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数学绘本资源 助单元整体教学——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省规划课题阶段汇报系列之课例展示

文博燕语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践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深入推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延展教学的绘本课程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的进程,展示当前研究的阶段成果,研讨新课标下绘本与数学单元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2023年5月26日上午,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课例一展示:王萌老师执教《坏蛋格格巫的“好点子”》。</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以数学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思考、感悟等数学学习活动,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特点:</p><p class="ql-block"> 1.运用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节课抓住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学会小数读、写。创设猜测、挑战性的情境,打破学生的思维束缚,拓展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 2.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中主动建构新知识。如,在认识“一位小数”时采用“扶――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在认识两位小数时,改变了认识一位小数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p> <p class="ql-block">  3.本节课在教学中始终借助现实情境,用人民币、长度、质量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用“元”或“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实际含义时,始终关注学生的观察、思考与感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p> <p class="ql-block">  课例二:赵景春老师执教《食神崔女士》</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围绕这一知识点,赵老师执教《食神崔女士》的绘本故事,打破传统教学,将绘本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边听绘本故事边阅读提取故事内容,独立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及知识,课堂上随机回答,吸引学生注意力,全班检测知识内容掌握情况,最后在听故事中将数学知识铭记心中。</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1.利用有趣的绘本故事作为本节课的主线,每一小节故事中都能让孩子们提取数学信息,一步步一层层的引申出有关小数意义的内容,通过“块,条,片”来进一步认识小数意义,通过小数意义来进行小数的计算算理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2.通过一张学习单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算理。进而再通过数学工具计数器帮助学生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在小组合作中让孩子展开探讨得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p><p class="ql-block"> 3.以有效的绘本故事做主线,展开计算算理的大单元分块教学,本节课开启了通过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第一部分的学习。逐步让孩子建构大单元学习框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两节绘本课例的展示,让我们课题组成员更清晰认识到绘本教学不单纯是简单融入绘本元素,而是通过绘本故事引发孩子学习兴趣,引起很多课程思考与学到更多道理。在“双减”背景下开展绘本延展性教学教学,将绘本元素融入教学,不仅为教学带来新鲜元素,同时也助力了我们开展大单元教学整合的步伐。</p>

小数

绘本

学生

教学

本节

算理

数学

学习

故事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