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姚家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代祥,男,汉族,1930年生人,中共党员,1956年5月1日退伍。服役期间参加抗美援朝防御战,1951年4月1日入朝,1954年3月30日回国,荣获战时三等功两次、平时三等功一次、平时个人嘉奖一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代祥于1951年5月在南京市高淳县应征入伍,时年21岁。在华东军区新兵团训练后被编入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二工兵团,曾负责过埋雷、排雷等多种工兵作业。1951年下半年随师部来到辽宁省丹东县鸭绿江边,配齐装备后步行穿过中朝边界正式成为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李代祥所在的四十四师驻扎在朝鲜境内的五圣山上,与四十五师所在的上甘岭毗邻,两支部队与二十九师相互配合作战。上甘岭战役时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敌人曾用铁丝网将上甘岭整个山头包围起来,李代祥所在部队通过挖掘坑道为炮兵反击战提供场地条件,最终成功用火炮集中火力攻击牵制了部分敌人的火力并开辟出了一条支援通道,让随后到来的十二军借由此通道进入上甘岭,支援了前线,减轻了我军上甘岭战事的负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1952年春节,战事已持续了一年。为破解敌人拦腰分化头尾攻击的计划,李代祥所在部队接上级命令要求必须在三个月内在朝鲜东海岸布建好战备工事。李代祥就是在这次海防战备中因表现优异荣立了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后,因为李代祥的优异表现他被挑选为空军战士预备人员,计划与全军其余25名优秀战士共同回国接受空军培训,然而因为前方战事吃紧最终只有包括李代祥在内的5名战士顺利抵达了培训地点长春航校。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李代祥狼狈极了,浑身脏污不堪,衣服也早在战斗中毁坏,棉絮全都裸露在外,无法直接开始训练。在经过医生的简单检查后,他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休整。一个月后又是苏联专家一次更为严密的全身检查。在检查中,李代祥被查出右耳因炮声震破耳膜致使损伤无法成为一名空军战士。李代祥深感遗憾,但是他没有放弃报效国家的决心,毅然返回了朝鲜战场直至1956年退伍回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5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每省急调20个技术专家支援驻新疆部队进行水文地质普查。李代祥就是当时的那批专家之一。本来应该每2年轮换一次,但是李代祥因其出色的表现多次被营部领导挽留硬是在荒凉的边疆待了整整五年,而且在这五年中连续提前完成国家计划且无人员伤亡。最后一次在海拔五千米的中苏边境附近进行勘测任务时,李代祥在运输仪器设备时不慎跌入五六米深的深坑中,腿部摔伤严重,不得已从新疆回到了原单位。李代祥因这次任务致使腿部残疾,也同时荣立三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李代祥这样的老英雄们挺身而出,英勇战斗,才换来了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他们是中国革命建设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向老英雄学习,弘扬老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履职尽责,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