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零星往事回忆——一张合影诞生记

董其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4年3月离毕业还有3个月时间,此时因不知毕业后去向如何,同学们处于一种既复杂却又单纯,既悲伤却又欢喜,既无奈却又无怨的心情,每天奔向各自的实习医院。3月10日突然传来74届有5位同学提前留校并要送去山东医学院学习消息,5人之中就有我和张平,当听到此消息后我心情十分激动,不但今后工作有了着落,关键是还要送我们去山东医学院去学习(当时也不知道是上大学,还是进修学习),真是天大的好事。同学们怀着羡慕的心情纷纷向我和张平祝贺,同时也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带来浮躁的心情,都为自己毕业后去向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张平3月底就要前往山东,我和张平决定要去照一张合影,以此留作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张平是我同班同学,好朋友,又是好兄弟,他1949年11月生人,我1951年8月生人,他为兄我为弟。他一言我一语,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性格相似,脾气相投。兄弟感情不需要时间的洗礼,不需要山盟海誓的誓言。只需要有共同的感触,共同的思绪,共同的梦想,不论经历多少岁月,不论走过多远路途,我都深深怀念曾经引导我俩相遇结缘的唐山卫校72级医士三班,二年来,我们一起去教室上课学习,一起去食堂吃饭,晚上同住一个大宿舍,现在又都在唐山人民医院和工人医院实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9日和张平由小山经天桥步行来到唐山建国路照相馆,拍照人挺多,我们排队等候。照相馆里有一个很大的落地座式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可以前后拉动。拍照时需用一块大黑布罩住整个机背,照相师傅钻进黑布内从取景器中察看人物倒影,照相人坐在位置上,四周灯光打在照相者的脸上,位置、灯光摆拍好之后,安装上装有感光底片玻璃板,照相师傅手里捏着一个小皮球,小皮球由一根导线连接在照相机上,照相师傅站在相机旁边对着照相人和蔼的说:看这里,看这里,眼睛不要闭,笑一笑,一、二、三。说着话用力捏一下皮球,立刻就传来"咔嚓"一声,就把照像的形象摄在一个底片上,然后拿到暗室冲洗胶片,一般要经过显影、水洗、定影、漂洗、晾干及剪裁等程序后,照片就出来了。由于拍照人多,工作量大,需一周后才能取相片。那时拍二寸给4张相片和一张底片,费用为6角8分钱。现在看来费用并不高的,但在哪个年代,一般人不愿花钱去拍照,那个年代1斤猪肉才7角钱。很多人宁愿买斤猪肉炒菜吃,也不愿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而花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取照片那天,我和张平步行来到照相馆。当服务员微笑着递给我照片袋时,我拿出一看,嘿!照的还挺精神,我赶紧把照片转交给张平,张平看后也连声说,照的不错。回到宿舍后拿给同学们观看,同学们纷纷夸上几句,我们异常高兴。没事时我经常拿出照片来自我欣赏,照片拍摄的自然潇洒、干净简洁,从中可以看出摄像师技术的高超,也可以看出我俩兴奋的心情。照片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当时我们正值青春发育期,男性性征明显,喉结突出,五官端正,骨感明显,穿着军便服,风纪扣扎紧,很阳光又很帅气超有魅力。尤其张平轻抿嘴唇,嘴角上扬,眉梢上推、脸部肌肉平缓,向上向后舒展,眼睛直视前方,含情默默微笑着,似蓓蕾初绽,真诚和善良,在微笑中洋溢着感人肺腑的芳香,象慢镜头中的花朵开放,象遮月的薄云缓缓退走,也象平缓的沙滩上掠过了一串淡淡的浪花。宋丹丹说的好:“感情好坏全写在脸上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保管不当,多年后照片已有污迹,但经过医士十二班翟垣军给修版后恢复如初。四十九年的岁月沧桑,带走了我们青春的容光,如今我们都已近花甲之年,霜染的头发、满脸皱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是我们的新身份,岁月不管多老,但我们这份珍贵的同学情、兄弟情将永远珍藏在心里! 张平看了修版后照片感慨地说:“那个时候我们真的很年轻,那么帅气,年青时怎么就没有感觉到呢。“今天让咱们的孩子、孙男弟女们看看,如今头发已花白,满脸皱纹的爷爷、姥爷也曾经有过自己的青春芳华。每个人心底都有一段难忘的青春,时光总要从我们身边流去,也总有流不去的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