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闻 <p class="ql-block"> 早就想到河西走廊看看了,这里有厚重的历史——张骞出驶西域,絲绸之路,西路军西征……;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嘉峪关、莫高窟、酒泉……;这里还有美丽的风景——七彩丹霞、月牙泉、鸣沙山……,可这些都是书上说的,我真想亲眼目睹一番,但一直没找到机会。</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机会来了,虽然感到身体略有不适,但还是欣然前往,所谓“机不可失”。5月11日,我们乘机到达兰州,第二天一早正式踏上征途。汽车沿连霍高速一路向西北方向疾驰,看着车窗外匆匆略过的景色,我目不转睛,总想把大西北的风光深深印入脑海,因为这确实与我的家乡大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到了武威地界,我看到路的左侧有一连绵不断的高山,山上白茫茫的积着雪,我连忙向导游打听这是什么山,导游告诉我这就是祁连山,山上终年积雪。这就是祁连山啊!这带有传奇色彩的山,终于邂逅它了。我们来的时候,家乡的气温已经到了30度左右,此时看到雪山,感到十分新奇。</p> <p class="ql-block"> 从此,祁连山就一直伴随在我们的左侧,不即不离,仿佛要告诉我一些什么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对中国的历史不甚明了,读书时没能好好学习,仅仅知道张骞岀使西域的壮举。第一次他经历了十余年的磨难到大月氏,想助汉武帝完成灭匈大略,虽然任务没能完成,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我也听讲过霍去病征战河西走廊的丰功伟绩,他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汉武帝要奖励他一座豪宅,可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这该是多么远大的抱负,只可惜英雄命短,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我还听说丝绸之路的故事,它将东西方的文化和经济进行了交汇、融合,造就了一个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我更敬佩的是西路军的艰苦卓绝,在去旅游之前,我刚好看过几篇关于西路军的文章,现在再看看祁连山恶劣的自然条件,想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又要面对数倍于己,十分凶残的马家军,最后坚持到了新疆,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真是一群值得敬仰之人。</p><p class="ql-block"> 这些可能就是祁连山要讲给我听的,可我知道,祁连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些……</p><p class="ql-block"> 一路之上,令我感慨的还有大西北的荒凉。在整个河西走廊,鲜有树木,有时看到几棵(到了武威可见路边有一排排的),其长势为“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不用介绍,这就是白杨树。早在80多年前,茅盾老先生就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这一名篇,当年教学时我对白杨树没有理性的认识,现在看到了它的本尊,倍感老先生描述得入木三分,它对激励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我还领略了大西北的广袤。从武威到张掖,从张掖到敦煌,一路上只见茫茫戈壁,连绵千里,什么叫幅员辽阔,由此可见一斑。甘肃的国土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七,而人口却排在第二十二,我想与这戈壁滩有很大的关系吧!</p> <p class="ql-block"> 到了瓜州,车子离开连霍高速,转而向西,直奔敦煌,但一路上弥望的除了沙还是沙。14日,我们穿过当今山隧道,来到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的阿尔金山,这里是新疆、甘肃和青海的交界处,海拔较高,在公路两旁能看到积雪,一直到青海境内均鲜有人迹,公路上也少有车辆,显得有些孤独。有时偶见一两峰野骆驼在沙地上漫步,才让人感到一点生机。</p><p class="ql-block"> 进入青海境内后,我发现了一个奇观:左边是绵延的雪山,右边也是雪山绵延,导游说左边的是祁连山,右边的是昆仑山。我知道这俩山脉都是中国的名山,尤其是昆仑山。我们走在这俩雪山中,陡然有一种敬畏之感,虽然我从小就在山中长大,但能同时见到这两座山脉,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不知传说中的昆仑派隐藏在何处。</p><p class="ql-block"> 一路见闻,一路颠簸,虽然非常累,但我感觉是给我补了一堂中国的历史课和地理课,受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