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故宫博物院

尘烟梦雨如墨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玩于2023年5月13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作于2023年5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处非常大非常宏伟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所在地——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两代的权力中心,故宫是庄严威武的紫禁城,见证了24位帝王在此指点江山、呼风唤雨;作为文物荟萃的博物院,故宫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们的旅游目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的时候,我在电视上、语文课本里还有《优秀作文集》看到过关于故宫的图片或文字描述。故宫,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个时候,我就对故宫产生了向往,如果我也能去这里游览一番,该多好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愿望一直被我珍藏在心底,有多少次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我幻想着自己像帝王一样穿梭在故宫的各个殿宇之间;幻想着自己像鉴赏家那样欣赏着故宫里面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甚至幻想着自己亲手抚摸喂食守卫着故宫的宫猫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无数次的盼望与幻想,现在终于变成现实了!这次我走进了故宫,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次的故宫之行可以说是一次圆梦之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顺着南池子大街一路北上走到东华门大街,再从东华门大街一直向西就来到了故宫博物院的东华门。接着我沿着故宫城墙外的道路向南走,来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午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着故宫的黑色城墙,很高很厚。黑色长条砖整齐堆砌在一起,筑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也是一道隔绝内外的屏障。外面的人休想进入皇宫,里面的好多人也只能望着宫墙四角的天空。在这深宫高墙内,曾发生过多少不为人知的宫廷往事。皇帝坐在宝座上威严的向全国发号施令;皇后深居后宫盼望着御驾亲征的皇帝平安归来;幽居三宫六院的宫女们百无聊赖的打发着枯燥的每一天;大臣们则忙里忙外处理着一件件繁忙的政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前就是端庄大气的午门。屋檐下面是一块蓝色的牌匾,上面是苍劲有力的两个金字:午门。两边各有一座城台,上面是防守用的敌楼。假如从高处看的话,整个午门呈“凹”字形。如果把整个午门比作一只鸟的话,那么中间的城楼相当于鸟身子,两边延伸出来的城台就是鸟的翅膀了。午门总共有三个门洞,这个我在书上看到过,还是有所了解的。中间的门洞平时只有皇帝才能进进出出;皇帝结婚时皇后可以从中间门洞进一次;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可以从门洞走出一次。文武百官只能从左侧门洞进出;王公贵族只能从右侧门洞进出。你看,在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一个进出门的行为都有这么多繁琐的规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门前的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午门前面排起了好几列长长的队伍。人们都焦急等待着午门赶紧打开,盼望着走进午门后能够大饱眼福。此时的我也和大家一样急切,不停的踮起脚伸着脖子看着还没打开的午门;一遍一遍的看着手机上的时间,感觉时间指针仿佛静止不动了,“怎么还没到开门的时间呢?!”我皱着眉头轻轻地跺着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请所有游客排好队,准备好身份证,开始检票。”现场工作人员们用扩音喇叭引导着游客们。十几处检票口前排起了大队,如同看不到尾巴的长龙,又像蠕动前行的蛇。因为我是排在队伍的最前面,所以仅仅用了几分钟就结束了检票。穿过检票处,此刻我的内心因为激动像一头到处乱撞的小鹿在砰砰跳。向往已久的故宫现在就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午门那几扇厚重的红色大门早已为我们敞开。以前只有皇帝、王公贵族才能进出的皇家重地,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走进来了。我来到午门的大门前,吸引我的还是大门上那排列整齐、如同拳头大小的门钉,由于岁月的洗礼再加上游客们的抚摸,门钉上的金漆已经快脱落完了。虽然这样,但我还是忍不住用双手摸了摸这些门钉,门钉很光滑,摸在手里有种说不出的舒服感。摸了几个中下层的门钉后,我又踮起脚,伸直胳膊摸上层的门钉,因为摸的越高,寓意着我能够步步高升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我是第一次来故宫博物院,为了节省体力、节约时间,也为了避免出现“贪多嚼不烂”的情况,因此这次的故宫之行我把主要的游览目标放在了前朝三大殿、后朝三大殿、御花园、武备馆、钟表馆、珍宝馆以及部分西六宫区域上。没有去武英殿的陶瓷馆和文华殿的书画馆,这两处展馆我打算以后再来故宫时再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进午门后,弯弯曲曲如同丝带一样的金水河映入我的眼帘。五座石桥似白玉腰带系在金水河柔软的腰上,每座石桥的桥柱上都刻着张牙舞爪的龙。在周围都是黄瓦红墙当中,五座石桥如同雕冰砌玉,显得是那么典雅朴素。然而当我走上石桥时,却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眼前的金水河中间一段平直,比较靠前;其两端的河段也是平直的,只是比较靠后,连接着中间和两端的河段就比较弯曲。这让整条金水河看起来像一把拉开的弓!而河上的五座石桥就像五支搭在弓上的箭!“箭头”直指午门,似乎是在震慑潜在之敌。这样的精妙设计不禁让我竖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桥,前面就是恢弘大气的太和门,如果从远处乍一看,还真会误把太和门看成一幢宫殿呢。太和门前的左右各有一只铜狮子,右手边的铜狮子脚下踩着一个绣球,左手边的铜狮子脚下踏着一只小狮子。两只铜狮子怒目圆睁,长着血盆大口,显得格外威武霸气。这不仅是在恐吓着来犯之敌,也在宣誓着皇家禁地至高无上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穿过太和门,来到了一片宽阔的广场上。然而这处广场的地面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铺的那么平整严密,用于铺地的黑色小长条砖横七竖八的铺在地面上,走着走着还会被地上的浅坑或凸起来的小砖头拌一下。这让我很不解,作为宫廷重地,怎么会有这种不足之处呢?难道皇帝走在这上面就不怕拌脚吗?看了讲解牌后,才知道这种设计也是迫不得已,为了防止有人通过掘地道潜入皇宫来行刺皇帝,所以才把地面铺成现在看到的样子。看来古代的工匠还有大臣为了皇帝的安保工作,也是费了一番苦心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看向广场的北边时,我激动的几乎定在原地不动了。雄伟的太和殿坐落在我的前方!以前我只在电视和书籍中见到过太和殿,现在它就在我的眼前!看啊,太和殿顶部金灿灿的黄色琉璃瓦在太阳的照射下发着耀眼的金色光芒;殿顶的四角都向上翘着,让整个殿顶看上去如同展翅待飞的金色大鸟。屋檐下面的梁楣如一条蓝色丝带镶嵌在两个黄色屋檐之间。太和殿的门窗、墙身像火一样红,似乎象征封建统治永远红火,长久不衰。整座太和殿坐落在三层高的汉白玉石台上,尤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太和殿在周围的宫殿群当中显得是那么的高大壮观!如同一个众星拱月的“故宫大家族”的族长;又像是一艘引领“故宫舰队”破浪前行的旗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步一步慢慢走向太和殿。近了,近了,更近了。越接近太和殿,我越感觉它在不断的变高,几乎要和蓝天白云一般高了。简直就是一座高高在上的天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块巨大的汉白玉御路石映入我的眼帘,它位于整个汉白玉平台的中间处,从最底下一直铺到最上层,全都是这一块御路石。御路石的两边是通向上面太和殿的台阶。我一边走在台阶上,一边欣赏着御路石上精美的雕刻。只见那上面一条条龙翱翔于天地之间,龙头直指九霄,张着大嘴,似乎要把太阳一口吞掉;龙身蜿蜒在云层之中,若隐若现;尖锐的龙爪仿佛要把一切抓去、撕碎。御路石上面雕刻着的龙真是栩栩如生,不仅宣示着皇帝的权威,既展示着皇帝真龙天子的权威,也凝聚着石匠们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顺着台阶往上走的时候,注意到了每层汉白玉台基上都伸出若干个像龙头一样的石雕,这些龙头石雕半张着嘴,眼睛凝视着前方。它们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排水口。在下雨的时候,平台顶部的雨水顺着排水通道从这些龙头石雕的嘴里喷出来!三层平台,这么多龙头石雕同时往外喷水,该得是多么壮观的景象!这种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设计让我拍手叫绝!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难道不值得现代人学习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到最上面的一层平台,就到太和殿的门前了。门前陈设着铜龟、铜鹤,铜龟张着嘴,圆睁着的两只眼睛凝视着前方。铜鹤伸直脖子,昂着头,似乎在对空鸣叫。铜龟、铜鹤在古代象征着江山永固,也寓意着皇帝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到在平台的一侧有一个日晷,不高的石座上,斜放着一个用石头打磨成的圆盘,圆盘上面刻着对应的时刻,中间插着一根铜针。在没有钟表的古代社会,这就是计时器了。当然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计时就不再用如此落后的装置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侧放置的是嘉量,它大概有一人多高。上面很像公园里的亭子;中间是用来支撑的柱子,不粗不细的;底下是方形平台。在古代它是称重的仪器,类似于现在的秤。最让我惊奇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嘉量,居然能同时称“斛、斗、升、合、龠”五种重量单位的东西,真是一器多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近太和殿,隔着门口的栏杆,我看到了里面高高在上的龙椅!龙椅散发着暗淡的金光。虽说距离较远,但还是能看到龙椅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龙,这些龙缠绕在龙椅的扶手和靠背上,不仅让龙椅更加华美,更凸显了皇帝尊贵的身份!龙椅的前边两侧对称矗立着六根金色大柱,每一根大柱子上都有一条龙盘绕在上面,我仔细一看,所有金柱上的龙都把头朝向着中间的宝座,似乎这些龙也在保护着皇帝。这种设计真是体现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里面那把龙椅,这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为了这把龙椅,曾掀起过多少腥风血雨,造成“流血千里,伏尸百万”;为了这把龙椅,父子兄弟可以相互猜忌、相互残杀;有多少人坐上这把龙椅后,也开始贪图享乐,由“屠龙者”变成了新的“恶龙”……想到这里,我又看了一眼那把龙椅,它依旧静静的立在那里。这一刻我觉得它不再是一个装饰华美的龙椅,而是一个警钟,警示着后人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太和殿的门前,看着下面的平台,感觉下面的游人还有别的宫殿好小啊。就在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皇帝坐在太和殿里高高的龙椅上,俯瞰着自己的江山社稷;殿里殿外的香炉中青烟缭绕,让整个皇宫看上去像是天庭;太和殿前的广场上,仪仗人员手持礼器站在规定位置,整个广场钟鸣磬响、锣鼓喧天;文武百官们跪拜在地上,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山呼万岁……在这一刻,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游客,感觉自己就是真龙天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绕过太和殿,我来到了中和殿与保和殿,两座宫殿挨得很近,很像是一对相互依靠的兄弟。相比较宏伟壮观的太和殿,这两座宫殿就显得小了很多。如果说太和殿是大家闺秀,那么中和殿与保和殿就是小家碧玉。特别是中和殿,看上去很像一座亭子。每座宫殿都有自己的用途,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上朝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保和殿在清代是举办宴会、举行殿试的地方。真是“各司其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故宫的前朝三大殿,我往东走穿过景运门来到了位于箭亭的武备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武备馆里,我看到了康熙皇帝使用过的马鞍,乾隆皇帝参加围猎时穿过的盔甲。展出的几把装饰精美的腰刀和宝剑,即使过去了几百年,依旧是杀气四溢,让人不寒而栗;那套寒气逼人的弓和箭,自豪的向游客们展示着射杀成果;还有那威风凛凛、五颜六色的八旗军盔甲,似乎在讲述着跟随主人冲锋陷阵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欣赏着这些展品,联想到我学过的历史知识,不禁感慨万千:想当初满人以“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气势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他们穿着这些五颜六色的盔甲、手持宝刀、背着弓箭,骑着高头大马纵马驰骋,最终攻入山海关,入主中原,建立大清政权。然而,成也马刀弓箭、败也马刀弓箭,满清抱着“骑射乃满洲之根本”的陈腐理念不思进取,结果在欧美列强的现代化火枪大炮面前吃了败仗,导致丧权辱国、卑躬屈膝……想到这里,我又看了看展柜里的刀剑及盔甲,我觉得武器装备是国家不受欺辱的强有力保障,只有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才能让国家和民族更加安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武备馆走出来后,我快步来到了位于奉先殿的钟表馆。因为我已经提前订好了票,所以直接刷身份证就进去了,省去了再单独买票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表馆里了展示了各式各样的钟表,真让我大饱眼福!这里有十七八世纪英国🇬🇧、法国🇫🇷和瑞士🇨🇭制造的钟表,由外国传教士或使团当做礼物带到中国;也有清宫钟表制作处和广州制造的钟表。钟表有的用檀木装饰、有的用黄金装饰、还有的珐琅装饰,钟表上还镶嵌着珍珠宝石,让钟表看上去是那么的华美。钟表造型多种多样,有的模仿建筑物,有的模仿花鸟虫鱼,还有的模仿人们生活场景。最奇妙的是在报点的时候,有些钟表像八音盒那样奏出美妙的乐曲,有些钟表上的人物模型做着各种滑稽动作,有些钟表上的动物模型或者鸣叫或者呈奔跑跳跃姿势……如此多的钟表让我目不暇接,看着这个钟表,害怕错过那个。在我看来这些钟表,已经不仅仅是配置精密且具有实用价值的计时器了,更是做工精美别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让我由衷的赞叹佩服钟表匠人高超的设计思维和精湛的制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着依依不舍之情,我走出了钟表馆,来到了位于宁寿宫的珍宝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进入宁寿宫之前,门口一块巨大的九龙壁着实吸引了我。龙的下方是碧绿的群山、流云和海浪,上方是一望无际的蓝天。九条巨龙腾飞在天地之间,中间一条龙的龙头正对着前方,鼓着两只眼睛,张着嘴,透露着威严;其它八条龙🐉有的昂首冲天、直扑九霄,有的穿梭在云朵与群山之中。这些龙雕的活灵活现,我甚至觉得下一秒它们就会破壁而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故宫珍宝馆里,我看到了许多奇珍异宝,有用各种宝石和珍珠做成的凤冠;有用金银制作的各种生活用品、礼器和佛器;最让人惊奇的是一个个盆景,从远处看跟普通的盆栽没什么区别,可是走近后仔细一看,这些盆栽里的“花草”全都是用玉石和玛瑙制作而成!这么多珍贵的展品让我眼花缭乱,这里的每一件无价之宝都是宫廷奢华生活的见证者,都凝结着制作者的心血,都是国家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宁寿宫区域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也有皇帝接见大臣的宫殿,有皇帝读书写字的楼阁,有供皇帝和大臣观赏戏剧的大戏楼,还有供皇帝休闲的花园。本来这片区域是乾隆皇帝打算退位后当太上皇颐养天年的场所。然而现实却是乾隆皇帝在85岁退位后一直到89岁去世,这四年里依旧把持权力不放,以至于宁寿宫这片区域乾隆皇帝根本就没住过一天!这段历史让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句话:封建皇权是一种非常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且成瘾性极大,一旦尝试极易形成药物性依赖,无有效方法根除,易复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宁寿宫珍宝馆出来后,来到了故宫的后朝三大殿,逛了逛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这三座大殿和前朝三大殿一样宏伟壮观。如果说前朝三大殿是皇帝上朝、办公的场所,那么后朝三大殿则是皇帝的家,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我走在这里似乎听到了这三座宫殿在诉说着皇帝和皇后的内心里那种不可名状的孤独和寂寞。诚然,皇帝身居万人之上,每天在太和殿向全国发号施令,回到乾清宫后又有无数妃嫔伺候着,但是他的内心也盼望着自由,渴望着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疼爱自己的人在身边;居住在坤宁宫的皇后虽然统领着后宫,看上去风光无限,却也担心被后宫中的某些人暗算,渴望着身为皇帝的丈夫陪伴在自己身边……此时我感觉这些高大的宫殿恍若一个个巨大的牢笼,既束缚着皇帝和皇后的自由,也阻碍着两人的夫妻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后朝三大殿后,我走进了故宫的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御花园里,脚下的路是用石子铺成的,走在上面,脚丫怪舒服的。没走几步,地上就会出现一个用石子拼接而成的花鸟虫鱼或人物图案,让人赏心悦目,让走在甬路上的人都不忍心踩到图案上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御花园里古树参天,高大的树干和茂密的枝叶如同遮阳伞挡住了晒人的阳光。花坛里的花儿随风摇曳,对着游客们绽放着笑脸,散发着自己的香气。几座亭台楼阁点缀在其中,供游客们歇脚。不愧是宫廷花园,真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的旅程在落日中结束了,我带着依依不舍之情,走出了神武门,离开了故宫。我回头看了看这座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心中思绪万千,我仿佛感受到了永乐皇帝“天子守国门”的气魄;仿佛听到了崇祯皇帝那一声“群臣误我”的悲叹;仿佛看到了康熙皇帝坐在大殿上呵斥群臣的场景;仿佛看到了乾隆皇帝施展着“十全武功”;又仿佛目睹了慈禧太后在深宫里享受着豪华奢靡的生活。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故宫博物院,就如同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里面展现了丰富的宫廷文化以及民族的信仰与审美,也再现了帝王之家奢华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的故宫博物院之旅,真是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