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刘昱,字景阳,明山东省东昌府高唐州武城县刘古庄人。刘古庄在明代是一个村庄,因山东恩县地跨运河两岸,刘古庄刘氏购置山东恩县飞地,分户居住运河西岸,亦称刘古庄。刘昱自幼聪颖过人,好学上进,明太祖洪武年间,被录选为武城县贡生。不久,又被录选为国子监太学生。刘昱以国子监太学生初授吏部给事中,后又升任通政司左通政。遂外任河南布政使司左参政。</p><p class="ql-block"> 明惠帝建安二年,安南陈氏王朝外戚黎季犛,尽杀安南王室陈氏宗族,废陈少帝自立。黎季犛恢复胡姓(其祖先十二世胡廉做了宣尉离训的义子而改姓黎,黎季犛改名胡一元为胡氏十六世),自称虞舜后裔,乃立国号“大虞”,年号“圣元”。史称“胡朝”。年底,传位其子胡汉苍(黎苍献),自己做太上皇。仍掌实权。明成祖永乐元年四月,安南胡朝胡汉苍以王室陈氏绝嗣,乞袭陈氏封爵,以取得安南法理上的统治权。明成祖迁使者赴安南查实。十一月,朝廷正式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p><p class="ql-block"> 明成祖永乐二年,逃到寮国(老挝)的安南陈朝王子陈天平,被寮国使臣送到中国。明成祖朱棣听完陈天平的陈述,心中纳闷,安南陈朝绝嗣,胡朝已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怎么又冒出一个陈朝皇族的后裔?恰巧,安南胡朝的使节也在南京,为防有诈,明成祖决定让在南京的安南使团见见这位陈天平。当明成祖把陈天平带到安南使团面前时,安南使团中的前朝遗老们为之一惊,痛哭流涕,他们万万没想到,在千里之外的大明皇宫,居然见到了陈氏之后裔。明成祖为之大怒,立即迁人问责安南胡朝。永乐三年六月,安南胡朝派使者来南京谢罪,并还朝于陈氏,迎请陈天平王子回安南复位。明成祖得到安南胡朝的承诺,于是,大明朝廷派大将黄中率军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国。永乐四年元月,黄中率兵保护陈天平进入安南境内,当走到芹站时,遭安南胡朝军队的伏击。陈天平被伏兵所杀,明朝前大理卿薛岩战死。大将黄中引兵退还 。</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种背信弃义的无耻之徒,所造成的侮辱性流血事件,明成祖极为震怒,七月,遂派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沐晟、张辅为副将,帅师分道讨伐安南,兵部尚书刘俊参赞军务,北京行部尚书黄福、大理卿陈洽督饷。十一月,成国公朱能卒于军,张辅代领其众,代行成国公职权,攻克隘留关。副将沐晟率兵与张辅会师于白鹤。十二月,张辅大破安南兵于嘉林江。永乐五年正月,张辅大败安南兵于木丸江。三月,张辅大破安南兵于富良江。五月擒黎季犛(胡一元)、黎苍献(胡汉苍)父子,押解于京师。安南平。</p><p class="ql-block"> 永乐五年六月,明成祖以安南平,昭告天下,下旨组建交趾布政使司,撤销安南王国,改称交趾省,管辖十五府、四十一州、二百一十个县,实现“郡县安南”,正式纳入大明的版图。明成祖的“郡县安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那就是实现明朝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存在,于郑和船队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西洋朝贡体系。明成祖改派刘昱上任交趾,就任交趾布政使司右参政,是看到了刘昱在河南布政使司的政务管理政绩,希望在管理层面和军事层面一样,都能做到吏民畏服。刘昱肩负朝廷使命,面对国家南方边疆错综复杂的民族、社会矛盾,积极面对,勇于作为。所到之处,吏民畏服。</p><p class="ql-block"> 永乐六年八月,交趾省安南旧族简定发动叛乱,朝廷授黔国公沐晟为征夷将军,讨伐简定。刘俊仍参赞军务。十二月,沐晟与简定战于生厥江,沐晟战败,参赞军务刘俊、都督佥事吕毅、参政刘昱战死。永乐七年二月,朝廷命张辅、王友率兵讨伐简定,十一月,张辅生擒简定于美良,在京师诛杀简定,交趾省太平。</p><p class="ql-block"> 刘昱边疆赴任仅一年半的时间,空有一腔热血未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没有兑现对朝廷的承诺,是历史的捉弄。但是,这不会掩盖他的才华与抱负。明、清两代都把刘昱公作为乡贤崇祀,入乡贤祠受后人瞻仰朝拜,成后人之楷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