了海外,受到外国学者和民众的追捧。离开湖北,比尔又游览了安徽,江西。他把这次旅行的终点定在了苏州寒山寺。因为他对中国古诗的喜爱从寒山开始。</p><p class="ql-block"> 我来寻你,你已湮没在上千年的风沙中</p><p class="ql-block"> 我来寻你,你的墓在一片玉米地中和蝉,燕子,青蛙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但是真的消失了吗?</p><p class="ql-block"> 诗歌存在与每个中国人的骨血里。</p><p class="ql-block"> 世易时迁,寻人不遇</p><p class="ql-block"> 跨越时空,我们在此邂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