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跟进我校跨学科教学研究,5.23日下午,教研室继续组织了“音体美学科融合研讨会”,由教研员岳应男老师主持,相关学科教研组长、教师及教研室工作人员全体参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议开始,由岳应男老师作开场发言,以课标为出发点,指出新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以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借助央视春晚《只此青绿》这一节目,深入浅出讲解了音乐、美术、体育、语文、生物等多个学科的融合体现。此外还谈到体育、音乐等课程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可以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结合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岳应男老师作开场发言后,由本次活动授课教师禹丽坤、李雪雁分别讲述了自己对音乐、体育两门课程跨学科的认识与理解。禹丽坤老师从课程的设计、音乐节拍的感知等方面进行解读,李雪雁老师以自己对“跨学科”这一概念的多次课程尝试为例,详细具体地介绍了跨学科课程的难点,令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位授课教师发言后,又由体育学科教师代表石普雨、美术学科教师代表吕琳作了个人感悟分享。石老师从体育与美术(书法)两个学科中寻找到了联系,以人的姿态来类比书法艺术的形态,观点新颖;吕老师以“韵律之美”这一主题为例,即兴设计了“韵律操动作速写课”与“韵律操队形设计课”,完美贴合跨学科这一主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代表发言结束后,由教研室王利主任与冯生栓主任作点评讲话。王主任从中考命题角度入手,谈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美术学科在考题中的呈现,列举了多例中考考题向跨学科融合的实例,点明了跨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在综合素养、思维方法和认知层面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有利于形成全面、开放、灵活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从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冯主任则谈到了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指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较多。例如,与数学结合,可以在语文阅读中加入数据分析和图表呈现;与自然科学结合,可以通过说明文阅读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与社会科学结合,可以利用历史典籍与报刊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此外,还可以与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还有体育,语文阅读可以结合体育比赛、运动员的生涯和成就等,让学生了解运动精神和竞技文化,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家庭教育。语文阅读可以加入家庭伦理、亲情关怀等主题,引导学生尊重家庭、了解家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尾声,由冯校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首先肯定了岳应男老师的课标意识以及作为教研员的研究意识,对本次“研后研”活动给予了赞扬;其次,提出跨学科教学本质依旧是促进教学,应当为中考服务,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最后,对跨学科融合研讨做了专业解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背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响应时代需求和培育时代新人,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各门课程原则上至少要用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体现了新课标鲜明的导向性—— 跨学科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含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中,综合学习指向对生活经验、正式学习、不同观点和学科知识等的整合,意在克服分科教育对知识的割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跨学科学习的实质是一种智慧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推进综合学习的方式之一,跨学科学习不仅强调实现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还强调学科间知识与方法的“联结”,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质:跨学科性:体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在知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关联性,强调学生在综合运用 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跨学科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综合性:体现学科内部知识及其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整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创设具有综合性的跨学科问题情境, 将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机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跨学科性和综合性是跨学科学习的本质特征,强调学科间的关联与整合,督促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不能仅重视学科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科之间显性或隐性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结构化组织学习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的设置逻辑,本文提出以下三条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原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坚持学科立场,同时兼具跨学科特征</p><p class="ql-block">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置是对分科教学的补充、巩固和深化,而不是对分科教学的否定,也并未跳出学科框架,因此要坚持学科立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无论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置的课时占比还是学科逻辑都表明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学科学习的基础,而是对学科学习内容进一步展开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应用,因此只有学好每一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跨学科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坚持学科立场强调以本学科内容为主干,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以有效避免“重过程经历、轻知识学习”的现象,促使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同步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坚持学科立场有利于明确实施主体,降低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难度,也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跨学科性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学习目标的确立、主题与内容的选取、学习路径的选择、学业质量的检测等方面都要具有跨学科特征,体现与其他学科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推进主题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变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既要突出主题学习内容的结构化程度,加强学科之间内容的关联性,又要推进教学方法的变革,体现学生中心理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明白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几个学科简单相加或轮番呈现,也不是各学科教师的“孤军作战”,而是多元聚合、协同融合。学校将加强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也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设计富有创意的跨学科课程;学生则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音乐活动,体验跨学科学习的乐趣。鼓励跨学科教学,勇于尝试跨学科教学,才能为我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期待跨学科育人目标的更好实现,期待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总策划:徐心一 合玉文☁️</p><p class="ql-block">☁️协同策划:冯美玲☁️</p><p class="ql-block">☁️审核:王利 冯生栓☁️</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陈利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