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阅读滋养生命灵气。本周阅读了美国古德曼教授著作的《从仪式到纪录:现代体育的本质》一书,这也是我读到的第一本体育学专著,通过自读、专家导读、读书交流会,我深刻的意识到:必须要真正的把体育重视起来。</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体育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减少学生课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双减”政策下,如何基于现代体育的安排学校体育工作呢?这是作为学校管理者都应该考虑的。我认为:</p><p class="ql-block">一、抢抓机遇,完善配套</p><p class="ql-block">“双减”之下,体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乘“双减”之东风,抓“体教融合”之机遇。首先要完善体育配套和硬件设施,培训师资,专职任教,开足开齐课程,定期举办常规赛事。其次可以在校园内设计符合年龄段的趣味地面游戏,如跳房子、飞行棋、警察抓小偷、走迷宫、勇攀高峰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一起娱乐,既避免疯跑打闹的安全事故风险,又强身健体。</p> <p class="ql-block">二、提升质量,时不我待</p><p class="ql-block">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构建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课堂。课前把游戏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根据体育课的主题设计相应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课中进行有效的体育规范教学,在学生学会基本动作、技能、规则等课堂要领的同时,保证运动量,达到既强身健体,又有所收获。课后,学校可以分季节、分主题设计一些体育运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强化体育技能,体会体育精神,铸造完美品格。</p> <p class="ql-block">三、优化结构,培养习惯</p><p class="ql-block">优化课间活动结构,一是坚持每天的“两操一活动”,即眼保健操、韵律操、阳光大课间活动,体质增效成习惯;二是开发校本课程,如“花样跳绳”课程,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亮未来体育之梦。三是开展卓有成效的体育社团活动,如篮球、足球社团,军体拳社团等,让学生在每天八小时的学校生活中劳逸结合,既调节脑力活动,又提升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p><p class="ql-block">体育课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阵地,是第一课堂;社团活动、大课间活动是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社会实践锻炼是第三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三个课堂各有侧重,相互融合,促进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的有机整合。在“双减”背景下,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亲子锻炼,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为孩子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总之,“双减”政策下,我们要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锻炼模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健全人格,共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