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所谓名师不是自己吹出来的,他们的学养他们的品德,足足让你佩服的五体投地。南大东方艺术系里的宁宗一教授、中文系里的陈洪教授、黄英忱教授;还有从海外归来而享誉词坛的叶嘉莹教授。他们不仅著作等身才高八斗,而且经论滔滔才华满腹受人爱戴和敬重。</b></p><p class="ql-block"><b>宁宗一教授是古代资料学大师朱一玄老和朱维之许政扬等前贤的高足。可谓“严师出名徒”他在诸位恩师地辛勤培育下,以出类拔萃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当了一名讲师,延续了前辈学者的求索之路,成了一位育人成才的园丁。未毕业之前,宁老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奔走神州的角 角落落,去燃烧自己的热血,奉献美好的青春,为了新中国的灿烂明天贡献全部乃至生命。而命运对他特别青睐,成了一位塑造别人灵魂的“工程师”和我国为数不多的杰出学者。</b></p><p class="ql-block"><b>在我求学期间,《金瓶梅》这部才子之作,还是严禁学生们阅读的。只知道它是一部很淫的书,比《红楼梦》危害性还大。突然有一天,中文系的墙壁上贴出了一张海报。宁宗一教授 要开坛讲解《金瓶梅》,这不啻放了一枚重磅炸弹,一下子轰动了文学院。成了南开大学的一条新闻;许多人奔走相告,甚至连天大的学生都吸引了来。同学们的心情不约而同地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b></p><p class="ql-block"><b>开讲了、开讲了;文学院的教室里真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连走廊里、窗台上、门口上都塞了个满满当当。讲台上,宁教授口吐莲花引经据典阐述了《金瓶梅》的作者,关于这个《金瓶梅》出世以来,对于作者是谁?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宁宗一如此讲道:“在没有确凿的资料和证据面前,我宁肯把“兰陵笑笑生”这个明显的作者笔名就认作是一个永远的天才的象征,他无须还原某一个实在的某某人。其实,中国通俗小说的作者之谜不仅仅光一部《 金瓶梅》,甚至连《三国》、《西游记》妇孺皆知的作者,现在也遭到了质疑。寻找原因是 这些小说历来被认为邪宗,是小道,是街谈巷议,因此无论是他们个人有意地化名。或许朝历代的读者善意地把一部小说安在一位文化名人的名下,我想都是事实。所以与其捕风捉影 ,进行徒劳的考证,不如索性把中国的通俗小说家们的署名只当做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影响理解文本内容、意义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给予更宽容的处置”。他对于作者争论的这段文字,我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记录,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成了引领我走出迷境的向导。尤其是《金瓶梅》这个书名的来历,也使宁老颇费心思。他认为其书名的由来,是从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个女主角姓名中的一个字连缀而成。还有一副对联:“瓶梅香笔砚,窗雪冷琴书”。也能考证出《金瓶梅》这部旷世奇作书名的由来。可无论怎么说:它的象征意蕴是一切被男性玩弄的美艳的女性的象征。它是实实在在的,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历史见证。如一部大百科全书反映出了那时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作者那犀利敏锐的目光。在那枝魔杖似的笔下,长卷般地展出了活灵活现的人物画像。它以官僚、恶霸、 富商三位一体的西门庆的罪恶家庭为中心,上联朝廷、官府,下结豪绅流氓;处处描绘出了世态的炎凉和丑恶。</b></p><p class="ql-block"><b>先生狂思剑慧,幽默诙谐用及浅显的语言,诠释了很深奥的道理;听来耳聪目明心旷神 怡,如同引领人走进了一条幽深的隧道,回到那个现实之中,使你嗅到了封建社会的阴毒和 险恶,无情和残酷。更认识到了《金瓶梅》这部书的真实与浩瀚博大与精深。令你如嚼甘怡 回味无穷,实实在在享受一次名师讲解下的艺术精纯和快乐。</b></p><p class="ql-block"><b>备注:宁宗一先生1950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54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中国文学史教学与研究。期间曾任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87年奉命参与组建东方艺术系。不久即聘任为教授,任系学术委员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b></p><p class="ql-block"><b>莱芜市郑为俊09年10月17日写于柳茅书屋。</b></p>