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槐花,开在舍南舍北,开在漫山遍野。

胡良奇 小夏一号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2日,星期一,早上6:30分,我们从衢州城里出发,沿大南门前的南湖二桥、劳动路、新元路、双港西路、S46省道往南走,经廿里镇、爬草鞋岭、走湖南田底沿湖公路,一路群山连绵,山峦叠翠,山路十八弯;一条盘山公路蜿蜒曲折,从山脚绕到山顶,又从山顶盘旋到山脚,先到湖南镇(乌溪江区委所在地);给汽车加满油,从小湖南再出发、飞雀树凹、晚田后、华家、廿六坞,边开车,边欣赏,放眼望去,全是美景;古藤虬结,珍草奇花;水草静寂,鹭鸟翩飞。清冽的山溪泉水,在车盘底下蜿蜒而过,令人陶醉。满满的翠绿,成片的毛竹、杉树、松树等,源源不断,直逼入眼,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绿海仙境,尘世纷扰被隔绝于外,然如入桃源胜景。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衢江区岭洋乡政府所在地——抱珠龙村。</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抱珠龙村</span>是岭洋乡政府所在地,面积12.48平方公里,2011年由廿六坞、坑源、抱珠龙三个村合并,辖坑源、廿六坞、抱珠龙、柴家峦头、方坑口、大屋基、城广坞、田铺、外柘坑、坟岗、下前山、杨家铺、上前山、大草坪15个自然村,抱珠龙村位于衢江区南部山区,东接举村乡举口村,南与鱼山村相连,西与江山市塘源口乡相接,北紧邻乌溪江(古称东溪)库区,距离衢州城区63公里。以南北两座山脉蜿蜒曲折似蛟龙,中间夹一山丘如珠,遂称抱珠垄,现雅化为抱珠龙。抱珠龙村依山傍水,农户居住分散,建村历史短,不足200年,以张氏卜居历史最久。抱珠龙村钟灵毓秀,文风鼎盛,人才荟萃,从这里走出的乡贤众多,他们都奋斗在各行各业、活跃在各条战线中。</p><p class="ql-block"> 走入整洁干净的村道上,村道两旁的房屋都进行了立面改造,村容村貌超出常人们的想象,半山腰上一幢幢用土瓦盖的屋面、用黄泥夯的土坯房,错落有致,恰到好处,如同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别有风味,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十五年后,回眸岭头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正月初,那年我刚16岁(懵懵懂懂的年龄),父辈们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小湖南(项家、三前峦)电站大坝的建设,舍小家顾大家。父母亲将要领着我从衢县乌溪江区岭头公社岭头大队举家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记得一天早上,吃过早饭立即收拾当天的日常物品,简单的告别亲人和周围邻居,说:我们今天就先出发了,欢迎大家来我们新的地方来玩。邻居们依依不舍,含情目目,一路护送上大田凹,下岭头山底。几年前雇人在举村公社王家贩大队岳家生产队砍伐的松木和杉木,也用篾藤牢固绑扎成了木排,早就横竖整齐、叠排有序,整齐的在岭头山底的溪滩上集结,静候着主人高喊开排出发的口令。我们一家人是坐船携带着生活用品去三前峦大坝的。当天早上姐夫也早早的在三前峦大坝底等候着我们一家人,并联系好了五辆钱塘江卡车等候我们的木排和船上的生活日常用品,只等木排一到码头,立刻起排上岸,装物上车;在傍晚边五车同时开车出发,晚上十二点钟前所有车辆和人员都平安到达,一个全新的地方——花园区下张公社邵家大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鱼山村(原柴家村)</span>,鱼山行政村于2011年由柴家和芭蕉两个行政村合并,下辖鱼山、毛坞山、大坞垄、东司岭、里巴蕉、灵泉坑、高丘8个自然村,</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选择新建的水泥小路进村,而是选择了右侧的卵石小道往村里走。鱼山村最有特色的是连接每家每户的溪石小路,就连石墈、围墙也全用卵石砌成,高的石墈有两层楼那么高。细雨过后,溪石小路显得黝黑发亮,湿滑湿滑的。那些石砌的围墙有方正的,也有弯曲的,看起来特别精美。石墈和围墙上都已布满深绿色的青藤,温柔与阳刚在这里巧妙地合为一体。从这样的小道上走,穿过一座又一座老房子,小路上不时有老人走过来。到了冬天,这儿的老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走家串户时总爱在手里提着一个小火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柳家村</span>距衢州市区63公里,距岭洋乡抱珠龙3.5公里,柳家村面积4.3平方公里,辖柳家、枫树根、叶铺3个自然村。进入柳家,仿佛来到了一个石头的世界。漫步村间卵石小道,溪石垒砌的菜园,布满青苔,斑驳陆离,置身其中,仿佛将时光一下拉回到明清时期。夯土房林立,泥墙触目皆是。古宅古道古庙;鹅卵石台阶;烟囱柴灶大铁锅,村里现有古民宅10处,古桥1座,古道1条。柳家村的墙,依然是本色的土坯墙,再加上时间的雕琢,已是柳家的一道风景线。柳家村的村落年代为明代以前,村中年代最久远的建筑,也有数百年的历史。这里,既有保存完整的近百幢明清夯土民居,还有明代社公庙壁画、清朝的石头菜园子、清代御赐高龄举人故居等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走进柳家,一定要看一看、摸一摸这些土坯墙,岁月在上面一天天老去。曾经,我们也有这样的村子。柳家村四面环山,整个村庄布局呈八卦太极状,梅溪呈S形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民居面溪依山而建,隔溪相望,从空中俯瞰宛如八卦鱼的形状,十分奇特。当年村民抗击匪患的故事,更加展现了柳家村民团结一致、英勇无畏的精神。近年的柳家村也以环境保护、乡村旅游为方向,开展了村庄整治,古迹修复及民宿开发。</p><p class="ql-block">村民们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力争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民宿旅游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p><p class="ql-block">努力而奋斗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珠坂村</span>位处衢江区南端边境,坐落在乌溪江库区内岭洋乡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一线五村)保护村之一,距衢州市区62公里,距岭洋乡政府驻地抱珠龙4公里,村域面积7.95平方公里,下辖上珠坂、槽上、背头坑、汉岭脚4个自然村。该村除古民宅、古祠堂、古道外,还拥有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一一源坑峡谷。对于多数民众来说,人们如何“生活”,现实中人们却常常为“生存”而疲于奔命。人们渴望读书旅行、诗意栖居,现实却将人们困于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安居乐业。窘迫的现实让一些先知先觉的乡村精英,率先退出心灵鸡汤的世界,回归骨感而平凡的现实,走出深山冷坞,或求学,或致仕,或经商,或务工。乡村精英的缺乏和流失,年轻劳动力的持续外流,致使一些偏僻的山村因为缺乏新鲜血液与活力而日益凋敝,穷得只剩下老村、老屋、老人,大珠坂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夯土屋、古道、古堰坝,好山、好水、好茶、好空气是这儿唯一的绿色生态环境。”岭洋乡辖抱珠龙、鱼山、柳家、上珠坂、赖家、四十五年后,回眸岭头之旅。</p> <p class="ql-block">  在幽静的仙霞余脉大山深处,有一座弥漫着浓浓乡愁的古村落——<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赖家村</span>,一眼望去是错落有致的黄泥房,层层叠叠的梯田,清澈见底的小溪,郁郁葱葱的大山。赖家村面积为17.5平方公里,2011年由赖家和坑坞两村合并,辖西安坑、赖家、鲁家蓬、塘坞、大片爿、大坑头、汉岭背、毛竹山8个自然村。民居依山势而铺展,院落借崖坎而立,曲折勾连、高低错落,颇为壮观。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传统建筑风貌较为完整。走进旧屋可以看到,几乎每个黄泥屋都是独门独院,木门、木窗,被烟火熏黑的墙壁和屋檐,还存留着村民们生活的痕迹。大山深处有人家,依山傍水远繁华。面对城市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和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选择短暂性的远离城市喧嚣,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来赖家村是个不错的选择,自然、野趣、静谧、安逸,这里藏着你对诗画田园的所有向往。在这里,你可以逛一逛古民宅,走一走村里的小洪公古道,逛一逛有年代历史的古寺庙,观一观清代古梯田,或去山间的瀑布中,舀一勺清澈的山泉水,感受一份清凉。饿了就去临水靠山的岭洋渔村,在农家乐中吃上一顿美味的清水鱼,体验山水渔之乐。</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从坑源出发,往洋口方向挺进,脑子里的举口、举村埠头、下埠、洋口、上埠只能在山水边沿大概一个方位了,经过现在的洋口仓坑口、坳底、拓斗(戒九)、大日贩、岗头、白岩,再往里面走一点,就是遂昌的举淤口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举淤口四面围山,上古道四通八达,向西可通往衢州,为通衢古道的一部分,向东则是通往福建的主要道路,是衢州、丽水、福建三地的交通要道。人们在此聚集形成村落。</span></p><p class="ql-block">举淤口村把“保持村庄干净整洁”当成头等大事来做,对于洁净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付出,村民们硬是把举淤口村从一个不知名的偏远山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p><p class="ql-block">村庄经历了上百年的沧桑变迁,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历史遗存丰富而鲜活,建筑民居、居住生态、传统文化(版画技艺、木工雕刻、传统榨油技艺、婺剧戏班)及乡土文化保留了从明清时期到现代完整的历史线索,为举於口村增添了文化的厚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8年,原衢县岭头公社岭头大队的社员们,为了小湖南(项家、三前岙)电站大坝的建设需要,大部分社员只能外迁,移民插队到花园区下辖各公社大队。而部分社员选择后靠,搬迁到原来的绵羊自然村,把家安居在了水库的水位警戒线之上的——岭头村绵羊自然村。后来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当前农村改变政社合一体制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改为岭头乡政府,再后来在岭头、洋口两乡的行政区划上合并,各取一个字称为岭洋——岭洋乡政府。</p><p class="ql-block">原岭头是我童年和少年的生长和成长之福地,让我从小感受了敬老尊贤,认识了爱人以德,懂得了慈乌反哺,学会了坚强刚毅,理解了刚正不阿。使我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认知,在学习、工作、生活也是终生受益,感悟颇深。</p><p class="ql-block">现绵羊自然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青山环抱,碧水潺潺。一幢幢黑瓦白墙的民居房屋,村庄道路,错落有致;明亮的路灯,仿佛是在指领着当年迁移出来的岭头侬回家的明灯。绵羊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幸福和谐,崇德向善的家风代代相传,善良淳朴的民风润泽乡邻,浓厚的文明新风更是吹进了每一个人的心田,恰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