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申不害《申子》白话文</p><p class="ql-block">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申子·大体》</p><p class="ql-block"> 夫一妇擅夫,众妇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难破家也,而群臣不难破国也。是以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莫得专君焉。今人君之所以高为城郭而谨门闾之闭者,为寇戒盗贼之至也。今夫弒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之闭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聪,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今使乌荻、彭祖负千钧之重,而怀琬琰之美;令孟贲、成荆带干将之剑卫之,行乎幽道,则盗犹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贤乎乌荻、彭祖,而勇非贤乎孟贲、成荆也。其所守者,非特琬琰之美,千金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 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为人臣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纲,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故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是以近者亲之,远者怀之。示人有余者,人夺之;示人不足者,人与之。刚者折,危者覆,动者摇,静者安。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随事而定之也。鼓不与于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治主。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为百富者,人臣之事也,非君人之道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昔者尧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则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乱。是以圣人贵名之正也。主处其大,臣处其细。以其名听之,以其名视之,以其名命之。镜设精无为,而美恶自备;衡设平无为,而轻重自得。凡固之道,身与公无事,无事而天下自极也。</p><p class="ql-block">浅析:</p><p class="ql-block">《大体》</p><p class="ql-block"> 古时一妻专横跋扈,其他妾室就会纷争不断;一个臣子专权,其他臣子就会受到蒙蔽。因此,妒忌的妻子不难使家庭破败,专权的臣子也不难使国家倾覆。所以明智的君主会让他的臣子各尽其责、互相配合,避免出现专权的现象。后来君主之所以筑起高墙和严密的城门,是为了防备敌寇和盗贼的侵犯。然而,篡夺君位、夺取国家的人并不需要越过城墙和城门的险阻,他们可以蒙蔽君主的明智、堵塞君主的耳目,夺取政权并独掌权力,拥有百姓并窃取国家。即使让乌荻、彭祖背负千钧重担,怀揣美玉,让孟贲、成荆佩戴干将宝剑护卫,行走在阴暗的道路上,盗贼仍然可能乘机偷窃。如今君主的力量和勇武,并不比乌荻、彭祖更强大,勇气也不比孟贲、成荆更出色。而君主所守护的,不仅仅是美玉和千金,却希望不失去这些财物,这怎么可能实现呢?</p><p class="ql-block"> 古时明智的君主就像身体,臣子就像手脚;君主发出号令,臣子就会迅速响应。君主制定基本原则,臣子执行具体事务;君主处理关键问题,臣子负责实施细则;君主掌控权力核心,臣子负责常规事务。作为臣子,应当掌握契约来保证自己的名分。名分如同天地间的纲常,是圣人的证明,它能揭示万物的真实情况,使人们无法逃避。因此,善于治国的君主,表现出愚钝的一面,不追求过度的丰盈,谨慎行事,不轻举妄动,隐藏端倪,以示天下无为,从而使亲近的人更加亲近,远方的人也能怀念他。向人炫耀自己富有的人,最终会失去财富;向人展示自己贫穷的人,反而会得到帮助。强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危险的事物容易倾覆,轻举妄动会使事物动摇,保持平静则能使事物安定。名分自然公正,事物自然安定。因此,有道之人通过为事物命名来使其名正言顺,从而使事物得以稳定。鼓不参与五音的演奏,但它是五音的主宰;有道之人不处理五种感官所负责的事务,但却能成为治国的领袖。君主明白治国之道,臣子明白具体事务。那些十言十中,百事百成的臣子,只是在处理具体事务,这并不是君主的治道。</p><p class="ql-block"> 从前,尧治理天下时,注重名分。他的名分正,天下就安定。同样,夏桀治理天下时,也注重名分。但他的名分不正,天下就混乱。因此,圣人重视名分的端正。君主位居高位,臣子居于细务。根据名分去听取、观察和命令。镜子虽然没有动作,但美好与丑恶自然显现出来;秤虽然没有动作,但轻重自然得到平衡。大凡巩固一国的方法是:统治者和公共事务保持无为,无为而治则天下自然实现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