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爱咋咋地(易辙)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肖云卿于1923年农历二月十二,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母亲八岁时和父亲结了娃娃亲。九岁时因病服用了江湖庸医的药,一觉醒来,竟双耳失聪。从此她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成年后母亲和父亲成婚,46年父亲投身革命后每天东奔西忙,家里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国民党不时来家里抓捕父亲,母亲每天除了照顾婆婆和子女,又要为父亲担惊受怕。不知道那艰辛的岁月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干革命真不是容易的事。现在你看看那些大老虎,没经历枪林弹雨,不知道有什么贡献,高高在上,狂妄至极。家属也鸡犬升天。那些革命先烈先驱们,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流血牺牲想要看到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三年困难时期,我五六岁,和家人一起用掺杂树叶野菜的玉米面糊糊裹腹。读者也许会问:令尊大人也是县团级干部,你怎么也吃树叶?那时干部群众同甘共苦,除了高干个人有些微特供。绝大部分和老百姓一样。解放后 实行薪金制父亲就是行政十七级 县团级 比八级钳工工资低 六四年父亲调整到十六级 每月109.4 也没赶上八级钳工的工资。那时劳动者真受尊重。现在你一个工人还敢和县长比?</p><p class="ql-block"> 母亲秀外慧中,天赋异禀。记得有一次母亲织毛衣的竹针少了一只,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只粗一些的竹针和砂纸,只见母亲琢磨一下,找来一个硬纸壳,用原来的竹针在纸壳上穿过,然后打磨那只粗的竹针 ,反复试验,直到打磨的竹针刚好通过纸壳上留下的针孔。</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母亲垒灶台,放上大铁锅不知道水平不。母亲琢磨一下,然后舀一瓢水倒在锅里,然后用一根酱杆测量水面和锅沿的距离 是否一致,调整一致为止。</p><p class="ql-block">母亲特别孝顺,六六年姥爷离世,母亲接姥姥到家供养。 六八年两个姐姐下乡去盘锦,父亲去五七干校,母亲哥哥和我三个人的粮食 ,四个人用。那几年姥姥在我家没吃过一顿粗粮 ,母亲顿顿给她单做。</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吃饭,姥姥吃饺子,我们吃高粱米饭,姥姥把饺子给我和哥哥碗里都拨了两个饺子。母亲让我们把饺子给拨回姥姥的碗里,说你们长大以后自己有能力想吃啥自己挣。</p><p class="ql-block">1997 农历六月初二,为了家庭辛苦劳累一辈子的母亲,阖然长逝。</p><p class="ql-block">母亲去世二十多年,但母亲的音容笑貌不时在脑海中萦绕。扪心自问 ,懂事以来,没让母亲为我着过急上过火,作为儿子作为好儿子,我做到了我应该做的我能做的一切。回忆母亲,我没有自责也没有遗憾。可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的是:您的儿女们孙男弟女们都特别自立,懂得感恩, 有责任意识 ,有担当,有爱心。妈妈 :如果有来世 ,我还会选择和您做母子。</p> <p class="ql-block">五七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七八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92年父母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