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黄了

紫凝

<p class="ql-block">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大片麦子地。或许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缘故,每每路过时,总要扭过头去凝望。极目远望,倍感亲切。随着节气的轮回,麦子经历了返青,拔节,灌浆,暴晒,由嫩绿变墨绿再青黄到干黄。一步步一天天的,终究变成了成熟的样子。坚硬饱实,而且内涵,就像经历过岁月磨练的智慧老者。麦田的中间,稀疏的还长了几棵树。不论树长在地边或是长在麦地中间,无论树与树之间有多远,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正好。这大概就是巧夺天工吧!如果走近,会看到树上面还有野生的鸟儿,大概是它们饱食过麦粒后在树上栖息。如果有微风吹起,你站在地边,就能看到层层的麦浪朝你慢慢地涌过来,又慢慢地退回去。看到这样的美景,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拍照,拍视频,留下这人间美好。虽然没有摄影师的技术,但是这是大自然馈赠,瞎拍也是美景。</p><p class="ql-block">望着这片麦地,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当年父亲的背影还很挺拔,我经常跟在他的身后去到田间地头。每到麦子快熟时,这个时期麦子灌满了浆却还未被风干。父亲总会掐一两穗麦穗,放在两只大手里,然后合起手,两只手来回搓几下,感觉麦粒已经差不多都被搓掉了,摊开手,再用嘴轻轻的吹几下,把皮吹走,只留下圆滚滚绿油油的青麦粒,就像好多小的绿宝石,晶莹剔透。递给我说“吃吧,可好吃了。”我一把放到嘴里,咀嚼开来,满嘴的麦香味道。那时候我是不知道怎么形容这味道的,只知道很好吃。现在想想,也还是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青麦粒的味道。早些年,粮食产量低,农民是舍不得收青麦的,还得等长熟透了,收回家磨面粉吃。所以,那个时候,城里人根本吃不到青麦粒,只有站到田间地头的农人,才可以吃的到。不过,现在粮食年年大丰收,不缺粮食了,吃饱已不是问题,开始想怎么吃的好吃的更健康了,人们开始吃新鲜的。有的地方开始卖青麦粒了。</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里我还没见到过收青小麦的,所以不知道青小麦是怎么收割的。我只知道熟了的小麦是怎么收割的。</p><p class="ql-block">麦子彻底的成熟了,是被日晒风吹彻底蒸发了所有的水份的。这样的麦粒比较容易脱掉皮。有经验的农民,拿牙咬一下麦粒,根据麦粒的硬度确定是不是可以收割了。不够硬的话,在脱粒时会脱不掉而减产。如果太过干硬,在收割时因为小麦之间的摩擦也会掉在地上,也会造成减产。所以判断麦粒的硬度是否收割,是非常关键的。</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里,农民有两个最忙的季节,过麦和过秋。顾名思义,就是收麦子的时节和收获秋季作物的时节。过麦的时候,天气必须是干热的,才能保证麦子的丰收。如果遇上大风大雨或者冰雹,就会造成减产或者绝收。所以过麦是要抢收,跟着老天爷抢。只怕老天爷突然不高兴给来一场自然灾害,多半年的收成就化为乌有。所以,在外打工的人都是要赶回来过麦的。只是这大热的天,对于早些年的农民来说有点太遭罪了。记得小时候,天还没亮,父母就起床开始下地了。那时候还是人工用镰刀割倒麦子,速度是非常慢的。必须趁着天还不太热,赶紧把麦子割倒拉到麦场里,再摊开晾晒。如果不起早把活赶到中午了,光热还不算,能热到汗珠能掉到地上摔八瓣,还能湿透了你的裤腰,风干了的麦芒还格外的扎,可是有苦头吃了。这个时候,在麦场里还是有点惬意的,找个场边的树荫坐下,喝着水,几个人开始聊起来麦子的收成,丰收的喜悦是溢在脸上的,挡不住的。偶尔还会有“卖冰棍”的声音,叫过来,一人一只又甜又凉的冰棍,爽的很,惬意的很。看着骑着二八大杠的背影离去,大人们又开始了谈论丰收。</p><p class="ql-block">摊在麦场的小麦还得不时的翻动一下,让所有的小麦都晒到,最好是晒到干的不能再干,然后开始压麦。压麦是要趁着太阳最厉害的大中午的。在我记忆里最早是用驴或者牛,拉着石滚,一圈一圈的转。</p><p class="ql-block">后来在我稍大点的年纪,就开始有了收割机,需要用拖拉机带着。记得我父亲还年轻,买了收割机,给人家割麦子挣钱。每天都是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出发,晚上八九点回来,吃了晚饭还要收拾机器,保证白天干活不出故障,中午顶着烈日也不能休息。家家的小麦都是赶到一起熟,谁家的小麦都是要抢收的,每天晚上来我家排队的人,一波又一波的。割麦子有收割机了,压麦也换成拖拉机拉着石滚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速度,人们没有那么辛苦了,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p><p class="ql-block">这都是我小的时候的过麦场景,如今是哪里也看不到了。到了麦收时节,不需要再提前准备啥,也不会被大太阳晒的人身上脱皮,在外打工的人们也不需要再赶回来抢收小麦了。现在过麦轻松的很,都是用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谁家的小麦可以收了,头一天找到联合收割机家里,排上号。明天开着拖拉机往自家地头一坐,就等着收割机的粮仓满了,倒进自家拖拉机兜里,然后拉回家入库。更有省时省工省力的是,有收购小麦的,说好了价钱,直接就倒进人家的车兜里,找个地磅过秤,交钱。这一季的劳作换成了钱,装进口袋里。去村里小卖部,割上一块肉,买点菜,回家包饺子去。今年这个麦就算过完了。每每看到丰收的景象,我都感慨万千,甚至有作诗的冲动。</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麦收忙,地头坐等满机仓。</p><p class="ql-block">想来旧日汗如雨,不及如今多打粮</p><p class="ql-block">每每看到一片一片的麦地,我都感觉到非常的亲切,总想伸手去抚摸。或许,这就是农民吧。世世代代的农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用汗水浇灌着他们的希望,就像是自己的儿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